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文章
文章
在後基督教文化中傳福音

在後基督教文化中傳福音是什麼樣子的?

對許多人來說,問題不在於基督教是否真實。而在於基督教好嗎?

在我讀神學院的時候,人們可能會說:「基督教那套對你而言是好的,但不適合我。」

然而今天,人們不再確信基督教對社會有益處。它很可能對我們所有人都有害無益。聖經和基督教教義越來越被看作是壓迫和鎮壓、落後和偏執、對社會有害的東西。僅僅經歷了一代人,基督教從有益變成好,再變成愚昧。

但是,後基督教(post-Christian)社會與前基督教(pre-Christian)社會有本質的區別嗎?

我們的處境至少在三個方面與前基督教的背景相似:

  1. 許多人不知道福音。
  2. 人們越來越懷疑基督教是否良善。
  3. 越來越多的基督徒因信仰而受誹謗。

當我們使用「後基督教」一詞時,我們可能會認爲人們有意識地拒絕基督的宣告。將「後」加諸於任何事物都可能意味著你已經放棄了你曾經所持守的東西。但根據我的經驗,我們社會中的許多人在很大程度上對基督教的福音和聖經的教義一無所知。

那些所謂的「前福音派」(exvangelicals)之人正在拆毀基督教,在他們的個人故事中常常透露出他們從一開始就沒有真正地理解過歷史上的基督教。我們的許多鄰居、同事和朋友之所以拒絕基督教,並不是因爲他們考量之後發現基督教不適合他們。不,就像那些處於前基督教社會中的人一樣,這些人對真正的福音一無所知。

此外,人們常常將基督教視爲毫無益處,而這恰恰是今天宣教士在世界各地的前基督教社會中所面臨的挑戰。我們在聖經的記載和教會歷史中看到早期教會也曾面臨相同的處境。在最初的幾個世紀裡,基督教的護教家不僅僅爲福音辯護,他們還爲教會的良善辯護。他們積極地試圖證明基督徒不是邪惡、不道德或在政治上不服從之人,而是真正爲社會謀福利的好人。

儘管如此,早期基督徒還是經常面臨著排斥,尤其是社會和家庭的排斥。有時,他們還會遭遇人身和政治迫害。在前基督教文化中,追隨基督之人遭遇同伴的譏諷和家庭的排斥是常見之事——這是一種可怕的代價,尤其對於那些在集體主義榮辱觀文化中的人來說。

然而,請再次注意,我們這些後基督教時代的美國人所遭遇的情況也是如此。我們正越來越多地經歷著世界各地的弟兄姊妹們在所有歷史時代中都熟悉的故事。如果我們認基督之名,我們自己就會受到嘲笑和譏諷。

儘管我們可能會發現前基督教文化和後基督教文化之間存在種種差異,但我們的經歷卻有著深刻的重疊。這意味著,儘管我們在這個國家所面臨的情況很「新」,但在教會生活中卻並不那麼新。因此,我們應該從聖經和教會歷史中尋求幫助。

想想《彼得前書》對我們傳福音的呼召。彼得在寫給被揀選之流亡者——那些在社會和文化上都受排擠之信徒——的信中,爲如何在充滿敵意的環境中傳揚福音提供了明確的指示。無論是在前基督教還是後基督教(時代背景中),這些指示都一樣:作爲基督的跟隨者,在一個充滿敵意的世界裡,我們蒙召闡明、證實和裝點福音。

帶著信心和喜樂闡明福音

首先,我們要帶著信心和喜樂闡明福音(彼前 2:9–10):

唯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你們從前算不得子民,現在卻做了神的子民;從前未曾蒙憐恤,現在卻蒙了憐恤。

新教基督徒相信信徒皆祭司。注意彼得心目中祭司的主要職能是:宣講福音。我們要告訴別人,我們如何蒙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上帝如何憐憫那些像我們一樣不配得憐憫之人。

上帝拯救所有祂所拯救之人的目的就是讓他們宣揚祂,讚美祂。

我曾經對個人見證有些顧慮。它們不一定等同於傳講福音。我也聽過很多做得不好的見證。但是,當我們做到以下兩點時,見證就會產生難以置信的力量:1)帶著信心宣告上帝恩典的福音;2)喜樂地講述上帝爲我們所做的一切。

當有人告訴你他們正面臨經濟困境時,你能告訴他們你的天父知道你所有的需要並眷顧你嗎? 當你和正在與癌症抗爭之人交談時,你能告訴他們基督如何給了你超越今生的盼望嗎?當你第一次見到某人時,你是否會讓他們知道你最重要的身份——你是一名基督徒——並告訴他們爲什麼基督對你如此重要。

在後基督教社會裡,我們不能假定我們的朋友都知道福音。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帶著信心和喜樂向他們闡述福音。這種喜樂首先來自於認識到基督爲我們所做的一切。 這樣傳福音就不是一種勉強之下的責任,而是那些從死亡中得了拯救之人的讚美。

品行端正,裝點福音

其次,我們蒙召用良好的品行來裝飾福音。

親愛的弟兄啊,你們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勸你們要禁戒肉體的私慾,這私慾是與靈魂爭戰的。你們在外邦人中應當品行端正,叫那些毀謗你們是作惡的,因看見你們的好行爲,便在鑑察的日子歸榮耀給神。(彼前 2:11-12)

彼得寫信給那些生活在對他們充滿敵意之世界中的人——寄居者和客旅,告訴他們要在非基督徒中保持端正的品行。「端正」(honorable)一詞的意思是「良好」(good)。我們應該做好人,行善事,讓別人看到我們的善行,歸榮耀給我們在天上的父。

我曾聽一位新約學者談到,在第一和第二世紀,福音如何傳揚到整個羅馬帝國的。當世人認爲基督徒是瘋子、怪胎,甚至神經病的時候,他說,「當人們看到基督徒其實是好人的時候,福音就成了流傳於街頭巷尾的好消息。」那些認爲基督徒愚蠢的人無法超越這樣一個事實,即這些基督徒是最好的鄰居、最好的朋友、最好的員工、最好的同事、最好的公民和最好的配偶。

關於我們是否應該在見證中尋求「能吸引人」一直存在著一些爭論。但是,如果「能吸引人」意味著我們放棄了大膽宣揚和讚美上帝的祭司責任,那麼不,能吸引人是不好的。這是屈服,而不是勇敢。但是,如果這意味著向我們的對手致敬、爲我們的敵人祝福、用恩典調和我們的言辭、用溫柔和尊重來裝飾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對話,包括我們所有在網絡上的互動,那麼我們就絕對應該「能吸引人」。

保羅勸戒提摩太,「不可爭競,只要溫溫和和地待眾人......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爲什麼呢?因爲「或者神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提後 2:24-25)。基督用什麼來贏得我們的對手並引導他們悔改呢?不僅用我們說出真理的勇氣。還有我們面對錯誤時的恩慈。

朋友們,這並不容易。隨著我們所處的文化越來越反對福音、越來越敵視基督教,遵守這些命令只會越來越困難。現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我們努力表現出對人的敬重,順服權威,言語溫和並尊重他人,爲什麼呢?因爲我們想成爲基督呼召我們成爲的光和鹽。我們希望別人看到我們的善行,就歸榮耀給我們的天父。正如《提多書》2:10 所說,我們要以凡事尊榮我們救主神的道。我們希望別人因爲在我們身上看到了與眾不同的東西就被基督所吸引。

帶著盼望受苦,證明福音的真實

最後,我們蒙召通過滿懷盼望地受苦來證明福音的真實性。

你們若是熱心行善,有誰害你們呢?你們就是爲義受苦,也是有福的。不要怕人的威嚇,也不要驚慌,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爲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做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存著無虧的良心,叫你們在何事上被毀謗,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誣賴你們在基督裡有好品行的人自覺羞愧。神的旨意若是叫你們因行善受苦,總強如因行惡受苦。(彼前 3:13–17)

當我們作爲寄居者在一個敵視基督教的世界中受苦時,我們在苦難中的盼望成了福音的真實寫照。《彼得前書》 3:15 在關於傳福音和護教的討論中經常出現。但你考慮過它的上下文嗎?彼得的這封信是寫給那些認爲別人可能會傷害他們的基督徒的。彼得怎麼說呢?「好吧,如果你致力於行善,我不認爲別人真的會傷害你。但即使他們傷害了你,你也不必害怕。相反,當有人問起你的盼望時,你要做好護教的準備。」

我們讀第 15 節的經文時經常好像是彼得在設想人們會被我們的盼望而吸引前來找我們。好像我們的朋友和家人看到我們對基督的信心,他們也會想要。這可能會發生,也確實發生過。但我認爲,彼得假設的情況是人們以一種敵對的方式詢問我們的盼望(「叫你們在何事上被毀謗」,彼前 3:16)。他們不是在說:「你怎麼會有這麼大的盼望呢?」相反,這個問題更像是在問:「你到底是怎麼回事?」「你爲什麼要把時間浪費在基督教這些東西上?」「你爲什麼要把週末都浪費在教會裡?」「你爲什麼就不能找點樂子?」「爲什麼你們這些基督徒會如此好論斷——充滿了仇恨?」

當你的鄰居、同事和朋友用挑釁的問題或嚴厲的批評抨擊你時,正是你爲基督作見證的最佳時機。彼得說,你需要爲那一刻做好準備。

我們的非基督徒鄰居和朋友知道我們有超越今生的盼望嗎?這盼望能超越下個月的薪水?超越週末?超越超級碗?超越我們的暑假?超越下一次選舉?朋友們,我們通過擁抱一個不可動搖、無法解釋的盼望來證明福音的真實——這個盼望即使在火煉的試煉中也能存留。

早期教會在宣講福音時,熱衷於展現超越的盼望和美善。舉個例子,請看公元二世紀的著作《丟格那妥書》(The Epistle to Diognetus)中的一段話。

基督徒與世人迥異既不因國籍、語言,也不因他們所遵守的習俗。因他們既不居住在屬於自己的城市,也不使用特殊的語言……他們按照自己的出身,居住在希臘和蠻族之城,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遵循當地人的習俗,然而他們向我們展示了他們奇妙的、公認引人注目的生活方式。他們居住在自己的國家,但只是作爲客旅。作爲國民,他們與他人分享一切,卻又像異鄉人一樣忍受一切。對他們來說,每一個異國之地都是他們的故鄉,每一個故國又都是他們的異鄉之地。他們像其他人一樣結婚,生兒育女,但他們不會摧毀自己的後代。他們共享餐桌,而不是婚床。他們活在血氣之中,卻不隨血氣而活。他們在地上度日,卻是天上的國民。他們遵守律法,同時他們的生活又超越律法。他們愛眾人,也受眾人的迫害。他們不爲人知,卻受責罰;他們似乎要死,卻是活著的;他們貧窮,卻使多人富足;他們處在缺乏中,卻凡事富足;他們受辱,卻在受辱中得榮耀。他們被人毀謗,卻能稱義;他們遭受辱罵,卻能給出祝福;他們受盡侮辱,卻以德報怨;他們行善,卻像作惡者一樣受到責罰。當他們受到責罰時,他們卻歡喜快樂彷彿得了新生命;猶太人斥他們爲外邦人,希臘人迫害他們;然而那些恨他們的人卻說不出恨他們的理由。

結論

朋友們,你我都需要學習如何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中,即每個舉止以及每次與人的互動都是宣講福音的機會,爲什麼呢?因爲我們周圍的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基督的好消息。我們需要學習如何把每一個處境和場合都當作展示福音的機會,爲什麼呢?因爲人們不確定基督教是好的。我們需要通過我們端正的態度、端正的言語和端正的行爲向他們展示上帝的榮耀。即使有一天我們必須爲基督的名受苦,我們也要懷著盼望去承受——一種無法解釋卻又渴求答案的盼望。


譯:DeepL;校:Jenny。原文刊載於九標誌英文網站:Evangelism in a Post-Christian Culture.

作者: Elliot Clark
2024-04-19
傳福音
文化
逼迫
9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