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文章
文章
《教會的團契生活》第二課:教會成員制—通過委身深度而來的合一

原文標題與鏈接:Class 2: Membership

翻譯:王清彥

 

 

一、介紹

我想先以一個問題開始:我們在教會中向其他人所做的委身,與我們在生活中所做的其他委身有何性質不同?

這其實就是藉著今天這堂課我們想要回答的問題。上週,我們看了教會的榮耀。我們的教會由人組成,這些人知識有限、愛心有限、忍耐有限—或者說自私又缺少安全感。我們有著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期待,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溝通方式和不同的要務。如果你把所有這些攪在一個鍋子裡,很可能你看到的是一幅充滿爭吵、脾氣和不和的畫面。然而,藉著福音的力量,事實上你看到的卻是一幅我們眼所不能看見的神的畫面。

這是怎樣?當我們帶著委身去彼此相愛就會這樣,很顯然這是超自然的。那麼,這樣的委身確切來說像什麼?我們將在兩週時間裡回答這個問題。今天早上,我們將探查這種委身的深度。下週,我們接著探查這種委身的廣度—愛那些除了同有一位主耶穌之外與我們少有共同之處的人。

那麼,讓我們先深入探討「委身的深度」這個觀點。現在,先提醒大家注意一點,這是一堂關於教會成員制的課。那麼你可能在想,我已經是成員了。你已經說服我了。所以我現在應該下課了?不是的!我希望,通過詳解什麼是教會成員制,以及通過查考它與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所做的其他委身有何不同,我們能學習到有意義的東西。同時,我們所要學習的將有助於我們成爲「更好」的教會成員。爲此,我想花些時間理一下在這個世界上的自然的委身(我稱之爲基於舒適的委身)和教會成員制的委身(我稱之爲基於呼召的委身)之間的區別。

二、基於舒適的委身

委身是我們的世界瞭解的,紅人隊(譯者注: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NFL中的華盛頓紅人隊)的粉絲委身於紅人隊,人們委身於自己的工作、自己喜歡的度假目的地、自己的國家。同樣人也委身於自己的教會,但是,爲什麼對教會的委身跟其他的委身不同?

我想說的是,教會也會採用你在這個世界上做其他事情的方式—透過基於舒適的委身—使你委身於教會。讓我先描述一個非教會的例子:你是如何熱衷於購買蘋果公司產品的。首先, Mac只不過是電腦的一種,而iPad也只不過是平板電腦而已。可能終有一次你借了朋友的Mac來查看一下電郵,你意識到它的屏幕與你電腦不同。這個時候還不能說你是一個忠實的Mac用戶,但是你已經著迷了。當你的個人電腦最終不能工作了,你在線購物了一番,決定買個Mac一試—即使它小貴。然後你的朋友注意到你在用Mac,這些似乎最興奮的人,都是很酷的人。當你習慣了Mac,你發現你真的喜歡它的運行方式,一切都是如此得直觀。當你拿它在一家咖啡店辦公時,你會感覺非常合群。突然間,你意識到你已經多次談及你的Mac,因爲你的姨媽給了一個iPad做聖誕禮物,而它也變成了你大腦的一部分。不久之後,你去參加Mac大會,也給你的孩子穿戴蘋果的裝備,不管你走到哪裡都穿了藍色的牛仔和黑色的高領絨衣。你已經是鐵桿粉絲了。

怎麼會這樣?很顯然,這不是一蹴而成的事,事實上,你當初並沒有打算成爲蘋果的粉絲。但是,你越靠近它,越覺得它有吸引力,直到你已經入迷很深。

對於許多的基督徒,這就是教會看上去的樣子。一個教會開始會強調說他們對新來的人沒有任何期望,並且他們會把教會宣傳成一個道德成功、教育子女、探尋社區和感覺靠近神的好地方。隨後你加入了個小組,並且認識了一些你喜歡的人。因此,你成了泊車事工的志願者,並且找到了真正要完成的事工。在某地隨著時間的推移,你變成了成員,但是成員制卻不是重點。重點是,在幾年裡,你已經真正地對你的教會委身了。

這就是我所說的基於舒適的委身。這對消費產品來說是湊效的,對教會亦然。在一個教會的情形下,整個過程就好像我們是被各樣的事工拉進來的。從泊車開始,一旦你嚐到了事工的甜頭,你就會報名更多的事工。或許這是藉助群體而成的,加入一個小組,並且如果你喜歡它,你就開始對教會有更深的委身。或許這是藉助輔導而成的,一個牧師幫你解決了一些私人問題,從而給了你對教會的真實情感聯繫。

我們看到的這種模式—不管是蘋果還是教會—都是一種委身的過程。隨著時間推移,你看到教會群體滿足了你的需要,因此你在其中便覺得更加舒適。而當你覺得更加舒適時,你的委身也更加深入。因此我們降低進入教會的門檻,並且強調更深參與其中的好處。但願我們能夠吸引人作爲消費者而來,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看到他們在委身之後轉變成爲服侍者。

三、基於呼召的委身

基於舒適的委身通常是我們認爲的教會的樣子,但是跟基於呼召的委身比照,這種模式有一些嚴重的問題。讓我現在帶你們來過一遍這些問題:

  1. 基於舒適的委身至多只能解釋作基督徒的意義的一半真相。新約沒有將我們先當成消費者,等成熟後才需要變成服侍者。反而按照新約,作基督徒就已經是作服侍者,並且所有的基督徒都要以有意義的,有時痛苦的,並且深思熟慮的方式深切地委身於一個地方教會。

    拿約翰一書中神的話做例子:

我們愛,因爲神先愛了我們,人若說「我愛神」,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話的;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神。(約翰一書4:19-20)

在約翰看來,信徒之間的愛並不是成熟的標誌,而是救贖信心的標誌。作爲教會當我們像吸引消費者一樣吸引基督徒時,我們就無法告訴他們作基督徒的意義的全部真相。當然,你可能會想「還是現實點吧!人都是消費者!如果不待他們如消費者,又怎麼能吸引他們呢?」這就帶出了下面第二個問題。

  1. 基於舒適的委身並沒必要展示出福音超自然的能力。回憶一下上週我談到過我們是如何趨同於跟我們相似的人?雖然這並不是壞事,但我們的「渴望」應當是:我們的生活不被標記爲相似性的關係,因爲即使神不存在,這些關係也是有的。

這裡說的是同一件事。一個教會中團契相交的深度應當表達出關乎我們動機和能力的超自然的層面。但假如我們僅僅安心於基於舒適的委身這條道路,也就跟其他熱衷於公益的機構沒有二至。

人們曾習慣於委身一些東西,以期從中獲得些什麼,這就是消費者的運轉方式。甚至利他主義的一些很讚的行爲也有這種盤算深寓其中:我這樣做,或是因爲它給我快樂,或者因爲讓我感覺有意義,或是因爲有一種對比我自身更大的東西的依戀。地方教會也有同樣的真實情況—不同之處是大部分利益並不在今生臨到,而只會在天國中。所以,以純粹自然的眼光,我應該看到的是,在教會中人都是以看起來愚拙和可笑的方式彼此相愛。一個按自然傾向委身的人無法基於他們現在的所是來解釋這些,,而是超自然的委身才能成全這些,而這似乎源於我所不能見的能力。但基於舒適的委身並不需要這樣超自然的能力。

  1. 第三個問題:關係靠委身得以發展。幾年前,我和一位中學高年級學生有過一次有趣的談話。作爲一個新人她參觀了CHBC。她喜歡我們的講道。但是她因爲教會成員制失去了興趣。教會成員制給她感覺是排他的,是要求高的。她想要的是可靠的關係,而不是一串的規矩和儀式。幾年過去了,她再次出現,並且加入了其中!爲什麼?歸根結底,讓她感覺不適的東西—成員制—卻是她所渴求的—可靠的關係—的主要組成部分。當她在尋找不重視委身的教會時,她發現這些教會的關係都是膚淺的。但當她跟去重視成員制的教會的朋友交談時,她耳聞的是有著那種她想要的團契相交的教會。

這已經能說明問題,不是嗎?假如一家教會把你當消費者來吸引,你也不必驚奇是否其中充滿了消費者。假如你把人當消費者來吸引,你就需要待他們如消費者。一個消費主義的教會文化環境並不有利於關係的建立。

一個圍繞成員制建立的教會則不同,它首先要求委身。你決定許諾以深切和犧牲的方式去愛一群基督徒,即便你還沒有很好地瞭解他們。如此你的委身不是基於某種依戀、舒適或者歸屬的感覺,儘管我希望這些東西能夠來到。事實上,這是你單純的委身,因爲這是追隨耶穌的一部分。某個似乎人人都在談論的東西—可靠的關係,跟沒人談論的—教會成員制,連在了一起。

早些時候,我提到過基於呼召的委身的觀念。我希望我們追求一個教會的團契,在其中,我們單純地彼此委身,因爲這是神呼召我們成爲神家的人的一部分,因爲這就是作基督徒的意義。回看剛才我讀的約翰一書中的章節。它說,每個在救贖意義上爲神所愛的人也愛其他的基督徒,無一例外。

這意味著,我們需要不再把教會的委身看成一個流程,而開始把它看成一個結果。這結果就是我們得救贖,委身是不可避免隨之而來的。這不是說我們提前向教會成就我們全部的委身—因爲還有許多的成長空間。但是我們卻要首先做一個重大的委身,因爲這是作基督徒的意義。

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會在基於呼召的教會中發現許許多多的基於舒適的委身。事實上,我堅信你能找到更多的這種委身。基於舒適的委身並沒有錯。但當它成爲我們在教會中得著生命的主要方式時,問題就來了。假如我們希望降低進入教會的門檻,並且希望看到基於舒適的委身更多滲透,我們就會有消費主義者,就會有關係淺薄,就會有與世無異的群體。相反地,我們應當認識到當神呼召我們進入救贖時,他也呼召我們以有深度的且有意義的方式委身在一個地方教會,然後在其中我們的愛心也加增。假如這就是我們對教會的態度,我們將會看到一個對作基督徒的意義誠實的群體,一個對基督徒關係有豐富促進作用的團契。

四、有意義的委身

關於在地方教會中每個基督徒都要向其他基督徒有意義的委身,我已經談到很多了。但這個委身的基準又是什麼?總結一下成員制課程中「爲什麼加入教會」這一課,它有四部分:

  1. 委身是犧牲。羅馬書12:13-16告訴我們「聖徒缺乏要幫補,客要一味的款待...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要彼此同心」。假如我太太和我不能生育,當教會成員有人懷孕時,我應當歡喜。假如我剛得了一份新工作,而教會成員中有人剛丟了工作,我應當哀哭。我應當奉獻我的金錢、時間和我的小家,來關心我的教會中的其他人,僅僅因爲他們是上帝的子民。這種愛不是對某個基督徒精英團體說的,只要是作基督徒的都應當如此。
  2. 委身是聚集。希伯來書10:25告訴我們基督徒的生活是「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作基督徒就是經常與其他基督徒相聚。希伯來書的作者並沒有預見別類的基督徒。
  3. 委身以彼此鼓勵。看同一章,24節告訴我們「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透過25節的聚會,顯然會發生一些事。希伯來書中鼓勵遠勝於我們在某個主日聚會後爲求存在感所做的簡單問候。如我們在第3章所見,鼓勵是對不信的解藥。鼓勵意味著增強彼此的信心。假如你是一個基督徒,你不僅委身於自己的屬靈祝福,而且要幫助他人爲信仰而戰。假如作基督徒只關乎你自己和自己的信心,按照聖經,你需要搞明白到底自己是不是基督徒。
  4. 委身以彼此守護。馬太福音18章,耶穌說假如你的弟兄得罪我,我要指出他的錯來,如果他不悔改,我就另外帶上一兩個人,如果他還是不悔改,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換句話說,逐出教會。在這個世界,對付自欺的最後屏障便是教會。再沒有其他地方比教會更有力地告訴我,我口中認信的與所行出來的彼此矛盾。。有趣的是這種權柄不是給予一個牧師或是長老,而是給予教會的。當然,彼此守護防止道德上的自欺或假教義,也是在充滿智慧和愛的領袖下所行的。但是基本上,新約將彼此守護的職責給了整個教會。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基督徒,上帝已經呼召你做這些事情,要對其他基督徒有犧牲的愛,要同他們定期聚會,要在信心的道路上鼓勵他們,並且守護他們遠離罪和自欺。這些委身並不是我們扔給成熟的基督徒做的事,這是聖經交託給每個基督徒要做的。這就是有深度的委身的畫面。

但是,假如我們到此爲止,我們仍沒有完全理解我們需要在地方教會中要找到的委身的深度。因爲在一間教會裡符合聖經的委身不僅是有意義的,而且也是正式化的。

五、正式的委身

地方教會中基督徒的委身是相對流動和無組織的嗎?聖經呼召我們將其正式化嗎?要回答這個問題,請仔細查考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5章中所描繪的教會。他解釋說教會並沒責任審判世界上未悔改的罪人—但是對教會內部卻是要如此,「因爲審判教外的人與我何干?教內的人豈不是你們審判的嗎?至於外人,有神審判他們。」(5:12-13a)

我希望你們注意到一個細節,就是那條分隔「教內」和「教外」的線。在這條線的一側,是那些稱他們自己爲信徒並且順服於教會審判的人,在這條線的另外一側,是那些沒有這般委身的人。於是就有人今天談論要有一個以核心信仰爲準則的群體,而不是一個以界限來定義的團契。只是教導人和鼓勵人來就近好的靈糧,而不是糾結於誰是「教內」誰是「教外」,不論他們的屬靈狀況如何。問題是,這似乎與新約所描述的教會的不符。

當聖經談到教會領袖時,我們看到同樣的東西。我們要順服我們的帶領者(希伯來書13:17),因爲他們有一天要爲我們交帳。但是,如果對教會的依從不是以某種正式的方式,在地上這些帶領者如何明白哪些人是他們要負責的?反之我們如何確定向誰順服?

不管是處理教會的紀律或帶領,聖經中清楚地闡明了教會委身具有一定層次的正式化。信徒知道他們正向誰順服,教會及其帶領者明白他們對誰負責。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教會成員制—用保羅所描繪的:教會是身體,我們是她的肢體(亦有「成員之意」)。現在這樣的正式化會產生什麼不同?它以兩種方式發揮作用:

  1. 正式的委身是對非正式的委身的確認。此處我們可以類比婚姻。如下是提摩太凱勒如何描述這條真理在婚姻中的應用:

聖經衡量愛,首先不是看「你想得到多少」,而是看「你想付出多少」。你願意爲這個人失去多少?你願意爲這個人放棄多少自由?你願意在這個人身上投入多少時間、情感和資源?所以,婚姻誓言不僅有益於婚姻,而且也是一場考驗。很多情況下,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說「我愛你,但別用結婚毀掉這種感覺」時,對方其實是在說「我對你的愛還不足以讓我放棄其他選擇,我對你的愛還不足以讓我完全放棄自己」。說「我愛你不需要這張紙」,基本上就等於在說「我對你的愛還沒有達到想結婚的程度」。

好的。婚姻和教會成員制之間有著各樣的不同,但有一點它們是相似的,那就是在正式的委身和非正式的委身的相互作用上。假如有人說他們傾向於在你的教會內完成聖經中所有「彼此」的命令,但是拒絕通過成員制正式委身,那麼他們實際希望採用的是哪種委身?套用凱勒的話,他們對你所在的教會的愛沒有達到成員制的程度。正式的委身明確誰決定按聖經的描述愛你的教會,並且也坦率地指出,誰仍然在權衡是否要真正跟隨耶穌。

  1. 正式的委身使非正式的委身顯露出。地方教會中的成員制顯出一個人已經做出非常重要、正式的委身,這將有助於更快地建立關係。有人可能有充足的意願來愛你,而且是以羅馬書12章,希伯來書10章和哥林多前書5章中的方式來愛你,但是假如他們不是你教會中的成員,你就無法知道這種愛。當成員制變得名副其實,它能使非正式的委身顯明,從而使得關係以更快的步伐成長。

六、實踐指導

現在,整堂課的第一感覺是在爲教會成員制辯解,並且我看到幾乎你們中所有人都是此間教會的成員。那麼是不是說我正浪費你們的時間來說服你們相信你們已經相信了的東西?我希望不是這樣的,因爲儘管這是我們在這間教會教導過的教會成員制理論,寫在紙上總是很容易,但是活出來就難了。所以本堂課剩下的時間我想來思考哪些方式可以使聖經中委身的看法更加可行。

  1. 加入。我們中一些人—或者我們的一些朋友—仍然在權衡是否成員制真的那麼重要。在那些對話中,我想,回到作爲基督徒的意義更加重要。跟隨耶穌就是愛其他跟隨耶穌的信徒。這是在我們罪得赦免後必然發生的。並且這不只是對愛的籠統處理,而且是一個特定的委身去愛一個特定的基督徒群體—一個地方教會。假如你不知道是否已經準備好這樣的委身,我想你最好思考你是否準備好跟隨基督。
  2. 關係投入。我們當中有些已經加入教會的,除了每個主日參加聚會,加入教會並沒有真正改變我們的生命。如我們在本堂課看到的,按聖經的方式與教會建立關係,意味著認罪,從而他人可以幫助我們爲信心而戰;意味著承認我們的掙扎,從而別人可以實際幫助到我們;意味著出於對我們的兄弟和姐妹的關心,問他們艱難甚或棘手的問題;意味著禱告時每個關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當我們沒有如此行,會發生什麼?我歸納出四類:

  • 不太委身的成員定期聚會,但除此之外就不再做什麼。最瞭解他的朋友不在教會裡。
  • 只顧自己的成員似乎參與進來了,至少是在服侍他人。但是出於他們自己從來不需要幫助的一種自負,他很少讓人來幫助他。
  • 穩定委身的成員開始在教會中有很好的友誼。但是經年累月,這些關係從來不擴張。在我們這種流動性較大的教會中,那種固態的團契相交常常趨於消減。
  • 消費型的會員建立關係,但很明顯他是從屬世的角度考量每段關係對他的重要性。像我之前說過的,他從未渴望用世人不解的方式愛其他人,僅僅因爲他已經被基督所愛。

  1. 委身去愛整個身體。在一個被消費者定義和執迷於社群的年代,我們有一個切實的危險。我們可能發現在教會的次文化中找到真實的和令人滿意的社群—但是卻從不走出去與一個教會中更廣的群體相交。這並不是說我們需要跟自己教會的每一個人都有很深的關係。我在這裡擔任牧師,但是我並不能立即喊出每個人的名字!但是我們應當發現,我們的關係不是侷限在某個特定的小群體、某個性格類型、種族背景或職業中。假如我們所有人都主動在我們的朋友圈中接納一些跟我們非常不同的人,我們就不是一個由一個個被分割的次文化組成的教會,教會要實現的,是不同的關係網重疊伸展覆蓋整個教會。基於呼召的團契和基於舒適的社群之間一個非常實際的不同,那就是基於呼召的團契促使我們建立不太令人舒適的關係。而這樣的關係網絡需要盡可能地包容。

七、總結

假如你查看新約如何描述地方教會,委身的深度是支承符合聖經的團契的一個支柱。我們的文化告訴我們,只要我們感覺舒服就去委身。就像結婚—曾經一度委身優先於親密—在委身之前列出所有能想到的好處。就像這種扭曲的婚姻一樣,教會中基於舒適的委身並不奏效,它可能很快拉來一群人,但是它不產生深度。沒有了深度,就不能成爲一個黑暗世界中的有著令人驚歎的、閃耀的明燈。雖然這種「膚淺委身」模式看上去能爲基督贏得這個世界,但從長遠看,與真正有超自然能力的團契相比,它顯得蒼白無力。所以我們應當渴望基於呼召的委身,在其中我們選擇委身去愛一個新的教會中所有與我們不甚相熟的人,僅僅因爲我們被神呼召進入救贖,被神呼召去愛。有這種委身的基礎,相交的關係將結出碩果。

我已經論述完兩個支柱之一:委身的深度。第二個是委身的廣度,是我們下週的題目。

作者: Jamie Dunlop
2015-10-04
期刊
健康教會
二十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