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文章
文章
如何向既有教會成員,又有非成員和慕道友的會眾講道

講道者該向誰講道?最近我從書架上找出若干本關於講道的書,發現其中很少提到這個問題。講員們似乎更關注錘鍊講道的風格,而比較少關注聽眾的構成。

不過,還是有少數牧者注意到聽眾的構成問題,這些牧者傾向於將講道的信息專注在兩類人身上:非信徒和後現代者。同時是哥頓-康威爾神學院院長和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市麥克倫堡社區教會牧師的詹姆斯·埃默里·懷特(James Emery White)曾說,他將講道目標明確設定爲非信徒。在1999年的一次訪談中他這樣說:

麥克倫堡是一間以慕道友爲目標的教會,我們一開始……就將重心放在接觸非基督徒人群上。說到以慕道友爲目標,我的意思自然是教會專門爲非信徒設計「進入點」,通過某種方式,我們在他們還在尋求的時候就與他們建立關係,或者我們會嘗試幫助他們成爲積極的慕道友。因爲並不是每個非信徒都是慕道友。[2]

鑑於講道是「進入點」之一,懷特就效法比爾·海波斯(Bill Hybels)、鮑勃·拉塞爾(Bob Russell)和里克·沃倫(Rick Warren)等牧師,這些牧者的特點都是善於向非信徒傳講信息。[2]

另一群作者則強調向受後現代影響的人們講道的重要性。曾經做過牧師的布萊恩·麥克拉倫(Brian McLaren)說,後現代厭惡作秀表演和詳細分析,而偏好信息的真實性和敘事,2001年起,這些因素開始對他的講道產生影響。而現在,敘事和真實性已經成爲他講道的中心。[3]

這兩個例子讓我們中的一些人覺得不安。如果講道者太過迎合聽眾,所傳講的信息本身就會有所妥協,在熱心於關注慕道友的教會和新興教會都有這種現象。話說回來,講道者要面對的是真實的人群,包括非基督徒、後現代者,還有我們想得到的任何其他類型的人。對講台事工具有挑戰之處在於,講道時要考慮到坐在會眾當中各種類型的人群。本文想要謙卑地加以討論的,就是這個問題。

我建議牧師在講道的時候,要針對三類人。

對非信徒講道

在主日早上講道時發現有非信徒總是好事,哪怕你所在的是個只有基督徒的小教會。我自己的教會就不大,但我還是假定坐在長凳上的人之中有些人不認識基督。有些人是掛名基督徒,或許他們說自己相信基督,並且已經參加教會許多年,但仍然需要重生帶來的新生命。另外一些是我們的成員邀請來的非信徒。還有些是因爲教會的卡片、海報、網站或教堂建築而進來的路人。總之,會有非信徒來。

然後呢?

把福音講清楚

講道者的責任是把福音講清楚,因爲他是在解開神的話語。保羅寫道:

你若口裡認耶穌爲主,心裡信上帝叫他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因爲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羅10:9-10)

說到底,我們是福音的執事。福音不需要在每一篇講道中聽起來都一樣。但是,牧師應當問自己,所講的這段經文「是如何指向福音的?」即便是非信徒也能分辨出一篇以福音爲中心的講道與一篇僅僅把福音掛在末尾的講道之間的區別。

我們教會附近有一所神學院,所以教會中有許多正在接受培訓、打算將來做牧師的人,他們經常問一個問題:「每一篇講道中都需要有福音嗎?」回答是「沒錯」,原因有兩點。首先,每一處經文,從創世記到啓示錄,都是因著福音才有意義。其次,非信徒需要知道「口裡認耶穌爲主,心裡信上帝叫他從死裡復活」是什麼意思。(基督徒也需要反覆聽到這信息,這樣才能在信心上成長!)即使這名非信徒已經聽過福音許多遍,今天,我是講員,上帝把他帶到我面前。所以,我希望福音再一次挑戰他對於世界、罪和救贖的理解。

把福音講清楚,是我作爲一名牧師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之一。

釋經式講道

如果牧師對有非信徒在場很在意,那麼服事他們最好的方式,就是釋經式講道。非信徒想要了解我們的信仰是什麼,我們爲什麼要信。鑑於我們的教義和生活都建立在上帝的話語之上,我們服事非信徒最好的方式就是誠懇、忠實和清楚地向他們講解聖經,與我們對信徒所作的一樣。

時下,在許多作者和教會領袖的倡導下掀起了一種運動,他們說後現代的人——無論信徒還是非信徒——對「敘事式講道」有最好的回應。他們說,人們喜歡聽故事。沒錯,我也喜歡故事。釋經式講道可以爲非信徒提供整本聖經的故事線索,接著則提供一條有關上帝對人類所作工作的故事線索,然後則爲他們自己的生命提供一條故事線索。在作釋經式講道時,牧師不僅要串起整本聖經,他的心裡還應該想著向聽眾提供「上帝的宏大畫面」。這可是非常貼近慕道友的講道啊![4]

這個運動還認爲,後現代思維看重真實性。很好,我也喜歡真實性。這是採用釋經講道法最好的理由。讓我們對外包裝少一點關心,把注意力集中到信息本身:耶穌說了什麼?以賽亞在預言中說了什麼?保羅寫了什麼?對這些問題的回答今日與我們有什麼關係?這才是來教會的非信徒想要的東西——樸實無華的聖經真理。他們最終是否同意這個真理是他們與上帝之間的事;但我們所宣講的內容不可以打折扣。[5]

靠近非信徒

有許多辦法可以使講道具備傳福音的性質。說明那些大大小小的數字是經文的章和節對非信徒會有幫助。告訴他們使用聖經的目錄也是如此。這些信息對還沒信主的訪客而言是一種很大的安慰,特別是當週圍的人貌似很快就可以找到俄巴底亞書的時候。

通過解釋接下來要宣講的經文的相關性,作一個引人興趣的講道開場白,也有助於爲非信徒搭起一座橋樑。舉個例子,上一次復活節主日,我講的經文是路加福音5:33-39,法利賽人質問耶穌的門徒爲什麼不禁食。耶穌回答說,新郎還在的時候,婚宴的賓客不禁食,接著他講了舊皮袋裝新酒的比喻。我把講道的題目定爲「基督徒更快樂嗎?」通過這樣的開場,我就可以解釋真正、持久、改變生命的喜樂是在復活的新郎耶穌基督身上。這樣的開場對基督徒有幫助嗎?我希望如此,但我把這兩三分鐘的時間視爲一個特別的機會,來就近非信徒,他們需要更多帶領才能明白我們爲什麼要聚集在上帝的道周圍。

所有這些「小動作」也會對會眾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一旦信徒們發現講台對非信徒友好,他們就會更願意把自己的非信徒朋友帶來。認爲以福音爲中心就意味著不關注慕道友實在是個巨大的誤解。

對信徒講道

與向非信徒講道同樣重要,講道者在主日的首要任務就是講給基督徒聽。傳道人的任務是要建立地方教會;而教會要聽,預備好並願意順服教會的元首基督。信徒是我們首要的「聽眾」。因此,在我自己準備講道的過程中,首先想到的是信徒。

那麼,講道者怎樣向基督徒宣講呢?

督責和歸正基督徒

按約翰所說,我們知道在信徒的生命中仍然有罪:「我們若說自己沒有犯過罪,便是以上帝爲說謊的,他的道也不在我們心裡了」(約壹1:10)。這節經文有點刺激人,就好像約翰知道信徒們會受誘惑而試圖減輕他們的罪、抬高自己的成聖,同時拒絕主。更進一步,保羅寫道:「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提後3:16)。所以,當一位牧者向信徒講道時,上帝話語中的真理就一定會產生督責和歸正的效果。

沒有一位牧師希望自己以打擊信徒而出名。但是,要對聖經忠心,確實要求傳道人在適當的時候提出責備。這也是不應輕易接受講道呼召的原因之一。對這項工作忠心,就要求我們追問所傳講的每一段經文:「這段經文如何對基督徒提出責備或挑戰?」它是不是在對疏於禱告、傳閒話、拜偶像提出挑戰呢?答案可以從牧師所在地方教會會眾的狀況或者適用於一切基督徒的原則中得出。無論採用哪一種方式,沒有責備和歸正的講道不可能是完全符合聖經的講道。

餵養和鼓勵信徒

感恩的是,向信徒講道的內涵不單單只是責備和歸正,還包括用上帝的話餵養和鼓勵信徒。基督徒完全地倚賴上帝的話。正如耶穌所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裡所出的一切話」(太4:4;申8:3)。也就是說,當信徒前來聽道,他就是來受生命之道的滋養。

當然,信徒在一週的其他時間內也可以被上帝的話餵養,但講道仍然佔據中心地位。在提多書1:1-3,保羅說永生是藉著講道在上帝的話中顯明。通過講道,基督徒得到了餵養和滋補。對每一段經文都需要追問:「這段經文如何餵養、鼓勵或鼓舞了基督徒?」

在我自己的講道服事中,最能鼓勵我的一點是:會眾聚集在這裡,乃是因爲他們需要我所傳講的話語帶來的生命,而不是因爲他們需要我!這就是他們交託給我去完成的任務,委任我預備屬靈的食糧。被上帝使用,用他的話語餵養、滋潤、建立和啓導他的子民,這是何等的特權!

幫助信徒成聖和強壯

聖子祈求天父的兒女能夠成爲聖潔,並越來越有基督的樣式。耶穌知道,將來門徒會因爲領受他的話而遭受各種苦難和羞辱(約17:14),但他不求使他們脫離這世界。他所求的是使他們成爲聖潔。基督徒如何才能更加聖潔?耶穌禱告說:「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你的道就是真理」(約17:17)。神的信息使他的兒女成爲聖潔。基督徒因理解福音和整本聖經並將其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而成爲聖潔(參提後3:17)。聖潔的道造就聖潔的國民。

當然,成聖主要是神的工作。他是那一位在信徒生命中做工的主(腓2:13;來13:20-21),他保證信徒會得到豐富的供應,可以爲祂帶來榮耀和尊貴。當祂吸引眾聖徒聚集起來、聆聽祂話語的真理時,所發生的就是如此。所以毫不奇怪,他們被「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來10:24)。

講道者具有榮耀的職分,可以被神使用在罪人的生命中,幫助他們變得強壯,能夠真正地去過基督徒的生活。在詩篇第一篇中,愛慕神律法的人是有福的,他就像一棵栽在溪水旁的樹,一棵結果子、強壯的樹。這個比喻不難理解。基督徒受律法的餵養,並且喜悅這律法的時候,就會結果子,也會強壯。講道的作用之一就是引導信徒思想神的律法。儘管講道者不能造成有福的人(感謝主,這是神和聖靈的工作!),但上帝給他特權,使他用神的話餵養神的子民。講道者可以好像那溪水,周復一週、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忠心地帶來神的話語,使樹強健。

會計師在月底可以查看賬面餘額,CEO可以觀察公司的轉型情況,講道者則不同,沒人知道他們能不能看到結出果子、生命改變、或是心靈被觸碰到!在天國的這一邊,牧師工作的最佳果效是無法衡量的。這些果子沒法撿起來裝進籃子裡。不過,果子確實在那裡。因著上帝的恩典,講道者所傳達的上帝的話語使罪人成爲聖潔並強壯起來,預備好履行他們自己的恩典工作。

挑戰信徒並使之成長

門徒需要在理解和解釋聖經的過程中不斷成長。他們在消化講道的時候常常太過粗心,遠不如使徒行傳17章提到的那些庇哩亞人,仔細查考所聽到的,要看看這信息是否確實。強有力的釋經講道會給予門徒一些內容去思考和察驗,以此挑戰他們。詹姆斯·W·亞歷山大(James W. Alexander)在批評淺薄的講道時說:

在這些講道中,我們可以發現許多有價值的聖經真理、許多原創而感人的說明、許多合理的論辯、嚴厲的勸戒、以及豐盛的膏油。就其本身而言,作爲講壇上的演說,幾乎不會招致任何反對;但是,作爲對聖經的闡釋,卻是空洞無物。它們既沒有澄清受默示的聖經作者論辯中的疑難點;也沒有拓寬問題所在的領域;講員可以終其一生不斷重複地講這些道,卻不會對促使會眾養成正確解經的習慣有哪怕一點點的助益。[6]

對信徒提出挑戰並使之成長的講道,並不需要搞得詰屈聱牙、難以理解(這樣的講道是不忠心和毫無意義的!)。對信徒提出挑戰並使之成長的講道,總是通過那些完全獻身於經文的人宣講出來。一位付上自己的時間預備講章的牧師,幾乎不需要問這段經文「如何對基督徒提出挑戰或使他們成長?」——上帝的話語極完備地配合在一起,以達成上帝的旨意(賽55:10-11 )。當會眾從牧者的辛勤中得益,後者的努力就自然會結出果子。

在我自己教會的講道中,我們盡力對聖經保持忠心,無論是傳講若干節經文,還是通過幾次講道傳講一本書卷,比如我最近就在以這種方式講約伯記。多年來第一次有大學生因爲受講道對個人成長的挑戰而加入教會。最近一對老夫妻告訴我,他們喜歡來教會,因爲在午餐時可以就講道展開一些屬靈話題的討論。我不覺得所有人都覺得我們在向世界傳達信息方面做得很成功,也不會有人說我的講道令人激動。還有太多提高的空間。但是,因著上帝的恩典,我們得以開啓上帝的話語——那才是令人激動、改變人生命的事!

基督徒追求在講道中忠實於聖經,這就意味著講道中要有責備和歸正、餵養和鼓舞、成聖和強壯、挑戰和成長。

以上我們討論了向非基督徒和基督徒講道,看起來好像已經可以自然地結束了。不過,講道者還需要對另一類人保持敏感,那就是教會的成員。

向同一個教會團體的成員講道

對大多數教會而言,會眾中的絕大部分人就是委身於這個地方、這幾位牧者,同時彼此委身的男女信徒。這對你的講道重要嗎?我認爲是的。

保羅告訴歌羅西教會的眾聖徒,要他們「持定元首,全身既然靠著他,筋節得以相助聯絡,就因上帝大得長進」(西2:19)。這些人不只是門徒,他們是扎根在歌羅西教會、因上帝大有長進的門徒。在歌羅西書3:15-16,保羅繼續說:「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們心裡作主,你們也爲此蒙召,歸爲一體,且要存感謝的心。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地存在心裡,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上帝。」請注意,保羅將這個地方教會稱爲「一個身體」,並提醒他們應該通過基督的道聯結起來。當他們聚集到一起頌讚唱詩、聽人傳講聖經的時候,就是在如此行。

保羅在這裡是對基督徒說話,不是僅僅對個別的基督徒,而是將他們作爲一個地方教會的成員。他們的聚集帶來了合一,不是因爲在地理上鄰近,而是因爲,當他們共享同樣的教導和同樣的勸戒時,基督的道就住在他們中間。他們歸在同一個權柄之下,因爲他們承認基督爲自己的元首。

在今日的地方教會,情況也是如此,爲教會成員帶來合一的途徑之一就是宣講上帝的話。約翰·加爾文在描述講道者的職務時這樣說,講道者是爲這個團體帶來合一的人。在評論以弗所書第4章提到的教會同有一個盼望、一主、一信、一洗時,加爾文寫道:

在這些話中,保羅表明,被上帝使用對教會發出命令的僕人所作的工,是將信徒聯結在一個身體中的重要紐帶……祂所作的工乃是這樣:祂通過自己的工人將恩賜分配給教會,如此就顯明了自己於此處的臨在,通過運用聖靈的能力,祂就防止教會變得缺乏意義、不結果子。通過這一途徑,眾聖徒得到更新,基督的身體也獲得了教導。通過這一途徑,我們就長大起來,在一切事上有元首的形像,並且彼此聯合。通過這一途徑,我們都被帶入到基督的合一之中,只要先知講道不停歇,我們就歡迎他的僕人,並且絕不輕看他的教導。若有人企圖廢除這種教會秩序的模式,或輕看其爲無用,他就是要陰謀拆毀教會。[7]

在眾多教會通過重視非成員而發展壯大的時候,爲什麼還要如此看重作爲一個整體的教會成員呢?因爲,正如我們在新約書信中看到,聖經所重視的,乃是作爲地方教會組成部分的個體。基督徒們活出自己信仰的環境,是一群背景很不相同的人同有一個福音——那就是教會。這一點具有根本性的意義。正如保羅所說:「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林前12:26)。這可是「下定決心、排除萬難、進入彼此生命」的共同體。

基於聖經的講道應當常常不僅對作爲個體的基督徒說話,而且也要對作爲彼此委身、構成地方教會一部分的基督徒說話。向每一段經文追問:「這一段信息如何應用於我們作爲一個信仰共同體的生活?」只對教會成員說話看起來可能有點奇怪,但對於那些不上教會的人,以及那些選擇與教會若即若離、而非真正委身的人,這是一幅何等強烈的教會的異象!當牧師在講道中以群體的方式直接向教會成員說話時,他就表明了對那些加入教會的基督徒的讚賞,並且更重要的是,他表明了對於使本會成員聯結成爲一體的上帝的話語的熱愛。

總結

當我思想「講道者向誰講道」的問題時,澳洲卡爾頓市聖裘德大教堂的副主教彼得·亞當(Peter Adam)的話引起了我的共鳴,他寫道:「如果我們是上帝和基督的僕人,也是他話語的僕人,那麼對講道者的呼召也同樣是做上帝子民的僕人。」[8]沒錯,我同意講道者應當對非信徒保持敏感。但如果我們只把目標限定在非信徒身上,福音信息就可能錯失,或者大打折扣,從而造成上帝的子民營養不良。這可不是什麼好現象。向非信徒講道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首先把焦點集中在基督徒身上,記得常常向這些委身於地方教會的信徒說話更是具有極大的價值。

尾註

【1】「向非信徒講道:詹姆斯·埃默里·懷特訪談」,載《帶著能力講道:最卓越的二十位講道者的深刻洞見》(Preaching with Power: Dynamic Insights from Twenty Top Communicators, ed. Michael Duduit, Grand Rapids, MI: Baker Books, 2006),第227頁。

【2】同上,第230頁。

【3】「向後現代者講道:布萊恩·麥克拉倫訪談」,載《帶著能力講道:最卓越的二十位講道者的深刻洞見》(Preaching with Power: Dynamic Insights from Twenty Top Communicators, ed. Michael Duduit, Grand Rapids, MI: Baker Books, 2006),第126-127頁。

【4】爲了幫助解明這個故事線索,釋經式講道者會發現以下這些小書很有幫助:馬克·斯特隆(Mark Strom)著:《聖經的交響曲:理解聖經的多重主題》(The Symphony of Scripture: Making Sense of the Bible’s Many Themes, 1990);沃剛·羅伯茨(Vaughan Roberts)著:《上帝的大圖景:追溯聖經的故事線索》(God’s Big Picture: Tracing the Storyline of the Bible, 2002);以及「高偉勳三部曲」(The Goldsworthy Trilogy, 2000)中的《福音與國度》(gospel and Kingdom)。這些聖經神學的入門書可以幫助人在傳講整本聖經的時候表達出聖經的統一性。

【5】參見狄馬可在《健康教會九標誌》中關於釋經式講道的章節。

【6】J·W·亞歷山大著:《關於講道的隨想》(Thoughts on Preaching, Carlisle, PA: Banner of Truth, Date),第239頁。

【7】約翰·加爾文著:《基督教要義》(The 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 ed. Toney Lane and Hilary Osborne, Grand Rapids, MI: Baker Book House, 1986),第245頁。

【8】彼得·亞當著:《傳講上帝的話:釋經式講道的實踐神學》(Speaking God’s Words: A Practical Theology of Expository Preaching, Downers Grove, IL: InterVarsity Press, 1996),第130頁。


原文刊載於九標誌英文網站:Preach to the Non-Christian, Christian, and Church Member.

作者: Aaron Menikoff
2014-11-26
講道
對象
解經式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