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文章
文章
「籬笆和圍欄」:查爾斯·司布真如何推廣有意義的成員制

1851 年,在查爾斯·司布真開始佈道的時期,英國各地進行了一次宗教人口普查。根據人口普查的報告,約有 61%的人口有教會生活。相比之下,2020 年在美國有教會生活的人口約爲 20%,而在英國則接近 5%。你能想像如果我們所有的教會人數都擴大三倍嗎?在當今宗教衰落的背景下,我們很容易對這些 175 年前的統計數據印象深刻。簡而言之,在司布真那個時代,英國人差不多都是基督徒。

但司布真並不以爲然。儘管司布真身邊有很多宗教活動,但他看到,並非所有的宗教活動都真的具有屬靈價值。1856 年,他在演講中說:

在這片土地上來來往往,讓我不得不得出這樣的結論:在教會中,有許多人「按名是活的,其實是死的。」宗教已經成爲一種時尚。商鋪主如果不與教會聯合,幾乎不可能成功地做受人尊敬的生意。人們認爲去禮拜場所做禮拜是有名譽好並且是體面的事,因此所有人都成了宗教人士。[1]

不幸的是,許多教會並不在改變這種境況。他們的牧師爲了向未得救的人傳福音而淡化了教會與世界之間的區別。司布真反思道:

他們說:「讓我們不要劃清界限。許多善良的人來參加我們的聚會,他們可能還沒有完全下定決心,但還是應該徵求他們的意見,在選擇牧師時應該讓他們投票,應該有些娛樂和消遣活動,這會帶來幫助。」這個理論似乎是說,教會與世界之間有一條康莊大道是很好的;但如果這樣的話,結果將是掛名的教會將利用這條道路走向世界,但卻沒有人使用這條路從世界走向教會。[2]

隨著他那個時代自由主義神學的興起,教會在信仰和生活方式上與世界截然不同之處越來越少。甚至在掛名基督徒盛行的時候,教會看起來越來越像這個世界。

那麼司布真如何反擊這一切呢?

如果你聽過司布真的生平和服事的故事,你可能聽說過他的佈道、他出版的書、他創辦的孤兒院、他開辦的牧者學院等等。但我們往往忽略了,司布真首先是一位牧師。他的主要身份不是一位基督教演講家或首席執行官。不是的,他首先是地方教會的牧師。作爲浸信會基督徒,他的一個基本立場是教會只應由重生的基督徒組成。

這就是我們所說重生的教會成員資格。以下是司布真關於教會成員制的論述:

至於這個蒙揀選聚會的所有成員,他們都有一個永恆的目的,這是他們蒙召的根本原因;他們每個人都有一個有效的呼召,正是這個呼召使他們真正聚集到教會中來;此外,這個教會還有一道籬笆和圍欄,通過這道籬笆和圍欄,它持守爲一個獨立團體,有別於所有其他人類團體。[3]

這些搭建「籬笆和圍牆」的工作使教會有別於世界。作爲都城會幕教會(Metropolitan Tabernacle)的牧師,司布真認爲這是他的一項主要職責。

都城會幕教會的做法

不過,說教會與世界分別並非一件輕巧的事。在一個擁有五千多名成員的教會中,司布真如何實踐有意義的成員制呢?

第一,他們守護前門。

司布真主要通過嚴格的加入教會程序來促進有意義的成員制。

概括地說,這個過程至少有六個步驟:

長老面談

訪客在工作日與教會的長老見面,分享他們的見證和對福音的理解。長老提出更多問題,並將見證記錄在教會的一本見證簿上。如果長老認爲他們的信仰是真誠的,就會推薦他們與牧師面談。

牧師面談

司布真會審閱所記錄下來的見證,然後在另一天與預備加入成員的人面談。在有些面談中他會聽到很明顯的歸信見證,司布真會很高興地與他們一同在神的恩典中喜樂。在另一些情況下則需要進一步的問詢,因爲司布真要考察他們的經歷和對福音的理解。與長老或牧師面談可能會讓人感到害怕,但這絕不是司布真想要的。相反,他把每一場加入成員的面談都看作是開始牧養的機會。他寫道:

每當我聽到預備加入成員的人因爲要與長老面談,或與牧師面談,或在教會面前分享信仰見證而感到驚慌時,我都希望能對他們說:「打消你的顧慮吧,親愛的人;我們會很高興見到你們,你們會發現與我們的交往是喜樂的,而不是一場考驗。」如果你們真的熱愛救主,我們絕不會拒絕你們,我們會非常高興地歡迎你們。如果我們不能在你身上看到巨大改變的證據,我們會善意地向你指出我們的擔心,並將加倍樂意地把你引向救主;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真的相信了耶穌,你就不會覺得教會對你來說是令人害怕的。[4]

推薦給會眾並指派信使

下一步是由進行面試的長老在教會成員大會上提交申請人的名字並建議讓他加入教會。然後,會眾將投票決定是否批准派信使進行調查。

信使查詢

受委任的信使(通常是執事或長老)會拜訪預備加入成員之人的工作場所、家庭或所居住的社區,詢問他的品格和聲譽。他們在家中是什麼樣的人?他們在工作中是否有良好的聲譽?有一次,一位被停職的警察申請加入會幕教會,司布真鼓勵信使到警察局仔細詢問他停職的細節。這些調查不僅驗證了預備加入成員之人的信仰,也爲福音打開了大門。

會眾面試和投票

信使完成調查後,會在下一次成員大會上報告調查結果。預備加入成員之人也會出席會議,會議主席會通過對他的簡短面試把他介紹給會眾。然後他將離席,再由會眾投票決定否能夠接受他成爲成員。

洗禮(如有必要)和主餐

最後如有必要,就會安排預備加入成員之人接受洗禮。洗禮之後,在下一次主餐儀式上,他將在會眾面前接受右手相交之禮,正式成爲教會的一員。

1854-1892 年的都城會幕教會成員大會記錄顯示,共有 13,797 人通過了這一嚴格的加入教會程序。雖然每個月都有成百上千的人加入教會,但司布真在整個事奉期間始終都遵守這一程序。

就我個人而言,這樣的事實鼓勵我相信,在司布真事奉期間發生了真正的復興。司布真經常看到大批群眾前來參加他的露天佈道會。但他也經常觀察到,敬拜結束後,人們就一鬨而散。幾乎沒有機會跟進。但在都城會幕教會,人們信主後會接受洗禮,被帶進教會,接受門訓,並參與教會的服事。這個加入教會的流程就是司布真收穫聖靈復興工作果實的方式。司布真的兄弟,也是他的副牧師,寫下了這樣一段關於加入教會流程的文字:

我們從來沒有發現過加入教會流程會使我們的成員離開我們,但我們知道它在發現錯誤或消除之前的疑慮方面發揮了作用。我們並不認爲它攔阻了任何擁有成員資質的人加入成員。當然,如果他們的基督教信仰無法在一個基督徒團體面前站穩,不能在充滿愛與共情之人前面講明白,那麼我們不妨問一問,他們的基督教信仰是否是聖經中那種背負十字架、公開承認的信仰?[5]

第二,他們仔細查看成員名冊。

作爲一間不斷發展壯大的大型教會的牧師,司布真面臨著維持教會成員名冊準確的挑戰。司布真曾對他的學生們說過,他對一些教會忽視這一責任感到痛惜。

我敦促大家要下定決心,要麼擁有一間真教會,否則寧可沒有教會。事實是,宗教統計數字常常虛假得令人震驚……我們不要讓名冊上的名字僅僅是個名字而已。某些善良的老人喜歡把這些名字留在那裡,不忍心把他們劃掉;如果你不知道這些人在哪裡,也不知道他們是什麼人,那你怎麼能算他們是成員呢?他們去了美國、澳大利亞或天堂,但在你的名冊上,他們仍然和你們在一起。這樣做對嗎?也許我們不可能做到絕對準確,但讓我們以此爲目標。[6]

司布真成爲教會的牧師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翻閱成員名冊,瞭解名冊上人的情況。作爲一間歷史悠久的教會,成員名冊上的人多達數百人,但參加聚會的卻只有幾十人。在他們跟蹤調查過程中,有些人表示因爲新牧師的到來而有興趣回來,教會也歡迎他們回來。但也有一些人表示不再感興趣。有些人已經搬離了這個地區。有些人已經去世。還有很多人聯繫不上了。這些人的名字都被劃掉了。司布真持續做這項工作。這項工作很辛苦,不僅要接收人加入教會,還要在他們加入教會後對他們進行跟進。

在一個如此龐大的教會中,司布真如何保持準確的教會成員人數呢?其中一個主要方法就是使用主餐券。在加入教會時,每位成員都會收到一張有孔的主餐卡,卡上有編號。在每個月的主餐儀式上,教會會收集主餐券,以顯示成員的出席情況。對於缺席超過三個月的人,教會會派長老去探望或寄信給他們。

在都城會幕教會檔案館的長老會議記錄簿中,我們可以看到爲追蹤成員所付出的努力。長老們經常在一起聚會,每月至少一次,通常是在週一禱告會之前。這些會議的主要事務是追蹤未出席的成員,但偶爾也會討論有關教會生活的其他事務。

有時,調查的結果苦樂參半,他們發現某位成員已經離世或「去了天堂」。如果長老們發現這些未出席的成員加入了其他教會,就會發出信函,將他們除名。司布真認爲,基督徒不應該加入多間教會,而應該委身於一間教會。

在許多情況下,詢問的結果會是收到成員不參加教會聚會的解釋。原因多種多樣:路途遙遠、工作繁忙、錯過了主餐聚會、忘記帶主餐券、生病等等。對於因困難而非罪的原因不參加聚會的情況,司布真並不建議將他們除名,而是鼓勵長老們耐心地照顧這些成員。

如果一隻羊走失了,就讓我們去尋找它;匆忙地拋棄它不是主的方式。我們應該付出努力和關懷,因爲我們是基督羊群的監督,目的是讓所有的羊都能無瑕無疵地呈現在神面前。在某些情況下,離開神的殿一個月是放棄信仰的致死標誌;而在另一些情況下,長期離開神的殿是出於值得同情的苦難,而不是一種應受嚴厲懲罰的罪行。[7]

如果長老們在查訪中發現了有人需要幫助,他們會耐心地與這些人一起努力,鼓勵他們參加聚會,並在他們不來時關心他們。由於每位長老都分配到一個特定的牧區,因此他很可能會與該地區的其他成員合作提供關懷。

遺憾的是,就像今天的任何教會一樣,長老們也會發現一些嚴重、不悔改的罪(「放棄信仰的致死標誌」)。長老們總是參與這些情況的調查。長老會議記錄顯示,他們定期討論懲戒案例。一個特定的案例通常會有多位長老參與,這樣就可以有多個證人。如果情況足夠嚴重,就會向會眾提出懲戒建議。根據案例的嚴重程度,長老們會在調查的不同階段將案例通告會眾。

在司布真傳道的頭七年中,懲戒案例涉及貪污、離棄配偶、經濟和性方面的不道德行爲、通姦、淫亂、撒謊、疏忽宗教職責、多次偷竊、不道德和虐待配偶等。在一些特別痛苦的情況下,長老們會帶領會眾懲戒陷入聲名狼藉之罪中的教會同工。儘管懲戒有必要,但對整個教會來說,它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會令許多人流淚。

儘管過程痛苦,但司布真相信真基督徒最終不會墮落。因此,挽回的希望總是存在的。教會在喜樂中看到神使用懲戒的過程使許多人重新悔改。年度成員大會的會議記錄中記載了 21 名在司布真任職期間恢復成員資質的成員。這就是教會紀律的另一個目的:喚醒背道的成員,使他們重新歸向福音。

有意義的成員制並不是要維持一份純潔的教會名冊。而是要幫助天路客完成通往天國的旅程。

結論

有關司布真生活和事工的許多事情都令人匪夷所思。如果你想模仿司布真的日程安排、事工和活動,你很可能不會成功。真的。司布真自己曾經說過,他在一天之內完成了 40 場加入成員的面談,他說那幾乎要了他的命,因爲他太累了。

這篇文章的重點並不是讓我們僅僅嘗試複製司布真牧師的事工。畢竟,那是神使用他的恩賜在那個歷史時期所做獨一無二的工作。然而,司布真卻成爲我們忠心事奉的典範。今天,如果我們也像司布真和都城會幕教會的聖徒一樣,在教會中追求有意義的成員制,那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 * * * *

腳註

[1] New Park Street Pulpit, 2:113-114.

[2] Metropolitan Tabernacle Pulpit, 33:212.

[3] MTP 24:542.

[4] MTP 17:198-199.

[5] The Sword and the Trowel, 1869:53-54.

[6] C. H. Spurgeon, The Greatest Fight in the World (Fearn, UK: Christian Focus, 2014), 92.

[7] S&T 1872:198.


譯:DeepL;校:Jenny。原文刊載於九標誌英文網站: 「A Hedging and Fencing」: How Charles Spurgeon Promoted Meaningful Membership.

作者: Geoff Chang
2024-09-22
教會
牧師
改革
牧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