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欄目
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爲至寶。我爲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爲要得著基督,並且得以在他裡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義,乃是有信基督的義,就是因信神而來的義,使我認識基督,曉得他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或者我也得以從死裡復活。(腓 3:8-11)
每位牧者都知道,至少在理智上都明白靈修生活對靈命興旺至關重要。然而,正如任務欄上同時打開的多個窗口所顯示的,牧師的時間幾乎被講道預備、輔導關懷、郵件往來、長老會議、同工會議、各類研討會等事工填滿,甚至超出數倍。然而,他也深知,若不每日與主親近,他所做的一切都不過是徒有其表。
那麼,爲什麼靈修生活如此重要?我擔心的是,一位牧者或許能夠意識到健康靈修生活的必要性,但確保自己履行這一操練的動機卻可能是不健康的。諷刺的是,我們渴望豐富靈修生活的許多錯誤動機,恰恰是靈修本應幫助我們破除的。
保羅在《腓立比書》第 3 章中熱切宣告,在牧者的生命中,沒有什麼比持續追求基督更重要。牧者最根本的需要(即便是使徒也是如此),與所有基督徒最根本的需要完全相同——那就是與耶穌基督建立並維繫一份真實、活潑的關係。
對於那些因信而靈魂得救的人,基督是,且始終是他們的太陽、磐石、生命、糧食——無論在今世,還是直到永恆;祂是一切美善、有益、可愛、可慕的源頭。他們一切屬靈與永恆的生命、光明、能力、成長、安慰和喜樂,皆從祂而來,因祂而有,並藉著祂得著;他們的永恆救贖亦在於祂……
正因如此,凡以基督爲至寶之人的一生,皆以認識祂爲首要目標——認識祂的位格與救贖之工,其中彰顯了神的智慧、恩典與慈愛,這正是聖經所啓示的「永生」(約 17:3)。他們全然信靠祂,將自己靈魂永恆的歸宿交託於祂;他們全心全意地愛慕並尊榮祂;他們竭力效法祂,使自己在祂所顯明的神聖良善與聖潔上與祂相似。基督教信仰的精髓、生命、能力、榮美與功效,皆蘊藏於此。若無這些核心本質,信仰無論外在如何華麗,都不過是毫無益處、死氣沉沉的空殼。[1]
若我們立志追求基督,就必定追求活潑的靈修生活。「因我們行事爲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林後 5:7)。這信心乃是藉著忠心聆聽神的話語而生,因此,靈修生活對我們信仰的持守至關重要。我們藉著神的話語在基督裡得飽足。
「若我們渴望與基督聯合併與祂相交,就必多思想祂,多向祂說話,多與祂交通。因此,那些日復一日卻不在密室中向神傾訴,也不在祂裡面安慰自己靈魂的人,又怎能說他們對神存有敬愛之心呢?因爲愛是願意分享的;若一個靈魂活得與造物主疏離,又怎能說祂渴望與神相交呢?我們怎能說自己愛一位我們從未認真與之交談的人呢?」[2]
這應當成爲我們靈修生活的目標——藉著神的話語,透過禱告、唱詩、默想及各樣合乎聖經的方式來追求基督。若要如此行,我們必須效法保羅在《腓立比書》第 3 章的榜樣,省察自己肉體所誇耀的一切,並視之爲糞土(新國際聖經譯本對 「skubala」 這個詞的翻譯尤爲委婉)。
那麼,根據《腓立比書》第 3 章,追求基督意味著什麼呢?
牧者之所以蒙神賜予恩賜,是爲了成爲基督教會的祝福。然而,我們容易受試探讓本應爲恩賜而擺上的感恩轉變成沾沾自喜。
那七十個人歡歡喜喜地回來,說:「主啊!因你的名,就是鬼也服了我們。」耶穌對他們說:「我曾看見撒但從天上墜落,像閃電一樣。我已經給你們權柄可以踐踏蛇和蠍子,又勝過仇敵一切的能力,斷沒有什麼能害你們。然而,不要因鬼服了你們就歡喜,要因你們的名記錄在天上歡喜。」(路 10:17-20)
當我們驚歎神如何藉著我們彰顯祂的大能時,往往會忘記基督自己才是更偉大的那位。我們忘記了救贖之恩是何等偉大,使我們能夠永遠認識基督。
人心是如此地傾向律法主義,若不持續默想神在基督裡所賜的恩典,我們便會誤以爲自己的屬靈成就反映了自己的屬靈光景。然而,追求基督的結果恰恰相反,它讓我們看見,任何屬靈的健康都唯獨在基督裡,任何事工的成功也唯獨在基督裡。因此,一切榮耀都當歸於祂。
若我們不明白靈修生活的核心乃是追求基督,就可能把事工中的恩賜發展視爲靈修的最終目的。我們渴望更熟悉聖經,以便更有效地牧養群羊;我們渴望更多禱告,以便事工更加興旺;我們渴望操練敬虔,以便成爲眾人的榜樣。這些固然都是美好的願望,但若它們取代了「以基督爲靈修的終極目標」,那就本末倒置了。耶穌自己必須是我們最高的渴慕!
「一個真正的聖徒,當他得享神與基督甘甜的榮耀啓示時,他的心會完全被所見之榮耀所吸引,以至於不會在那時回頭審視自己,也不會停下來細想自己的所得。他無法承受這樣的損失——讓自己的目光從那令人傾倒的景象上移開,轉而回顧自己的經歷,或是花時間盤算:『這實在是多麼高深的領受!我現在有多少美好的見證可以與人分享啊!』」[3]
我們的肉體甚至會將對真神的敬拜變成偶像。我們會停止敬拜基督,而開始敬拜「敬拜基督」本身。撒但巧妙地扭曲我們的心思,使我們只專注於手段,而忘記了最終的目標。我們追求的變成了靈修生活本身,而非藉著靈修生活來追求基督。我們或許每天固定時間靈修,有完備的聖經閱讀計劃,有條理清晰的禱告日記,並且忠實地執行,但在這一切的活動中,卻忘記了最重要的——追求基督。
在本文接下來的部分,我們將探討追求基督如何體現爲追求謙卑、因信稱義、屬靈的能力、治死罪和天國的盼望。然而,我們必須牢記:這些恩典並非源自我們進行靈修的行爲本身,而是單單出於恩典,唯獨藉著信心得著。
因此,牧者的靈修生活對於他的屬靈健康至關重要,並非因爲靈修本身是最終目的,而是因爲靈修乃是追求基督並彰顯其榮耀的主要途徑。基督不僅是我們靈修的對象,也是我們靈修的源泉。
這一點看似顯而易見,但我們必須強調:認識基督的偉大,正是建立在對基督偉大的認識之上!如今,我們常常聽到「今生就能擁有最好生活」的信息,而其中卻很少提及研讀、頌讚主耶穌本人的重要性——我們往往只是談論基督「爲我們做了多少事」,卻忽略了祂是誰。福音的非凡之處不在於「基督因著爲我們做了許多事而偉大」,而在於「這位本就偉大的基督竟然憐憫了我們這些罪人」!這位萬有之主,竟然甘願降卑至十字架上,爲那些本該定罪的悖逆之人捨命。基督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聖完全的輝煌彰顯,祂配得我們單單因祂是誰而敬拜祂!
因此,與認識我們主耶穌基督這無比超越的偉大相比,我們的一切才幹和能力都顯得微不足道。
溫斯頓·丘吉爾曾形容他的政治對手克萊門特·艾德禮(Clement Atlee)是「一個謙遜的小個子,他有許多值得謙遜的理由。」或許,與丘吉爾相比,這樣的評價是公正的。然而,當我們與基督相比,我們的確有無數理由當謙卑。因爲祂不僅是永恆、無限榮耀的神子,祂甚至降卑自己,順服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沒有什麼比基督的十字架更能使人謙卑。當我們默想並追求基督的降卑和受死時,我們的心志必須與祂一樣。
在《謙卑:真正的偉大》(Humility: True Greatness)一書中,馬西結(C.J. Mahaney)列出了一系列「削弱驕傲、培養謙卑的實用方法」。他寫道:「對我而言,在這份清單上最有幫助的就是:默想十字架的奇妙。我相信,這對你來說也將是最重要的屬靈操練和習慣。要真正認真且刻意地治死驕傲、培養真正的偉大,你必須每天思想那奇妙的十字架——在那裡,榮耀之君爲你捨命。」[4]
當我們追求基督時,我們就是在追求以福音爲中心的生命。我們怎能追求基督卻不追求福音呢?福音正是基督心意的核心!在追求基督的過程中,我們會被聖靈光照,認識到自己完全無法憑己力取悅神。當我們真正明白耶穌的偉大,我們對自己所謂的「義」便再無幻想,唯有俯伏在地,與彼得一同呼喊:「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然而,我們將聽見耶穌的回應:「不要怕」(路 5:8-10)。祂並非否認我們的不義,而是將祂自己的義賜給我們。追求基督的過程,使我們越來越深地認識到那加在我們身上的基督的義是何等美好。
我發現,當我最灰心喪志,覺得牧會的工作充滿疲憊而非喜樂時,我對自己的認識往往已經悄然發生了一種危險的偏移。我忘記了自己首先是一名基督徒,在基督裡找到了安息之所。我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事實:儘管我是個罪人,但因著對主耶穌基督的信,我已經蒙神接納,並在祂面前得稱爲義。我似乎變得對自己在神的恩典中被收納爲祂的兒女這一事實麻木了,也忽略了祂所賜的聖靈之恩,以及祂在我生命和事工中真實同在的大能。相反,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牧養的工作上。而後,在一種扭曲的邏輯中(毫無疑問,這是撒但的詭計),我開始聚焦於事工的失敗、恐懼和挫折。[5]
若要在事工中成爲有用的器皿,我們必須深刻意識到自己迫切需要治死罪。我們必須親自承認自己容易被罪纏累,並深知必須將其脫去。然而,我們常常忽略了,這只有在定睛仰望耶穌——我們信心的創始者和成終者時,才能實現(來 12:1-2)。若我們不以追求基督爲治死罪的方式,那麼最終,我們必定會靠律法來治死罪。
「這是一場最令人悲哀的戰爭,是任何一個可憐的人所可能經歷的。一個被律法定罪的人,被迫要與罪爭戰,卻沒有力量應戰。他們不得不戰鬥,卻永遠無法得勝。他們像是被敵人的刀劍刺中,注定要被殺戮。律法驅使他們前進,而罪卻將他們擊退。有時,他們以爲自己打敗了罪,其實不過是揚起了塵土,以至於看不清罪的存在罷了;換句話說,他們只是被恐懼、憂愁和痛苦這些天然情感所影響,讓自己誤以爲罪已經被制服,實際上卻未曾觸及它。當他們冷靜下來後,便不得不再次投入戰鬥,而他們以爲已經被殺死的情慾,卻毫髮無傷地再次顯現。」[6]
然而,當我們憑信心追求基督時,神已經賜下我們所需的一切,使我們能活出敬虔的生命(彼後 1:3)。在基督裡,我們能經歷祂復活的大能。
「作爲那些熱心事奉、爲神榮耀勞苦的人,我特別焦急地盼望你們能堅持每天與耶穌親密相交。因爲無論是我們在基督裡所領受的恩約福分,還是我們憑信心的工作和因愛心所作的勞苦,一切都取決於祂。我們一切的果子都在基督裡。記住祂的話:『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約 15:5)。我們的能力完全來自祂的能力。若我們要有果效地服事,就必須始終依靠祂在我們裡面並透過我們所運行的大能。」[7]
當我們認識基督復活的大能時,即便與祂一同受苦,也成爲我們甘心樂意追求的喜樂之事。我們並不是爲了受苦而受苦,而是因著認識基督,我們願意與祂聯合,知道既然我們與基督有分,就必然要與他一同經歷苦難。那時,我們就能以喜樂和榮耀的眼光看待苦難,因我們知道 「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爲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 4:17)。爲什麼呢?因爲當我們追求基督時, 「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林後 4:10)。在主那奇妙的手中,我們今生的苦難成了恩典的提醒,使我們記得自己已經向這個世界死了;藉著耶穌的復活,我們活著乃是爲那永不朽壞、再無痛苦的新天新地而活。
「當竭力操練,使你的心志傾向於以天國爲產業與歸宿,並切切渴望它,甘願用這個世界及其一切享樂來換取天國。努力使你的心思完全被天國及其榮耀的福樂佔據,以至於當神呼召你離開世上最親密的朋友和最安慰你的事物,進入天國與神和基督同享榮耀時,你能夠滿心歡喜。立志行走那通往天國的道路。」[8]
我們深知,這個世界並不值得我們爲之而活。牧者尤其應當明白,將生命投資於永恆遠比投資於今世更有價值。然而,我們如此行是出於對基督的愛嗎?
「如果你可以得到天堂,那裡沒有疾病的地方,也有你曾經在世上的所有朋友,有你最喜歡的食物,能讓你盡情享受你所愛的休閒活動,擁有你見過的最美的自然風光,經歷你體會過的所有身體上的愉悅,那裡沒有人際衝突,沒有任何自然災害……如果基督不在天堂,你還能滿足嗎?」[9]
在天國裡,我們不再需要憑信心追求基督,因爲我們將面對面見到祂。今天,我們憑信心追求基督,就是在追求那即將到來的榮耀之日——在那日,信心將成爲眼見,基督也必得著一切的榮耀。
當今教會最迫切的需要,是有牧者真正認識耶穌,是有那些先追求基督、然後才追求事奉的牧者。如果追求基督只是通往其他目標(包括是事奉)的手段,那麼,我們的牧者就成了偶像崇拜者。保羅在《腓立比書》第 3 章中明確指出,只有兩種人:一種是以得著基督、在基督裡被稱義爲至寶的人,另一種是依靠行爲而非恩典,爲自己的榮耀而非基督的榮耀而活的人。
教會需要那些首先視自己爲羊、竭力追隨這位大牧人的牧者,讓他們因對基督的委身而引導羊群。
我禱告,這一系列關於牧者靈修生活的文章,能成爲對牧者的鼓勵,並在實踐上幫助他們建立豐盛的靈修生活,持續不斷地追求基督。願我們永不忘記 認識基督耶穌我們主是何等寶貴超越!
譯:DeepL/STH;校:JFX。原文刊載於九標誌英文網站:The Pursuit of Christ in the Devotions of a Pas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