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文章
文章
單身、同性吸引與教會:對山姆‧奧柏裡,羅莎莉亞‧巴特菲爾和袁幼軒的訪談

原文標題與鏈接:Singleness, Same-Sex Attraction, and the Church: A Conversation with Sam Allberry, Rosaria Butterfield, and Christopher Yuan

翻譯:梁曙東

 

編者按:以下是對山姆奧柏裡Sam Allberry),羅莎莉亞巴特菲爾(Rosaria Butterfield)和袁幼軒(Christopher Yuan)的電郵訪談,討論的問題是同性吸引、單身和教會。

1)假設你面對兩位單身人士,其中一位單身,因爲他/她經歷極強的同性吸引,認定自己因此不可能進入婚姻。牧養門訓這人,與牧養門訓另一人會有什麼不同?

山姆奧柏裡:很高興和大家進行這次訪談。我想發起回應,開始這次訪談,我們可以從這一點開始深入。

在一種意義上沒有不同:我們沒有人知道神對我們將來的計劃,祂要我們結婚還是單身。但可能在期望方面有所不同。有同性吸引的人可能覺得自己結婚這不大現實,因此考慮長期單身,而另一個人可能仍然認定或盼望將來會結婚。無論如何,他們每一個人都需要相信,無論發生什麼情況,他們天父爲他們的安排都表明祂的恩待。

這兩個人也需要努力培養友情。我們牧養服侍時有時犯的一個錯誤,就是認定一些可能長期獨身的人需要更努力建立友情,但已婚的人卻不需要。我教牧事奉越久就越看到,不在豐富的友情方面進行投資,這對已婚的人和單身的人一樣有害。

袁幼軒:謝謝山姆開場,帶給我們一些很好的洞見!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

我很感恩,以牧養和門訓爲中心,這強調是正確的。通常同性吸引(我在這裡把這當作形容詞使用)的人尋求幫助,是聚焦在他們同性方面的試探(彷彿這些試探是他們唯一的問題),結果就導致以人爲中心,努力通過不斷發展的心理治療方法根除內住的罪。這是方向錯誤,因爲任何與罪抗爭的目標,都是通過神的話語、禱告、團契等等,讓我們走在神恩典的道路上。在這一切當中,輔導和門訓發揮一種關鍵作用,我們與人同行、引導他們經歷蒙恩之道。

一方面,我們應當幫助我們受同性吸引的單身朋友知道,他們可能覺得自己與罪的掙扎是獨一無二的,但這其實在根本上並沒有什麼不同。我們牧養和門訓的每一個人都有神的形像,經歷墮落的後果:原罪、內住的罪和實際的罪,同性性行爲的罪或對同性有罪的慾望,並不是所有罪當中最糟糕的。因此,爲了天天治死肉體,這些同性吸引的人與所有其他人一樣需要同樣的恩典。不幸的是,同性吸引的人常常覺得自己是最糟糕的罪人,並且被當作最糟糕的罪人看待。爲解決這一點,我們必須提醒他們,他們與所有其他人一樣需要同樣的恩典。

另一方面,牧師常常擔心同性吸引的人會對牧師/屬靈導師生出一種吸引。在這一點上,我一定要說一些事情。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因爲一個人可能經歷同性吸引,這並不意味著這人會被同性的每一個人吸引。

我在神學院去找一位我尊重的同班同學,開始每週一起禱告。我知道他曉得我的背景,就是我曾經是一個同性戀的人。我們會面的第一天早上,他對我說:「我甚至不想成爲你的絆腳石。如果你開始覺得被我吸引,請讓我知道。」這是我人生中一個最尷尬的場面之一。我們需要讓同性吸引的男人看到,健康、敬虔的同性友情看起來是怎樣的。我曾錯誤地愛上男人(在性和浪漫方面),我需要別人讓我看到基督徒的男子應當以尊榮神的方式彼此相愛,這種愛與性無關,與浪漫無關,但仍然是親密的關係。

肯定的是,我們必須承認吸引是有可能的,但這常常始於關懷強迫症,或與關懷強迫症一同發展。警惕關懷強迫症,這應該成爲任何門訓關係的一部分。具體來說,女同性戀者的關係很少是從性方面開始,而是始於不健康的關係纏繞。我們進行牧養/門訓時必須發揮敬虔的分辨力,警惕不健康的關懷強迫症,我們面對任何人都應有這種警惕。培養健康的親密關係和避免關懷強迫症之間有一條界線,我們必須行在界線之內。但這界線足夠寬廣,讓我們可以安心培養敬虔的友情。我認爲羅莎莉亞在關懷強迫症方面很有發言權。

我常常發現,同性吸引的人是處在兩種極端的其中一端。他們要不是相信他們絕不可能結婚,就是認爲與一個異性的人結婚可以解決問題。無論哪種情形,我都要讓他們不再牢牢關他們的性吸引和他們的關係狀況,讓他們而是聚焦在蒙恩之道上。

但是我也要排除一些錯誤觀念。在第一種場景裡,神能做成一切,這意味著祂能讓有同性吸引的人——即使是有強烈吸引的人——對異性產生願望。我知道這樣的事情已經在一些人身上發生,即使同性試探可能沒有完全消除(這類似於其他罪的掙扎)。我也認爲性的吸引不需要成爲婚姻的基石。聖愛Agape love,自我犧牲、無私和聖潔的愛)必須成爲婚姻的基石。婚姻一定要有吸引、激情和願望,但並不一定要有一種強烈的性激情。實際上,建立在性激情上的婚姻可能變得不榮耀神,會失敗。我常常對人說,因著我看其他婦女是至高神的女兒,而不是我性歡愉的對象,我實際上就會更容易找到我可能/潛在的配偶。我可以看到她成熟的靈命,對主的愛,重視領受蒙恩之道的習慣,而不是因著強烈的迷戀使我的分辨力就受蒙蔽。

對於第二種情形(相信婚姻是解決之道的人),我要對他/她說,婚姻是極大的祝福,但並不是你有罪慾望的解決之道。我要對他/她說,保持這種盼望,但暫時不要考慮婚姻。至於現在,因他/她單身,我會鼓勵他們作爲一個單身的人,關注於完全投入追求基督。預備婚姻,這並不是一個單身基督徒的目標,但可以把這當作一種健康的動力,朝這正確的目標前進。預備婚姻的最好辦法,就是立定根基成爲屬神的男女。如果我們要愛某一個人,也被對方所愛,我們首先就要愛神。這就是最大的誡命優先於第二條最大誡命的原因。我好好愛其他人的唯一方法,就是首先愛神(Ok,這回答可能有一點太長了!)

羅莎莉亞巴特菲爾:首先我非常感謝山姆和幼軒開始回答這些問題。你們這些弟兄已經在這方面涵括了如此豐富和重要的領域,我幾乎沒有什麼可補充的。我要把我的回答更關注在以上兩種情形裡門訓女性的問題。

首先,這兩個人之間的差異,就是有同性吸引的人可能感受到一種壓制、長期的孤獨感,而另一個人可能對已經進入婚姻的朋友感到苦毒嫉妒。至關重要的,就是與一位基督徒同哀傷(不管我們覺得這哀傷是否合理),我們都要努力從她的角度看問題。說「你摔斷的腿就像鮑勃摔斷的腿一樣!」,這不會給人帶來什麼幫助。

門訓這兩個人的時候,耶利米‧柏拉夫(Jeremiah Burroughs)的《基督徒的珍寶——知足》都是一個很好的資源。除此以外,我也要了解每一個人在教會的文化中有什麼經歷。一個受同性吸引的人對許多教會做媒促成婚姻的文化會有不同反應。她可能會覺得受到威脅,可能也會發起一場很危險的自言自語:「這些人不理解我,永遠不會理解我。」 如果我們教會的文化有毒性(太過經常情況正是如此),我們就不能做好門訓和牧養個人的工作。

第二,雖然確實許多人在性和性吸引方面是不穩定的,會隨著時間改變;還有,最好的婚姻是兩個人最重要在靈命和情感方面相配,但你對一個有同性吸引的人這樣說,她會感覺你是在責備她,你是在對她說,她只需要快快擺脫不好的事,問題就可以解決。我曾門訓過一些女性,她們就連想到異性性交都會有非常深的痛苦反應。對女性來說,同性吸引可能是受一種強烈吸引驅動,這種吸引經過一段時間成爲性方面的吸引,或者是強烈對抗任何涉及進入肉體的性表達。

第三,關於尋求合乎聖經婚姻的女性。我們需要知道,對許多婦女來說,訂婚有時也要求她經歷某種痛苦的損失。大多數上大學的福音派女性開始的時候都想改變世界,有宏偉的夢想和計劃。通常來說,這些改變世界的願望是個人的願望,與其他願望,婚姻、家庭等等的願望同時存在,但這些願望很少有交集。但隨著可能發生的訂婚而來的,是丈夫作頭的應許,這就會失去某種程度的獨立。我這樣說並不是批評,或定這爲有罪。合乎聖經的丈夫作妻子的頭,這是一幅關於基督和教會關係的美好畫面。但是我們門訓婦女的時候,認識到要成爲敬虔妻子的人,也必須祈求神賜給自己一個溫柔的心順服丈夫,我們的門訓就是做好了。在婚姻裡,丈夫和妻子通過信心和操練學習作頭和順服;這些事情不會自然發生在我們任何一個人身上。單身女性需要知道,雖然這角色的「轉換」(從獨立改變世界的人到忠心的妻子,如果神預備,成爲母親)是神命定的祝福,這也會帶來一種若有所失的感受,你不再是從前的自己。

2) 教會如何能很好地把經歷強烈同性吸引的人融合進入到教會的生活和群體當中?

奧柏裡:生活卻無性生活,這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耶穌祂自己就是這樣,但神沒有把我們任何一個人設計成爲生活無需親密關係。可悲的是,我們生活在西方文化的當下,已經把我們關於親密關係的想法都收窄成爲這關係的一種表現——浪漫或性關係,現在人實際上認爲,這是他們可以找到並表達親密的唯一形式。

只要在文化方面情況如此,只要這在我們教會中有所反映,任何單身的人就很難感到基督教的性倫理是可行的。因此我們需要確保我們的教會家庭確實是一個家庭。耶穌應許說,「人爲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母、兒女、田地,沒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姐妹、母親、兒女、田地,並且要受逼迫,在來世必得永生。」情況應當就是,任何加入我們教會的人都能說,他們經歷了在親密關係和群體方面的進深。換言之,牧養單身人士,無論是不是同性吸引的人,其中一個最迫切需要的做法,就是牧養教會其餘的人如何在一起作爲家人生活。

而這需要在兩方面進行牧養。我認爲教會常常會犯的一個錯誤,就把所有單身的人聚集起來,開展一種「單身事工」。結婚的人常常因爲在婚姻之外缺乏深入的友情而有掙扎,孩子需要教會當中其他好的叔叔阿姨的意見和榜樣。單身人士可以因著參與家庭生活得到極大祝福。因此我們需要鼓勵跨越代溝和婚姻分界線的友情。

袁幼軒:我認同山姆的看法。融合是關鍵。大多數教會能見證這一點,就是「大學和職場小組」,我常常把這稱爲單身人士隔離區,並不總是有活力和固定門訓關係發生的地方。它往往成爲某種接近基督徒肉菜市場的地方。我從貝里‧戴尼拉克(Barry Danylak)寫的一本關於單身聖經神學的書中收穫良多。我們需要認識到,小家庭是暫時的,而教會—神的家是永遠的。在舊約,神的家通過繁衍增長;在新約,神的家通過重生增長。

融合的責任落在非單身人士(如已婚的人)身上。一個單身的人把自己融合進入一個家庭的家裡,不邀自來,這通常並不合適。但是,家庭和夫妻邀請單身弟兄姐妹進入他們的家,這不僅是恰當的,還是必須的。單身的基督徒是我們的弟兄姊妹,我們的女兒兒子,我們的叔叔阿姨,不是因著人的血親,而是因著基督流的血與我們有關係。

巴特菲爾:福音派教會已經失去了把人融入基督徒家庭,作爲神的家過群體生活的藝術。沒有了基督徒接待這門失傳的藝術,不當的重擔就加在了單身人士身上,人對教會應當做什麼就有了不合理的期望。

我的丈夫肯特,我和我們的一些孩子是我們家庭中唯一信主的人。如果從前我們沒有其他信徒在我們家裡發揮作用,我們現在就不會有弟兄姊妹,我們的孩子就不會有叔叔阿姨和爺爺奶奶。認識到全世界的信徒是神的家,這當然是跨越家庭,但這並沒有讓在家裡一同生活變得無足輕重。

肯特和我看婚約是這種生活的起點。我們家幾乎每天晚上都與教會這大家庭的成員,我們的鄰居一起吃飯。我們吃飯的時間拖得很久,碗碟還沒有從桌上收走,我們就拿出聖經和詩歌本,人還在挑吃的。這沒有問題。耶穌也吃也喝。

在家庭敬拜之後,肯特拿出手電筒,送其他家的孩子回家,我們其他人清洗碗碟。孩子洗澡的時候,叔叔阿姨談話。我們家幾乎每天晚上都是這樣,因爲我們的孩子已經長大,我們的家相對穩定。我們也幾乎不斷使用我們的客房,特別是在節假日期間,那時孤獨會偷偷臨到人身上。

太過經常的就是,掙扎於同性吸引的基督徒,會覺得自己像是教會的棄兒。但我們知道,按神的方式掙扎的人——治死有罪的慾望,深深暢飲蒙恩之道,作一家相信聖經的教會忠心的成員,爲罪悔改,把信心應用在我們損失和受苦這事實上——這些人實際上是信心的英雄。當人知道他們有歸屬,是蒙愛的時候,這就改變一切。

應由基督徒家庭,而不是教會支持的小組生發出這種現實。你能想像,如果我們所有教會當中所有基督徒家庭實際都這麼做,這會帶來什麼改變嗎?當然,在人生有一些時候,我們是不能這樣做的;比如,當我母親即將離世的時候,或者我們剛剛從寄養服務中心收養已經是青少年的孩子的時候。在這一點上需要有起伏。但你的教會當中沒有家庭踐行深入的接待,這就指向一個問題,一個在教會內部的文化問題。

3) 同性婚姻合法化總體上如何讓人更難牧養單身人士?

奧柏裡:這進一步強化了這種觀念,就是沒有性滿足的生活其實是沒有價值的。同性婚姻推手後面極多的叫嚷,講的是一些人不能把他們選擇的親密形式稱爲「婚姻」,這是如何不公平,要他們這樣生活,這是何等不寬容。因此,同性婚姻合法化進一步拉開了我們文化對性和婚姻理解之間的距離——具體來說,這是性和婚姻與人類興旺和聖經世界觀關係的問題。我們的文化讓單身的人現在覺得更古怪,至少如果他們堅持獨身,人會認爲他們古怪。這很不幸強化了當前盛行的觀念,就是要緊的唯一真正親密關係,最終是性的關係。

袁幼軒:同性婚姻合法化讓牧養單身人士更難,因爲神不把同性關係正常化、浪漫化、不對此加以讚美,同性婚姻合法化卻反其道行之。雖然這麼說,我卻確實相信一位完全徹底在萬事上掌管主權的神。神在祂話語中說的是真實的,特別是創世記50:20:「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即使在人類的罪、悖逆和墮落這些事情上,神仍然掌管主權。因此,雖然這世界對神不使之正常化、浪漫化、加以讚美的事反其道行之,人卻更容易談論他們個人與性方面罪的掙扎,而這打開了一道門。

這門是如何打開的?教會不僅在講台上以教牧和憐憫的心腸談論性的問題(即不是僅僅把這看作是一個倫理問題,更重要的,這是一個牧養機會),彼此談論,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約1:14),還講到他們自己的掙扎,無論是在色情,還是對不是我們配偶的某個人產生淫念,或傾向有關係方面的偶像崇拜(我把關懷強迫症稱爲偶像崇拜),以及/或者經歷同性吸引。這是教會的機會,談論這問題,能夠開始爲彼此禱告,彼此督責,因此在群體之內一同追求聖潔生活。我認爲,處理性方面問題最好的地方,不是在這世界,而是在基督的身體裡。教會應當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但我們安全嗎?

同性婚姻合法化已經把婚姻提升爲其中一種「愛最高的理想」,這正正就是最高法院大法官安東尼‧肯尼迪(Anthony Kennedy)在多數意見書最後一段所寫的。羅莎莉亞和我寫了一份回應,題目是《比婚姻更大的某件事》,我們在文中論證,婚姻並不是愛最高的理想,神才是。我們需要幫助人不把婚姻美好的恩賜當作偶像,而是唯獨敬拜神。我們滿足喜樂主要的源頭,不應當是另一個人,如我們的配偶或男女朋友;這源頭必須唯獨是耶穌基督。

羅莎莉亞:是的,因爲同性婚姻合法化已經把性取向的概念變成一種民事權利。性取向始於19世紀人發明的範疇,拒絕人是按神形像受造的觀念,而是根據人性慾不同的對象把人歸類。這問題很重要,因爲基督徒需要治死個人的罪,與此同時保持警惕,認識到罪是如何扎根在文化當中。

在二十世紀,性取向成爲性自主的一個偶像。到了這世紀,它成爲一種民事權利。福音是與性取向這人格分類衝突的;這正是「同性戀基督教信仰」—無論獨身與否都不符合聖經,都對人沒有幫助的原因。在這種氛圍之下要「對慕道友友好」,人就不得不編造出一種錯誤的聖經性倫理觀。

但教會今天必須教導的基督的愛是一種真實的愛——贖罪的愛,耶穌流血的愛,祂最認識祂的百姓,最愛祂的百姓。我們必須宣告,爲罪悔改是到神面前來必須跨越的門檻;爲罪悔改,這把榮耀歸給神;爲罪悔改,讓相信的人得到更新和挽回。

同性婚姻的文化把性取向變成犯罪的藉口,邀請人繞過基督的血。要對抗這一點,教會就必須讓人看到,悔改沒有什麼可羞恥的,實際上,悔改和謙卑順服神的生活是防止人羞恥的最好辦法;悔改相信的人,神都給他們穿上義袍,站在基督的寶血當中,被稱爲君王的兒女。即使我們與罪掙扎的時候,這依然是真實的。信徒的標誌就是我們與罪掙扎,包括與我們一開始從未選擇的罪掙扎時仍與基督聯合。

4) 在你門訓的時候,你是否鼓勵有強烈同性吸引的基督徒追求聖經定義的婚姻?如果是,你會怎麼說?你有多努力推動,等等? 

羅莎莉亞:我不會這樣做。神呼籲基督徒要看重合乎聖經的婚姻,因它反映出基督和教會。合乎聖經的婚姻是神設計的,但神並沒有設計讓所有基督徒進入婚姻。人不應把合乎聖經的婚姻本身看作是目標。操縱人進入一種神並沒有發出的呼召,這是殘忍、壓垮人和危險的。

我們要追求聖潔。雖然這麼說,如果我門訓一個糾結於同性吸引、願意進入合乎聖經的婚姻的人,那麼我們就需要從預備她成爲合乎聖經的妻子的基督徒操練開始。基督徒尋找一位合乎聖經的配偶時,不應往外看,等某人出現開始。你必須首先往裡看;你必須用你手中的聖經翻開你內心這本書。對於許多有同性吸引的人來說,神在合乎聖經的婚姻中讚許的性愛,是出於與你配偶堅強的合乎聖經的聯繫,一種信任和深入的友情,認識到丈夫和妻子是生命當中禱告的夥伴,願意服侍你的丈夫、討他喜悅、幫助他,帶著信任願意分享,願意敞開、即使受傷也在所不惜。如果教會推動(其實是操縱)在同性吸引方面有掙扎的單身基督徒進入合乎聖經的婚姻,教會就需要知道這意味著什麼。這種操縱意味著教會看單身的人是二等福音公民,如果單身的人是二等福音公民,那麼我們就是在服侍一位二等君王,而這是萬萬不可的。

袁幼軒: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我在慕迪聖經學院教書的時候,常常門訓年輕的男生。一些人經歷同性吸引,一些人沒有。我的回應基本上是一樣的:我鼓勵他們追求聖潔。在我的第一本書中,我引入一個稱爲聖潔的性的概念,我會在我即將出版的《聖潔的性與福音:重新圍繞聖經神學、系統神學和實踐神學展開性身份的對話》中更詳細說明這問題。

聖潔的性講的是基督徒如何面對他們的性吸引過每一天的生活。我選擇這種說法,把它與異性/同性取向並列處置,最終幫助我們不再使用異性/同性取向作爲個人身份定位座標。聖經講得很清楚,面對性吸引,人每天的生活只有兩種選擇。第一種選擇,如果你已婚(按聖經定義的婚姻),那麼對你的配偶完全忠心。第二種選擇,如果你單身,通過貞潔或性節制,做到完全忠心。因此,聖潔的性就是在婚姻內忠心,或在單身中貞潔。

當學生問我:「我怎能知道神有沒有呼召我結婚還是單身?」我對他們說,我不能預見將來,但我可以看到現在。無論他們目前在什麼處境(已婚或單身),爲了神的榮耀活出這處境(參見林前7:17-24)。我知道牧師常常感到難過,就是他們教會中的年輕男士逃避責任和委身,不想結婚。我確實認爲這讓人擔憂。但問題是這些人靈命不成熟。他們不需要被人推動去追求婚姻。他們需要被人推動去追求基督,讓他們自己通過神施恩的管道,站在神恩典的道路上。追求婚姻的最好辦法,就是在神的恩典中長進。

根據我在教會和基督教高等教育機構的經驗,問題並不是人迴避婚姻。問題是他們幾乎把婚姻當作偶像(因此把慕迪聖經學院變成慕迪婚姻學院)。我們都知道所有的陳詞濫調:到了春天交換戒指,姊妹上神學院找丈夫,等等。但我們作爲新約的百姓,知道婚姻並不比單身「更美」。

我要再一次推薦人看貝里‧戴尼拉克的佳作《單身的聖經神學》。丈夫和妻子間的婚姻是暫時的(太22:29-30),只是基督和教會間那末世婚姻(弗5:32)永恆現實的影子/奧祕。當我們最終婚姻的末世現實實現時,影子(丈夫和妻子間的婚姻)就不再有存在的理由了。因此,單身並不是結婚前的一種暫時狀態。(丈夫和妻子間的)婚姻是永恆前的一種暫時狀態。

我也要對我門訓的單身年輕男子說,單身的呼召並不意味著這呼召是一生之久或不改變。神的呼召可以歷經時間改變。祂可以呼召某人在他生命的一個篇章當中做一些事,然後神可以呼召這人做別的事。我們應該開放,甘心樂意。如果至高的神沒有供應一位幫助者,那麼就完全活在單身的呼召中,喜樂、連貫、堅持讓自己走在神恩典的道路上。如果神預備了某人,這人可能成爲一位幫助者,就麼就帶著謹慎、在群體之內面對這關係,確保向靈命強健的基督徒同輩、導師、牧師和父母尋求智慧的意見。


許可聲明:你可以各種形式使用、複製與分發本文,但不允許修改文中內容(更正翻譯錯誤除外),不允許收取超過複製成本的費用,並且分發不得超過1000個拷貝。如果要在網絡或郵件中轉貼,請務必保留原文與譯文鏈接。任何例外需徵求九標誌中文事工的許可。

請在分發時保留本許可聲明。

作者: Christopher Yuan Rosaria Butterfield Sam Allberry
2018-03-02
單身
四十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