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文章
文章
摩西律法與基督徒的關係

《新約》中提到上帝「律法」時,幾乎總是指摩西律法或律法之約。[1] 這套律法是上帝永恆律法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源於上帝永恆不變的公義本性。在救贖歷史時間軸上,永恆律法所表現出的應用方式和盟約形式不同。事實上,這些應用方式和盟約形式的變化標誌著一個個不同的救贖歷史時代。例如,上帝命令世界上第一對夫婦不要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這揭示了上帝永恆律法在當時的應用,但它並不直接約束今天的我們。因此,我們就不能說:「上帝的律法是永恆的,所以讓我們把伊甸園的命令直接應用到我們身上吧」。相反,我們需要做更多的研究,以弄清楚這樣的律法在今天如何適用或在何種意義上適用。

同樣的原則也適用於摩西律法,它揭示了上帝永恆律法在那個特定歷史時期管理古代以色列的方式。摩西律法與以往世代的律法截然不同,上帝把它賜給了古代以色列,而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國家。對今天的基督徒來說,問題就變成了:摩西律法如何適用於我們?摩西律法如何適用於今天的基督徒?因爲基督的降臨已經帶來了許多改變,尤其是我們現在屬於新約而非舊約。布賴恩·羅斯納(Brian Rosner)用三個簡單的原則簡明扼要地闡明了基督徒與摩西律法的關係:拒絕、取代和調整適用。

第一,新約作者沒有接受摩西律法之約。

耶和華通過寫在法板上的律法呼召以色列人聖潔(利 20:26;參 19:2,20:7,21:8)。但以色列人頑梗、悖逆、不信(申 9:6-7、23-24,29:4),最終導致舊約以以色列亡國終結(31:16-18,27-29)。因此,保羅指出,摩西的律法之約承擔著「屬死」和「定罪」的使命(林後 3:7、9;參羅 7:10)。雖然「律法本是聖潔的」(羅 7:12;參 2:20),但「律法原不本乎信」(加 3:12),這意味著摩西律法時代的特點不是信心,而是不信。[3] 按照神的旨意,摩西律法使過犯加增(羅 5:20;加 3:19),叫人知罪(羅 3:20),並惹動憤怒(4:15),以表明「人稱義是因著信,不在乎遵行律法」。(3:28;參加 3:10;雅 2:10)

基督徒脫離了摩西律法之約。正如《希伯來書》的作者所宣稱的那樣「既說新約,就以前約爲舊了」。(來 8:13)「律法原來一無所成」,(7:19)但在基督裡,我們找到了「更美的盼望」(7:19)、「更美之約」(7:22;參 8:6)、「更美之應許」(8:6)、「更美的祭物」(9:23)、「更美的產業」(10:34)、「更美的家鄉」(11:16)、「更美的復活」(11:35)和「更美的話語」(12:24)。

第二,新約作者用基督的新約取代了摩西律法。

耶穌基督帶來的恩典和真理取代了上帝通過摩西律法賜下的恩典(約 1:16-17)。基督打破了律法定罪和轄制的力量,因此保羅可以對信徒說:「你們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羅 6:14)

摩西知道以色列的敬拜體系只是象徵性的,這表明當影兒變成本體時,它就會被廢棄。(出 25:9、40;亞 3:8-9,6:12-13)在基督裡,本體已經到來。(西 2:16-17;來 9:11-12)此外,摩西也確認需要一個更好的約——在這個約中,耶和華將爲以色列成就比摩西之約更好的。律法不能給人生命(加 3:21),因爲它因肉體而軟弱。(羅 8:3)

摩西期待有一天,上帝的子民會傾聽新盟約先知中保的聲音(申 18:15),上帝會使祂的子民全心全意地愛祂(30:6,8)。先知們同樣渴望有一天,上帝會教導每一個這個來自各族、用血所買來的群體成員(賽 54:13),上帝會將祂的律法寫在他們的心版上(耶 31:33),使他們遵行祂的律例(結 36:27)。這些盼望今天都通過教會實現了(約 6:44-45;羅 2:14-15、25-29;腓 3:3)。

作爲基督徒,我們「從律法中得了釋放」(羅 7:6),在一定程度上這意味著摩西律法不再是上帝子民行爲的審判標準。[5] 作爲成文的法典,613 條摩西律法中的規定沒有一條能直接約束基督徒(參徒 15:10;加 4:5,5:1-12;弗 2:14-16)。相反,基督徒受基督律法的約束(林前 9:20-21;加 6:2),而基督律法則可以用愛鄰舍的呼召來概括。(雅1:25,2:8、12)

今天,基督通過祂的使徒們所傳達的話語(即《新約》)才是基督徒的指導性權威。上帝應驗了摩西對立約先知的預言,在摩西面前對耶穌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太 17:5;參申 18:15)。凡聽見基督的話並照著去行的人都是智慧人(太 7:24-27),使人作門徒的呼召包括教導他人遵從基督的教導(28:19-20)。祂通過使徒們發出的指令爲今天所有對基督徒的教導提供了精義。(約 16:12-14,17:8,18,20;帖後2:15)初期教會「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徒 2:42),因爲教會「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爲房角石」。(弗 2:20)基督徒是新約而非舊約的成員,因此他們受基督律法而非摩西律法的約束。

第三,新約作者通過基督重新詮釋了摩西律法。

雖然摩西律法對基督徒沒有直接約束力,但通過基督的中保之工,它對信徒仍具有間接的權威性、益處和指導意義。(參羅 4:23,13:9,15:4;林前 10:11;提後 3:16-17)因爲耶穌用不同的方式成就了各類律法,所以我們必須從基督的工作來考慮每一類律法。雖然新約只涉及舊約中的一小部分律法,但它的範例指導我們處理其他相關的命令或禁令,並闡明每類律法的持久意義。

爲了說明摩西律法的持久意義,請將耶穌視爲解釋律法的透鏡(圖 1)。有些律法在基督之前和之後都沒有改變,而有些律法則在鏡頭的照射下發生了各種「彎曲」。我們發現,耶穌的到來維持(有延伸和無延伸)、改變和廢除了各種律法。讓我們簡要地考慮一下這些類別。

  • 維持(含義無擴展):在執行摩西禁止謀殺、姦淫、偷竊、貪婪等律法時(如出 20:13-17),基督保持了律法的本質,從舊約到新約沒有擴展(太 15:18,19:17-21;參羅 13:9)。遵守這些律法在兩個時代都是一樣的。
  • 維持(含義有擴展):當摩西吩咐牛在場上踹谷的時候,不可籠住它的嘴(申 25:4),基督的工作將這一原則的適用範圍擴展到了向牧師支付工資(林前 9:8-12;提前 5:17-18;參太 10:10)。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聽從耶穌在好撒瑪利亞人比喻結尾處所說的話,「你去照樣行吧。」(路 10:37)儘管是以一種新的方式來貫徹這一原則。
  • 轉化:在執行耶和華要求遵守安息日(如申 5:12-15)或摩西關於處死犯奸淫者的指令(如申 22:22)等律法時,基督改變了。一方面,祂爲跟隨祂的人帶來了持久的安息,並呼召他們進入這安息(太 11:28-12:8);另一方面,祂的工作帶來了在教會內部應用「把那惡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的命令——即除名。(林前 5:13)
  • 廢除:在執行摩西關於不潔淨食物的律法(如利 20:25-26)時,基督廢除了這些律法,宣佈所有食物都是潔淨的(可 7:19;參徒 10:14-15;羅 14:20)。雖然祂取消了飲食上的限制,但我們仍然可以從這些命令中受益,思考它們告訴了我們關於上帝的什麼,以及它們如何頌揚了耶穌的工作。

圖 1. 從基督的角度看律法的實現。[6]

結論

從基督的視角來看《舊約》,所有內容都是「爲教訓我們」而寫給基督徒的經文。(羅 15:4;參 4:23;林前 10:11)我們只有通過基督並根據使徒們的教導才能面對和應用摩西律法,而使徒們的教導是教會的柱石和根基。(徒 2:42;弗 2:20;參太 7:24-27,17:5,28:20;約 16:12-14,17:8、18、20;帖後 2:15;來 1:1-2)

* * * * *

[1] 本文節選自傑森·德魯奇(Jason S. DeRouchie)即將出版的新書 Delighting in the Old Testament: Through Christ and for Christ (Wheaton, IL: Crossway, 2024)。經許可使用。

[2] Brian S. Rosner, Paul and the Law: Keeping the Commandments of God, NSBT 31 (Downers Grove, IL: InterVarsity Press, 2013), 208–209, 217–22.

[3] Jason S. DeRouchie, "Question 34: How Does Galatians 3:12 Use Leviticus 18:5?," in 40 Questions about Biblical Theology, by Jason S. DeRouchie, Oren R. Martin, and Andrew David Naselli, 40 Questions (Grand Rapids: Kregel, 2020), 327–37; Jason S. DeRouchie, "The Use of Leviticus 18:5 in Galatians 3:12: A Redemptive-Historical Reassessment," Them 45.2 (2020): 240–59.

[4] 同時參照 Douglas J. Moo, "The Law of Christ as the Fulfillment of the Law of Moses: A Modified Lutheran View," in Five Views on Law and Gospel, ed. Wayne G. Strickland, Counterpoints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96), 343; cf. 375.

[5] Moo, "Law of Christ," 359.

[6] 我感謝我的學生本傑明·霍爾維(Benjamin Holvey),是他給了我這個鏡頭插圖最初的靈感。

[7] 關於用救贖-歷史方式看待基督徒與舊約律法的關係,請參閱 David A. Dorsey, "The Law of Moses and the Christian: A Compromise," JETS 34 (1991): 321–34; Vern S. Poythress, The Shadow of Christ in the Law of Moses (Phillipsburg, NJ: P&R Publishing, 1991), 251–86; Moo, "Law of Christ," 317–76; Tom Wells and Fred G. Zaspel, New Covenant Theology: Description, Definition, Defense (Frederick, MD: New Covenant Media), 77–160, esp. 126–27, 157–60; Daniel M. Doriani, "A Redemptive-Historical Model," in Four Views on Moving beyond the Bible to Theology, ed. Gary T. Meadors, Counterpoints (Grand Rapids: Zondervan, 2009), 51–56, 75–121, 205–9, 255–61; Jason C. Meyer, The End of the Law: Mosaic Covenant in Pauline Theology, NAC Studies in Bible and Theology 7 (Nashville: Broadman & Holman, 2009); Jason C. Meyer, "The Mosaic Law, Theological Systems, and the Glory of Christ," in Progressive Covenantalism: Charting a Course between Dispensational and Covenant Theologies, ed. Stephen J. Wellum and Brent E. Parker (Nashville: Broadman & Holman, 2016), 66–99; Thomas R. Schreiner, 40 Questions about Christians and Biblical Law, 40 Questions (Grand Rapids: Kregel, 2010); Rosner, Paul and the Law; William W. Combs, "Paul, the Law, and Dispensationalism," Detroit Baptist Seminary Journal 18 (2013): 19–39; Stephen J. Wellum, "Progressive Covenantalism and the Doing of Ethics," 收錄於 Progressive Covenantalism: Charting a Course between Dispensational and Covenant Theologies, ed. Stephen J. Wellum and Brent E. Parker (Nashville: Broadman & Holman, 2016), 215–33.


譯:DeepL;校:Jenny。原文刊載於九標誌英文網站:Relating Moses's Law to Christians.

作者: Jason S. DeRouchie
2024-02-20
新約
基督
舊約
98期
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