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文章
文章
檢驗把教會聯結起來的粘合劑

原文標題與鏈接:Testing the Glue that Binds Churches Together

翻譯:季方

 

 

宗派在消亡嗎?這似乎是眾所周知的了。當然主線宗派已經逐漸淡化,人們一同離開那些教會。但是在堅持和成長中的福音派教會的宗派情況如何呢?

我不是人口統計學家,所以針對宗派更加興旺這種看法,我無法提供數據來檢測。但是普遍的宗派分界線確實有些真實的趨勢值得引起注意——也就是說,聯結教會與教會之間的新方法,至少補充了或是部分取代了傳統的宗派結構。

下文基於奇聞軼事,純屬是對(美國)福音派教會的非專業觀察。但我此文的目標不是定量分析而是定性描述。我期望描述並且在神學上評估一部分將牧師與教會聯合在一起的「膠水」,從而使牧者在考慮與誰同工,如何同工的問題上能有所參照。

什麼改變了?

首先,我們需要詢問:發生了什麼變化?爲什麼湧現出新的聯結牧者與教會的方法,甚至與過去的架構發生競爭呢?

這可能有多種原因:舊宗派的神學退步;西方社會對一切權威持懷疑態度的蔓延;通訊技術革命引發的全球化。只要考慮最後這個因素和互聯網的興起。當然,互聯網的許多聯繫是「脆弱」的——如同臉書上的朋友和推特的跟隨者。然而,通訊技術可以使這些「脆弱的紐帶」有機會成爲強壯的紐帶。也使我們可以跨越距離保持牢固的聯繫,這是上一代人無法想像的。隨著通訊技術的崛起,傳統宗派結構已經不再是鎮上唯一——或是有領先優勢的——聯繫牧者與教會的因素了。

此外,互聯網使信息獲取民主化,也使教會構成民主化。以前的教會模式是繼承的,現在它們是混合而可比的。當然,歷世歷代的許多牧者都廣泛閱讀。不過我猜想,比起過去的時代,如今更多的牧者受宗派外人物的影響勝過宗派內人物的影響。十八世紀的浸信會讀約拿單·愛德華茲,但他們無法免費下載他的講道。結果就是:許多牧者和教會,他們與領袖和社會運動的非正式關係日益加大,而與宗派的正式聯繫卻越來越弱。

獨立的對話

說到教會是可以按多種方式「粘合」在一起的獨立實體時,我當然是作爲一個會眾制主義者來說的。也就是說,我不相信地球上存在任何正式的,體制性的,超越「地方教會」的「教會」。

當然許多教會確實隸屬於某個地方教會之外的結構。例如,羅馬天主教、東正教、主教派和長老會。在這些體制內,地方教會正式地向某個外部的個人或實體負責。我們把它們稱爲「聯合」實體,認爲這是個權威性的聯合,在此理解上被稱爲教會。

一個聯合的治理實體需要強制一定的認信和實踐。有人能對地方教會說「這個越規了」。這意味著聯會中教會的身份受限於與此聯會的聯結,這並不是獨立教會的情況。

聯會有自己的承諾與陷阱,但我不會在這裡闡述。這並不是因爲我認爲他們不符合聖經——雖然我確實這麼認爲——而是因爲大部分九標誌的讀者屬於形式上獨立的教會。簡而言之,聯會或多或少會爲你決定你的朋友和敵人。另一方面,獨立教會不得不抬頭問一下「我們要和誰聯結,怎麼聯結?」我關注於後者。

爲什麼教會需要合作?向外擴展與向內引導

爲了闡述和評估是什麼使教會在一起,我們首先需要考慮教會爲什麼要聯結在一起。黎約聖(Jonathan Leeman)在《地方教會與教會間的關係:聯合》一文中爲教會聯結提供了幾個釋經性的神學解釋。這裡我希望從另一個實用的角度來考慮,教會試圖聯結在一起的實際目的是什麼?

在我看來,有兩個基本原因:完成大使命,在地方教會的缺乏上取長補短。你可以把這兩個目標叫作,外聯宣教和內部引導。

外聯宣教:大使命比任何地方教會大(太28:18-20)。向萬民傳福音,在全球建立教會需要教會間的合作。在我們本地社區傳福音時也是如此。

內聯引導:另一方面,教會也應在有機會的時候,彼此供應所需(林後8-9章)。如果你有一個幾乎失控的輔導案例,我希望你能有位明智的牧師朋友可以打電話尋求幫助。如果你的教會遭受自然災害重創,我希望有其他地方教會可以在你們身邊。

檢驗這些粘合劑

這些外聯和內聯目標,是我評估將教會聯結起來的「粘合劑」的依據。雖然每一種膠水可以自行考慮,但許多教會間的聯繫,特別是宗派間的聯繫,會結合其中的幾種。想像宗派是個超級膠水,由其中一部分單獨的膠水作爲組成部分。

「種族」身份

第一種膠水是「種族」身份——留意這種嚇唬人的引用。我不是指人種,儘管種族是個強有力的粘合劑。然而,我使用這個名詞,指代那些有同一個深厚文化傳統的教會,這種文化傳統就像種族身份一樣使這些教會有一樣的特徵。

這是許多在美南浸信會聚會的人的經歷。從二十世紀中期開始,美南浸信會成爲全面的教會文化的集中提供者:教會節日、主日學課程、週間活動、音樂諸如此類。美南浸信會的教會就像麥當勞:你無論何時走進任何一家店,菜單都是相同的。

這類「種族」身份促進了熱切的品牌忠誠度。另一方面,這種忠誠自然而言地延伸至其他幾千家擁有同樣程式安排的教會。許多美南浸信會成員熱誠地投身於宗派的核心內容,即合作項目(Cooperative Program)。

在另一方面,這類品牌忠誠是把雙刃劍。其一,身份本身只有在程式內容合乎聖經時才行。第二,對一致性的強調,標準化的程式會催生消費者心理,而不是鼓勵盡責和以關係爲導向的事工。最後,這類身份會導致一個封閉的亞文化,從而難以適應新的人、新的地方和新的時代。

個性

評估的第二種膠水是個性——通常是某個關鍵牧師的個性,而這位牧師是宗派正式或非正式的領袖。有時對個性的追隨會帶領一個人去到新的宗派。更常見的是,超大型教會中的個性膠水很可能引發或有效催生自己的宗派。例如柳樹溪教會就是前者。至於後者,可以參考任何一家在全國有分佈的多網點教會。

此外,在這類關係中,除了個性之外,還有更多的故事。總有一些共同的教義和實踐,下文中會有闡述。但是通常,如果你拿走個性,那其他的也存留不住,這意味著個性是這款膠水中的活性成分。

在另一方面,我不否認神使用單個人來做大事——約翰·衛斯理位於這個列表的首位。另一方面,將自己與你的教會依附在人的個性上,會使你在倍增他人成功的同時,也遭遇他人錯誤的危險。當一群教會的身份,來自於某個人,而不是一個更客觀的傳統——例如經過時間考驗的信仰告白——那些教會可能正在如履薄冰。

如果你的教會依附於一個非常有個性的人,那有多少教會成員最初被吸引來到教會,或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爲你與這位大人物的聯繫呢?如果他犯罪或是犯了嚴重錯誤會造成怎樣的後果呢?他能向誰負責呢?如果這位大人物的利益與地方教會發生衝突怎麼辦呢?會眾該如何選擇呢?

神學異象

第三種膠水我稱其爲神學異象。就像我之前所說的,在現今互聯網的時代,牧師常常發現,因著整體神學異象相似,比起沒有相似神學異象的同宗派教會,自己往往會與其他宗派中有相似神學異象的教會有更多相同之處。

諸如「共同致力於福音」(Together for the Gospel)和「福音聯盟」(The Gospel Coalition)這樣的會議,都是以不同的方式,促進這類跨宗派間的合一。每兩年一次,「共同致力於福音」(T4G)會議爲事工制定濃重的神學異象,並且鼓勵牧者跨區域建立友誼。這也在其《確認與否認》的文件中體現出來。「福音聯盟」(TGC)則更寬泛,在它的網站和會議上創造了一個「鄉村綠色」的感覺——雖然這樣的鄉村綠色是由強大的教義與實踐承諾構築的。此外,「共同致力於福音」(T4G)每兩年只舉行爲期三天的會議,「福音聯盟」(TGC)已經開始培育自身的合作結構,例如他們的區域性會議。

由於他們所體現的共同的神學異象,這兩個會議已經成爲一系列神學與實踐委身的縮影。一旦有人與這些會議認同,你能自然而然地看到許多共同點——在此基礎上,真正的夥伴關係能迅速萌芽。

這些會議是如何促進教會間的外部合作與內部聯繫呢?它們做的最好的可能就是鼓勵牧師,幫助牧師瞭解彼此。當你在去路易斯維爾或奧蘭多參加會議之前,你或許根本不知道有位和你想法一致的牧者只和你相隔十五分鐘路程。如果會議幫助你們建立聯繫,隨著時間的累積,你們的關係就會有機地發展成爲教會間全面的夥伴關係。

在另一方面,基於共同神學異象的合作有它的侷限性。「共同致力於福音」和「福音聯盟」的聯合必然排除了諸如聖禮和建制這樣的教會特色——這恰恰是地方教會的所是。由於大使命的目標是植堂和培育教會,這意味著「神學異象」本身不足以促進大使命目標的長期合作。

真正所需要的:一個教會異象

爲了促進長期合作,完成大使命的目標。你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神學異象,而是一個教會異象。爲了能夠與其他教會合作植堂,你需要就你希望植堂的樣式達成一致。也需要就以下問題取得共識。

  • 洗禮是什麼,誰是洗禮的合適對象?
  • 教會成員的資格是什麼?其中包括(信徒)洗禮嗎?
  • 教會如何建立架構?誰是成員制和教會紀律等問題的最終權威?
  • 在教會敬拜中,我們如何決定做什麼,怎麼做?
  • 牧師的基本職責描述是什麼?

當然,你也可能就上述問題取得一致,但卻在神學的核心領域產生分歧,如果這樣你就要回到起點。這就是爲什麼相同的教會異象需要神學上的一致——更準確地說,需要足夠的神學共識來一同組建教會。

多層次的合作關係

問題是,當牧師穿過形形色色的宗派過道時,無論是神學異象或是教會異象,沒有一個能讓他們心聲共鳴。或者說,他們傾向的異象只是眾多被寬容的異象之一,卻絕不是被普遍接受的。

如果一個傳統的宗派或教會網絡,完全符合你的神學異象與教會承諾,那建立聯繫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沒有合適的匹配資源,你該怎麼辦呢?

我鼓勵你考慮多層次的合作關係。不是尋求將整個教會囊括其中的全面合作,而是考慮多層次的重疊網絡。

開始:在你所處的區域,你和哪些教會有緊密的關係?甚至亦或是你和他們的牧師是朋友?有哪些正式或非正式的方法可以合作?如果你們在教會特點上有分歧,你仍然可以尋求團契,互相取長補短,在本地的宣教工作上進行一定程度的合作。

如果其他地方教會和你的教會異象相同,你可以如何增進友誼使之成爲更持久的合作關係呢?你可以組織講台供應來滿足需要並且訓練年輕傳道人嗎?或者組織定期的牧者兄弟會,討論教牧事務中的酸甜苦辣?亦或是建立植堂基金?

這是兩個本地的重疊。除了這些本地層面之外,宗派更大層面上的呢?本地與更廣泛的合作關係不是競爭而是互補。你可能不喜歡所看到的宗派大帳篷下的每一樣東西。但是如果有足夠的神學與教會共識,宗派可以大大倍增你們教會在大使命上的努力,遠勝過任何一個非正式的關係。

此外,一些更大的網絡或宗派有互補的目標。例如,許多教會與Acts29和美南浸信會(SBC)雙重結盟。我認識的許多弟兄既參與在Acts29的培訓與鼓勵事工,同時也與SBC合作,支持全球的宣教與牧師培訓。

我的觀點就是,教會之間的關係不是只有「零」或「全部」。它們可以是或多或少的正式關係;可以是本地或全球的;可以關注植堂和建立教會,或是更廣泛地在城市中宣傳福音。你可以根據本教會資源、與夥伴教會間的合作方式,以及所在社區的需要,做出不同的投資選擇。

三項鼓勵

最後,我要對牧師們作三個簡短的鼓勵。首先,如果你感到孤獨和孤立無援,先要向你教會的長老尋求幫助。你有同伴的長老嗎?如果沒有,讓你侍奉中的孤獨鞭策你耐心地帶領會眾接受聖經中多個牧人的牧養方式。如果你有多位長老卻仍感到孤立,可以考慮如何分擔牧養的責任。

第二,如果你只能選擇一處投資,就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共同的教會異象。如果在你所處的城鎮,只有一位牧師與你的神學和教會觀點一致,那就加深你們彼此和教會間的認識。共同努力,興起更多相似的教會,向其他牧師提供好的資源。

當然,與有相同神學觀點的弟兄見面也是一種鼓勵,並會帶來實際的合作關係。但是以大使命爲宗旨的合作會隨著時間終止,長久的合作必須擁有一致的教會DNA。因此,靠神的恩典,你專注於合作關係而倍增的網絡,可能帶來新的和被更新的教會。

最後,慷慨付出超過你所得的。不要單從你和你的教會可以獲得什麼來判斷一個宗派或網絡。相反,總要爲了他人的益處,甘心投資。回報可能發生在你的城市或是世界其他地方,也可能發生在明年或是下一個世代。


許可聲明:你可以各種形式使用、複製與分發本文,但不允許修改文中內容(更正翻譯錯誤除外),不允許收取超過複製成本的費用,並且分發不得超過1000個拷貝。如果要在網絡或郵件中轉貼,請務必保留原文與譯文鏈接。任何例外需徵求九標誌中文事工的許可。

請在分發時保留本許可聲明。9Marks網址:cn.9marks.org,電子郵件地址:chinese@9marks.org

作者: Bobby Jamieson
2017-06-06
健康教會
四十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