信仰告白不容許有異議,那是因爲它們明確定義和保護了福音和地方教會,僅此而已。如果在信仰告白上過於細緻,就會導致共同體走向狹隘和宗派主義,在神的百姓當中造成不當的分裂。而如果允許成員在信仰告白上保留異議,就會破壞福音和使福音在教會中有形可見的紀律。
作者解釋了當代教會分流的現狀並給出了關於教會之間合作的建議。歸根結底,思考教會之間的合作問題離不開智慧和辨別力。作爲福音派,我們要維護福音的大公性。大公表明了關於耶穌是誰以及祂來成就了什麼的真理(約 17:20-23)。越是與傳福音和建立教會相關的工作,我們之間就越需要達成一致。
無論你講的是什麼經文,都不要錯過根據聖經定義你會眾身份的機會。作男人或女人意味著什麼?作基督徒意味著什麼?作基督的身體和新婦意味著什麼?不要只告訴你的會眾要做什麼。而要通過創造和新創造的印記,提醒他們自己是誰,因爲身份才是戰鬥發生的地方,而不是行爲,無論戰鬥是輸是贏。
我花了一段時間才學習到如何按著情理和我太太同住。三十年過去了,我仍然在學習首先傾聽、深深理解,之後才給出我的建議或是看法。但在這個過程中,我認識到到傾聽能使對方敞開心扉,因爲它表明我重視的是她,而不是我自己和我的解決方法。傾聽也改變了我的建議和看法,因爲它受到我聽到的內容的影響。在教會中應該有什麼不同嗎?
帶著勇氣和恩慈,身爲牧師的我們應該對我們的會眾講話。需要勇氣,因爲某些問題將意味著我們必須分裂。就我自己而言,雖然我們可以聯繫,但我們無法與承認互補主義但是執行平權主義的教會在植堂上合作。但是,恩慈也不應該被忘記,因爲即使我們不同意,我們是與在基督裡的兄弟姐妹意見不同。在與其他互補主義者的爭論中,有許多重要的問題,但沒有第一類的問題。
聖經的整個故事線,關於救贖的歷史,是神爲祂的子民預備替代者,遮蓋他們的羞辱,擔當他們應得的審判,使他們被祂接納。替代刑罰的故事是一個熱忱表達神慈愛的故事。這是祂榮耀的頂點。失去對刑罰的替代,我們就不僅失去了救贖的故事,也失去了神的慈愛和榮耀。
神是基督在十架上受死的最終目標。是的,耶穌爲罪和不義而死,但最終耶穌是爲了神和祂的榮耀而死。因爲當基督將我們帶到神前面時,祂使我們與神有了正確的關係。這就彷彿宇宙修正到原本應該的樣子—以祂爲中心,我們在安全的接近範圍上圍繞祂旋轉;以祂的榮耀爲中心,我們在展示祂的價值而不是我們自己的價值時找到了喜樂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