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工作是由我們讀者的慷慨解囊所促成的。
立即捐助
本文探討「平安之子」的宣教學概念,提醒我們不可在傳講福音前揣測誰更可能回應,也不可依賴社會地位或影響力來推動教會增長。大使命呼召我們毫無區別地向所有人傳揚福音,結果則完全在神的主權手中。
禮堂不是一間教會,但它們可以成爲教會聚集、宣講福音的場所。從監獄到軍營,從養老院到醫院,禮堂事工如何與地方教會攜手,建立健康的信徒群體?本文提出一些聖經原則與實際建議,幫助我們思考如何彼此扶持,共同擴展福音。
宣教的興旺從來不是靠機構、策略或短期的運動,而是靠普通地方教會忠心的見證與牧養。本篇文章提醒我們,若忽視教會在神計劃中的中心地位,就會削弱福音的根基。唯有把教會放在宣教的核心,福音的真理才能在各處得以守護並傳揚,直到主再來。
本書爲那些正在思考「教會使命是什麼?」這一問題的教會提供了有益的資源。德弗里斯正確地看到了教會的目的與上帝在基督裡顯明自己和救恩的更大目的之間的關聯,也正確地將「見證」視爲教會使命的核心線索。他甚至正確地提醒我們,福音所帶來的品格和憐憫行爲與我們的福音見證密不可分,且大有益處。只要清楚區分「見證」與「佐證」,這本書將有效地幫助教會確保其事工與使命保持一致。
當我們明確「誰有權負責做什麼」時,我們才能爲宣教士提供最有效的屬靈關懷。我們必須清楚,哪個機構、組織或個人是宣教士屬靈福祉的主要守護者,以及其他機構或組織又應怎樣參與其中。
鮮有宣教士能像威廉·克尼布一樣,擁有如此獨特的宣教形式和廣泛的影響力。然而,他的生命和事工仍是我們今天的榜樣。在那個時代,主流社會的氣氛或許會讓人對揭露罪惡和反對邪惡感到卻步。但克尼布勇敢地傳揚福音,堅定地反對奴隸制,並全心全意愛護和服事他的教會。
有許多合適的方法來設計禮拜儀式。無論你如何爲這項愛的工作做規劃,都要讓保羅的勸勉成爲你工作的旌旗:你要以宣讀、勸勉、教導爲念……這些事你要殷勤去做,並要在此專心,使眾人看出你的長進來。你要謹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訓,要在這些事上恆心,因爲這樣行,又能救自己,又能救聽你的人。(提前 4:13、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