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欄目
原文標題與鏈接:More Than a Feeling: The Emotions and Christian Devotion
翻譯:邱晴晴
福音派信徒喜歡情感。他們通過教會是否有超自然的體驗來評價教會的事奉。他們會批評牧師講道太乏味太理性,因爲他們希望牧師能發自心底地講道。他們看重真誠,憎惡任何類似形式主義的東西。
但在歷史上福音派如此重視情感已不是第一次了。
一則史例
著名學者格雷沙姆·梅欽(J. Gresham Machen)是 二十世紀二十到三十年代動盪時期保守派長老會的代表,也是歷史上新教的忠實捍衛者。二十世紀美國新教最具諷刺事件之一就是梅欽在1936年建立正統長老會時,只招募了一小群保守派長老會的人加入。
爲何梅欽只贏得了這麼少的隨從者呢 ?許多福音派人士錯誤地把情感放在了比聖經更重要的位置,這使得他們至少有些對梅欽反對自由派的控訴無動於衷。這至少是部分原因。
梅欽自己宗派(美國長老會,PCUSA)的許多教會成員,都不能信服於他的觀點,因爲教會裡的其他成員並不認爲自由派是一種威脅,對於這些福音派人士而言, 對基督的熱忱就是真實信仰的表現。因爲自由派人士經常會展示這種對耶穌和聖經的熱忱。福音派人士認爲這並未像梅欽所宣稱的那樣是一種威脅。
同樣,這些福音派人士並未將教義或對基督真理的正式信仰告白視爲忠信的可靠標誌, 畢竟,一個大庭廣眾之下宣信了尼西亞信經的人依然可以不是一個真正的基督徒。對於他們來講,識別真假基督徒的更好辦法不是看他是否有能力解釋基督的神性和十字架的重要意義,而是看他對基督的愛和經歷。只要牧師、宣教士或教會領袖展現了正確的情緒,就可以被視爲是靈裡健康的。評判他們的信仰則是一種誹謗行爲。
然而這些福音派信徒卻不相信梅欽的評判。梅欽稱自由派弄錯了教義和感覺之間的關係。自由派視信經與教義爲基督徒經歷的產物。因此,他們認爲與其看教會的決定或講道是否符合真理,不如看講道者或做決定的人是否有正確的感受和最好的意圖。梅欽,則正相反,他認爲基督徒的經歷應當遵從經文中的真理,以便於信仰的主觀層面植根於客觀的真理。正如梅欽所說,「如果宗教僅僅在於經歷神的存在,那宗教就缺少了任何道德品質」[1] 。他補充道,如果基督徒的經歷是教會真理的基礎,那又如何判斷基督徒的感覺是否正確呢?一種選擇是,把教會的所有事情都歸由大眾投票來解決。但是因爲每個人的體驗都無限得不同,所以教會在任何信仰和實踐上永遠達不成一致意見。[2] 總之,自由派認爲人類情感超越並可以對抗基督真理,這是他們持有的不正確態度。梅欽正確地看到這不僅破壞基督真理,而且還使基督徒們無法合一和相交。
持續的張力
一些保守派新教徒或許會同意梅欽關於自由派的觀點,但是他們並不認爲自由派對於感受的過度強調是他們面對的一種威脅。因爲,總的來講,福音派愛他們的主,並且尋求榮耀他、事奉他。但是,正如歷史神學家卡爾 ·楚門(Carl Trueman)所指出的,對梅欽所說的這個問題的如此回應是目光短淺的。在當代的福音派新教徒中,楚門覺察到一種對感受和情感的施萊爾馬赫式的強調——那就是,相對於聖經和教條而言,更高程度地重視經歷,這是不應該的。尤其是在當代人們關於福音派敬拜的討論中,楚門覺察到這種失衡現象。他寫道,任何想使人的思想和經歷成爲敬拜根基的企圖終將扭曲基督教真理,破壞敬虔的品格,甚至會破壞教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相互交流的能力。楚門駁斥道:「讓我們把有關在基督裡和好的簡單、直白的真理作爲我們敬拜的核心,而不是關注我們自己的關於教會或其他任何事情的經歷。」
主觀情感和客觀的教義之間的衝突是屢見不鮮的。在宗教改革時期,一些新教徒反對敬拜和加入教會的那些正式標準,因爲他們認爲聖靈在他們中間的工作如此強烈,以至於這些標準成了真正基督教的障礙。儘管這次偉大的宗教改革運動保護了新教徒免於這種觀點的危害,但是在第一次大復興時期,情感高於教義的觀點在英國和其在北美的殖民地又浮上了水面。信仰復興運動的輕率的支持者們把歸信經歷的重要性和功效強調到一定程度,並且預備相應的事工幫助人們擁有這樣的經歷,結果導致了許多新教教會內部支持復興運動和反對復興運動者之間的分裂。支持復興運動的人強調對聖靈的直接體驗;反對復興運動的人認爲對聖靈的體驗與正確的教義和信仰的實踐是分不開的。喬納森· 愛德華茲試圖將真假宗教情感區分開來,由於像他所提倡的那些中立觀點的存在,福音派在第一次大復興中誕生了,他們認爲主觀體驗和客觀真理一樣重要。
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情感呢?
那麼如何恰當平衡主觀感受和客觀真理呢?基督徒該如何正確對待情感呢?
簡言之,我們應該知道主觀是基於客觀的。正確的情感基於並源自於真理。
然而,福音派新教徒以將情感和聖經教導等同的方式理解經歷和教義之間的關係。他們一直處在這樣的危險中。原因相對簡單。福音派新教徒總是想避免陷入形式主義和名義主義,即僅僅履行許多基督教的儀式條例。從邏輯上講,對許多基督徒而言,讀讀聖經,背背信條,唱唱讚美詩或去做禮拜都是非常容易的,同樣表現得忠於基督也很簡單。福音派人士認爲,是一顆對真理火熱的心把基督徒的形式主義轉變爲對信仰的真實表達,對宗教的虔誠能顯露出這顆熱心。這種對經歷和教義(或其他任何正式的表達如聽道、領受聖餐)關係的理解會很容易變成對情感優先觀點的肯定。只有當信徒清除了經歷的障礙他才能接受正式的講道並結果子。
當然這種對基督教信仰的主客觀兩方面關係的理解的危險性也正是梅欽所要告誡的。一直以來經歷的含義變得如此片面,以至於基督教的客觀標誌——講道、敬拜、有序的教會——在好的意圖面前屈居次席。這些意圖是源於對基督的健康的情感。經驗主義基督教的支持者很難看到情感很容易會變成一種情緒。這樣,信徒對事物的理解就更易於情緒化而不是更合乎基督的真理。
闡明這個問題的一種方式是拿婚姻中的愛打個比方。一個丈夫可能愛他的妻子也可能是愛上「愛的感覺」。通常對愛的感覺的渴望,會令男人們去尋找新的浪漫。由另外一個女子引發的感情會令他認爲他對妻子的感情不再是真的了。當然福音派新教徒會說這種感受是不合理的,男人對妻子的愛會在婚姻中成熟起來。因此這種對妻子的愛仍然是真的,即便這份愛已不再因激情而火熱了。一個丈夫對妻子的愛比起求愛或追求時的心潮澎湃,一定要有更多常規的形式。
基督徒的生命也有類似的驅動模式。隨著個人信仰的成熟,個人敬拜、家庭敬拜、集體敬拜都變得熟悉而又習以爲常時,信耶穌的第一股激情漸漸趨於平淡。一種維持基督教信仰的主客觀平衡的方法,就是,像夫妻在婚姻中培養感情一樣培養普通的常規的情感表達習慣。這就意味著一個敬拜者不用被推到狂喜的邊緣而依舊能表達對基督的真摯的愛和忠誠。換句話說,強烈的情感並非一定是經歷基督的最佳量標。
另外一個重要的平衡基督教信仰主客觀方面的辦法是識別出,源自真理的基督徒經歷。情感應來自真理,而不是倒過來。這是梅欽想傳達給他那個時代的教會的信息。他呼籲人們向使徒保羅學習,保羅說:「這有何妨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無論怎樣,基督究竟被傳開了。爲此,我就歡喜,並且還要歡喜。」(腓1:18)。正如梅欽所說的,保羅對所傳講的道的重視程度要遠遠高於講道時的感受。[4]
的確,對基督教信仰的客觀方面的強調可能會忽視對基督的真摯的熱心,就像只強調經歷會滋生對基督信息本身的漠視。但是最終解決衝突的辦法不是靠基督徒調整平衡,而是靠聖靈的工作。聖靈自己會預備清潔的心,這顆心會擁有聖潔的情感。並且神應許賜下聖靈與之同在的人,是那些正確地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及他藉著死和復活做成的救恩的人。
因此,當教會認稱救恩源於神又歸於神時,基督徒生命中情感的的角色就找到了合適的位置。
1.梅欽,《基督教和新神學》 54頁。
2.梅欽,《基督教和新神學》 78頁
3.卡爾 ·楚門 The Wages of Spin 74頁
4.梅欽,《基督教和新神學》 22 頁.
許可聲明:你可以各種形式使用、複製與分發本文,但不允許修改文中內容(更正翻譯錯誤除外),不允許收取超過複製成本的費用,並且分發不得超過1000個拷貝。如果要在網絡或郵件中轉貼,請務必保留原文與譯文鏈接。任何例外需徵求九標誌中文事工的許可。
請在分發時保留本許可聲明。9Marks網址:cn.9marks.org,電子郵件地址:chinese@9mark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