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文章
文章
《教會的團契生活》第十課:勸勉鼓勵——保護聖潔中的合一

原文標題與鏈接:Class 10: Encouragement

翻譯:侯淑婧

一、導論

彼此鼓勵是一件好事情。作爲基督徒,我們知道自己被呼召去做某一些事情。但是也有一些灰色地帶。彼此鼓勵只是把 「對人友善」 換了個說法嗎?在我們開始之前,我想問你們:依據聖經來看,彼此鼓勵的目標是什麼?爲什麼我們要彼此鼓勵?

聽聽看保羅怎麼設定彼此鼓勵的目標的,在歌羅西書1章28-29:

我們傳揚他,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我也爲此勞苦,照著他在我裡面運用的大能,盡心竭力。

你明白嗎?保羅的目的是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而且他需要我們靠著從死裡復活的耶穌所賜的能力去完成。

我們被呼召去實現的也是同一個目標。我們在希伯來書10:23-25中讀到:

也要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不至搖動。因爲那應許我們的是信實的。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

同樣的理念在我們教會的成員盟約中也被重複提到。在成爲教會成員之後,第三條說:「我們會以肢體之愛攜手並進,彼此關懷、彼此看顧、彼此守望、彼此擔當、彼此體恤,也在有需要時彼此勸戒和勉勵。」

彼此鼓勵的定義是這樣的:爲著一個人可以在追求更像基督上成長,用神的真理來勸勉他。

這是一個多麼重大的責任:爲追求聖潔而彼此鼓勵。我們一起在面對一場關乎生死的對抗,對抗這個世界、對抗肉體的情慾、對抗邪靈的攻擊。而我們的呼召是靠著神的恩典,幫助彼此一同越過終點線——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神是那位至終保守我們的,然而,祂也使用別的器皿,其中之一就是基督的身體。

實現那個呼召的其中一部分,就包括我們上週討論的——忠心地指出明顯的罪。但是,基督徒的生活不僅僅只是那樣而已。我們每週所做的千百種決定,都在影響我們能否做基督有用的僕人。即便是某一個決定不涉及到明顯地犯罪,它也可能是愚蠢的決定。我們考慮要多做還是少做一點工作,多存還是少存一點錢,如何教養孩童,住在哪裡,說什麼話。日積月累,這些就變成了我們生活的基本模式——作爲基督徒來講,這種生活模式終有一天會被顯明出來——是否具有存到永恆的價值。因此,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都迫切地需要有智慧的輔導和其他基督徒的幫助。這就是我們今天早上所要討論的:我們應當如何彼此激發愛心、勉勵行善。

我先告訴大家今天要講的大致框架。我們開始會先來探究,是什麼使得彼此鼓勵如此具有挑戰性。之後,我們來看需要什麼樣的關係基礎可以促成彼此鼓勵。最後是一些實際的建議,幫助我們在主裡向弟兄姐妹講出福音性的鼓勵。

二、彼此鼓勵的挑戰

首先,爲什麼這麼難?當我們嘗試去鼓勵別人的時候,我們必須先認識到兩件事:

首先,我們的掙扎都是由心發出的——人心裡主要的慾望促成了我們每天的決定和行動。就像我們在先知書耶利米書讀到的,「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17:9)人心裡敗壞的慾望,就是雅各書裡提到的人被試探(1:4)和外面爭戰鬥毆(4:1)的緣由。因此,當我們發現教會裡的弟兄姐妹在做一些決定,但與我們在基督裡的呼召相背離的時候,我們要知道根源不是外在的表現,而是人心裡罪的慾望促成的。

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因爲常常在我們和其他基督徒交往的過程中,看到他們生命中有不榮耀神的地方,我們的目標往往只是改變他們外在的行爲。「要是他沒有和那些人花那麼多時間廝混就好了。」「要是她能多花點時間在教會服侍就好了。」「要是他可以換一份工作,方便他可以多點時間和家人相處就好了。」但是眾所周知的是,行爲並不是問題的源頭。這裡面有幾層含義:

  • 首先,只有神可以改變人心。我們是祂手中的器皿。因此,當我們面對別人生活中的問題時,一定要記得,禱告是我們最有力的武器,而定罪和強迫並不能改變人心的根源問題;並且,我們在心裡迫切祈求神動工,完全要是將祂應得的榮耀歸給祂。或許在合適的時機,我們可以幫助他人改變外在的行爲——比如在一些行爲上犯罪的地方監督某人。但我們的目標也並不是使其在行爲上變得更好。至終,我們是要解決心的問題。
  • 另外一層含義是指:當我們鼓勵別人的時候,我們必須記得,自己的心也常常會偏離。加拉太書6:1,保羅勸勉我們去挽回被過犯所勝的人,之後並不是偶然地回來提醒我們,要小心對付自己的驕傲和自我倚靠。我們的心比我們能想到的更加敗壞,更有犯罪的能力。
  • 最後,對付心的重要性提醒我們,我們的目標不是讓別人更加開心或者滿足。有很多方式都可以達到那個目標,但可惜的是,那些從來沒有深入到心的根源問題。我們鼓勵別人的目標是使他們心裡的慾望得到改變,以至將神放在一切之上——最終指向真正的持續到永恆的喜樂。

所以,在我們努力去鼓勵弟兄姐妹的時候,我們首要面對的敵人就是詭詐的心——他們的,還有我們自己的。

第二大敵人是世俗的思想。我想到在歌羅西書2:8中保羅說過的一句話:

你們要謹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學和虛空的妄言,不照著基督,乃照人間的遺傳和世上的小學,就把你們擄去。

我們都是哲學家。我們一直都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明一些哲學意義。什麼是重要的?爲什麼事情會發生?什麼值得我們爲之活著?即便我們通常知道對的答案,卻也很容易被人的思想和世俗的哲學所欺騙或者牽著鼻子走,而不是穩紮在真理中。

我們要鼓勵的人,一隻耳朵聽我們的聲音,另外一隻也充斥著來自世界強烈的聲音。我們自己常常也是這樣。理應是福音的真理在引導我們——但即使是對於基督徒來講,我們的生活常常不是按照真理來的。在《人如何改變》這本書中,提摩太連恩和保羅區普稱這種現象叫「福音缺口」,就是指我們所認識的福音真理和現實生活之間的差距。

而且他們也觀察到,這個缺口當中並不是空空的。我們,還有教會裡其他的人,常常在使用福音真理和世俗哲學的混合體。雖然那些內容聽上去合乎聖經,但它們核心還是世俗的價值觀。連恩和區普甄別出了七類這樣的代替性思想。我將帶大家一起來看這些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想我們一起來鑑察自己的心,看在哪裡可以識別出它們,或者其他你所認識的人也許在採用這些錯誤的觀點。

  1. 第一類是「形式主義」。我穩定參加教會的聚會和服侍——因此我便覺得自己的生活一切是在可控範圍之內的。我可能一直參與在教會,但對我的心還有該如何度日影響不大。我可能變得愛論斷對那些和我做法不同的人,開始對他們不耐心。基督教因此就成了一種合宜的狀態,去做對的事情。
  2. 第二是和形式主義很相近的「律法主義」。我按照規條來生活——我爲自己設定的規矩,還有我爲別人設定的規矩。如果我遵守了,就自我感覺良好。而且如果別人不能達到我對他們的標準,我就變得傲慢和充滿苦毒。在我的生命中感受不到喜樂,因爲沒有值得慶祝的恩典。
  3. 下一類是神祕主義——不停地追求在情緒情感上經歷神。我只爲著那些能夠感受到與神親近的時刻活著。但如果我情緒上並不是那麼興奮,我就認爲神不愛我,或者祂並不是真實存在的。
  4. 激進主義是說,我推崇基督教,主要是可以把它當作一種修理這個破碎世界的方法。我把我和神的關係建立在我已經多大程度地緩解貧窮的問題之上,但是我的心卻是遠離祂的。
  5. 聖經至上——將福音弱化爲只要精通聖經內容和神學。我完全清楚明白聖經的內容,但我不讓它來支配我。而且,因此我也對那些知識上薄弱的人沒有耐心。
  6. 第六是一種療傷福音。我可能討論很多關於基督是受傷之人唯一得醫治和幫助的出路。即便還沒有意識到,但我已經把基督變得更像一位醫師而非救主。我把人得罪人看作是一個比我自己的罪干犯神更嚴重的問題——我把基督教只是當作一種解決問題的出路。
  7. 最後的這一類,你可能會稱之爲「社交主義」。我在教會裡發現,深入的團契關係和友誼 可以成爲他們的偶像——基督的身體取代了基督本身。福音即被弱化爲建立基督徒的社交網絡。

七類反福音的思想都是基於半真半假的道理,我們卻又傾向於去相信它們——這正是我們需要彼此鼓勵的原因。我記得小時候上鋼琴課,我的老師常常在我的手型不對的時候讓我停下。當我給出合乎聖經的鼓勵時,我們就好像一位鋼琴老師,溫柔而又定時地幫助學生意識到、並且減少已經養成的壞習慣。她不僅糾正錯誤的手型,也會示範正確的彈奏方法。就像那位老師一樣,我們必須指出那些錯誤的思考方式,幫助彼此以真理爲樂。就像保羅在林後10:5所說:

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

挑戰就是:與內心的慾望爭戰,要意識到我們處在一片世俗思想的汪洋大海當中,這些思想衝擊著我們關於自我認識的基督教基要真理。接下來我們要探討的是幫助改變的環境:幾類可以促進彼此鼓勵、追求聖潔的關係。

三、幫助改變的環境

雅各書5:16提到,「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我們需要在教會裡做兩件事,以建立彼此鼓勵的健康文化:願意分享掙扎,以及願意在別人分享掙扎之後提供幫助。如果你不願意向別人分享你的掙扎,如果你和其他人不夠親近,以至於無法瞭解到他們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幫助,還有他們如何需要幫助,那麼我在這次課上講這些就是在做無用功。

因此,有兩個很好的問題我們可以問自己——你有沒有定期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掙扎——或許就是誠實地告訴偶然認識的人你確實有掙扎,之外再詳細地和跟你關係更深的人分享?另外,我們有沒有使教會成爲一個接納在掙扎中的人的地方?或者教會是不是那種只有問題百出的人才會被接納的地方?

有一些關於我們可以如何建立這一種教會環境的想法。關於分享我們的掙扎方面:我想鼓勵我們都在有適合的機會時,充分抓住依賴的機會。因獨自面對掙扎而跌倒,並沒有任何敬虔可言,因爲你驕傲到不讓別人來幫助你。給別人提供機會,使他們可以服侍你。我們可以爲正面對掙扎、也在考慮加入教會的人所做的最好的事情之一,就是講清楚教會裡滿是像他們一樣(掙扎)的人,因爲就是我們這些人才構成教會,也是教會的榮耀之處。

還有關於服侍那些跟你分享他們掙扎的人:當有人敞開自己,來到我們面前,我們應該表現出謙卑。有一件事會很有幫助,就是避免提出老套的解決方案,這只會讓事情聽起來像只有愚蠢的人才會有那樣子的問題。「有抑鬱症的掙扎?就多讀讀聖經吧。多在戶外呆一呆。你就會好了。」當有人向你敞開自己的一個掙扎時,他們就是給了你一塊寶石 。它可能看上去粗糙又難看,但現在你卻有責任去幫忙打磨它,讓它變成是神成聖工作的一種反射。

那些僅僅是一些關於我們需要建立的關係氛圍的想法,需要是誠實敞開的關係,還有接納處在掙扎中的人的關係。

【有什麼問題嗎?】

四、如何鼓勵掙扎中的人?

我們周圍的基督徒都在與肉體的私慾和周圍世俗虛空的思想爭戰。我們被勸勉去鼓勵他們、幫助他們。那麼我們應如何去做?

答案因人而異。但聖經在思考這個議題上給了我們諸多智慧。先來聽帖前5:13-14:

又因他們所作的工,用愛心格外尊重他們。你們也要彼此和睦。我們又勸弟兄們,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也要向眾人忍耐。

在關心周圍的人上面,我們當如何?警戒不守規矩的人,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向眾人耐心。當我們面對主內弟兄姐妹的掙扎的時候,思考這三個類別對我來說非常有用。他們是不守規矩的人嗎,或者像新美國標準譯本所說是「難管教的」?他們灰心了、急需動力嗎?還是他們只是軟弱了,需要有人可以一起分擔他們的重擔?我又可以如何帶著耐心去做?

無論他們的情況屬於哪個類別,我們可以做三件事:首先,將聖經上的話講給他們聽。並不是說就扔給他們一節經文。保羅區普在他的輔導案例中說到,通常,爲了按照對方可以聽進去的方式把真理講給他聽,我們首先需要表現出對他的愛,去認識和了解他們,以及他們正在面對的情況。這樣做之後,我們再把神真理的話語帶給他們——或許是提醒他們救恩歷史上的一個榜樣,或許提醒他們神一直在向我們證明祂自己的信實。或者就和他們一起查考一段經文。但一定要講聖經上的話。

其次,幫助他們思想福音。將福音的各個方面講給他們聽。和他們一同讚歎基督長闊高深的愛,以及我們得赦免的確定性。無論對不守規矩的、灰心的,是軟弱的——你對福音的實際的理解都需要被更新。「問題的根源是福音的缺口。」因此,使用聖經來幫助他們明白,他們對福音的理解可能是不足的,重新和他們分享這個充滿喜樂的好消息,「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爲罪。好叫我們在他裡面成爲神的義。」

第三,在他們的生命中數算神恩典作爲的證據。看到任何聖靈正在他們身上結的果子,就告訴他們。如果有人被動搖,懷疑自己是不是一個真的基督徒,這將幫助他們確定神真實地在改變他們。這就是保羅在諸多書信中的做法。當他寫信給哥林多人的時候,即便是接下來他有很多訓斥,開始的時候他也寫到,「我常爲你們感謝我的神,因神在基督耶穌裡所賜給你們的恩惠。又因你們在他裡面凡事富足,口才知識都全備。正如我爲基督作的見證,在你們心裡得以堅固。」

我們現在來看三個案例分析——看上去比較符合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前書5:14羅列的三個類別的例子。每個例子中,我將會給那個設定的人物一些背景介紹,之後我們再一起討論幾個問題。

 「警戒不守規矩的人」

我們假設你在和蘇姊妹之間有一個對話,發現她無法讓自己遠離試探。她發現自己陷入很大的試探,去愛這個世界上的事,她很看某一個電視節目,這個節目讓她總是不滿足於現實生活中神已經給她一切。但她真的真的非常愛看,而且看過之後還饒有興致地跟同事討論節目內容。你們已經聊過這個節目對她生命的破壞力比她能意識到的要大。但在她承認節目常常使她陷入帶著罪的不滿足情緒的同時,她卻從來沒有停止看它。她算是不守規矩的人,而且看上去對她的靈命是冷淡的。

兩個問題:第一,在蘇對福音的理解上,缺口在哪裡?

【教師:調動全班實際來討論這些問題。可能會提到括號內的點,但不必都要用到。】

(這是一個關於什麼是真正的悔改的問題。正如保羅在羅 6:2所說,「我們在罪上死了的人、豈可仍在罪中活著呢?」 她明白作爲一個基督徒,怎樣算是悔改嗎?認真對待耶穌的話語又意味著什麼?太5:30說:「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來丟掉。」)

第二,你會對蘇說什麼??

(對她講哥林多後書7章裡提到的,依著世俗的意思憂愁和依著神的意思憂愁之間的不同。她可能後悔看電視節目,但她並沒有真的悔改。「因爲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 (10節)警告她罪在她生命中會帶來的後果。積極地鼓勵她關於喜樂和滿足是從追求屬神的事而來的(詩119-1-3), 是從認識到她自己本不配得神的愛、但籍著神的恩典卻也得到了祂的愛而來的 (羅 5:8)。)

勉勵灰心的人

前面是一個警戒不守規矩的人的例子。下面我們來思考 「勉勵灰心的人」意味著什麼。

以喬弟兄爲例。他快要三十歲了,還在試著尋找人生的方向。他有一份沒什麼前途的工作,並不覺得自己在教會當中特別有用,(有點)想結婚但好像八字還沒一撇……關於神對他生命的安排是什麼,他已經困惑了好多年。他感覺自己都快要放棄了,即便他其實也並不清楚到底「放棄」意味著什麼。但聽上去很激動人心。他很少服侍別人,但他說自己很樂意去服侍,他只是不認爲自己有什麼可以貢獻出來的。當他看到所有的長老的時候,就把他們看成是「超級基督徒」,而他自己什麼都不是。

我們來就這個案例討論一下同樣的一些問題。在喬弟兄對福音的理解中那個缺口在哪裡?

(有可能體現在很多地方。他莫名其妙地陷入了律法主義,就是說開始的時候認爲是聖靈的工作,但現在他覺得人生需要人自己的努力。他把價值感直接掛鉤於自己是否有用,這就使他變得很沮喪。因此要提醒他,他在神面前的價值根基於基督已經成就的事情,而不是他自己。)

你會對喬說些什麼來鼓勵他呢?

(幫助他明白,他的責任在於神已經放在他面前的事情。他的價值不是來自別人的肯定。和他分享,神已經應許給祂兒女那榮耀的盼望: 「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他曾照自己的大憐憫,藉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 (彼前1:3)。和他分享,教會當中所有的基督徒都被分配了恩賜以彼此服侍 (林前12:25)。)

扶助軟弱的人

我們繼續來看這節經文第三個部分:「扶助軟弱的人」。誰會是軟弱的人?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都是。但在我們當中,有些人的軟弱會造成他們屬靈上變得很脆弱。這可能是因爲生命中一些特別的處境,使得每天來信靠神變得很困難。

我們以麥姊妹爲例。麥姊妹被診斷爲臨床抑鬱症。他無法像原來那樣做好的事情。在他現在和神的關係上,他非常掙扎,以至於以前他所倚賴的那些滿有信心的感覺離他越來越遠,這是他從來沒有想到過的。藉著和牧師一起的努力,他現在開始認識到一些問題的屬靈根源,或許和我們之前討論過的一些案例很相似。但是他頭腦中對於急劇下沉的抑鬱狀態更加敏感,而且還有無法避免的身體上的疾病反應。在這種情況下,雖然並不一定需要,但他的醫生也在幫助他處理身體方面的問題,然而麥姊妹還是非常沮喪、灰心。麥姊妹是軟弱的人。

第一個問題:在麥克斯對福音的理解中,有哪些可能存在的缺口?

(考慮一下,他的軟弱是怎樣的。可能 是信心上軟弱。他目前的一些情緒好像是會一直持續下去,因此神的應許顯得特別遙遠,快要消失不見了。幫助他學習去信靠神而不是他自己。 歸根結底,回到福音的本質上去。或者他所需要的幫助是不斷地提醒他,在他的周圍有愛他的基督徒,他們的愛是根植於比他自己「值得被愛」更可靠的東西上。)

第二個問題:你可以做什麼或者說什麼來鼓勵麥克斯?

(和他分享帶有盼望的福音。幫助他看到,他所經歷的患難如何在生出忍耐、老練,還有最終的盼望(羅5:3-5)。提醒他,即便是他會懷疑爲什麼自己要如此掙扎,他也必須要信靠神的良善的諸多原因(林後12:8-10)。尤其對於這一類軟弱者,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把真理丟給他們,就覺得我們的工作圓滿了。有時我們需要在他們受苦的時候,安靜傾聽,或者陪伴他們一起。其它時間,我們也需要爲他們禱告,去滿足他們身體方面的需要,還有貢獻友誼。我們不應該只是口傳真理,而是要做上述的事情,以便創造機會可以講出真理。)

向眾人忍耐

最後,保羅說「向眾人忍耐」。無論是對待身體上軟弱的人,還是面對讓人抓狂的頑固之人,還是那些自我感覺不錯、自覺不需要你鼓勵的人,我們的姿態都是要忍耐。你所要做的不是定罪,不是讓他們爲自己緩慢的成長感到羞愧。真正的忍耐始於明白我們的天父一直以來對我們是何等的忍耐。帶著忍耐地去服侍你的弟兄姐妹們,因著他們反應了神的形像,因著充滿了向神對我們的忍耐的感恩。

我們愛因神先愛了我們。我們的愛源於祂的愛,也理應反映出祂的愛。因此,願我們竭力在基督裡將彼此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

作者: Jamie Dunlop
2015-10-31
期刊
門徒造就
二十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