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文章
文章
我曾是個實用主義者

原文標題與鏈接:I Was a Pragmatist

翻譯:張金星

嗨,我是傑拉米。我是個悔改中的實用主義牧師。

17年前我從神學院畢業,然後大約過了兩年我成爲了馬薩諸塞州辛翰市南岸浸信會的主任牧師。神學院讓我有了堅實的神學根基、鋒利的解經工具、扎實地掌握了聖經主線。那學業支持著我的事工,直到今日。

但是除了我的學業之外,我開始從事牧養工作時,少了些非常重要的東西:在地方教會的事工中基於聖經的方法。我沒有提姆·凱勒稱之爲神學視角的東西:那種將一個人的教義信念同一個人日復一日的事工實踐聯繫在一起的教牧哲學。[1]

嗯,那並不十分真確。事實上我確實有神學視角啊,儘管是下意識的。相同的教牧哲學成爲了許多牧師的默認定位。我曾是個實用主義者。

實踐中的實用主義

讓我來定義一下我說的「實用主義」是什麼意思。就是說一個教會可以用有效的方法來得人歸主,訓練門徒,增長教會,或者建立國度等的方法。只要其動機不那麼明顯地有罪,一個教會可以採用達到引人歸向基督的「起作用的」任何架構、程序或者策略。

這意味著資助青年宣教之旅不會出現弟兄事工中的啤酒聚會或者龐氏騙局之類的事。但是,除了像那樣的可疑項目之外,教會事工只受其創造性的限制。只要你同意核心教義的短短清單,或者少量合乎聖經的目的,福音事工實際搞成什麼樣子就是你說了算。

實用主義者有像這樣的箴言:「教會的方法在改變,但是它的信息一直保持相同」或者「沒有一條正確的路來使教會生長。」像很多箴言說的那樣,那些說辭有一定的真實性。但是對實用主義者而言,這都是些辦企業式的動員口號、以結果爲導向、無論用什麼方法來「運作教會」。

在我服事的頭七年裡,實用主義充當了操作系統的角色。我在那平台上運行著許許多多不同的事工應用程序:戲劇、第三場崇拜聚會、咖啡屋,以及當然還有許多許多程序。如果有人有事工的想法並且有精力去帶領,我會傾向於支持,因爲,嘿,這可能管用啊!我並不是說所有這些事工的倡議都不好,或者說教會不讓那些新想法發出聲音,或者說我們不該熱衷於接觸人。不過這麼多教會中的程序的大雜燴正是實用主義神學視角的反映。

事工的頭七年裡,教會人數穩步增長。人們來信主,也積極參與到其中。無論我們做什麼看上去都挺成功的。這是最重要的,對吧?然而即使教會有成長,我心裡另外一些東西竟然也漸漸長大:關於我們如何運作教會那揮之不去的不滿與失望。

滿滿的教堂,空空的牧師

儘管我們教會看上去明顯成功,但實用主義卻把我掏空並且迷失得無所適從。這種教會事工的模式使之越發空洞。回首過往,其中的幾個原因在我看來源於實用主義的一些固有弱點:

實用主義把人累得筋疲力盡

首先,實用主義把人累得筋疲力盡。做個實用主義者可是要幹好多活兒的。你不得不跟上潮流了解事工的最新趨勢、閱讀最新的指南書籍,並且參加那些最成功的教會的各種會議。

你還必須對教會內外人士把脈,從而來理解什麼能和他們取得聯繫。咱們就甭提每隔幾年改變一下教會樣式這事兒有多麼地耗盡精力了。實用主義牧師必須身兼組織變革大師、身兼文化分析師及未來派專家、身兼銷售員、身兼創業專家(植堂者)。這一切都讓我靈魂疲憊。

實用主義以人爲中心

此外,實用主義以人爲本。我在至少兩方面發現真是這樣。首先,不可避免的聚焦結果意味著要專門盯著人們隨時的狀態。他們有沒有來?留下來了沒?改信別的了?給予?參與?或者服事?如果是的話,那麼繼續做你在做的,因爲這樣有些方面管用啊。

當然好的教牧關係裡包含謙卑地聆聽會眾。但是實用主義使得我超越了牧師的敏感性以至於變成懼怕人。相反地,它沒有帶領我進入到敬畏神的神學思考中。

其次,實用主義事工趨向以人爲本的方式表現在爲成功人士慶祝喝彩。那些牧師已經破解了聯繫嬰兒潮一代或千禧年一代或後現代都市人成群結隊去找他們尋求幫助的密碼。即使在地方層面,當牧師們經常湊在一起就難免想知道:一、誰在這群人當中已經把事工搞興旺了;二、那些牧師都做了些什麼以至於效果這麼好。

實用主義是主觀的

最後,實用主義是主觀的。實用主義建立在令人不安的相對主義上,根基簡直是隨心所欲。爲什麼教會應該按我的想法來辦而不是別人的呢?難道只是因爲我是主任牧師嗎?爲什麼要按這個暢銷教會的模式來而不用那個暢銷教會的模式來?我們又怎麼定義「成功」,或者知道什麼時候有些東西「管用」了?誰設置了那些度量標準又有何依據?有時我有不詳的預感,覺得自己做事工時就跟著隨波逐流了。

就在我眼皮底下

在頭一個七年的末了,我的教會慷慨地給我放了一個爲期三個月的長假。我告訴長老們打算花點兒時間尋找讓我們教會成長的「正確模式」。我計劃在全國拜訪十幾個教會然後找到最好的那個事工樣板。這是最終的實用主義者朝聖之旅。

但是沒有找到去模仿的合適教會,我卻在休假時找到了其他一些有用的:聖經。

另外令人驚訝的是,我發現聖經其實真的有許多地方在講如何運作教會,遠比實用主義者們想獲得的還多。聖經不止給我們核心教義和幾個總體事工原則。它畫出了一個地方教會事工強大的神學願景,以福音爲中心,這具有非常實際的意義。

於是開始一個緩慢的學習,不要問,「管用嗎?」,而是問這樣的問題,「聖經講過這個嗎?」以及「福音應該如何塑造這個決定?」在過去的七年裡,我已經重新給自己編了一遍程序,來以神學的角度思考地方教會事工。

對我們來說,在實踐中有什麼看上去是有聖經和神學的視角呢?看上去應該是把解釋傳講神的話語作爲我們的議程中最首要的。這意味著我們的長老從一個董事會董事的模型過渡到牧養的心態。這已經看上去好像兩場崇拜儀式採用單一混合的風格來反映我們看到的聖經所強調的合一。(至少對我們而言)這意味著我們的建造項目從一個健身房漸變到聖所。

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當口,我們的長老和教牧工作人員因爲繼續在主日早上作兩場崇拜還是合併成一場而彼此爭執。與其用實用主義的方法列出一場崇拜與多場崇拜的優缺點清單,我們還是來看看聖經裡關於會眾的本質是怎麼說的。我們能否作爲一個身體卻不聚集?一個教會大家庭卻不作爲一體而聚集?或者一群在交通中卻不一起領聖餐的子民?對於一個地方教會來說,這在聖經裡意味著什麼呢?

哥白尼式的革命

這次關於聖經視角方面的重新認識已經深深地改變了我的事工。我不再感到是實用主義中的滄海一粟,而是使用聖經作爲六分儀來繪製一段行程的航海圖。人們的反應不再會讓我不知所措,因爲我看到基於神學基礎的事工決定會走向何方,當人不高興的時候讓我信靠神。但是讓所有人最滿意的是,神和祂的話語已經變成了我事工以及我們教會生活的中心。打開聖經問:「神關於他的教會不得不說的是什麼?」是件多麼敬虔的事啊。

致試圖搞明白事工是怎麼回事兒又陷在掙扎中的牧師同伴們:鼓起勇氣,因爲該有的智慧會有的。而它從敬畏主和他的話語而來。

[1] 提姆·凱勒著《中心教會》(大激流城,密歇根州: 榮德綰出版公司,2012年)第17-19頁。


許可聲明:你可以各種形式使用、複製與分發本文,但不允許修改文中內容(更正翻譯錯誤除外),不允許收取超過複製成本的費用,並且分發不得超過1000個拷貝。如果要在網絡或郵件中轉貼,請務必保留原文與譯文鏈接。任何例外需徵求九標誌中文事工的許可。

請在分發時保留本許可聲明。9Marks網址:cn.9marks.org,電子郵件地址:chinese@9marks.org

作者: Jeramie Rinne
2016-03-27
健康教會
教會帶領
二十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