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文章
文章
健康「敬拜主領」的九個標誌

我的教會正在招募一名敬拜主領。[1] 爲此,我們的主任牧師迅速湊集了一個負責尋覓敬拜領袖的 12 人委員會。儘管我對音樂一竅不通,我還是被邀請加入這一服事。

我想我內心是感恩和恐懼參半。畢竟,你在新約裡找不到「敬拜領袖」這一頭銜。這個事實甚至使頭腦最冷靜的人傾向於主觀和膚淺。這顯明我們嚴肅持守的觀念到頭來只不過是我們見過的,已知的,或覺得舒適的傳統。

所以我想把一些我在禱告中漸漸形成的思考分享出來。我不僅爲我的教會在接下來幾個星期要開展的尋覓事工禱告。或許你的教會此刻也在經歷,所以我同樣爲你們代求。我把這些思考模仿性地稱爲「健康敬拜主領的九個標誌」。

健康敬拜主領的九個標誌

我確信這九條是一位每週都要在詩歌中帶領會眾的人所必須具備的。它們並不全面詳盡,但我相信它們是有聖經根據的一系列品質、立場和特徵,因而是應該超越文化和宗派的界限的。

一、你的敬拜主領應該符合聖經對長老職分的要求

這很重要。即使他不會被稱爲長老,會眾也可能如此待他。不要忘記了,聖經對長老/牧師的資格包括「善於教導」。這是崇拜主領的工作,他們教導的才能(或其缺乏)在每週他們所選擇的詩歌中、在他們帶動會眾敬拜的方式中,清楚地顯明出來。

我需要在這裡加一個說明。是否需要符合長老的資格,取決於敬拜帶領在你的會眾中的樣式。我的一個朋友給我一些有益處的反對意見,並提出了一個有用的區分:「一個只在音樂上帶領的人需要具備聖經中對執事/女執事的資質。而一個負責包括詩歌、禱告和經文誦讀的服事板塊的帶領人需要具備長老的資質。」我很認同這一區分,因爲第二種情況實際上使「領唱者」或者你教會裡類似的角色更多承擔了牧養的功能。

二、你的敬拜主領應該具備音樂素養

這顯而易見。也許更具體和有用的勸戒是,他應該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選擇詩歌。你真的喜歡那首古老讚美詩中新加入的即興橋段嗎?是的,我喜歡。但是當我不能「破譯」這些歌詞或旋律,同時鼓手和節奏吉他手朝我使眼色,意思說「哥們兒,快點兒趕上拍子」時,這就十分令人抓狂了。

此外,不要讓音樂才幹成爲主要的考量標準;事實上,它應該是最不重要的。一個敬虔卻平庸的音樂家對教會的益處,從長期看,將遠勝過一個讀樂譜多過讀經的曠世奇才。

三、你的敬拜主領應該幾乎是個「隱形人」

一個在主日後離開的訪客應該震撼於會眾在詩歌中讚美神的集體見證,而不是對一個人的能力或者儀態風度留下深刻印象。「哇,那群人真的很愛歌頌耶穌!」總是好過「天哪,那個人棒待了!」

四、你的敬拜主領應該委身於以福音爲中心的禮拜儀式

我是在一般意義上使用「禮拜形式」這個詞,類似集會的「流程」,而不是指一套必須每週重複一遍的有關站立、端坐和歌唱的機械化形式。每個教會的集會都遵循某種禮拜形式;問題在於它反映神的性情和福音的內容,抑或只是譁眾取寵。

扎根於福音中的禮拜形式可能意味著詩歌間的預先設計好的過渡。經文誦讀、禱告、對神恩典的見證環節,都要與所要傳講的經文主題緊密關聯——所有這些都在預備聽道者的心思和意念。在事先的準備過程中多深思熟慮、多禱告。這會在教會中漸漸培養一種合宜的「有意而爲之」的文化。不要想當然地認爲,聖靈只在「此刻」才動工。

五、你的敬拜主領應該與講道者密切配合

敬拜主領不是自說自話地做決定。每首詩歌應該服務於所要傳講的道。這使教會想起一個重要的真理:傳道人也是敬拜主領。一個人通過唱詩歌敬拜神,也同樣通過聽講道敬拜神。

這並不是說講道和詩歌的主題必須狹義地相同。但是,如果你的牧師正在傳講復活的主題,你就應該唱闡釋復活事件之意義的詩歌,而不是唱關於神與祂的百姓普遍互動中之良善的詩歌。當然,後者是很有價值的詩歌主題。但復活是一個特定事件,揭示了關於上帝和我們的具體事情。詩歌與講道密切配合提供了一個機會,讓我們具體而獨特地回應祂的啓示。

六、你的敬拜主領應該致力於表達豐富多樣的情感

每個星期日的聚會都應該有敬拜、感恩、認罪、頌揚等時刻。教會應該是一個可以接納各種情感的地方:罪疚、羞愧、悲傷、喜悅、感恩等等。當我們只唱歡歌,表達在主的殿中我們何等喜悅,或者因著耶穌佳美我們願意傾盡一切,我們就在潛移默化地教導人們,感到悲傷內疚或扎心是次等基督徒才有的情感,是不適合讚美神的樣式。

許多詩歌歌頌耶穌的同時,並不避諱表達悲傷和痛苦的情感。我永遠不會忘記在聽到一位朋友診斷出癌症晚期的幾天後,我唱《我靈安穩》的經歷。歌曲雖然憂鬱,且引出的情感或許在場少有人能體會,然而這詩歌卻把我高舉到耶穌慈愛的懷抱中。快樂的歌也能做到嗎?當然。但是,我們的聚會中如果從來沒有一丁點兒悲傷的成分,我們就有可能在傳播一個有關如何在墮落的世界中效法基督的虛假的、亞基督教的信息。我們正在向我們的成員和訪客傳遞一個信息——基督徒總是快樂的,與基督的關係容不得悲痛。我們正在塑造一群當苦難臨到時失望沮喪或毫無準備的人。

七、你的敬拜主領應該委身於對耶穌毫不含糊的敬拜

這個問題往往不是出在歌曲的音調上,而是關於歌詞。教會音樂的絕大部分必須明顯是基督教的——既要歌頌神的屬性,而且要歌頌福音的真理。未信耶穌的猶太人照樣唱得快樂的歌,我們應該少唱——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歌頌耶穌基督的生命、死亡和復活。像「罪」「福音」和「十字架」這樣的詞應該頻繁出現。甚至,爲了會眾中實質上不能區分浸信會和猶太會堂的人的緣故,我們應該稍加解釋這些詞彙。想當然地認爲所有在場的人都是基督徒,都知道字詞的意思,自然導致許多人迷惑不解。

八、你的敬拜主領應該鼓勵會眾參與到敬拜中

除了鼓勵會眾大聲歌唱,主領可以邀請不同的成員在敬拜過程中禱告。這讓許多人,而不僅僅是少數有音樂恩賜的人,有機會被大家認識並參與到敬拜中。

九、你的敬拜主領應該主要關注的是榮耀神、高舉耶穌和福音,多過向下一代或其他特定人群傳福音

每個教會都需要知悉所處的文化(這是爲什麼你很可能不會選非洲部落歌曲),但教會不該被文化牽引。如果關於果效的話題開始取代那些關於忠心的話題,那麼這第一步就錯誤地邁向了以人爲本的敬拜心態。而這種情況必須在短短的幾年內更新。

離開基督,從亞當的根發出的每一代人都死在他們的罪中。每一代人都急需基督的話使他們從罪惡過犯中活過來。因此,主日後離開教會時,人們不應該心中想:「天哪,那音樂真棒!」遠勝過一切的是,他們需要清晰毫不含糊地聽到福音;需要有人提醒他們遠離基督的危急處境;他們更是要知道全備全能、恆常爲他們存留豐盛恩典的救主,已經向他們伸出手來。

* * * * *

[1]這種職分的說法各異:音樂部長、音樂牧師、音樂和美術牧師、或者當代即興演奏和偶爾的傳統輓歌主任、抵禦黑暗藝術的教師等。我用「敬拜主領」,只是因爲我覺得這一稱呼更全面。


翻譯:張雲軒。原文刊載於九標誌英文網站:Nine Marks of a Healthy Worship Leader.

作者: Alex Duke
2017-09-07
教會敬拜
四十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