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文章
文章
我的會眾幾乎不唱歌。我該做什麼?

翻譯:高蒙恩

原文:My Congregation Barely Sings; How Can I Help?

 

 

如果你在南非的Khosa教會呆上一段時間和他們的會眾一起敬拜,你會發現他們唱歌多麼好聽。沒有樂器,沒有話筒。一個人領唱,其他人跟唱。眾人拍手。他們是何其投入發出聲音洪亮的讚美!。

這篇小文不是寫給他們的,是寫給傳統西方教會的。西方人太習慣於欣賞專業級表演型的音樂了。不管好不好,這樣的習慣也讓他們進入教會的時候有了不同的期待。除非教會故意用不一樣的方式,我們總是期望教會裡的音樂可以像我們車裡聽的電臺和MP3裡的音樂那樣。如果達不到那樣的標準,我們總會覺得那音樂沉重、俗氣、丟人現眼。

況且,現在西方社會裡一起唱歌的場合還有多少呢?可能是聖誕節的時候?或者在某一場比賽的球場裡?

在使會眾在教會裡唱歌方面,教會領袖往往會低估他們在抵擋社會潮流上所應該做的努力。他們要讓會眾明白他們沒有經過訓練但合一的嗓音可以遠遠好過《今晚秀》;要讓他們明白他們各人在彼此面前唱歌不是什麼尷尬的事;要教他們認識到我們的感情沒有必要從個人角度抒發出來才算有價值,相反我們的個人情感可以在集體場合裡流露出來取得共鳴。

如果教會領袖想讓會眾「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地讚美主」(弗5:19)的話,他們恐怕要努力了。對於那些習慣於安靜坐著只看臺上表演的人,他們可能要採取一些奇怪甚至反常的措施。這裡有一些提示,毫無疑問,都是。

1.教導會眾用歌聲敬拜神的重要性。就像你在教導基督徒的時候要教導他們禱告與屬靈操練的重要性一樣,他們也應該學會用歌聲讚美神的重要性。 當神的話豐豐滿滿地存在我們心裡的時候,歌唱就成了很自然的結果。(參西3:16)如果神對我們唱喜樂的歌,(番3:17)我們也應該用歌聲來回應我們的創造主

2.在私下或公共禱告的時候鼓勵有思想、有目的性地歌唱。我們很容易嘴上讚美神心卻遠離祂。(賽29:13,太15:8)所以在私下或公共禱告的時候抵制沒有思想的和假冒僞善的歌唱。

3. 讓會眾明白他們爲什麼唱歌而且爲什麼唱某一首歌。如果是歌詞是禱告性質的, 簡單地提醒他們。如果是有關委身的歌,指出來。如果跟講道有關,清楚地說出來。如果只是因爲帶領詩歌的人喜歡而唱某一首歌,唱出來的效果往往不好。雖然會眾往往可以足夠靈活地把所選的歌唱出來,但如果他們知道爲什麼唱某一首歌的時候,他們會感情更加充沛地唱出來。幫助他們用「心靈和誠實」去敬拜。

4. 選擇適合會眾唱的歌,而不是表演性的歌。這裡有一個一般性的原則:如果一首歌越依賴伴奏而小孩子沒有辦法唱出來,那這首歌就越傾向於表演型而不是會眾型。會眾型的歌可唱性好,旋律可記性佳。僅僅是因爲一些基督徒的音樂家作出了偉大的曲子不一定就表示要在會眾裡唱出來。旋律可能不太流暢 。或高或低,或超出音域。或者太具節奏性,切分音對於沒有受過訓練的人來說太難唱。這樣的音樂可能錄下來很好聽。專業的樂隊可能演奏得很好。但會眾越是需要一個專業的音樂家在臺上領唱,他們越是難以在聽樂隊演奏的時候唱出來。

5. 請務必,務必,調亮燈光。保持光照明亮,要不然昏暗的燈光會把臺下的人變成聽眾,把臺上的人變成演員。這把整個會場變成了電影院或演唱會現場。把整個會場的燈光打開,讓人都明白,我們都是一群演員,演奏給天上唯一的聽眾—神看。

6.請務必,務必,把配樂聲音關小。不要讓電吉他或者管風琴,或者架子鼓和樂隊的聲音高過會眾的聲音。我們甚至可以說教會裡最大的聲音應該是會眾的聲音。領唱在第一段唱得大聲點,然後降低音量。好的配樂應該是與會眾相合的。幫助、鼓勵會眾,而不是吸引或壓迫。如果一小群合唱在主領,他們應該是會眾中間的一小群聲音。他們的聲音應該自然,不被放大。如果他們在臺下排練,他們應該被自己的聲音所「帶領」。

7. 在排練的時候想想可能的危險, 「非常好」 的音樂和過量的樂器。音樂排練是有必要的,但爲什麼要排練?達到什麼目的?音樂排練的時候常常會加入一些有創意的東西,這些東西對錶演是好的,但並非適合會眾。音樂家和唱歌的人在排練的時候應該多想一下怎樣才是激勵會眾最好的方法,而不是怎樣才能使他們對自己印象深刻。諷刺的是,對於「品質」的專注可能分散音樂家的注意力,使之不能專心服侍會眾。因爲不用多想也會知道「品質」是表演層面上的名詞。敬拜中的「品質」應該是如何更好地激勵,而不是更好地表演。同樣地,樂器的使用也應該是潤物無聲地支持會眾的歌唱。純粹的和原聲的樂器更有助於歌唱。

8. 老歌與新歌之間的平衡。一方面,人們唱老歌尤其是喜歡的歌的時候會唱得很好。另一方面,老歌唱久了會讓人懶得思想。新歌一般來說不太好唱,另一方面,當會眾屬靈生命成長的時候,自然地需要擴大敬拜的曲目。會眾會經歷不同的階段,新歌可以幫助他們走過這些階段。不管怎麼說,老歌還是新歌,都會幫助人們敬拜,重要的是能找到一個平衡點。千萬不要對新歌置之不理,不管是最新創作的,還是老歌新唱的。教他們去唱,唱好多次。

9.使用一些可以代表多數人經歷與情感的歌。如果你們教會的歌都是歡欣鼓舞的歌,那你們的敬拜可能沒有達到真的層次。真正的生活應該是怎麼樣的呢?我們可以聽《我聽到愛的聲音》: 「我的愛時常軟弱,喜樂時常沒落,但主平安與我同在,救主給我快樂。」 或者直接引用《萬福源頭》:「容易偏走己意私路,愛主偏偏易離棄「。 一個教會的讚美詩,應該像詩篇那樣,應該有適合高興的人、悲傷的人、受試探的人、還有處在中間的人。除了這樣的詩歌外,教會裡應該預備有300首樂曲,而不是30首。生活複雜又多樣,我們的詩歌也應該是這樣。

10. 豐富歌唱的形式。就像一樣牧師在不同的主日以不同的語調講同樣的話,針對不同的講道環境作調整一樣,一首歌在不同的場合也應該以不同的形式唱出來。伴奏可以有多種形式,有時候聲音變大,有時候變小。或者第三小節唱得安靜點或高昂點。又或者改變一個音符。或者清唱。當然,是一首歌的歌詞決定了它伴奏的情感,對於整個教會及其場合也是這樣。

11. 如果可以,把一些椅子凳子相對排列,不單是對著講台。唱歌是集體性的事,而且有時候這可能是在敬拜中唯一可見的表達團契生活的方法。這也是爲了記念保羅所講的「用詩章,靈歌,頌詞彼此對唱「(弗5:19)。敬拜的時候閉著眼沒什麼錯,但保羅這裡描述的是眼對眼!教會不是一個讓你只專注自己靈修的地方。

12. 考慮一下敬拜場所的音響效果。糟糕的音響效果對會眾敬拜的負面影響可能超過你的想像。房間有沒有地毯?有的話僅限過道。天花板上有沒有反聲板?有的話拆掉裝上固體石膏。窗簾太厚?拆掉。全棉座椅?可不可以只保留座位上的棉墊?如果你們的敬拜場所有點奇特,請個專業的人來改善音響效果,把回聲去掉。

警告:聲學專業人員常常會以爲你們想提高聲音質量指的是按他們的標準。有些人想提高會堂的聲音質量指的是他們可以減少聽眾的噪音,像咳嗽。但你必須告訴他們你想要一個可以提高會眾唱歌質量的會場。敬拜不是音樂會,會眾也不是聽眾。讓他們知道你們所需要的效果。爲什麼人們喜歡在洗澡的時候唱歌?因爲衛生間把他們的聲音擴大了

13. 如果可能的話把音樂家與歌手放在側面。每一個教會都有不同的文化。如果把領會的人放在側面的話可能會阻礙會眾的敬拜,畢竟他們需要有人帶領他們。但如果你的會眾淪落爲表演導向型的會眾,你要考慮一下把敬拜團隊放在側面。有的教會有很好的理由把詩班放在二樓大廳,以至於別人可以聽見但看不見他們。如果詩歌帶領者所站的位置是要產生一種表演的文化,那會眾就會更難遇見和聽見神了。

14. 以身作則,全心敬拜。不管是長老、執事還是其他教會同工是坐在講台上還是坐在會眾中間,都要樹立一個全心敬拜、合宜地響亮歌唱的榜樣。唱跑調比不唱好。如果牧師在唱歌的時候還在看自己的講章,那他是在傳達一個信息:唱歌敬拜不是什麼大事兒。在一個把男性標準與肌肉男等同起來的文化裡,在敬拜中全情歌唱的榜樣對於男性領導角色尤顯重要。

15. 把樂譜打印出來,選取好歌裡的好的部分,通過各種渠道提高識譜率。識譜率已經大不如前了,因爲音樂教育沒有以前那麼重要。但即使只有百分之十的人唱出一小段,每個人的歌聲都會被放大。人們可能會討論「抬頭看」的好處,也就是抬頭看投影。但奇怪的是爲什麼當所有人都抬頭看的時候唱歌的質量卻不如以前人們低頭看樂譜的時候了呢?也許教會應該再次考慮唱聖詩了,或者至少把樂譜印在教會簡報上。挑出好的部分並確保讓詩班或領唱來唱。

16. 開一個教歌唱的課。《奇妙十架》的作者洛厄爾·梅森在他們的教會裡開設了一個「歌唱學校」,路易斯維爾第三大道浸信會的Justin Leighty也在他的教會裡每月開設詩歌教唱班。這些榜樣都值得我們學習。每個月的第一個主日在晚間敬拜前45分鐘,他們一起學習唱歌。參加者根據他們的聲音被分成了不同的組,一起練習歌唱基礎:「這是一小節,這是一整節;這裡是男高音;樂譜走低的時候,你也走低,走高的時候,你也高。

17. 適時高唱(無伴奏)。或者第三段,或者第四段,或者整首詩,以鋼琴或吉他開始,再以其作轉接。不要浪費了清唱的機會。如果有某一段是大家都熟知的,就清唱出來。清唱可以幫助他們聽到自己的聲音,不依賴樂器,只是自己的聲音,這樣他們都知道他們真的在自己唱。把節奏放慢一點,讓整個會眾都把自身的每一個部分都釋放出來,全身心地投入到詩歌裡。

18. 時常提醒會眾他們才是敬拜的主要樂器。如果他們唱得沒有味道,敬拜也就不復存在了。這是不說要像啦啦隊長一樣對會眾說:「好,現在讓我們唱詩……我要聽到你們每一個人的聲音……我知道你可以大聲地唱!」這樣的領唱有損音樂的嚴肅性,也沒有把唱歌當成是一個純屬靈的表達,愛、感恩、稱謝也就不在其中了。會眾歌唱應該是自然地表達出自己的敬畏。總之,會眾必須知道他們有責任去唱,通過詩歌彼此教導。他們的聚集應該有歌聲。

狄馬可和Matt Merker參與了本文的撰寫。


許可聲明:你可以各種形式使用、複製與分發本文,但不允許修改文中內容(更正翻譯錯誤除外),不允許收取超過複製成本的費用,並且分發不得超過1000個拷貝。如果要在網絡或郵件中轉貼,請務必保留原文與譯文鏈接。任何例外需徵求九標誌中文事工的許可。

請在分發時保留本許可聲明。9Marks網址:cn.9marks.org,電子郵件地址:chinese@9marks.org

作者: Jonathan Leeman
2017-08-11
健康教會
敬拜
四十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