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文章
文章
書摘:爲何行善?

【編注:本文節選自凱文·德揚(Kevin DeYoung)和紀格睿(Greg Gilbert)合著的《什麼是教會的使命?》一書的第九章「熱心爲善:個人和教會爲什麼要行善?怎樣行善?」。該書於2011年末由十架路出版社(Crossway)出版。蒙允摘轉。中文版由九標誌中文事工出版。】

我們常常會聽到或讀到這樣的觀點,並且基督徒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說類似這樣的話:「我認爲行善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應當向我們周圍的人行善,甚至向我們身邊的非基督徒們也要行善。」

坦率地說,我同意!全心全意、毫不保留、絕對地同意!我們堅定地認爲聖經教導我們基督徒既要倡導行善,還要去做行善的表率。事實上,在這本書中我們並未以任何方式反對行善,相反,我們用基督教神學對行善做了清晰地分析,以鼓勵基督徒知道從長遠的角度在哪方面該如何行善。

問題是,我們爲什麼要行善呢?如果「建立國度」、「加入神更新的工作」不是我們的動機,那我們是爲了什麼呢?如果我們的動機沒有合乎聖經的支撐,那我們到底是爲什麼而行善?事實上,聖經給我們足夠多的理由去行善,並且這些理由並非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理由。我們不想讓任何人有一種力不從心的挫敗感,或是僅僅爲著基督徒的責任而去行善,我們盼望基督徒們「行善不可喪志」(加6:9,無特別說明,所有聖經引文均來自和合本聖經。),因此下面僅僅列舉了少數幾個從神的話啓示給我們的行善動機,盼望它們能夠激勵我們過一種充滿善行的生活。

我們行善是爲了順服我們所愛的神

當然還有更多的原因,但「愛神」是最根本的一個。神命令我們活在他的話語中去行善,去好好生活,作爲愛神的人,順服神是理所當然的。

以色列啊,現在耶和華你神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敬畏耶和華你的神,遵行他的道,愛他,盡心盡性事奉他,遵守他的誡命、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爲要叫你得福。(申10:12-13)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爲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6:8)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地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林後9:8)

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爲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弗2:10)

好叫你們行事爲人對得起主,凡事蒙他喜悅,在一切善事上結果子,漸漸地多知道神。(西1:10)

又要囑咐他們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提前6:18)

你自己凡事要顯出善行的榜樣。(多2:7)

我們自己的人也應當學習作善工,供應日常的需要,免得不結果子。(多3:14,新譯本)

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來10:24)

我們行善是爲了遵從神賦予給挪亞的文化使命

讀到這裡,你就會知道我們所說的文化使命並非號召我們建立一個新的世界。那種文化使命已經被主耶穌承擔並完成,他是末後的亞當。但是另有一個文化使命,我們就像其他人類一樣在其之下——那就是創世記9章賦予諾亞的文化使命。這個文化使命的一部分是給人類整體的命令:神命令人類將自己組織成一個個被治理的社會,以體現公平與正義。這就是包括政府組織在內的社會架構的雛形,正如保羅在羅馬書13章中所描述的,政府是神所設立的賞善罰惡的工具。正因如此,我們順服文化使命的表現之一就是確保我們的社會體制能實現它的職能:賞善罰惡、履行正義,而非反其道而行之。這些不是單單給基督徒的使命(儘管作爲基督徒我們完成該使命的動機與非基督徒不同),而是我們所有人類對神應有的回應。

我們行善是因爲愛我們的鄰舍

耶穌說過,誡命中最大的就是:「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其次,他說道:「就是要愛人如己」(太22:36-40)。不僅如此,他還有力地反駁了法利賽人給「鄰舍」所做的狹隘定義。

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爲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爲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太5:43-45)

如果「愛我們的鄰舍」的定義包括爲我們的仇敵禱告,那鄰舍就是指所有的人!這麼說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無論尊貴還是卑微,都是按著神的形像被造的(創1:27-28)。因此,愛鄰舍就顯明了我們看重和珍視我們與他們一樣同是神的工作、都是受造之物這一事實。所以我們基督徒應當成爲刻上愛的印記的人,不僅愛那些和我們一樣或是與我們在同一間教會的人,又或是愛那些與我們同在一個社會階層的人,而是愛每一個人。在本書的其他地方也討論了這種愛的表達需要許多的智慧,並且我們要明白,我們不是什麼都能做。我們是有限的,因此對我們來說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沒有必要過度地控告自己。因爲我們無法爲地球上70億人口提供完全的、沒有窮盡的、主動的、緩解痛苦的愛。但是我們也不能把我們的有限當成不去愛人的藉口。我們作爲基督徒應該以愛鄰舍爲標誌。按照耶穌的意思,鄰舍包括每一個人,從最好的朋友到最大的仇敵。

我們行善是爲了彰顯神的性情和神的工作

耶穌告訴他的門徒,也就是我們:「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爲,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5:16)。當我們以愛和慷慨的姿態面對世界時,我們的好行爲就爲我們所宣稱的「神是愛」作了有力的印證。這些好行爲告訴世人,我們所說的和我們所行的是一致的,這些好行爲會令世人覺得有一位真神,這位神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是實實在在且大有能力的,祂不同於世上的任何事物。

這至少是耶穌向門徒說「你們是世上的鹽」(太5:13)時所指的其中一個方面。我們都知道鹽能做很多事情,它能防腐、潔淨、提味。但重點不是弄清楚鹽到底能做什麼——雖然或許那些功效都是神的話語所賦予的,重點是鹽之所以有這些功效,恰恰是因爲它自身含有與它被撒上去的那些東西所不同的地方。耶穌說,鹽之所以有用是因爲它鹹,鹽若失了味——鹽若和它撒上去的那些東西一樣——那它就沒有什麼用處了。燈也一樣,它的有用之處就在於它不是黑暗,它是不同的。然而你若把它放在鬥底下,使它發不出光來,那燈也就沒有什麼用處了。現在你明白重點是什麼了嗎?我們基督徒在跟隨我們的君王耶穌的道路上要引人注目。我們理當有好行爲,以此見證神已使我們和從前不再一樣,和這個墮落的世界不再一樣。作爲神國度的一員,我們應當成爲世界的光和鹽。也就是說,我們應當從世界中分別出來,並且通過我們的好行爲和我們真實的言語來爲神作見證。

我們行善是因爲這是聖靈在我們身上所結的果子

簡單來說,蘋果樹結蘋果,橘子樹結橘子,基督徒結好行爲。世界是這樣運作的。對此耶穌再清楚不過了:

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荊棘上豈能摘葡萄呢?蒺藜裡豈能摘無花果呢?這樣,凡好樹都結好果子;唯獨壞樹結壞果子。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所以,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太7:16-20)

好行爲並非在樹的根部;好行爲並不能決定樹是什麼樣的。好行爲也不是我們和神關係的根基。但是如果我們真的是被耶穌基督的寶血贖回,如果聖靈真的住在我們的裡面,那我們就應該結出好行爲。我們的生命應該結滿了聖靈的果子: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5:22-23)。然而,如果我們身上沒有這些果子,耶穌說,我們就該質疑我們這棵樹是否真的健康了。

雅各說「信心沒有行爲也是死的」(雅2:26),或許他就是指著樹會結果子的圖景說的。他的意思是,有聖靈運行在其中的活的信心,必然會結出聖靈的果子。這將體現在滿了好行爲的生活中。亞伯拉罕的信心就是這樣活的信心:結出了順服神的好果子,甚至是在神命令他殺掉自己親生兒子時。喇合的信心也是活的:這活潑的信心體現在她因順服神而保護以色列的間諜上,甚至是在當順服神的代價可能是她自己的生命時(雅2:21-25)。

耶穌說:「凡好樹都結好果子」(太7:17)。如果我們稱自己是基督徒,那麼我們就是在宣告我們是「好樹」,那當然就要結「好果子」了。

我們行善是爲福音贏得聽眾

有時會存在這樣的爭論,當然我也認同某些時候情況確實如此,就是當基督徒爲別人做完好事,繼而與他們分享福音,他們這樣是玩了兜售法的把戲,尤其是如果基督徒把傳福音當作給宗教腰帶打釦眼的手段(即:增加吹噓的資本)。那樣,無論他的善行還是傳福音的舉動都不再是建立在關心他人的基礎上。他好行爲的出發點是來自傳福音的慾望,而傳福音的目的僅僅是想讓自己臉面好看。在這其中沒有絲毫的愛。

對傳福音的這種看法卻相當可怕。傳福音是告訴人們他們的困境以及如何脫離這種困境。對於被告知者,這是一種充滿愛和憐憫的舉動。因此,這種「充滿愛和憐憫的舉動不能摻雜任何其它充滿愛和憐憫的舉動」的論調是不成立的。如我們所見,基督徒們所愛的是全人,所以,因著愛而爲人提供食物,同時,用一種不同的、永恆的方式來愛人——向他分享福音,這完全是合情合理的。這裡沒有兜售;這只是一種整全的憐憫——對於包括身體和靈魂的全人的憐憫,而非只是他的一部分。

有了以上的認知,我們還可以看到那些認同「行善繼而傳福音是一種兜售式推銷行爲」的人所存在的另一種危險。那就是他們會滿有憐憫地滿足別人身體和情感的需求,然而,爲了防止自己上演兜售把戲,他們會避開通過傳福音的方式去滿足他人靈裡的需求。換句話說,他們只會在最低的屬世的層面憐憫和滿足他人的需求——而我們可以理所當然地質疑這種憐憫甚至是否可以被稱之爲真的憐憫。事實上,持有這種誤解的人認爲傳福音「不過是給宗教腰帶打釦眼的手段」,還不如憐憫的行動,他們以爲福音需要「兜售」,而他們不會通過「兜售」來玷污自己的憐憫之心。

可是如果我們對傳福音本身理解透徹,知道這是出於對他人深厚的、發自內心的愛的行動的話,我們會更加頻繁的傳福音(因爲我們不會覺得自己是在推銷而有糟糕的感覺)。並且,我們會抱著正確的動機去傳福音(愛他人,而非關注自己)。事實上,如果我們基督徒的愛和憐憫不只是因著別人身體或情感上的需求而生發,而是因爲看到他們靈裡的需要,那麼分享福音就會永遠在我們內心最優先的位置。我們會自然而然地、甘心樂意地去傳福音,因爲我們愛周圍的人。

順便說一下,這是否就意味著善行若不以傳福音爲目的的話就沒必要或不值得去做了呢?當然不是!善行非常值得去做!我們可以捐款給「兒童玩具計劃」(注:美國海軍陸戰隊有名的慈善活動,他們每年聖誕節都要在全美各地募集嶄新的玩具,然後把它們分送給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們),或在街上撿起一片垃圾,或是私底下種下一棵樹,或在我們上班已經遲到的情況下依舊給人買三明治,雖然都來不及說點什麼。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就是在行善,因爲我們是神所造的人,更因爲我們是在耶穌基督愛之律裡結出果子的基督徒。但是當我們行善時,我們需要知道並承認們不是在將創造恢復到原初的平安,我們不是在「擴展國度」,我們也不是在「無聲地傳福音」。

我們僅僅是做了被贖回的人該做的事情。我們在過一種被神的宏恩拯救和重生之後的生活。誰知道呢?或許下次我們中有人爲別人買三明治時,我們會有時間解釋我們爲什麼這樣做。

《什麼是教會的使命?》目錄

第一部分:瞭解我們的使命

第一章:需要謹慎定義的常見詞

第二章:耶穌差我們進入世界到底要我們做什麼?

第二部分:瞭解我們的範疇

第三章: 整個故事——從各各他山頂看聖經敘事

第四章:我們正在錯過完成的福音嗎?——理解好消息

第五章:君王和國度——理解神的救贖法則

第六章:明白社會正義——闡述

第七章:解讀社會正義——應用

第八章:尋求平安——理解新天新地

第三部分:理解我們做什麼以及爲何做

第九章:熱心爲善——個人和教會爲什麼要行善?怎樣行善?

第十章:大使命——大使命是什麼?爲什麼大使命很重要?

後記:你在考慮建立新型的教會嗎?——給積極、主動又有使命感的青年們一些忠告


翻譯:邱晴晴。原文刊載於九標誌英文網站:Book Excerpt: Why Do Good?

作者: Greg Gilbert Kevin DeYoung
2014-12-05
社會正義
宣教使命
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