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可聲明:你可以各種形式使用、複製與分發本文,但不允許修改文中內容(更正翻譯錯誤除外),不允許收取超過複製成本的費用,並且分發不得超過1000個拷貝。如果要在網絡或郵件中轉貼,請務必保留譯文鏈接。任何例外需徵求九標誌中文事工的許可。請在分發時保留本許可聲明和以下信息:9Marks網址:http://cn.9marks.org,電子郵件地址:chinese@9marks.org,免費電話:(888) 543-1030。
原文鏈接:Lessons in Shepherding 3: The Gospels
翻譯:徐震宇
【編者按:我們致力於爲牧者提供優質的資源,或者至少幫助他們獲取好的想法。所以,在此向新任長老們隆重推薦亞保羅(Paul Alexander)牧師(譯者注:《深思熟慮的教會》作者)的長老培訓課程。這套材料是在提摩太•拉尼亞克所著《合我心意的牧者》(IVP, 2006)以及《聖經神學新詞典》中A.D. 克拉克所寫的「領導力」一章的基礎上改編而成——這是亞保羅自己說的。本期的「九新聞」(譯者注:現已改爲「九標誌期刊」)將刊登亞保羅所著學習材料的上半年部分(1-4課)。這四課內容聚焦於一些牧養比喻的聖經經文。我們希望在下一期中刊登下半部分學習材料,更多在操作層面涉及長老的工作。】
我們一直在考察聖經中的「牧養」比喻,因爲聖經使用這個比喻來解釋神子民中的帶領者職分。在第一課中我們考察了聖經中的牧者典範:神、摩西和大衛。第二課探討了先知以西結和耶利米如何譴責壞牧人。在這一課中,我們要進到新約,來看一看福音書中的牧養比喻。
馬可福音
我們從馬可福音開始。在前幾課中,我們讀過這節經文:「耶穌出來,見有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爲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開口教訓他們許多道理」(可6:34)。我們看到,「沒有牧人的羊」出現在民數記27:17,摩西在他的事奉將要臨近終點的時候這樣禱告:「願耶和華萬人之靈的 神,立一個人治理會眾,可以在他們面前出入,也可以引導他們,免得耶和華的會眾如同沒有牧人的羊群一般。」神通過約書亞回應了摩西的禱告。很明顯,這是個用來描述帶領者職分的詞。[1]
在馬可福音6章的上下文中,耶穌對群眾產生了怎樣的情感呢?憐憫。在希臘文中,憐憫這個詞是splag-knizomai,意思是「心裡受感動」,或者,照字面意思是「腸子裡被攪動」。他的憐憫是有深度的。他愛他們,發自內心地關心他們。
他爲什麼憐憫他們?因爲他們像沒有牧人的羊。他們沒有帶領者,沒有主人,沒有人走在他們前面。
他如何表達憐憫和關心呢?教導他們許多道理。他沒有成爲他們的政治或軍事領袖。他也不是譁眾取寵、自高自大,好像這世界的許多領袖那樣。他做他們的牧人和帶領者,首先和最緊要地,乃是通過教導他們。之後他也滿足他們的物質需要,但他做的第一件事卻是教導他們。通過餵養他們的心,他餵養他們的靈魂,只有在此之後,他才餵飽他們的肚子。
這對於我們做效法基督的牧者-帶領者有什麼意義呢?牧養必須與教導有關,正如神通過耶利米所說的:「我必將合我心的牧者賜給你們,他們必以知識和智慧牧養你們」(耶3:15)。
馬太福音
管治
按照馬太福音的敘事順序,除了與大衛明顯關聯之外,作者首先通過希律詢問彌賽亞的出生地,向讀者表明,耶穌成就了舊約中關於那將要來的牧人的應許:
他們[祭司長和文士]回答說:「在猶太的伯利恆。因爲有先知記著,說:『猶大地的伯利恆啊,你在猶大諸城中並不是最小的,因爲將來有一位君王要從你那裡出來,牧養我以色列民。』」(太2:5-6)
第6節的這句引文出自何處呢?是在彌迦書5:2-4,這樣說:
伯利恆以法他啊,你在猶大諸城中爲小。將來必有一位從你那裡出來,在以色列中爲我作掌權的;他的根源從亙古、從太初就有。……他必起來,倚靠耶和華的大能,並耶和華他 神之名的威嚴,牧養他的羊群。他們要安然居住;因爲他必日見尊大,直到地極。
說耶穌是他羊群的牧人,就是說他是一位統治者。馬太福音和彌迦書都用了牧養的意象表達管治和權威的意思。他有權柄帶領羊群,因爲他是知道青青草場在哪裡的那一位。而當羊群吃飽喝足,準備回家時,他也知道從曠野回到羊圈的道路。他把它們帶出去,因爲他知道食物在哪裡,他把它們帶回來,因爲他認識回家的路。
在管治的權柄中,有部分是保護性的。他有權柄抵禦進攻者,他不害怕動用自己的權柄保護羊群。他也有保護羊群免遭內部傷害的權柄。好牧人看到一隻羊欺負另一隻,或者有羊離群走散,有迷路、跌落懸崖、被猛獸吃掉的危險時,他絕不會坐視不管。牧人的權柄或管治,是一種保護、維持、看護性質的權柄,而且爲了全群的平靜安全,可以勇敢地作出犧牲。
溫柔地管治
牧人動用權柄的時候,不是帶著嚴厲或者傲慢,而是溫溫和和。想一下耶穌在馬太福音11章說的話:「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太11:28-29)。這兩節並沒有用到牧人的比喻,不過耶穌也是在就近我們,而我們則被描繪成動物。
當我們負上耶穌的軛時,是在做什麼呢?我們是在做門徒,向他學習(「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裡「學」這個字的希臘文是manthano,是名詞mathatais即「門徒」的動詞形式。所以,當耶穌用一群牲畜的照看者這樣的形像表達他與我們之間的關係時,他是將之與教導的觀念相聯繫。他好像一位老師走向我們,而且是一位擁有教導權柄的老師,
耶穌對待我們的態度又如何呢?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溫柔和謙卑。翻譯成「心裡謙卑」的字是tapeinos,意思是靈裡謙卑、溫柔。耶穌到我們中間來,沒有帶著一種高高在上的態度。他不是一個嚴厲的講員,跑來批判指責我們。他是在謙卑的靈中,帶著門徒的軛,就近我們。
對於我們這些神羊群的牧人——教會長老,這有什麼意義呢?在我們的大牧人身上,同時具備溫柔和權柄;所以,我們在帶領群羊的過程中也要兩者兼備。效法耶穌這位大牧人的榜樣,其中就包括了學習如何將權柄與溫柔謙卑結合起來。
我們如何才能戰勝驕傲呢?我們應當求告神在我們裡面培養謙卑的靈、去除我們的驕傲。我們也要像耶穌那樣服事,甚至到死的地步(腓2:7-8)。謙卑教導和服事人,是耶穌爲他的小牧人所設立的屬靈領袖榜樣。那就是我們的目標。我們希望成爲帶著從神而來謙卑的靈、溫柔的心、教導神話語的人,我們的權威不是來源於自己的人格魅力或技巧,而是源自忠心地傳講神的話,並且,我們希望在會眾眼中,我們就是這樣的人。這才是我們向會眾表達愛心和憐憫的正確方式,也正是耶穌的方式。作爲在耶穌的小牧人,我們所受的呼召乃是要帶領會眾負耶穌基督的軛,向他學習。
差派小牧人
當我們看馬太福音9章,會發現與馬可福音6:34平行的經文,不過更詳細。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爲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太9:35-38)
在這裡,群眾的情況如何?困苦(skullô——受困擾的,憂煩的;被剝了皮的)流離(riptô——被拋來拋去;路加福音4:35提到污鬼把一個人摔在地上也是這個字)。耶穌看到他們沒有平安。他們可能處於困苦之中,甚至流離失所,似乎無人用心照顧他們。沒有任何人關心他們。與馬可福音6:34所說的一樣,他們就好像沒有牧人的羊。但是,耶穌的反應與眾不同。他做了什麼?他並沒有親自教導他們。他命令門徒禱告,使工人可以被派出去收割莊稼。耶穌將自己的牧養權柄部分委託給了門徒。工人正是那些將要帶來豐收的人。緊接著的下一章就確認了這一點,耶穌正式將牧養的工作託付給了門徒。
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給他們權柄,能趕逐污鬼,並醫治各樣的病症。(太10:1)
這正是耶穌本人在9:35所做的工作——醫治各種疾病。耶穌的工作成爲了門徒們的工作——他歡迎他們加入自己的事工,並給他們分派了任務。
與他同受苦難
不過,幾節之後,他告訴他們:
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太10:16)
這裡的警告揭示了門徒工作的何種性質呢?這項工作很危險,還會遭受苦難。耶穌有意把他們像羊一樣差派進入狼群。他們會遭遇背叛、被人交給當權者、受審問、被鞭打(17-18節)。他們要預備好遭受家人的背叛,甚至被送到死地(21節)。他們要預備好因耶穌的名被人恨惡(22節)。不過,這一切都是爲了福音的拓展——「你們要爲我的緣故被送到諸侯君王面前,對他們和外邦人作見證。」(太10:18)
重點在於,牧養的呼召就是受苦的呼召。作爲工人被差派出去收割莊稼——被大牧人差派去做他的招聚和看顧羊群的工作——就是被呼召受苦。做基督門徒的呼召,以及承擔耶穌基督小牧人工作的呼召,都是要求自我犧牲、且要在這個世界遭受各種痛苦和損失的呼召。
對全群負責
除了與基督同受苦難外,耶穌的小牧人還需要對聚攏的每一隻羊負責。耶穌在失羊的比喻中這樣說:
一個人若有一百隻羊,一隻走迷了路,你們的意思如何?他豈不撇下這九十九隻,往山裡去找那隻迷路的羊嗎?若是找著了,我實在告訴你們:他爲這一隻羊歡喜,比爲那沒有迷路的九十九隻歡喜還大呢!你們在天上的父也是這樣,不願意這小子裡失喪一個。(太18:12-14)
在18章1節,門徒問天國裡誰是最大的,耶穌在這裡作了回答。這個答覆顛覆了他們對「大」的理解。在第3節,耶穌說他們必須要變成小孩子,即權力最小的人,這樣才能進入天國。在第10節,他又告訴他們不可輕看小孩子,接著用失羊的比喻作總結,說天父不願小子中的一個失喪。
對於耶穌在這裡所表達的,他作爲子民之牧人的角色,你怎麼看呢?他知道自己對其中的每一個人負有單獨的責任。他看顧最弱小的人,而不只是關注最強壯、最能產出的人。他尋找那些迷失的人。基督教會的眾長老,也必須如此。
施行審判
如果你順著這個比喻繼續讀聖經,會發現耶穌在緊接的下一段就轉向教會懲戒的話題。有趣的是,矯正性的教會懲戒是尋回迷羊的方法之一。當一間教會因成員犯罪不悔改而開除他時,就明確標識出迷失者的狀態,也就向他提供了一個歸回正路的機會。至少,這樣做可以起到保護羊群的作用,暴露出這個人是一隻山羊,或者是一隻披著羊皮的狼。
地方教會在羊群內施行審判的權柄(參見林前5:12)是神在末日以審判分開綿羊與山羊的預演。耶穌這樣宣告:
當人子在他榮耀裡,同著眾天使降臨的時候,要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萬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他要把他們分別出來,好像牧羊的分別綿羊山羊一般。(太25:31-32)
神爲自己保留了最終區分誰歸入羊群、誰不在其中的權柄。不過,他也賦予地方教會施行矯正性懲戒的權柄,在將一個人驅逐出教會時,眾長老帶領全教會一同採取這項行動。這就是爲什麼保羅督責哥林多教會要「把那惡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林前5:13)。
路加福音
我們非常簡略地看一下路加福音。在15章,有一個與馬太福音18章平行的比喻,值得我們再次思想。
眾稅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穌,要聽他講道。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說:「這個人接待罪人,又同他們吃飯。」耶穌就用比喻說:「你們中間,誰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不把這九十九隻撇在曠野,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著呢?找著了,就歡歡喜喜地扛在肩上,回到家裡,就請朋友鄰舍來,對他們說:『我失去的羊已經找著了,你們和我一同歡喜吧!』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爲他歡喜,較比爲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路15:1-7)
這段經文是不是在描述我們作爲長老,盼望看見神在我們之中以及所在社區中行大事、領人歸主?我們作爲長老,有沒有禱告祈求住在我們中間神的靈通過本教會來施行他領人歸主的工作呢?又有什麼東西阻礙了我們這樣禱告?
約翰福音
保護,認識和聚集
關於耶穌是我們的好牧人,約翰福音中有一些最長、最美麗的宣告。比如耶穌在第10章說: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爲羊捨命。若是僱工,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他看見狼來,就撇下羊逃走。狼抓住羊,趕散了羊群。僱工逃走,因他是僱工,並不顧念羊。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正如父認識我,我也認識父一樣,並且我爲羊捨命。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我必須領它們來,它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了。我父愛我,因我將命捨去,好再取回來。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權柄捨了,也有權柄取回來,這是我從我父所受的命令。(約10:11-18)
在這裡,突出了好牧人的哪些品質和責任呢?第一,與僱工不同,好牧人關心羊群。實際上,他是如此關心他們,以至於願意爲羊捨命。他毫不畏懼,也不猶豫,而是爲羊群的益處犧牲自己。他尤其在保護羊群免遭狼害的服事中犧牲自己。他放棄了自己的生命,務要保護羊群。他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作爲它們的贖價,以這樣一種獨特的方式犧牲了自己。
第二,他認識自己的羊。他知道哪些羊屬於他,他也知道羊群的狀況,而且他的羊也認得他的聲音,並且一心信服而跟隨他。
第三,他收攏羊群,把它們聚集在一起。一群羊,一個牧人。理想圖景就是羊群始終聚集在一起。
這些對於我們作基督的小牧人又有什麼意義呢?
第一,這表示,我們受呼召要保護羊群。我們需要時刻警惕惡狼,並在心中培養一種保護羊群免受狼害的熱忱,即便我們自己受損。我們需要禱告求神,使我們發生對羊群的愛心和熱心,並不斷增長,去愛護羊群、保護羊群的安全,使它們脫離教導假教義和實踐的惡狼之手。
第二,作爲牧人,我們需要努力工作,認識羊,也確保它們認識我們。好牧人不會遠離自己的羊群。要做好小牧人,不只是定期參加長老會議而已。而是要將會眾帶向一條特定的道路。我們應當在神允許的範圍內盡一切可能與人交往。我們中的有些人更擅長與人交往,促進他們的屬靈益處。在這一點上,每個牧人都不一樣。但是,我們都需要努力工作,認識自己的羊群。
關於這第二項工作,我有兩個建議。努力工作,認識哪些羊是神特別託付給我們照看的,意味著要嚴肅對待地方教會的成員制。因此,在接受成員加入羊群時,我們必須十分小心,並且,我們也必須小心如何將成員開除出羊群。還有,認識羊群意味著既要了解個別羊的情況,也要清楚羊群整體的情況。不要在教會的服事結束後著急離開,留下來,聊聊天。在整個禮拜都給人打電話。盡可能經常招待別人。
第三,基督的小牧人必須知道如何聚攏羊群。我們要把羊群聚集在一起。羊離群走散是很危險的,待在一起總是最好。以下至少有兩個建議。首先,恢復主日上午一堂崇拜,而不是分堂崇拜,這樣可以把羊群聚集到一起,免得許多人從來不一起參加崇拜,也不彼此餵養。其次,我們可以通過許多方法增進會眾中合神心意的合一:平息羊之間的爭吵,確保強者不欺負弱者,確保我們的教導和帶領促進合神心意的合一,以及確保執事們的事奉促進合神心意的合一。
管理、餵養、自我犧牲
在約翰福音中,關於耶穌對小牧人的委派,最戲劇性的描述一定是耶穌呼召彼得餵養他的羊。我們讀到:
他們吃完了早飯,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彼得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小羊。」耶穌第二次又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牧養我的羊。」第三次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因爲耶穌第三次對他說「你愛我嗎」,就憂愁,對耶穌說:「主啊,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餵養我的羊。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榮耀 神。說了這話,就對他說:「你跟從我吧!」彼得轉過來,看見耶穌所愛的那門徒跟著,就是在晚飯的時候,靠著耶穌胸膛說:「主啊,賣你的是誰」的那門徒。彼得看見他,就問耶穌說:「主啊,這人將來如何?」耶穌對他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你跟從我吧!」(約21:15-22)
關鍵動詞是耶穌命令的照看或牧養,希臘文是boskô,更確切的意思是餵養。
耶穌命令彼得餵養誰的羊群呢?耶穌的羊。耶穌仍然是這些羊的主人,彼得並不是主人,他只是受託擔任小牧人餵養、照看它們,要向主人和大牧人交帳。
愛基督與餵養他的羊之間有什麼關係呢?餵養耶穌的羊正是耶穌希望彼得愛他的特定方式。作爲神子民的牧人,耶穌要求彼得餵養他的羊,以此作爲彼得愛耶穌的證明和外在表現。耶穌將自己與他的子民密切聯繫在一起。在使徒行傳9章,他對保羅所作的也類似。當時保羅還叫掃羅,正在逼迫教會。耶穌告訴保羅,逼迫教會就是逼迫耶穌自己:「掃羅,你爲什麼逼迫[不是我的子民,而是]我?」(徒9:4-5)在使徒行傳的這一段,耶穌兩次將自己與羊群同等。在約翰福音21章也是如此,而在這裡耶穌是以相反的對待方式將自己與羊同等。在使徒行傳9章,耶穌視自己與他的子民同受逼迫;在約翰福音21章,他視自己與子民同蒙愛護。(另參太25:35-40)
這對於我們這些耶穌基督的小牧人有什麼意義呢?第一,我們必須記得,我們只是管家:我們要爲如何牧養和餵養耶穌的羊群向他交帳。他是主人和大牧人,而我們是小牧人(來13:17)。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工作,只要有需要,就給予實際的關懷和教義上的指導,做一切神許可我們做的事,把每一個人完完全全引到基督面前(西1:28)。
第二,基督給彼得的託付提醒長老們,我們必須餵養羊群。像我這樣講道的長老與一名帶職長老看起來可能很不一樣。帶職長老餵養羊群的方式可能是與人一起吃早飯、喝咖啡、吃午飯進行一對一的門徒訓練,或者在家裡帶一個查經小組,或者擔任主日學老師,或者邀請單身或新婚男女到家裡吃飯、進行有屬靈深度的談話,或者成爲一個會眾都知道可以尋求聖經輔導或禱告支持的人。無論在你的生活中是什麼情況,耶穌對彼得的託付將會成爲促使你前行的動力。只要神給你機會,你的心就會渴望去餵養別人。
話說回來,做帶職長老也還是需要偶爾在全會眾面前,或者在教會的不同聚會中講道。會眾只聽一名講員(無論是誰)講道,就會不必要地變得偏狹。我希望自己的會眾能夠聽到其他長老的教導。這可以避免我的聲音壟斷每一場崇拜,也可以讓羊群看到還有其他人忠心地傳講神的話。這使他們能夠從其他人鑽研文本、敬虔思想的工作中學習並獲益。這也使眾長老都有機會磨礪做長老的技能。長老的訓練至少有一部分必須是在講壇之上正式餵養羊群的經歷。
第三,基督給彼得的託付也提醒長老,這是個人犧牲的呼召。耶穌不是呼召彼得在鄉間過舒適的生活。他是呼召彼得上十字架。教牧工作包括了向自我和我們的肉體、懶惰、驕傲、自大死去。這個呼召要求我們不斷長進,越來越願意爲羊群的好處犧牲自己,以此表達我們對那一位主人及大牧人的愛和忠心。
注:
1. 這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列王紀上,先知米該雅對以色列王亞哈預言了他會在戰場上敗於異族君王之手。「我看見以色列眾民散在山上,如同沒有牧人的羊群一般。耶和華說:『這民沒有主人,他們可以平平安安地各歸各家去。』」(王上22:17)
許可聲明:你可以各種形式使用、複製與分發本文,但不允許修改文中內容(更正翻譯錯誤除外),不允許收取超過複製成本的費用,並且分發不得超過1000個拷貝。如果要在網絡或郵件中轉貼,請務必保留譯文鏈接。任何例外需徵求九標誌中文事工的許可。請在分發時保留本許可聲明和以下信息:9Marks網址:http://cn.9marks.org,電子郵件地址:chinese@9marks.org,免費電話:(888) 54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