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欄目
《團契生活》(Life Together),迪特里希·朋霍費爾(Dietrich Bonhoeffer)。Christian Kaiser Verlag 出版社,1939 年出版。共 122 頁。中譯本由新星出版社於 2012 年出版。
在基督徒團體中的團契生活意味著什麼?對於牧師或任何基督徒來說如此關鍵的問題並不多,因爲沒有任何呼召如此不可逃避,這就是我們作爲教會的呼召。
很難想像還有什麼資源能比迪特里希·朋霍費爾近一個世紀前的經典之作《團契生活》更豐富的了。這本僅 120 頁的書濃縮了朋霍費爾在 20 世紀 30 年代末期帶領納粹時期的德國芬肯瓦爾德(Finkenwalde)認信教會(Confessing Church)祕密神學院時的經歷,蘊含著深刻的屬靈洞見。鑑於當時異常焦慮的政治環境,最難得的是這本書的完全寧靜——在我們這個充滿政治和文化焦慮的時代,這對我們是一個有力的啓示。無論我們周圍的世界發生了什麼,朋霍費爾提醒我們,基督徒團體日常的負擔和衝突仍應是我們的首要任務。
雖然本書的中心主題是基督徒群體中的團契生活,但朋霍費爾一開始就提醒我們,基督徒的生活並不總是團契生活。在某些時間和地點,有些基督徒蒙召去做孤獨的門徒——在曠野、在監獄、在宣教場。「因此,到目前爲止有幸與其他基督徒一起過基督徒團契生活的人,要發自內心地讚美上帝的恩典。讓他跪下來感謝上帝,宣告我們能與基督徒弟兄們團契生活,這是恩典,唯有恩典」( 20 頁)。僅這一句告白就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對這個群體——我們蒙召生活在其中並侍奉它——的態度,因爲對那些我們認爲理所當然之物,我們很容易生出鄙視和抱怨,卻從未停下來想像沒有它們,生活會變是什麼樣子。
然而,朋霍費爾並不只強調在上帝面前孤獨的基督徒是一種假設的可能性。在某種意義上,它是任何健康基督徒團體的先決條件。他說,很多時候(在我們這個無根的時代也許更是如此),我們尋找群體是爲了填補根本上心理的空洞,提供我們所缺乏的意義。他說,無論誰這樣做,「其實根本不是在尋找群體,而只是在分散注意力讓自己短暫地忘記孤獨」( 76 頁)。當我們這樣做時,我們就會緊緊抓住他人並試圖控制他們。
「人類的愛尋求與他人的直接接觸;它不是把他人當作一個自由的人來愛,而是把他當作一個受自己束縛的人來愛。它想獲得,想用一切手段俘獲;它使用武力。它的渴望不可抗拒,渴望統治」( 34 頁)。然而,屬靈之愛只在基督裡並通過基督去愛他人:「它知道自己無法直接接觸他人。耶穌基督站在施愛者和他所愛的人之間」( 35 頁)。
這意味著,基督徒團體中的團契生活必須以在基督面前的單獨生活爲起點和源泉。因此,朋霍費爾在全書的中心部分平衡了兩個主要章節,即「與他人在一起的日子」和「獨處的日子」。兩者密不可分:「只有在團契中,我們才能學會正確地獨處;只有在獨處中,我們才能學會在團契中正確地生活」(77-78 頁)。
因此,朋霍費爾爲個人在獨處和靜默中的靈修實踐提供了廣泛的建議,這些實踐應成爲基督徒每日生活節奏的一部分。也許他在這裡最有洞察力的論述是關於代禱的實踐,他將其與規律的禱告區分開來。
在禱告中,我們向上帝傾吐心聲,感謝祂對我們的祝福,並祈求祂滿足我們的需要。這必不可少,但我們常常止步於此,忘記了哪怕與上帝獨處的時間也是爲了他人。事實上,正是通過彼此代禱,我們才能看清與弟兄姐妹日常衝突的方向:「我不能再譴責或憎恨我爲之禱告的弟兄,無論他給我帶來多少麻煩……就我們這一方而言,沒有什麼不喜歡、沒有什麼人際關係張力、沒有什麼隔閡是不能通過代禱來勝過的」( 86 頁)。
朋霍費爾還有更多關於集體敬拜節奏的論述,這些敬拜應該成爲基督徒每天生活的主旋律。起初,我們可能會對這一建議表示反對——集體敬拜不就是每週一次嗎?
不是的,因爲在朋霍費爾看來,教會最小的表現形式就是基督徒家庭,而基督徒家庭每天都應該以共同敬拜來開始和結束。作爲父母,我們中的許多人都會本能地對這樣一個沉重的要求退縮,但朋霍費爾的建議應該鼓勵我們,而不是讓我們感到沉重。能夠一起敬拜確實是一種莫大的榮幸,朋霍費爾就如何在家庭靈修中使用聖經、《詩篇》、讚美詩和禱告詞提供了豐富的屬靈和實用的見解。如果基督徒有機會像朋霍費爾在芬肯瓦爾德所做的那樣,與更多的家庭成員一起做晨禱或晚禱,他們應該熱情地抓住這個機會。
也許本書最深刻的指導意義來自最後幾章,朋霍費爾在書中闡述了我們如何才能學會分辨上帝通過彼此向我們展現出來的祂的形像,並爲之歡欣鼓舞:「這形像總是表現爲一種全新而獨特的形式,這種形式完全來自上帝自由而自主的創造」( 93 頁)。因爲對我來說基督徒弟兄就是基督(太 25:40;徒 9:4),所以我必須像聆聽基督一樣耐心地聆聽他,像分擔基督的十字架一樣承擔他的重擔,而且——也許最難的是——像對基督認罪一樣向他認罪。
朋霍費爾有力地論述了基督徒彼此認罪的必要性。我們大多數人都滿足於在上帝面前默默認罪或在聖禮中集體認罪。這些都有它的作用,但向朋友和弟兄認罪也很重要。「一個在兄弟面前承認自己罪過的人知道他不再是獨自一人;他在對方同在的現實中經歷到了上帝的同在。如果是我一個人認罪,這一切仍留在隱祕的暗處,但在弟兄面前認罪,就把罪帶到了光明之中」( 116 頁)。雖然說獨自認罪會讓「這一切仍留在隱祕的暗處」可能有些誇張,但我還是很欣賞他對相互透明的呼籲。
今天,對於太多的基督徒來說,我們既無法獨自享受,也無法與他人共享一天的祝福。源源不斷的短信、微博和通知分散我們的注意力,無法在主面前獨處。而且我們深知,不管我們怎麼交流,我們很少有足夠的時間靜下來參與集體生活。朋霍費爾的經典著作爲我們提供了急需的資源,讓我們重新認識成爲基督使者的基本意義:在我們的弟兄面前成爲基督,並在基督裡安息,因爲祂在我們的弟兄身上展現了祂自己。
譯:DeepL;校:Jenny。原文刊載於九標誌英文網站:Book Review: Life Together, by Dietrich Bonhoe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