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文章
文章
在地如在天:(非常)簡短的天堂聖經神學

對於許多基督徒來說,我們對天堂的瞭解來自於分散在《新約》中的幾段經文。我們知道,離開身體意味著與主同住(林後 5:8)。我們知道,比起繼續以現在的狀態活在地上,與基督同在好得無比(腓 1:21–24)。我們慶賀耶穌到天上去爲我們預備地方(約 14:3)。對於走向墳墓的天路客來說,這些都是榮耀的真理。

但關於天堂,聖經是否不只是零散地有一些提及?更重要的是,天堂在聖經的故事線中是什麼角色?

當我第一次接觸聖經神學時,我驚訝地看到,自己已經作了這麼多年的基督徒,卻忽略了一個相當明顯的事實:「天堂」並不是基督徒的最終目的地。倒不如說,神的百姓要再興起——以復活的身體活在新地上。然而,在這一發現中我想要努力弄明白的是,如何把天堂,也就是基督徒在死亡和復活之間的中間狀態領域,放進聖經的故事線中。雖然面對不可避免的死亡時,天堂仍然給帶來我榮耀的盼望和安慰,但它似乎仍然與聖經的敘事發展——創造、墮落、救贖、新創造——是脫節的。它到底該「放」到這個進程中的哪個位置?

在本文中,我想簡要概述「天堂」在聖經故事線中的角色。

創造

天堂的聖經神學始於聖經的第一節:神創造「天地」。雖然「天」通常只是指天空(創 1:20),但在整本聖經中,它也指神的聖潔領域,祂的特別居所,裡面居住著公義的天使(詩 2:4;王上 22:19)。因此,《創世記》1:1 中的「天地」是一個詞對,用來描述整個受造秩序——這個受造秩序包含兩個不同的領域:天和地。

天上事的形狀和影像

儘管這兩個領域截然不同,但聖經揭示了兩者之間的有趣關係。爲了明白這一點,我們需要暫時先跳到《出埃及記》,然後再繼續講創造的故事。

在《出埃及記》中,神命令摩西「照著在山上指示你的樣式」建造會幕和其中的擺設(出 25:40)。在《新約》中,《希伯來書》的作者進一步解釋說,地上的會幕是「是天上事的形狀和影像」(來 8:5;參來 9:23)。雖說我們可能覺得很奇怪,但天上有一個聖所,這個聖所被展示給摩西,作爲地上會幕的樣式圖。天上的聖所是原型,地上的那個是副本。也許畫張有趣的小圖可能會幫助理解。

但摩西對會幕的描述不僅表明它是天上會幕的副本,而且是伊甸園的微縮再現版。會幕裝飾著結果子的樹、天使、黃金和其他圖像,這些都是要讓人想起伊甸園(出 25)。祭司們奉命「修理看守」會幕,正如亞當曾奉命爲伊甸園做同樣的事一樣(創 2:15;民 3:7–8,8:26,18:5–6。譯註:《民數記》中譯爲「辦理」的詞和《創世記》中譯爲「修理」的詞是同一個)。甚至,神用七句聖言吩咐建造會幕,也是在比照神用七言創造天地(創 1;出 25–31)。事實上,兩個七言的週期的結尾都是以安息日爲中心(創 2:2–3;出 31:12–17)。

所以現在讓我們回到《創世記》和創造的故事。所有這些對應的意義何在?本質上,這些對應向我們表明,「宇宙就是一座大的聖殿;聖殿就是一個小的宇宙。[1]

換言之,聖殿和伊甸園都是爲了反映天上的聖所而設計的。天和地並非兩個獨立的領域,神設計地,是爲了反映天上的現實。《創世記》的其他特徵也支持這一點。地上的婚姻盟約描繪的是天上的現實,即神與他百姓的關係(創 2:18-25,15:12-21;弗 5:22-33)。甚至有神的形像、作爲神兒子的亞當與耶和華的立約關係也都是在類比天上的現實——所反映的是聖父與聖子之間永恆的、父慈子孝的關係。也許這張小趣圖可以再次幫助理解:

天與地雖然是不同的領域,但在聖經的故事線中並沒有完全分開。神建造了一座地上的聖所(伊甸園)來反映祂天上的聖所。於是,這兩個不同領域的命運似乎從聖經故事線的起初時刻就密不可分地聯繫在一起。

接入點

然而,天地之間的聯繫比兩者之間的類比更爲密切。伊甸園聖所不僅反映了天上的聖所,也是天和地的接入點——兩個領域佔據同一空間的地方。主將伊甸園建立在山上,以此來強調這一點,山是一個堪比天高的地上結構(結 28:13–14;參創 2: 6、10–14)。在伊甸園裡,亞當與耶和華有立約關係,享受著祂屬天的同在(創 3:8;利 26:12;申 23:15)。天與地在這座聖所之山上交疊。這兩個領域是並存的,因爲神既在天上、也在地上與祂的子民同住。在這園子裡,亞當可以進入天堂。

創造的目標是讓兩個領域之間的這個交疊之處來表徵宇宙的每個部分。神託付亞當和夏娃將神天上的居所擴展到整個受造界。他們必須治理伊甸園外未開墾的地,擴張神的聖所。與此同時,這個擴展的聖所將需要更多的祭司來敬拜神並使它保持聖潔。因此,亞當和夏娃必須「生養眾多」,使全地充滿更多有神形像的祭司(創 1:28)。

起初,神創造天地。但創造的最終目標是天與地的最終合而爲一。就像互補的另一對、亞當和夏娃一樣,這二者將最終成爲一體。

墮落

亞當和夏娃墮落的結果,是他們從聖所之山中被逐出,進入死亡的領域(創 2:17)。在伊甸園的東邊,亞當、夏娃和他們的後代不再能夠像他們受罪玷污之前那樣進入屬天的領域。爲了確保將他們從地與天的接入點逐出,神在伊甸園東邊安置了天上的哨兵,就是基路伯,阻止他們見神的面(創 3:24)。

《創世記》的其餘部分聚焦於罪人與神之間以及地與天之間不斷增加的距離。該隱遷移到伊甸園東邊更遠的地方,建立了一座人的城,想要與不再能進入的天上之城匹敵(創 4:16-17)。巴別塔的建造者也向東遷移,遠離伊甸園(創 11:2),所多瑪和蛾摩拉的居民也是如此(創 13:11)。這些地理上的遷移表明神與人、天與地之間的鴻溝在不斷擴大。

由於天與地的鴻溝不斷擴大,巴別塔的建造者們試圖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兩個領域融合起來。

於是他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爲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創 11:4)

這座塔很像金字塔,是一個山形結構。從《創世記》最早的章節來看,這些建塔的人企圖創造一個對立的伊甸園——一個人造的聖所之山,以此進入屬天的領域。然而,他們對立的山最後不過是個廉價的山寨品——與其說是山,不如說是鼴鼠丘。神必須從天上「降臨」才能看到它(創 11:5)。

《創世記》的信息很明確:人因背叛神而喪失了進入屬天領域的通路。這兩個空間不再像它們在伊甸園裡那樣交疊。我們要想自己努力創造這個接入點,就算用盡全力也是尷尬和微不足道的,因爲我們的心被狂傲所驅使,這種努力就更是充滿了對創造主的悖逆。如果天地要再次合一,神就必須從天上爲地行事。

救贖

舊約

彰顯榮耀的地方是,神正是這樣做了。巴別塔的建造者沒能進入天堂,從而「傳揚他們自己的名」(創 11:4),而作爲回應,神呼召亞伯蘭出吾珥,應許要叫他的「名爲大」(創 12:2)。換言之,巴別的人沒有實現的事情,神承諾通過他對亞伯蘭的應許來實現。在亞伯蘭的後裔裡面,埋藏著天與地合一的盼望。亞伯蘭本人似乎也明白這一點。他在應許之地寄居時,經常爲耶和華築壇(12:7、8,13:18)。這些微型的山象徵著亞伯蘭的期盼,即期盼迦南地將來成爲一個新的伊甸園,一個天堂的灘頭堡,讓神藉著它收復全地。

摩西后來在《創世記》中明確指出了這一點,因爲亞伯蘭的一個後裔,雅各,在迦南邊境不止一次遇見天使(創 28:12,32:1)。這讓人想起伊甸園邊界的天上哨兵。有一次,雅各不僅看到了天使,還親眼目睹了他們在梯子上面上去下來,這梯子很可能是一個金字形山的結構,將天地合而爲一,而主自己則站在梯子頂端(創 28:12–13)。耶和華在這個山形梯子上面給雅各的應許解釋了這個異象的意義:「我要將你現在所躺臥之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地上萬族必因你和你的後裔得福(創 28:13–14)。通過迦南地和亞伯拉罕的後裔,神正在地上恢復一道通往屬天領域的「門」(28:17)。

隨著聖經敘事繼續開展,我們發現了更多的證據,表明神打算再一次使天和地在同一空間中交疊。一個特別有趣的故事,其中摩西、亞倫、拿答、亞比戶和以色列的七十位長老登上西奈山,在那裡觀看神天上的寶座廳。

接著,摩西、亞倫、拿答、亞比戶和以色列的七十位長老都上去,他們看見了以色列的神。他腳下彷佛有平鋪的藍寶石,如同天色明淨。他的手不加害在以色列的尊者身上,他們觀看神,他們又吃又喝。(出 24:9–11)。

由於無法仰視神的面,他們對天上寶座廳的描述主要集中在其地板上(參結 1:26;啓 4:6)。西奈山頂就是天堂的地板。神通過以色列,再次在天與地之間建立了聯繫。

不過,這些天地交疊之所通常是大多數人類無法進入的。神只歡迎摩西和其他 73 個以色列人來到西奈山頂。只有大祭司才能進到至聖所神的面前,這至聖所是舊約中天地之間的另一個聚會場所。即使如此,大祭司每年也只能進去一次,爲自己和民族獻祭(來 9:6–7)。

由於人類的罪帶來的這些限制,天與地最終的合一還需要更多的東西。

新約

當耶穌在《新約》中出場時,天地最終合一的盼望在聖經敘述的前景中再次爆發。耶穌,這位天上的君王(弗 4:9;羅 10:6)降在地上,由一位女子所生(加 4:4)。耶穌在祂自己的位格里面將天與地合而爲一,具體實現了兩個領域的最終聯合。天上的會幕和地上的會幕在基督裡找到了它們的最終意義,道成了肉身,在我們中間「支搭會幕」(約 1:14,直譯)。這裡再畫一下那張小趣圖:

在約翰福音中,耶穌向拿但業啓示自己時,清楚地表明了這一點(約 1:51):

又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將要看見天開了,神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

耶穌把自己等同於「雅各的天梯」,即能使兩個領域合而爲一的新的聖所之山。現在,天與地的交疊不是在一個地方,而是在一個人身上。天上的君王已經來到,要接掌大衛的寶座,統治地上的萬民。

馬太福音也關注這一點。耶穌在開始他的事工時,告訴聽他講道的人應當悔改,「因爲國近了」(太 3:2,4:17)。耶穌呼召人悔改並宣告天國的到來,這是對預言性期盼的顛覆,讓人震驚。眾人翹首以盼的天地之間的末世性聯合,並不是在末期的決定性、高潮性時刻中到來,而是在一位拿撒勒木匠的位格和傳講中到來。通過這位在地上的天上君王的帶領,天國闖入地上。

你可能在想,如果天國是在這裡,那麼天國在地上的前哨站在哪裡呢?就在耶穌統治下建立的共同體中。換言之,在地方教會中。作爲個人,耶穌的跟從者是仍然生活在地上的天上國民。我們的身份是屬天的身份。我們的生命榮耀「在天上的」父(太 5:16),我們積攢財富在「天上」而不是地上(太 6:20),我們對基督的拯救性認識來自天上(太 16:17),我們在地上講說天上的審判(太 18:18),同時祈求那終末成全之日最終來到,那時神的旨意要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 6:10)。

此外,當我們奉耶穌的名在地方教會聚會時,天上的君王應許「那裡」就有祂在我們中間(太 18:20)。當基督的子民在地方教會聚會時,他們就創造了天與地之間的接入點。正如約拿單·李曼(Jonathan Leeman)所說,當地方教會聚會時,天上的「飛地」就會以可見的方式(儘管是暫時的)顯現在地上。

但這些可供人觀察天上的「窗口」引起了一個重大的神學問題。教會裡面充滿了罪人。它們如何能作爲通往屬天領域的接入點呢?更進一步說,既然宇宙本身已經被罪和邪惡所玷污,神又如何能不僅在這些「窗口」之中,也在末後使天與地合而爲一呢?

答案就是:基督的拯救工作。基督獻上自己爲祭,不僅是代替應受神忿怒的罪人;祂的血還潔淨了宇宙,使其脫離人的罪所造成的玷污。《希伯來書》9:23 清楚表明了這一點。

照著天上樣式作的物件,必須用這些祭物去潔淨。但那天上的本物,自然當用更美的祭物去潔淨。

甚至連天上的會幕也曾被人的罪所玷污——現在靠基督所灑的血已經潔除了這污穢。靠著基督的寶血,天上的會幕得了潔淨,而宇宙也由此得了潔淨,這些爲天與地的合而爲一鋪平了道路。或者,正如保羅所總結的那樣,神「既然藉著他(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藉著他叫萬有,無論是地上的、天上的,都與自己和好了。

終末成全

因著基督的十字架工作、復活、升天和作王掌權,我們現在成爲了天上的國民(腓 3:20);我們可以來到錫安山,「天上的耶路撒冷」(來 12:22–24)。不過,我們仍然等候著天地合一的終末成全。

《啓示錄》使用早期聖經的預表和象徵,描述了當舊造讓位於新造時,這兩個領域在末後的合一。在《啓示錄》第 21 章中,一位天使帶約翰「到一座高大的山」,他在那裡看到「由神那裡從天而降的聖城耶路撒冷」(啓 21:10)。爲了捕捉這一異象的宏偉和神學意義,約翰的混合隱喻進入了「超光速飛行狀態」。這座從天而降的天城就是基督的新婦(啓 21:9)。這座城市也被描述爲一個完全立方體,讓人想起在會幕和聖殿中至聖所的形狀(啓 21:15–17)。

約翰繼續寫道:「我未見城內有殿,因主神全能者和羔羊爲城的殿」(啓 21:22)。神屬天的臨在不再限於山頂上的接入點,或是會幕中的內室。神的臨在擴展到充滿整個受造秩序。神的創造目的最終得以實現。天國降臨地上,一切受造之物都成爲了神的居所。

* * * * *

[1] L. Michael Morales, Who Shall Ascend the Mountain of the Lord?: A Biblical Theology of the Book of Leviticus (Downers Grove, IL: Intervarsity Press, 2015), 42.


譯/校:無聲宏揚。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On Earth as in Heaven: A (Very) Brief Biblical Theology of Heaven.

作者: Sam Emadi
2024-02-20
神學
聖經神學
97期
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