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文章
文章
如何使用《教會治理文集》實踐教會紀律

我在國會山浸信會教會實習期間閱讀了《教會治理文集》(Polity)一書,該書收集了從十七、十八到十九世紀十篇論述浸信會教會治理的文章,還有三份當代作者的論文,由狄馬可彙編成冊。我說我讀了《教會治理文集》這本書,指的是我讀了大概五百頁印得密密麻麻、通常難解、顯然屬於另一個歷史時代和文法語句的文章。所以我可以根據親身經歷告訴你,如果你是一位忙碌的牧師、長老或神學院學生,或者任何手頭沒有大量時間的人,從頭到尾讀完《教會治理文集》,這可能會是一個長期計劃。

雖然本書篇幅巨大,印得密密麻麻,偶然文風晦澀難明,但它卻能改變人的世界觀。讀者若深入其中,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發現自己不僅在觀察一個不同的世界,而且這不同的世界有時比我們自己的世界更加合理。

另外,《教會治理文集》是一個有關教會生活的高度合乎聖經和具備嚴密可操作性的寶藏,特別是在教會紀律方面。我不確定是否有許多書籍能像《教會治理文集》一樣,用極強的聖經廣度和操作深度論述教會紀律懲治。爲了把《教會治理文集》的豐富內容呈現給工作忙碌的牧師,我寫了這篇讀者使用手冊式的文章,介紹《教會治理文集》在教會紀律懲治這方面的實踐指南。

諮詢當代導遊的意見

本書開篇的幾位當代作者所寫的論文,爲使用本書提供了一個合乎邏輯的出發點。狄馬可(Mark Dever)、威爾斯(Greg Wills)和莫勒(Al Mohler)的介紹性論文,幫助我們在當代教會場景和這本著作闡述的歷史上的浸信會觀點之間搭建了一座聯繫的橋樑。

狄馬可論證說,浸信會人士在歷史上看牧師的主要責任是傳道和施行聖禮。他呼籲當代牧師回歸這些處於中心地位、合乎聖經的任務(原書3-18頁)。

威爾斯在本書19-42頁提供了一把鑰匙,幫助讀者解開整本書。他勾勒出更古老的作者共同持守的基本教義框架,他們據此框架深入思索不同的話題,例如會眾制的權柄、教會成員制度、洗禮、主餐、教會紀律懲治,以及教會職員這些問題。這種許多現代浸信會人士所缺乏的神學框架,卻能幫助讀者閱讀本書的其餘部分。威爾士也爲本書每一位作者作了簡短的生平介紹,概括了他們每一位論教會治理的文章的獨特貢獻,凸顯了他們之間爭論或分歧的要點,他這篇文章的後半部分,爲讀者在深入挖掘任何單獨一篇論文之前提供了有幫助的資源。

莫勒在他的論文中(原書43-56頁)哀嘆現代教會忽略了教會紀律懲治,呼籲教會恢復這種至關重要和合乎聖經要求的做法。

讀者讀完這三篇文章,就會認識到在現代浸信會人士的世界觀和我們浸信會先輩世界觀之間存在著一條分隔的鴻溝。這三篇文章的目的是要爲讀者提供一種神學框架,認識本書中一些更細微的討論,這也給讀者留下一種深刻印象,就是在這些歷史性教會治理文章中所討論的問題至關重要。

認識幾位重要作者

雖然《教會治理文集》收集的許多教會治理文章都冠之以《論教會紀律》之類的標題,它們的作者使用「教會紀律懲治」這說法時,指的卻是對教會的全面治理,而不僅僅是指我們今天通常所說的教會紀律。但《教會治理文集》中有三篇論文,完全是在論述狹義所說的教會紀律:貝克(Joseph Baker)所寫的《思考探究關於施行教會紀律的不同問題》(原書249-292頁),邁爾(P.H. Mell)的《糾正性的教會紀律懲治》(原書405-476頁),以及薩維奇(Eleazer Savage)的《教會紀律懲治手冊》(原書479-523頁)這三篇文章,值得通篇加以閱讀。

貝克的《思考》一文(原書247-292頁),特別適合教會長老或其他領袖集體閱讀。它是用問答形式論述教會紀律這個話題,回答人們可能提出的許多問題,而且貝克對這些問題的回答,爲牧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模式,如何教導會眾教會紀律這一敏感話題。

邁爾的論述(原書409-476頁)高度精準,細緻得令人驚奇。雖然讀者可能不會同意他所作的一切觀點或推薦的程序,但卻會被挑戰去認真思考不同的過犯是否應當接受不同的教會紀律懲治處理,教會應當如何以智慧和有序的方式採取這些行動。

威爾斯指出,薩維奇的論述(原書479-523頁)應當能幫助現代讀者,因爲他包括了教會紀律程序方面的細節,而與他同時代的其他作者並沒有對教會紀律的程序多加闡述;所以他的文章對在實施教會紀律懲治方面尋求實際幫助的牧師來說特別有用。威爾斯也觀察到,薩維奇論述了信徒應當用何種精神執行馬太福音18:15-20中耶穌的教訓,這對人特別有造就。

分清存在爭議的方面

無需通篇讀完,卻從《教會治理文集》盡量多得裨益的另一種方法,就是直接來看本書作者之間不同的分歧爭論,這會幫助讀者更細緻地來看有爭議的問題,迫使讀者更仔細地查考論述教會紀律懲治的聖經經文。

威爾斯在概括本書彙編的教會治理文章時留意到,彙集在本書中的作者在教會紀律懲治方面有一些分歧。我要提兩方面:

根據聖經,教會紀律懲治的方法有哪些?查爾斯頓聯盟(歷史上的浸信會聯會)論證說有三種:告誡、暫時中止教會成員身份和責備(原書127-131頁)。格里菲斯(Benjamin Griffith)也持同樣觀點(原書105-110頁)。貝克明確拒絕暫時中止教會成員身份的做法(原書283頁),而瓊斯則接受這一點,但認爲這僅僅是開除出教會的一種拖延(原書153頁)。

是否存在一些罪,無論犯罪的教會成員是否悔改,教會都要對他實行紀律懲治?查爾斯頓聯盟說不存在這種罪(原書129頁),但《教會治理文集》中論述該問題的其他每位作者都認爲有。

深入運用經文和主題索引

最後,讀者可以參考本書後面部分(分別從原書571和559頁起)的經文和主題索引,以此方法把《教會治理文集》作爲一本教會紀律懲治的參考著作加以使用。在聖經索引部分,讀者會發現,單單哥林多前書5:1-13這一處經文,本書提到的地方就有五十處之多。讀者要從作者對聖經的反思中得到最大裨益,就可以翻閱本書論述到所有涉及這問題的主要新約聖經經文的部分,這些經文是:太18:15-20,林前5:1-13,林後2:5-11,加6:1-5,帖後3:6-15和提前5:19-21。

讀者來看不同作者對這些經文的討論時,會反覆看到認真的解經和深思熟慮的應用。只舉一個例子:思想作者如何不同地論述耶穌在馬太福音18:15-20勾勒的程序,以及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5章要求教會採取的行動。這兩處經文所表明的處理不同類型過犯的先例,是合乎聖經地認識教會紀律懲治的一個至關重要組成部分,是每一位牧師和教會領袖都應當熟悉的。

主題索引(原書559頁起)是另外一個對人有幫助的工具,讀者若要了解不同作者對一個特別問題的論述,它的用處就更大。讀者可以查找當中列出的主題:告誡、教會紀律懲治、教會成員制度(「開除」和「恢復」)、開除出教會、驅逐或排除、福音步驟、牧師(「鑑定和開除出教會」)、過犯、過犯之人、悔改、誣告或驅除以及見證人。

雖然可能並非所有這些話題都讓讀者感興趣,但主題索引提供了一種快速工具,找到本書論述與讀者面對的任何與教會紀律懲治相關問題的對應部分。

苦讀是值得的

雖然閱讀《教會治理文集》這本書,有時讓讀者感覺就像在深及膝蓋的泥濘中苦苦前行,可是得到的回報卻是極大的。如果你是一位牧師,努力要通過執行教會紀律懲治來遵守耶穌的命令,很少有其他書能像《教會治理文集》這樣幫助你既瞭解也應用聖經在這個問題上的教導。不要讓它封塵過時的文風,以及古老、長著鬍子、看起來古怪的作者畫像攔阻你不去讀這本書。要得到一種更廣闊、更合乎聖經的地方教會的異象,以及更好認識教會紀律懲治這個問題,《教會治理文集》都值得讀者下功夫認真閱讀。


翻譯:梁曙東。原文刊載於九標誌英文網站:Polity on Church Discipline: A User's Guide.

作者: Bobby Jamieson
2014-12-05
教會體制
書評
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