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欄目
上週末,我們十四個人坐在一間佈置精美的接待室裡,討論著一些重要的事情。我們的團隊成員來自五湖四海:
但我們不是聯合國的小組委員會。我們只是普通的教會成員,聚集在一起慶祝肯尼亞弟兄伊恩即將到來的婚禮。沒有人刻意追求多元——這些只是與新郎最親近的幾個朋友——我們都是在阿聯酋迪拜同一間教會的成員。
伊恩要回肯尼亞老家給他的妻子送彩禮,彩禮是用農場牲畜計算的,以此表達對新娘家的尊重和照顧。(這與如今荷蘭、黎巴嫩或馬來西亞盛行的婚禮傳統大相徑庭)。
因此,鑑於我們在背景和文化表現形式上的多元,我們怎麼能給我們的朋友提供有益的建議呢?在一個極端多元的文化環境中,我們如何才能成功地彼此服侍呢?
神的話語是主線,貫穿於我們給伊恩的所有建議。在弟兄們分享自己的經歷、錯誤和背景時,每個人都將聖經真理融入其中。最重要的不在於你來自什麼文化背景,也不在於你是否瞭解嫁妝和驢子,而在於你是否認識基督,是否熟悉祂關於婚姻的意義、饒恕、金錢和說造就人話的教導。
這就是給伊恩的現金價值——他們(正如一位尼日利亞人所說)都擁有「同一個憲章」——上帝的話語。聖經爲我們提供了諮詢和彼此關心的基礎。
在一個多元文化的環境中,最糟糕的事情就是淡化教義,或者回避神學真理的棱角,以試圖讓不同的人保持一致。也許你會想:他們來自世界各地,我必須淡化教義,好讓他們保持一致。事實上,強有力的真理才能讓教會和友誼在多元中保持一致。最小公倍數式的神學會助長紛爭和軟弱,卻無法帶來合一和力量。
如果在迪拜的那天,我們只向伊恩介紹了我們對婚姻或溝通技巧在文化上的見解,那我們充其量只是提供了合理實用的建議。但是,我們的建議根植於聖經超驗的真理,而這正是伊恩最需要的。
多年前,我在一場講道中根據《彼得前書》1 章 2 節講揀選,我按照常規的流程從頭到尾講解經文。我記得一位年長的成員事後把我拉到一邊,警告說:「這些人不需要那種教義。最好還是講一些簡單實用的東西,比如婚姻。」他並沒有意識到,在婚姻和我們所有的親密關係中上帝的主權都是真理的基石。我瞭解到,儘管可能要花費數年時間,但真基督徒如果接受了合理的聖經教導,就會逐漸愛上超驗的真理——無論他們來自哪個洲。
對我們所有的文化來說福音都很陌生。我們中沒有誰比其他人更有優勢。在基督徒家庭長大的美國人並不比沙特遜尼派公民更親近神——他們都需要通過真理之道重生。在此之前,我們對上帝來說都是「外人和客旅」(弗 2:19)。可以肯定的是,在基督徒家庭長大的孩子蒙福聽到過福音,這與那些從未聽過福音的人不同,但事實是,上帝必須使靈命已死的人重生,無論他的宗教或文化背景如何。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都一樣。
通過耶穌在十架受死,上帝將猶太人和外邦人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從而實現了和平與合一(弗 2:15)。這樣,儘管教會中有來自許多不同種族的人,我們還是「兩下歸爲一體」與上帝和好了。那麼這種和好是如何發生的呢?保羅說「便藉這十字架」。(弗 2:16)
當人們領悟到耶穌十架上贖罪之工的奇妙和大能時,他們的興趣就會開始從狹隘的小問題轉移到福音的大視野,無論文化背景如何,我們都會分享福音。
儘管我們千差萬別,但我們都是亞當和夏娃的兒女,都需要只有耶穌才能提供的補救措施:救恩,赦免我們的罪。
在髑髏地實現的和解,與解決巴以衝突、北愛爾蘭新教與天主教的分裂、南非阿非利加人與祖魯人的團結相比,是更大的新聞。這比斯里蘭卡政府和泰米爾叛軍放下武器更有意義。基督使我們與上帝和好!
因爲福音是跨文化的,所以它對每一個種族的人都有力量。只要我們在多元文化的教會中專注於福音,我們就會「真道上同歸於一」。(弗 4:13)
健康教會是多元文化事工的實驗室。它們由二世紀《致第歐根尼的信》(Letter to Diogenes)中所說的「第三族類」組成——既不是猶太人,也不是外邦人,而是合一的「新人」。這種多元中的合一在其他任何地方都看不到。你還能在哪裡看到印度教背景的印度人愛穆斯林背景的巴基斯坦人並服事他們?或者南非黑人和白人一起和諧謙卑地服事?只有在正確傳講聖道的真教會中才能看到。
我們可以嘗試以其他方式來建立合一,比如親和團體、多媒體、音樂偏好或小眾營銷。這樣做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奏效。聚集眾人很容易。但要使教會合一卻是另一回事。
我們可以盡情地制定策略,但最終只有聖靈才能聚集上帝的子民,並產生一種令社會學家都感到困惑的合一。正如狄馬可(Mark Dever)所寫的那樣:
我們可以圍繞種族身份組建一群人。我們可以組建一個擁有完整四聲部的詩班。我們也可以將一群熱衷於植堂或宗派的人組建在一起。我們可以組成一個關懷小組,讓每個人都在其中經歷愛與被愛。我們可以組建社區服侍小組、年輕媽媽交流小組或加勒比遊輪單身派對。我們可以組建弟兄小組,甚至讓具有某種性格的傳道人組成一個小組。神會使用這一切事物。但歸根結底,神的子民,神的教會,只能圍繞神的話語來建造。
全球國際化大都市中跨種族、跨文化教會越來越多,它們用英語——我們這個時代的通用語言——敬拜。哪怕英語只是作爲第二語言,但這些教會卻深入到無數國家和民族中。要帶領這類教會,我們必須避免只關注社會學而忽略神學的試探。我們必須優先考慮超越的真理,始終以福音的視角來看待這些真理,並在由真基督徒組成的地方教會中實踐這些真理。作爲「外人和客旅」的我們只有通過「陌生」的福音才能達成合一。
譯:DeepL;校:Jenny。原文刊載於九標誌英文網站:Building a Multi-Cultural Ministry on Gospel Doctr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