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文章
文章
教會可以在網絡或小組中施行主餐嗎?

由於武漢肺炎的疫情,很多教會改成以小組或在線的方式聚會,這也帶來一個問題,就是主餐該如何施行?畢竟,「你們當如此行」是主耶穌親自給我們的吩咐,主餐也是教會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在網絡聖餐或小組領餐等觀點頻出的情況下,筆者試圖指出,從主餐的形式與意義來看,網絡領主餐有本質上的違背,因此不可行;而從主餐與教會的關係來看,我們也需要意識到,在小組中領主餐也會造成本質上的削弱,並且在教會生活中帶來潛在的危機。因此在涉及到主餐這樣重大的事情上,我們不急躁和勉強行事,也是一種在主裡的敬畏和智慧。同時,在文末筆者也嘗試提出,在這種情況下教會應該在哪些方面有所加強。

一、從主餐形式與意義看網絡領主餐不可行

從聖經來看,主餐有幾個方面的意義,這是許多教會都認同的,比如(1)記念主耶穌的死,也就是宣告和認信基督、他的受苦和受死,以及他因這受苦和受死所成就的一切(林前11:23-26);(2)表明並讓我們在信心裡更深地經歷我們與基督的聯合,也與他藉著自己的受苦和受死所成就的一切有份(林前10:16-18);(3)表明並使我們在信心中更深地經歷聖徒在基督裡的相交與合一(林前10:17);[1](4)表明我們對主耶穌再來、永享與他在天上完滿團契的期盼(林前11:26;可14:22-25)。論到網絡聖餐,與這裡面的第1、2、4的衝突似乎不太明顯(其實也有),但與第3方面卻有明顯的衝突。

因爲從主耶穌設立聖餐來說,這裡有一個具體的方式和過程:「他們吃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了福,就擘開,遞給他們,說:『你們拿著吃,這是我的身體』;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他們都喝了。耶穌說:『這是我立約的血,爲多人流出來的』。」(可14:22-24)我們看到,這裡面有一個特徵,就是由一到多,多卻有份於一。主耶穌祝謝的是一個餅,掰開後分給多個人領,祝謝的是一個杯,遞給多個人喝。但這多個人所領所喝,卻是來自一個餅、一個杯。而這不僅是形式,因爲保羅讓我們看到,這個形式是有非常重要的神學意義的。「我們所祝福的杯,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血嗎?我們所擘開的餅,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身體嗎?我們雖多,仍是一個餅,一個身體,因爲我們都是分受這一個餅。」(林前10:16-17)眾人領的、喝的這個一,是代表耶穌的身體和血,他們領了喝了,表明有份於耶穌基督的身體和血。同時,一分爲多[2],多來自一,表明我們領的人雖多,但一同有份於基督,因此我們也是合一的。這是在主餐中一個重要的神學意義。因此有的教會堅持主餐時只有一個餅,掰開後分領,只有一個杯,大家傳著喝,爲什麼?就是不願意破壞這個原則。但有的人說,我們用一個杯祝謝,然後分成很多小杯,還是一個到多個,也有人說,我們事先分爲小杯,但祝謝的時候作爲一個整體來祝謝,再由每人領這一個整體中的一個小杯也不違背這個原則。我覺得這些都沒有太離開這個原則的意思。但我認爲網絡聖餐從根本上違背了這種形式和意義。爲什麼這樣說呢?

網上領聖餐可能有幾種方式,我們可以基於前面的原則分別做些分析:

  • 方式一:讓大家自己預備好餅和杯,網絡聚會時,主禮人祝謝,大家在家裡領。問題:這裡沒有一個由一到多的過程,直接就是多,這是明顯違背了我們剛才所看到的原則,也違背了主餐在聖徒合一方面的意義。
  • 方式二:教會統一預備,給每家寄過去,然後網絡聚會時一起領,這樣,在預備的時候就是來自一個整體了。問題:預備的時候是來自一個整體,但那時還沒開始主餐。主餐是一個有開始、有結束的一個整體過程,這個過程中教會所施行的、眾聖徒所領受的,都是在表明主餐的意義並且在此過程中也在信心裡更經歷福音的恩惠與益處。剛才提到的這種方式,在祝謝的時候仍然不是一個整體的一,直接就是多,沒有一個在主餐過程中由一到多的過程,還是違背了主餐的意義。
  • 方式三:在教會裡先祝謝,然後再寄出去,大家各自在家裡領。但問題是,這個主餐過程要有多長呢?快遞員具備分發主餐的資格嗎?等等。

從這些方式來看,網絡領主餐,不可行。因爲它從根本上違背主餐的形式和意義。如果說,在聚會的方式上我們因爲疫情的特殊時期,似乎不得不暫時如此,但在主餐方面,我們可千萬不能冒違背主所設立的主餐的形式和意義的大不諱,勉強而行。

不能否認,很多人想用新的辦法繼續施行主餐,是出於善良的動機。比如說:雖然環境艱難,但我們要繼續掰餅紀念主;或者:因爲施行聖禮是真教會的標記,如果教會沒有舉行主餐豈不是失去了這個標記?沒錯,我們渴望照常在教會中施行主餐,但我們也不能忘記,我們是要「按著聖經」施行主餐,我們不能用違背聖經的方式施行主餐。何況,若是教會不按著聖經施行主餐的時候,良心敏感的肢體會處於兩難,這既不造就人,也埋下潛在的分裂危機。[3]

從主餐的形式和意義來看,雖然網絡領主餐不可行,但如果採用小組聚會,由教會認可和授權的同工在小組中現場施行,似乎並不違背由一到多,多來自於一的原則,也實際上在其中發生著聖徒們可見的相交與合一。因此,這是否可以呢?我認爲,雖然在特殊情況下作爲暫時的權宜之計似乎可理解,但我們也一定要知道它在教會生活上所帶來的損失。

二、從主餐與教會的關係來看,小組中領主餐有可能在教會生活中帶來的危機

雖然在使徒行傳開始的部分,在耶路撒冷有在家中掰餅的記載,但前面也有聖殿中敬拜的背景和「信徒都在一處」的描述。而到了哥林多書信講到主餐的教訓時,就明顯是在一個教會的場景下發生的了。所以保羅說「你們聚會的時候」,而且說到他們吃喝的方式(當時應該是聖餐和愛筵一同進行的)有藐視神的教會的危險,然後也勸勉他們「聚會吃的時候,要彼此等待」。在教會歷史中,隨著對聖經所啓示的教會論更成熟的認識,教會也越來越重視按聖經施行洗禮和主餐作爲真教會的標誌,而且它和另外兩個標誌息息相關,就是傳講純正的福音和教會紀律,因爲合乎聖經的主餐正是以有形的方式彰顯福音,同時又與教會紀律相結合,捍衛教會的合一與純潔,因爲守護主餐關乎教會對誰可以領主餐的確認,也關乎對誰不可以再繼續領主餐的教會紀律的行動。

這些都讓我們看到聖餐與教會的關係。那麼,在小組中領主餐會給主餐與教會的關係帶來什麼危機呢?

首先,我們從剛才第一點的主餐的形式與意義來看,在小組中領主餐,會帶來主餐意義本質上的削弱。因爲,雖然小組中領主餐似乎並不違背第一點強調的由一到多,多來自一的聖徒相交與合一原則,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也實際表明和發生著聖徒間可見的相交與合一,但其實考慮到主餐和教會的關係,它已經帶來主餐意義本質上的削弱,因爲在有形的教會中,這個主餐所彰顯的合一不是指小組,而是指整個教會。

其次,我也想特別從主餐與逾越節晚餐的關係來看在小組中領主餐可能帶來哪些潛在的危機。

主耶穌設立主餐是在逾越節的晚餐中。逾越節晚餐是神吩咐以色列百姓記念他藉羔羊之血對以色列的救贖,逾越節的羔羊預表耶穌基督,而耶穌基督在逾越節的晚餐設立主餐是要門徒記念他的犧牲所帶給門徒的救贖。

所以我們看到,主餐與逾越節晚餐有很密切的關係。

那麼我們來看關於逾越節晚餐的一件事,讓我們看看它給我們理解主餐與教會的關係帶來什麼啓發。

逾越節晚餐起初是在各家中,但那是神的救贖事件,還不是對這一事件的記念

後來,當神吩咐以色列人到了迦南怎樣過逾越節來記念神的作爲時,特別提醒他們不可在各城中獻逾越節的祭,而是一定要在神選擇立爲他名的居所。「在耶和華—你 神所賜的各城中,你不可獻逾越節的祭;只當在耶和華—你 神所選擇要立爲他名的居所,晚上日落的時候,乃是你出埃及的時候,獻逾越節的祭。」(申16:5-6)

這是爲什麼?這是爲保守以色列——做爲一個整體的神的百姓,也就是舊約的教會——的合一,保守他們持守純正的信仰與敬拜方式,也避免背約得罪神招致神的審判。

爲什麼不是仍在家中,在各城中?我們想一想,如果是這樣,以色列人可能就會面臨的危機:

  1. 漸漸地不是敬拜神,而是敬拜表明神救贖的羊羔(人爲的宗教傾向於敬拜有形之物)
  2. 不是只有受割禮的人吃,沒有受割禮的外邦人也可以來吃
  3. 各地形成不同的方式和風俗,很多不同,最後分崩離析。

在新約,神建立了他的教會,一個個有形的教會,其中的聖徒皆祭司,但也有神設立的長老,施行牧養、教導和治理,從而帶領眾聖徒一同擔負著保守教會在福音裡的合一與聖潔的責任。但如果我們把特殊時期的小組看成一種常規方式,並且忽視在小組中領聖餐可能帶來的危機,那麼可能有什麼危險?[4]

  1. 在小組中對聖餐的意義的理解可能模糊變質。歷史中如變質說、同質說等等,或其他稀奇古怪的想法都有可能出現,而教會可能難以即時察覺和糾正。
  2. 對誰可以領聖餐可能失去守護。如小組中來了訪客怎麼辦?未受洗但自認爲基督徒的人呢?小孩子也想領呢?有成員停留在罪中怎麼辦?如果小組中在這些方面不能把握好,那就真的有可能混亂主餐,難免招致神的審判。而教會在這方面難以守護。
  3. 小組間越來越不同,帶來分裂的危險。比如:有的人認爲別的小組在主餐上越來越亂,而我們最敬虔,我們不能再跟他們在一起了。

雖然教會可以通過牧養和教導上的統一安排,力圖避免這些危機,比如:由教會認可和授權的人到小組中主持主餐,同時加強小組牧養,完善小組中同工團隊的牧養和治理職能,但無可否認的是,小組中的同工難以具備教會中長老的恩賜和品格上的成熟,因此他們的牧養與督責很可能和主持主餐的長老發生脫節,從而實質上還是會帶來牧養和守護聖餐上的缺失;而且,這種方式,在教會中小組很多但缺少可以主持聖餐的長老情況下,仍然會造成難以正常領餐、難以兼顧,以致導致怨聲載道。再加上小組中領餐所帶來的在教會中主餐意義的本質性削弱,所以雖然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有教會統一安排的在小組中領餐,似乎可以理解,但教會同工也要將這種削弱和可能的危機常記在心,並且竭力爭取通過恢復整個教會合一的聖餐或在成熟的情況下通過小組植堂建立新的教會來解決。而這會涉及到另一個重要的題目,就是教會作爲蒙召者的聚集的本質,以及她所應當採取的形態。

在當前疫情嚴峻的形勢下,或教會面臨大逼迫不得不分散的情況下,當我們在主餐上謹慎,甚至有時難以正常施行,我們並不是因此覺得無所謂,而是心中痛楚,並且期待著能恢復正常的主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應當在其他層面,竭力避免這種情況所帶來的損失。其中一個方面是,因爲主餐是以有形的方式來彰顯福音,所以我們在教會中的教導、禱告、默想等諸方面都要更加聚焦耶穌基督的死而復活的福音,並且回應這福音,同時以各種實際而有效的方式促進牧養關顧和弟兄姐妹的合一與相交。使我們常從福音中得滋養和激勵,以我們的言語、行動和彼此相愛,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繼續彰顯福音,如同明光照耀![5]

[1] 關於主餐的前三個目的描述,參考:布雷克:《理所當然的事奉 第二冊 信心之道》,王志勇等譯,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13年,第524頁。

[2] 關於一分爲多,也受益於謝昉對此的分析,他的觀點在本文之前發佈。

[3] 這一段的內容多來自謝昉的建議和反饋。另外,關於爲什麼主餐要按照聖經?怎樣是按照聖經?在關乎聖禮的事上,對限定性原則的瞭解非常重要。

[4] 威斯敏斯特家庭敬拜指南中,關於「和平時期不鼓勵家庭聚會」的提醒,是在這方面關於聚會的版本,但也可以給我們在主餐方面的思考帶來啓發。王志勇譯註:《清教徒之約——威斯敏斯德準則導讀》,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2年,第236頁。

[5] 在本文成文過程中,有幾位同工給予了細心和有洞見的反饋和建議,一並致謝。如果這些建議都能體現出來,會使本文就所關注的問題有更深入和有力的論述。但由於篇幅所限,文中對許多重要議題沒有詳細處理,比如:教會的本質、教會形態、教會的治理與主餐的關係,主餐與限定性原則,以及舊約神的一個百姓與新約教會的關係,等等。


許可聲明:你可以各種形式使用、複製與分發本文,但不允許修改文中內容(更正翻譯錯誤除外),不允許收取超過複製成本的費用,並且分發不得超過1000個拷貝。如果要在網絡或郵件中轉貼,請務必保留原文與譯文鏈接。任何例外需徵求九標誌中文事工的許可。

請在分發時保留本許可聲明。

作者: James Chen
2020-02-21
聖經依據
教會論
聖禮
主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