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文章
文章
小小一餐意深廣

幾年前,我受邀就「樂意接待」做個三分鐘的靈修分享。這對我而言是個很好的專題研究。我知道在新約中,樂意接待被提到過好幾次,這恰好也是我從未仔細思考過的題目。我很感激教會中負責接待的弟兄姊妹們,每週日準備檸檬水和餅乾。或許,我可以說些檸檬水和餅乾背後的神學意義。

英語字典把「樂意接待」(hospitality)定義爲「友好款待客人或陌生人;表示歡迎的行動」[1]。這與希臘文中「愛陌生人」(philo-xenia)的意思很接近。檸檬水和餅乾常被用來邀請第一次來教會的人留下來交談。一份點心蘊含的意思是,「我們歡迎你!」所以,這篇文章將是個很簡單的靈修分享!

從詞頻檢索開始

首先,我希望知道聖經是否對樂意接待有更深的教導。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拿出經文彙編,然後看看新約聖經中「樂意接待」或者「好客」的出現次數。在我們使用的英語聖經中,我只找到七處。但是其中的意義卻大大超過它的頻率,也大大超過檸檬水和餅乾。

我從羅馬書12章13節開始,「聖徒缺乏要幫補。客要一味地款待。」這項命令十分直接。神要求基督徒們彼此樂意接待。聖經學者常常指出,在古代近東,住旅店並不總是件令人舒服的事。所以像保羅這樣經常旅行的基督徒非常需要教會對他們的款待。

然而對我觸動更大的是,這項命令是從羅馬書12章而來,在第1第2節中,保羅要求基督徒把身體當作活祭。以下經文對如何做到這些進行了具體的解釋。

第3至第8節描述了基督徒如何在教會中活出與世界截然不同的生命。第9節列出了每個基督徒個人生命的特質:真誠的愛、愛弟兄姊妹的心、恭敬、忍耐、禱告,最後是樂意款待人。很明顯,樂意接待是基督徒信仰的一個基礎,也是將身體當作活祭的表現。

隨後,我翻到提摩太前書3章1-3節(或是提多書1章8節),保羅在此教導提摩太如何在教會選立長老和執事。第2節中提到作監督的必須樂意接待遠人。隨後,他說到監督必須善於教導。十分有意思,因爲「善於教導」竟然被列在「樂意接待」之後。這說明樂意接待究竟有多麼重要?很明顯,十分重要。如果你是教會的長老,或者你希望成爲長老,那你是否渴慕成爲樂意接待的人呢?你的好客必須是全教會的典範。

繼續把聖經翻到提摩太前書5章3-10節,我發現不單教會長老需要樂意接待,這同樣也是聖經對教會中給年輕婦女做榜樣的老年婦女的要求。

最後,我翻到彼得前書4章7-11節,彼得在這裡警戒到:「萬物的結局近了。」這句話帶來的問題是,「如果末日將近,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彼得的答案直截了當:「彼此切實相愛。」這包含兩個方面:第一,每個人要「互相寬待,不發怨言」。第二,「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就能「叫神在凡事上因耶穌基督得榮耀」。

此外,這段經文的次序也值得深思。如果有人對我說:「末日快到了,你要做什麼?」我不認爲我說的第一件事會是,「樂意接待」。同樣,如果有人問我:「上帝如何因基督得榮耀?」我也不確定,「藉著聖徒的好客」會是我的唯一答案。

所以,我被要求用三分鐘就「樂意接待」進行靈修分享,但卻發現自己不僅被「樂意接待」一詞在聖經中出現的次數震撼了,更是被它在聖經中所出現的位置所震驚:羅馬書12章:基督徒生命的特質;提摩太前書:對教會長老的要求;彼得前書4章:如何預備迎接末日。太驚奇了!我的單詞檢索促使我發問:「爲什麼樂意接待在聖經中這麼重要?」爲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必須更深探究。在詞頻檢索之外,更需要對樂意接待進行神學研究。[2]

舊約聖經

在舊約中,樂意接待常常與承認上帝的主權與忠於誓約聯繫在一起。在創世記18章,亞伯拉罕款待三位客人,其中一位就是上帝,並且上帝應許亞伯拉罕會生一個兒子。所以樂意接待常與應許和祝福聯繫在一起。

在創世記19章,當所多瑪人包圍羅得房子,試圖侵犯兩位天使的時候,羅得保護兩位客人。這裡,樂意接待與保護聯繫在一起。同樣,約書亞記2章,喇合保護和接待兩位以色列探子,表現出她對以色列上帝的忠心。撒母耳記上25章,亞比該接待大衛和他的僕人。列王記上17章,當撒勒法的寡婦在面臨餓死的情況下接待以利亞,也激起了上帝對她的供應。

聖經中樂意接待或吝嗇接待的行動,一而再,再而三地展現出一個人或一個團體的美善或邪惡(創19;士19;撒上25)。湊巧的是,這在新約中也一樣適用。討神喜悅的人有樂意接待的品格。思考一下耶穌用好撒瑪利亞人樂意接待的比喻,展現了遵從上帝愛人命令和抗拒上帝命令的兩類人。但是樂意接待在舊約中的意義遠大過這些好客的個人例證。

思想一下,吾珥的亞伯拉罕離開父家,是爲了來到上帝的應許之地(創12:1-3)

思想一下,約瑟被哥哥們賣到埃及爲奴。

思想一下,在埃及地人數興旺,被作爲奴隸對待的以色列人。

思想一下,摩西帶領這些埃及地的「外人」在曠野漂離四十年,被迫靠著上帝奇妙供應的嗎哪和鵪鶉生活。

思想一下猶大流亡在巴比倫的命運。

思想一下,但以理打開窗戶面向耶路撒冷禱告,他真是異教領地上的聖徒。

總而言之,以色列民族的身份始終在流離顛沛中不斷被塑造與重整,暫居在某個地方,從來沒有一個真正的家,軟弱無助受人欺凌,總是靠著上帝的供應生活。這聽起來熟悉嗎?是不是很像基督徒的生命?我等下會繼續講這個。一而再,再而三,上帝彰顯出他供應這個民族生存所需的一切。以色列作爲外人與寄居者的身份是對上帝完全依靠的提醒,也是他們感恩、順服,對上帝盼望的根由。

以色列人作爲寄居者的經歷,對幫助他們理解客旅和陌生人的需要至關重要。他們蒙受上帝的歡迎與接待,他們也被教導以同樣的熱情好客對待他人。由此,以色列成爲唯一一個立法保護陌生人和外人的近東國家(出23:9,申10:19)。審判官被要求將以色列人和外人一視同仁(申1:16,24:17)

逃城對寄居的和以色列人一樣開放(民35:15;書20:9)。寄居的與寡婦、孤兒和貧窮人一樣,可以受到社區的供應和公正的對待(出22:21-24;申24:17-18)。

在這些律法中,我們看到上帝的心意,我們可以捫心自問,我們的心和上帝的一樣嗎?我們是否對外人、移民、新來的人有恩慈憐憫嗎?

新約聖經

當我們來看新約的時候,樂意接待的重要性更加明顯,我們將從至少五個方面來闡述。

道成肉身

首先,基督徒樂意接待的教導與道成肉身的教義關係密切。神自己成爲耶穌基督,作爲一個客旅和外人來到世界。他的生活常常需要仰賴他人的接待。耶穌自己經歷了陌生人的脆弱,以及被他人的拒絕。

路加福音2章7節「(馬利亞)就生了頭胎的兒子,用布包起來,放在馬槽裡,因爲客店裡沒有地方。」

路加福音9章58節:「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只是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

當耶穌和他的門徒往來於猶大和撒瑪利亞的時候,他們都依靠別人的接待。(太10:11;路10:5)(使徒的經歷也是如此。見徒10:6,18,32, 48; 16:15, 34; 17:7; 18:2等等。)

對基督的愛

熱情接待,尤其是對基督徒的熱情接待,也是向神表達愛的方式。思考馬太福音25章31-46,耶穌在這裡把自己稱作「客旅」 (xenos)。耶穌把綿羊和山羊分別開來。他對綿羊說「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但是對山羊,他的話恰恰相反。對聖徒的接待,即使是作在「我兄弟中一個最小的」,也是對耶穌的愛的表現。那些接待聖徒,在他們困苦的時候供應他們需要的善行,都爲基督所喜悅,也是服事基督自己。

上帝救贖的恩典

第三,基督徒的樂意接待與上帝的救贖也是關係密切。思想一下耶穌,他歡迎失喪的人,與那些受人唾棄的人一起吃飯。不但如此,耶穌有關樂意接待的教導特別注重要歡迎那些不能給予回報的人。

耶穌又對請他的人說:『你設擺午飯或晚飯,不要請你的朋友、弟兄、親屬和富足的鄰舍,恐怕他們也請你,你就得了報答。你設擺筵席,倒要請那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你就有福了!因爲他們沒有什麼可報答你。到義人復活的時候,你要得著報答。』」(路14:12-14)

與其邀請那些能夠回報我們的人,耶穌說我們應該邀請那些貧窮的,有需要的,無法回報我們的人。上帝也仁慈地邀請可憐的乞丐來參加他王國的筵席。先知以賽亞在以賽亞書53章中描述受苦僕人的工作,在第55章中,神對每個希望享受受苦僕人工作果效的人說;「你們一切乾渴的都當就近水來,沒有銀錢的也可以來。你們都來,買了吃;不用銀錢,不用價值,也來買酒和奶。」(賽55:1)

通過對他人尤其是非基督徒的樂意接待,我們彰顯出上帝邀請罪人領受永恆救恩的特質。就此而言,我們是福音的活見證。,雖然這不是福音本身,但卻是一幅指向上帝在基督裡救贖我們的畫面,也是將我們接待之人的心引向上帝的畫面。樂意接待能幫助非基督徒和軟弱的基督徒歸向福音。樂意接待應該是基督徒生命的一個基礎。

聖徒合一

第四,樂意接待彰顯了上帝國度子民的合一,尤其是一起用餐。比方說,在以馬忤斯的路上,耶穌掰餅分享食物的時候,門徒認出了他。對此最清晰的描述記錄在約翰的書信中。他要求該猶「凡你向作客旅之弟兄所行的,都是忠心的」(約叄5節)。此外,他也要求教會拒絕接待假教師(約貳10節;林前5:11)

我不確定當保羅在加拉太書2章中,當面指責彼得拒絕與未受割禮的人一起吃飯,是否與樂意接待有關。當然,彼得暫時不願意與未受割禮的外幫人一起吃飯的表現,實際上暴露了一個更深層的問題。彼得將割禮作爲得救信心的附加條件,實際是分裂了基督的肢體。拒絕與外邦人吃飯僅是一個表現。如果將此應用在樂意接待上,我們就值得自問一下,在你的教會中,有沒有哪位基督徒是你不願意和他一起吃飯的呢?如果有,你確定你明白福音中基督徒合一的意義嗎?這就不難理解爲什麼保羅要求教會中的長老和老年婦女要樂意接待。

我曾聽一些基督徒指出,樂意接待只針對於外人或陌生人,就是那些在地方教會以外的人。有些人甚至認爲,樂意接待只針對非基督徒。我並沒有在新約中找到任何支持這種說法的依據。[2]事實上,我認爲新約中出現的有關樂意接待的教導都針對樂意接待其他信徒。[3],至少有一處經文顯示出基督徒之間也應該樂意接待(彼前4:9)。最後,我認爲這些劃分界線的說法忽略了聖經的要點。新約作者對神國的大量描述集中在五旬節後的神蹟,以及新約的實際內容——猶太人與外邦人,希臘人與化外人,自主的與爲奴的,貧窮的與富足的一起吃喝。

這也是爲什麼早期教會彼此聚會,「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如此震撼的原因(徒2:45)。這也是使徒爲什麼對說希臘話的猶太人,因寡婦供給向希伯來人發怨言的糾紛十分重視的原因。這也是保羅要求腓利門接受爲奴的阿尼四母爲「親愛的弟兄」(門16)的緣由。不同階層、種族、經濟地位、民族和性別,這些過去將人們彼此疏離的界線,已經被基督的工作完全擦去。基督的犧牲將巴別塔翻轉,帶來五旬節。基督徒樂意接待弟兄姊妹,不論對方是否來自自己的教會,都是彰顯福音中基督徒合一的機會。與此同時,對非基督徒的熱情接待也是基督救贖的表現。

教會客旅的身份

第五,就像道成肉身的基督作爲客旅來到世界,也像舊約中被驅散離開故土的以色列人,樂意接待提醒著基督的門徒們,我們在這個世界是客旅。彼得在他的第一封書信中寫道:「耶穌基督的使徒彼得寫信給那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亞細亞、庇推尼寄居的」(彼前1:1)。在聖徒們的關愛中憑信心生活,可以幫助我們不沉迷於這個世界和其中所有的。藉著他人的恩典與款待生活,提醒著我們,我們所有的一切都是從神而來的恩典,這也是彼得在警醒基督徒末世即將來臨時,要求基督徒們互相款待的原因。

所以,讓我們回到我最初的問題:爲什麼說樂意接待(1)是保羅所說的基督徒美德的中心,(2)是教會長老與年老婦人的標準,(3)也是面對末世來臨的生活操練?

回答:通過樂意接待,我們向世界宣告基督道成肉身,聖父救贖的恩典與教會的合一,基督徒與基督的生命聯結。就像我們對基督說:「我愛你,因爲你與兄弟中最小的認同。」我們必須傳揚基督的福音,否則我們只關注自己的榮耀。當我們用自己的生命傳福音時,教內教外的人就看到了神的能力。當基督的子民開始思想榮耀,神的救恩就從今天開始。

註釋

  1. BDAG將philoxenia定義爲「樂意接待」,這當然包括對陌生人的款待,但不侷限於陌生人。
  2. 在C. D. Pohl 所編寫的《聖經神學新辭典》(The New Dictionary of Biblical Theology)的561-563頁中有很多有意思的資料。我在本文中的敘述就是照他所給出的主線。另外,也可以參考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 一書第五卷中Gustav Stahlin所寫的詞條。
  3. Stahlin, TDNT¸ 21.


翻譯:季方。原文刊載於九標誌英文網站:A Meal Says More than You Think.

作者: Jonathan Leeman
2014-11-25
教會
文化
接待
十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