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欄目
原文標題與鏈接:The Church as Classroom: The History of Master’s Seminary
翻譯:王悅
教會需要神學院,神學院需要教會。
1979年,詹姆斯·博愛思(James Montgomery Boice)在《今日基督教》一篇名爲「教會與神學院:互惠的關係」的文章中談及這點。他寫道:「神學院需要教會提供榜樣。教會需要神學院的學術力量。」
博愛思認爲,神學院需要教會,理由有三:教會能夠爲未來的牧師提供敬虔的、可以效法的榜樣。教會能夠給神學生提供學以致用的環境。教會常常爲受訓作全職傳道的學生提供經濟和情感支持。
另一方面,博愛思說到,教會需要神學院,原因有三:神學院能夠以最高水平的學術能力教育傳道人。神學院能夠給與未來的牧師堅固的神學網絡,用來抵擋錯誤的潮流和趨勢。神學院能夠發表神學出版物,神學生畢業後仍然可以從此得到幫助。最後,博愛思總結道:「教會和神學院是互補的。沒有教會就沒有神學院;同樣,沒有神學院,教會就會變弱。」
《今日基督教》一年前的一篇題爲「神學院走進教會」的文章表達了博愛思博士的觀點。這是一篇新聞報導,有關剛剛由約翰·麥克阿瑟以及恩典社區教會的帶領者啓動的新的神學院延伸校園。文章引用恩典教會的一位牧師山姆·埃里克森說:「我們希望把神學生與教會生活整合起來。在神學院接受頭腦上的知識是一方面,但是我們認爲獲取實際的牧養經驗至關重要。」
文章繼續描述說:
恩典教會的課程,大部分由本教會的20位牧師授課,旨在使神學生盡可能多地涉及教會生活各方面。恩典教會不再讓年輕人離開教會接受三年或四年的神學院教育,而是把神學教育搬到屋裡,給年輕人在職訓練。
這就描述了約翰·麥克阿瑟和恩典教會眾長老歷年所祈求、夢想的:一個未來的牧師能夠在地方教會的環境中受訓的地方。
馬斯特神學院簡史
因著神的恩典,恩典社區教會的事工在20世紀70年代激增。幾千人參加每週的主日崇拜,還有很多人通過迅速發展的盒式磁帶(之後是無線廣播)事工聆聽約翰·麥克阿瑟的講道。
領袖訓練以及門徒訓練是一切發生的關鍵方面,教會察看敬虔的弟兄既能勝任恩典教會的重要職位,也能被差派出去作牧師和宣教士。很多情況下,他們的訓練使神學院教育顯得有必要,這意味著每週要多次花上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去泰伯特神學院。爲了幫助拼車,恩典教會購買了一輛巴士,後來又添了幾輛麵包車,方便幾十個人去往神學院。
恩典教會的同工意識到需要離家近的神學院水平的訓練。因此1977年秋季開始了延伸校園。當時只有兩位全職教授在職,教學任務由恩典教會的牧師同工分擔。九年後,即1986年,延伸校園獨立出去,馬斯特神學院(The Master’s Seminary,簡稱TMS)正式誕生(作爲馬斯特學院的姐妹學校)。那時,神學院有95位註冊學生,4位全職教師。今日,神學院擁有將近20位全職教師,註冊學生將近四百位。
自1977年建立以來,恩典教會的神學院將學術訓練和教會生活的關係擺在最重要的優先位置。神學院的建校教師之一,布森尼茲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寫道:
恩典教會裡一所神學院的存在增強了訓練,強化了榜樣作用。神學生們不僅每天可視化地接觸基督身體的內部運作,而且在教室裡給他們上課的教授就是牧師以及長老,這些人密切地參與到恩典教會的事工中。各處的學校都意識到需要僱用能夠由自己的經驗出發教導的教授,把實際情況帶到教室裡,幫助學生把學術訓練帶到實踐當中。(在此),這一理念成爲我們建校以來存在和實踐的中心要點。
20年後,情況仍是這樣。
依託於教會的神學院之優勢
TMS因其與恩典社區教會的密切關係享有幾方面的優勢。對初學者來說,教會成了「生動的實驗室」,學生在教會裡觀察釋經講道在每天的實踐中是如何進行的。而且,學生們很快就有各樣事工和服侍的機會——這些是他們能夠直接應用所學的渠道。因爲很多課程是恩典教會的牧師教授的,學生們能一直接觸這些有實際經驗的教授。可以說,這就像以醫院爲基地的醫學院;學生們一直接觸在受訓要做的事情。
另一方面,對恩典教會而言,也有很多益處。大部分牧師同工都在TMS訓練過。有這麼多熱切想要侍奉的神學生,教會深受祝福。隨著在TMS受訓的學生去到全球的教會和宣教禾場,恩典教會在世界的事工範圍得到極大拓展。TMS有將近一千名校友在46個州、40個國家服侍,TMS更加委身於她所宣告的使命:「通過裝備學生成爲牧師以及/或是牧師訓練者,在基督教事工的戰略領域卓越地侍奉基督,推進主耶穌基督的國度。」
對牧師和教授的激勵
不是每個教會都能夠或是應該成立神學院。在某種意義上,恩典教會與馬斯特神學院的經驗是獨特的、不可重複的。同時在某種意義上,很多牧師和教授能夠做更多以連接教會和神學院之間的鴻溝。牧師需要記住,他們有基於聖經的責任將所學之真理交託給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2:2)。這可能是簡單的每週的弟兄門訓小組,或是非正式的平信徒訓練中心。但是無意興起下一代敬虔弟兄的牧師忽視了一項主要的基於聖經的責任。
同時,神學院和聖經學校的教授必須不能忘記,他們是機構事工的一部分——這一事工的主要目標是強化和幫助教會。他們在教室中的耕耘應該指導學生回到地方教會,而不是遠離教會。優秀的學生不應該遠離講道事工(爲了學術上更「有聲望」),而應該被鼓勵,接納它爲地球上最崇高的呼召。基督唯一應許建立的機構是教會,而基督的身體配擁有最優秀和最聰明的人。
鞏固馬斯特神學院的理念對福音派的未來是有意義的——這一理念是,牧師領袖訓練和當地教會事工應該攜手同行。無論是發生在同一個教會,還是通過一些其它方式,牧師和教授雙方都必須決意架通教會和課堂之間的鴻溝。正如博愛思博士所言:「教會和神學院互相補足……離了一方,另一方都無法有效運行。神學院需要教會。教會需要神學院。」
許可聲明:你可以各種形式使用、複製與分發本文,但不允許修改文中內容(更正翻譯錯誤除外),不允許收取超過複製成本的費用,並且分發不得超過1000個拷貝。如果要在網絡或郵件中轉貼,請務必保留原文與譯文鏈接。任何例外需徵求九標誌中文事工的許可。
請在分發時保留本許可聲明。9Marks網址:cn.9marks.org,電子郵件地址:chinese@9mark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