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欄目
在教會及家庭中有關性別角色的問題不是健康教會九個標誌之一。然而,我們認爲在九標誌期刊中特別有一期討論互補主義的教牧意義會很有益處。互補主義教導說,神造男造女使他們在價值和尊嚴上平等,但是他賦予男女在教會及家庭中有不同的角色。相對應的,平權主義辯稱,只有在教會和家庭中讓男女擁有平等的領導權,這樣才能說男人和女人在價值上是平等的。
平權主義在一個個人主義的世代擁有顯著的吸引力。就像移民的父母離棄舊世界的印度種姓制度或者貴族制度,平權主義堅定地看著年輕男女,並且給予他們最經典的美國式承諾:「你有自由做你自己。」界限已經去除。壓迫已經崩塌。神給每個人特定的天賦。現在的規則就是自我發現和自我實現。對神忠心意味著我們要發現並且使用一切神賦予我們的潛能。就像對著動物園老虎說「呸呸」的瑪德琳,平權主義勇敢的格言就是願每個人實現自我。
平權主義依賴的是個人主義的世界觀。這不是說平權主義都是自我中心的。而是說個人的願望與天賦高過任何階級或者種類的考量。所以規則制定者不應該一直讓某人因爲屬於「女性」這個群體而使得她無法從事她想要做的。而互補主義者清楚限制女性在教會及家庭中的角色。基於平權主義者對公平的認識,這是荒謬的。就好像宣稱2+2=5一樣。互補主義不只是某種不同的觀點,它挑戰的是平權主義者關於人的本質的基本假設,因此它也是危險的。歷史上有太多次巨大的剝削與恐怖都基於一群人對另一群人的體制性偏見!
按此情況,兩方在辯論時都會讓情緒與言辭升溫,控訴彼此的立場荒謬,就像他們經常在政治辯論中所作的。爲什麼出現這種情況?因爲我們的理性總是被我們的偶像引導。或者,你所認爲的「最合理的」或「最理性的」事物就是你的神。「神」是不能被質疑的。「神」是不可推動的推動者。「神」是無法被批駁的話語或邏輯。情緒被點燃,因爲某人的「神」維持萬有並賦予意義,所以我們必須爲神而戰。
而恰恰是在這個層面上,互補主義者,無論男女,帶著屬世的愚拙,警告平權主義者說:「你們要謹慎,不要侍奉偶像,至少是在這方面的教義內容上。儘管經文的教導十分清楚,但是如果因爲你的正義感爆棚,從而找到一些理由讓你對聖經的重新詮釋合理化,你自己心裡是再明白不過的。」
互補主義者與平權主義者相比,有另一幅對家庭和教會的圖景。他們當然也深知權柄的墮落,但是他們更渴慕對權柄的救贖。他們知道行使權柄並不比在權柄之下好多少,因爲兩者都是神所賦予的,爲了要侍奉和讚美他。他們知道被救贖的權柄能夠創造美好,帶來氣息和能力,而硬要辯論在神的國度裡誰是賦予能力的,誰有是被賦予能力的,這是愚不可及的。實際上,硬要做個區分的話,那麼我會說,賦予能力的權柄不屬於那被呼召要捨棄生命的,而是屬於那領受生命的,因爲那賦予能力的已經先捨棄了生命。
當君王捨棄自己的生命爲多人作贖價,在這樣的國度裡,對於「公平」的計算需要有些許改變,君王呼召他所有的子民捨棄自己的生命,以至於得著生命;在那裡,君王呼召他的子民特別彰顯這種自我犧牲。背起十字架有任何「優越」可言嗎?至少對於這個世界的標準來說,完全沒有。
平權主義的問題在於,它衡量「優越」與「權柄」或者「上級/下級」的標準與這個墮落的世界無異。它執迷於相信,即使爲著錘鍊的目的,偶爾在權柄之下是更有益處的,但終極來說,在上面總是更好的。就好像西庇太的兒子們的母親一樣,平權主義會問耶穌:「當你得你的國時,我兒子能坐在你的右手邊,我女兒坐在你的左邊嗎?」而耶穌會回答說:「呃,我的孩子,你還是不明白在我的國裡權柄是如何運作的,你卻像外邦人一樣思考,覺得權柄總是用來作威作福轄管他人的,而不是用來捨命做贖價的。」(太20:20-28)
真正的危險在於,一個人相信在上面總是更好的。如果這是真的,這樣的邏輯也就會用到神身上。我們始終無法觸摸幸福,直到我們在神之上,正如在很久以前,有人嘗試做過的那樣。所以我們回到對偶像崇拜的警醒之中,這牽涉到所有關於男女角色與性方面的釋經的辯論。歷史上的慘劇真正的根源問題是什麼?根源在於那歷史上的一瞬間,因爲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相信他們可以「如神一樣」,宇宙中所有的權柄都顛倒了秩序。
我明白自己言辭的犀利。而我也不是在表達說相信平權主義的基督徒都是在偶像崇拜。我想指出的是,平權主義的許多方面確實源於這個世界的偶像,特別是西方世界的偶像。因此,當聽到保守派把平權主義描繪爲支持同性婚姻的釋經學誘因,或者很諷刺的,人們聽到認可同性戀的自由派聲音從基督徒人士而出,這一點也讓人驚訝。同樣,平權主義的PCUSA(美國長老會)決定支持男同性戀婚姻,或者許多跳出來支持同性戀婚姻的福音派教會數年前都是平權主義者,這些也不讓人奇怪。把自我定義的個人放到兩千多年聖經立場之上的偶像在兩種立場中都存在。而這一貫的偶像對兩個立場的讀者都在竊竊私語:「當然經文不是那個意思。那不是公平的!」但是誰來定義公平呢?托馬斯·傑斐遜?貝蒂·弗萊頓?Lady Gaga?
正如我說過的,男女角色不屬於健康教會九個標誌,但是我們相信這個話題對於教會順服聖經權柄、保證教會的健康至關重要。有關互補主義更完整的辯護可以在CBMW.org上找到,這個機構的負責人是Owen Strachan(斯朝恩),他幫助編輯了本期期刊。你會看到本期許多文章從教會不同的視角審視探索這個話題。我們禱告這些文章會帶來幫助。
發刊詞翻譯:路程。
本期翻譯志願者有:王悅,高蒙恩,季方,王清彥,梁曙東,韓冰,侯淑婧,鹹燕美,申佳可,黃營,劉立君,孫雯,厲曉,聶潔敏,特此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