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文章
文章
健康機構九標誌

跨教會機構事工比比皆是。

幾乎找不到哪個基督教界的領袖是沒有在帶領機構事工的,無論是約珥·奧斯汀(Joel Osteen),還是約翰·派博(John Piper),杜祁福(Creflo Dollar),提摩太·凱勒(Tim Keller),喬伊斯·梅爾(Joyce Meyer),還有約翰·麥克阿瑟(John MacArthur)。

根據美國國家慈善統計中心的數據,過去一年中有91,272個新教非盈利性組織爲基督教相關工作填報了990式的稅務申報表1。這些組織一年上報的稅收總額有18億美元,資產總額超過40億美元。而這些數字並不包括眾多的教會、年稅額低於25,000美元的基督教非盈利組織以及這個國家106,000個基督教教育機構。

這一大堆讓人眼花繚亂的跨教會機構在做的事工有:賙濟飢寒交迫的人、家庭事工、給年輕人傳福音、派遣宣教士。他們會出書、遊說、培訓,也會辦廣播、提供金錢資助、衣物和醫療。機構事工服事世界各地的基督徒共同體,甚至本文的印發也受助於一間跨教會機構。

人們總說,跨教會機構不是教會,而是教會的膀臂。但歷史已經顯明:這隻「膀臂」總有一種漸漸獨立於身體之外而自主的傾向,這就造成了混亂。考慮到許多跨教會機構巨大的範圍和規模,那些頑固偏行己路的機構會將錯誤放大和傳播多年:宣教組織變身俱樂部,異端神學院中生出傳異端的牧師,而服務性的組織則在福音與社會運動之間製造出長久的疑惑紛爭。

那麼,一個健康的跨教會機構應有怎樣的標誌呢?

我參與跨教會機構事工已有三十多年了。有一個在穆斯林國家的學生事工機構是我幫助建立的,並且現在正在帶領這個機構。我也參與過美國國內外教會的改革和植堂。所以,我可以從一個受過「磨練神學院」(seminary of hard knocks,神學院是另一種跨教會機構)訓練的人的角度談一談。

我要先定下幾個預設,好使本文的討論不至過於寬泛。確切地說,我要寫的是福音派,新教的事工。我要寫的不是那種作爲某個人的自我表現或發財手段的機構事工。我假設中的機構是在財政上負責,領袖品格正直,並且有扎實、正統的教義表述;事工的發起是出於良好的動機和聖經根據。在這些基本原則之上,這裡我要列出健康跨教會機構事工的九個標誌。

標誌一、一個健康的跨教會機構事工清楚明白:它存在的目的主要是爲保護教會。

跨教會機構的存在主要不是爲「介入」和「完成」教會沒能完成的事工——即使有時候這是事實。

跨教會機構的存在主要不是爲了以「集中、專注力」來更好和更爲有效地做成某種事工——儘管這種情況有可能發生。

跨教會機構的存在主要不是爲了他們所「陪伴」2的那方面事情去動員和裝備教會——縱使許多機構在這樣做。

甚至它不是爲了做「教會的膀臂」。

主要不是爲了這些。

它存在的目的主要是爲保護教會。

這樣去思考:教會能夠做許多美好的事情,但這些事情當中大多數並不只有教會才能做。歸根到底,它們大多有世俗組織在做,有時甚至做得比教會更好。而教會有著一個獨一無二且高於一切的事工使命:正確教導和傳講神的道。所以,當這許多「美好之事」開始侵佔教會對其首要任務的擔當時,跨教會機構就可以將這美好的事工承擔起來,這樣就保護了教會。

對於跨教會機構事工的一個正面聖經榜樣出現在使徒行傳第六章,教會在天天的供給上忽略了說希臘語的猶太人的寡婦。3有人懷疑,說希伯來語的寡婦能夠不斷得到食物是因爲她們在猶太人當中有熟人,而說希臘語的寡婦則沒有,不過有可能這是一起更爲惡劣的種族主義事件。無論如何,當他們發怨言時,使徒們指派了七個敬虔的人來處理這件事。從他們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所有七個人都是說希臘語的,這無疑能夠迅速地消除任何的朋黨營私或種族主義。但要注意使徒們以這樣的方式來處理這次對教會的攻擊的原因:「所以弟兄們,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我們就派他們管理這事。但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爲事。」(徒6:3-4)

所以,這顯示出教會執事職分的建立是爲了保護教會的首要事工,即話語的事工。4

跨教會機構事工必須明白使徒們在使徒行傳第六章中所採取的原則。儘管有許多重要的事情是教會可以做的——像供給寡婦這樣重要的事情!——但沒有一樣事情應當破壞教會首要的呼召:傳講神的道。跨教會機構事工應當與教會同行,既能實現一些重要的功用,又能保護教會獨一無二的首要使命。

標誌二、一個健康的機構事工在教會和機構之間作出清晰的區分。

跨教會機構今天最爲需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有說服力和健康的教會論。只明白跨教會機構是爲保護教會而存在是不夠的。如果一個機構事工不知道它和教會有怎樣的不同,就必定會結出惡果來。要想健康運行,機構事工必須明白什麼使教會成爲教會,而什麼使機構成爲機構。

我最近和一位美國宣教士聊天,不知怎麼的我們開始談到了教會和機構的話題。當我說出跨教會機構(parachurch)一詞時,他立刻從座位上站了起來,說:「我不喜歡這個用詞!」

「什麼用詞?」我說。

「Parachurch!」他回答。

「爲什麼?」我問。

「因爲我們都是教會(Church)。不存在church(教會)和parachurch(跨教會機構)的區別。」他義正辭嚴地說。

他是我很好的朋友,我很喜愛他對基督的熱心和他向神的擺上。但他完全錯了——並非所有基督徒的聚集都是「教會」。教會擁有著特定的特徵使其成爲教會。不幸的是(而這也是極大的諷刺)我的朋友正「進入」教會植堂領域,而我擔心他所代表的正是多數人的觀點——甚至是那些在事奉當中的人。

教會是神所設立的地方信徒的聚會,在其中信徒們對彼此委身。他們定期聚會,教導神的道,進行聖餐和洗禮,對成員執行紀律,建立合乎聖經的帶領結構;他們一同向神祈禱並奉獻。當然教會所做的可能比這更多,但至少會有這些。

而跨教會機構,從定義上講,所做的更少一些。也就是說機構事工只有教會眾多責任和權利中的一小部分。

如果一個機構事工丟掉了對教會論的這一基本認識——甚至更糟的是,拒絕這樣的理解——它的心智就會有變得危險的可能,許多負面的後果將會隨之而來,包括我們將要在標誌三和四中討論的後果。

標誌三、一個健康的機構事工避免像教會一樣去行動。

如果跨教會機構不清楚教會和機構的界線,它就會開始去做更應當由教會來做的事情。

當機構事工開始像教會一樣做事的時候,他們常常會讓參與他們事工的人用對機構的投入取代對教會的投入,這是一個有害的替換。

沒錯,這是真的。我年輕時曾作爲國際校園基督徒團契5的職員在一個海灘短宣中事奉,我給兩個古實人施了洗,他們是在我們出去傳福音的那周信了基督。畢竟,有什麼能比這更合乎聖經呢?他們是古實人!而且「這裡有水」!但現在回想起來,我希望當時能夠更謹慎一些,確保他們是真的有了信心。這樣的分辨只能在共同體當中發生,而且也應當由能夠確定他們信仰的地方教會來給他們施洗——我那時需要更堅固的教會論(以及關於洗禮的神學,就此事而言)。

其他應由教會施行的事情也一樣:比方說聖餐,或教會紀律。

標誌四、一個健康的機構事工不會迫使教會像機構一樣行動。

跨教會機構的領袖經常會告訴「教會」什麼是「教會」需要做的。他們會勸教會和天主教合作,通過關懷窮人來給福音「補上漏洞」;接受新的領導架構,變得更加適應時代;他們會勸教會做出任何你能想像得到的調整。通常這樣的勸告會產生迷惑和混亂,因爲它有可能既很前沿,又出於自私的動機。

不僅是跨教會機構的領袖會迫使教會去像機構一樣行動,教會的成員也會這樣做。由跨教會機構運行的事工項目數量巨大,也很有影響力。從戒毒支持到兒童營會,不勝枚舉。從這些當中獲益的教會成員會自然地想要他們所在的教會也跟著效法。但如果這種傾向背後沒有一個清晰的對教會與機構的理解來約束的話,這些心懷好意的教會成員會迫使教會在樣式和行動上都與機構事工相似。

有太多的人從機構的視角來看教會。這是不是能夠解釋爲什麼今天有這麼多的教會看起來那麼像往昔的校園團契或是高中事工?

有一個特別的領域,機構運動要當心不可給教會壓力,就是教義。機構事工常常一揮手就在第二級教義上放棄立場。畢竟,當我在一家跨教會機構中服事時,我也不太關心一個人用什麼方式受洗。

但這種態度會導致對教會教義立場的公開輕視,彷彿第二級的教義沒有任何重要性一般。6

後來我成爲一間新建立並不斷拓展的教會的長老,這些我在作爲機構工人時曾擱置一邊的教義突然間顯得極爲重要。我們怎麼應對不是按照聖經教訓而離婚的人?教會紀律應當是怎樣的?教會會員的資格要求是什麼?我們教會對窮人的責任是什麼?我們關於洗禮的教導該是怎樣的?我們對於女性在事工中的位置採取什麼立場?

機構領袖當然有權呼籲教會更加忠於福音。教會當然也可以自由地學習機構的事工。但一個健康的機構事工應當避免迫使教會放棄那些在機構處境中沒有很大意義,但卻對教會的健康有著實際影響的教義。

健康的機構事工應當實踐並教導教會與機構之間的區別,這樣他們才不會違背他們存在的主要理由:保護教會。

標誌五、一個健康的機構事工從機構運動的歷史中謙卑受教。

一百年前的產生的大型機構中,幾乎沒有哪個現在仍然在忠於福音。

而最初爲基督教緣故創辦的教育機構中,如今仍堅守福音的就更少了。歷史上機構事工跌倒的例子屢見不鮮,這應當成爲我們的警戒。機構事工變質很多時候是因爲他們不願意持守聖經原則,而總是傾向於犧牲原則來換取事工的壯大。

發起一個機構事工的原因之一,是它可能成長到比地方教會事工大得多的規模。即使是一些小型機構事工也使一般的教會相形見絀。但一個健康的機構事工不會把規模和屬靈上的成功等同起來。規模越是增大,對基層成員的監管也就越困難。通常渴望規模增長可能會導致爲大而大的問題:喜歡走捷徑,不願堅守教義立場,事工的焦點也會轉向當下的潮流。

標誌六、一個健康的機構事工明白實用主義和原則性之間的區別。

機構事工有許多實用性的存在理由。機構效率很高;他們讓一群基督徒用多年去磨練一些技術,使其能夠接觸一些人群或是爲特定目標而服事;他們使歸屬於許多不同宗派的基督徒能夠聚集在一起擔當福音的工作;他們能夠迅速地增長到一個巨大的規模和範圍;機構同樣可以在擔當這些事工時自由地發揮創造性。

但這些都出於實用性的考慮。它們好是好,卻是實用性的,這意味著實用主義是永遠存在著危險。

實用主義的危險在於:我們可能會開始依賴於技術或計劃,過於對聖靈工作或聖經明確命令的依靠。舉例來說,實用主義會試探我們,讓我們將傳福音的方法看得和福音的內容本身同樣重要(或是更重要)。或者說讓我們覺得我們傳福音場所的氣氛比傳福音者忠實與神同行更重要。但神更關心的是我們對道的忠心和我們生命中的信實,過於對實用性考慮的關心。

健康的機構事工避免依賴實用性的計劃(這些東西事後看來往往是花招或新潮),而堅固信靠福音和聖經。

標誌七、一個健康的機構事工在金錢和管理上不跟隨今世的風俗。

現代的公司文化強調高效、風險管理、簡明的組織架構以及穩定的財務。而公司的文化和組織結構總是慣常地被引入機構事工的領導方式中。結果是許多教會機構也極度強調賺最多的錢,風險最小化,或是最高效的管理架構。

但這些價值觀並不能帶來屬靈上的復興和對福音的熱心,也不會使人甘願爲耶穌獻上自己的人生。現代的公司文化中有沒有可以學習的東西呢?當然也有。那它們應當成爲我們事工中至高的價值觀嗎?絕不!因此,機構事工需要與今世的文化截然不同的管理和金錢觀念。

向機構事工需要發出不住的、徹底的呼籲,要求他們的自身管理能夠像他們要求自己的職員一樣。一種政治化、公司化的領導會對以聖經爲出發的心志產生侵蝕。而當跨教會機構中出現了這樣的領導方式時,其事工名存實亡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我曾與一位朋友談到她調任一家大型跨教會機構總部的事情。她說,她漸漸瞭解那裡的辦公室文化後,她將其中的人分爲兩類:一類是敬虔的人,另一類則是掌權的人;而且她說——很強調地說——這兩類人沒有交集。

機構事工中,金錢同樣也會造成問題,我所說的不僅僅是指那些沒能達到財政上「最優」的機構。財政上負責是本文的前設。相反,危險在於:募款的壓力遠遠比跨教會機構的信仰宣言和使命重要。本來跨教會機構的工人訓練應專注於聖經以及如何在事工中落實福音;如果還有剩餘的時間,有一些募集資金的訓練也是可以的。但不幸的是,訓練的重點常常被顛倒。

不久前,我參加了開普敦舉行的洛桑大會(這是一個令人驚奇的跨教會機構事工)並恰好遇見了國際校園團契(InterVarsity)的一位老朋友。我們坐下來一起喝咖啡。我去年曾寫過一篇關於國際校園團契的文章,希望它能夠就這個運動內部一些令人擔憂的趨勢帶來一些討論。但該機構馬上作出的內部回應卻是,將對我文章中提到的問題的「應對之辭」印發給眾職員,好叫他們在捐助者們對這些問題提出質疑時能夠有所回應。所以我對我的朋友提出意見,說我非常詫異國際校園團契竟然會這樣做,只想保護「三千萬美元捐款的底盤」而寧可迴避對忠於福音的討論。他聽完之後笑了笑,然後拍拍我的手臂說:「麥克,好像是六千萬吧……」7他說得好像這只不過是生意,而與領袖品格無關。

哦,天哪!

國際校園團契在財務責任上有著最高的倫理水準,這對我來說是毫無疑問的。甚至當出現錯誤的時候,他們也會隨即謙卑地悔改。但像國際校園團契這樣的組織,對於金錢所需要的不能僅僅是業務和數據的誠實。如果因爲擔心可能損害其捐款而壓制對忠於福音的討論,沒有什麼比這個更能危及一個機構事工的健康。

底線:健康的教會機構需要發出持續的、徹底的內部呼籲,使其能夠被福音所支配,而不是被管理原則、財務以及募款所驅策。如此,這事工才能從裡到外都有事工的樣式。

標誌八、一個健康的機構事工堅決持守對福音的委身和理解。

機構事工存在的最重要理由之一,就是讓那些熱心委身於福音但在第二級教義上並不完全一致的人能夠凝聚起來。

所有機構事工想要保持健康,就必須對基督教的核心——福音——保持深度的委身,不管他們所做的是什麼工。同時要小心謹防任何不緊緊持守福音的教會機構。

福音是從神來的信息,領我們得救。如我們從聖經所讀到的,福音信息告訴我們聖潔永活的神怎樣差祂的兒子來爲罪人贖罪,而藉著他在十字架上的死以及祂從死裡復活,所有悔改自己的罪並信靠基督的人都能夠與神重新和好並得永生。

所有自稱爲福音派信徒的人的口號是:「如果你熱愛福音,你就是我的事工同伴。」同時我們也應當說,「如果你混亂福音,曲解福音,將福音的外延變成福音的內涵,或是在福音上增加或減少些什麼,那麼我們(做同伴)就有問題了。」

但儘管如此,那些有著堅定的合乎聖經的信仰宣告的人容易假定以爲福音的內容不言而喻,這極爲危險。這種假定使得福音信息隱而不明,以致任何自稱爲基督徒的人都被接受爲基督徒,而不管他們對福音有怎樣的理解,信仰實踐又是如何。

這種假定是向喪失福音又邁進了一步。想一想使徒保羅是多麼頻繁地談到福音。他很少有不提及福音的語句。他不是因爲人們沒有聽過福音才這樣做,而是因爲他知道人會輕易地自認爲明白福音,或者乾脆忘記福音在說什麼。如果你從人們的禱告、他們分享的經歷,或是他們所表達的關切中,沒能聽到福音信息,你就應當擔憂他們是自以爲明白福音。

多數跨教會機構的教義宣言都清楚地闡明了福音。但這有什麼用呢?它是否落實到了每一天?所有的出版物,所有的文獻以及所有內部外部的交流都應當與這教義表述相符。從上到下的所有職員都應當知道它、相信它,並且在每一個決定當中活出來——無論是出版還是招聘。如果教義表述成爲紙面的擺設,那幾乎沒有什麼比這對機構事工更有害了。

在機構事工中,持守福音的優先和中心地位的一個極好的榜樣,是澳洲學生福音團契(AFES),她與美國的國際校園團契是同類型的運動。他們不僅僅教義表述嚴謹,而且在他們的管理、出版以及校園學生領導方式和作風中實踐出來。在許多方面,AFES都是一個好榜樣,展示出教會機構與教會怎樣能夠在福音上合心同工。

標誌九、一個健康的機構事工尋求與教會建立負責任的關係。

與教會建立負責任的關係不僅僅意味著在教會中取得成員資格或是出勤率;許多機構已經鼓勵或要求其成員加入地方教會成爲成員。如今所需要的是有透明度的負責任的關係,無論是個人還是組織。

是的,不僅僅機構應該堅持讓他們的職員和所有成員在以福音爲中心的教會中有更強的投入,整個生命對教會的帶領委身。除此之外,教會機構的領袖還應當尋找那些願意在這九個標誌上挑戰和勸勉他們的教會領袖。

我講的頭一個標誌概要說明了機構事工的存在是爲保護教會。但這裡有一個使機構事工得到教會保護的方法:如果更多的教會機構尋求和教會建立起負責任的關係,無論是個人還是整個組織,他們會發現自己受到教會的保護,免遭暗藏在標誌二到標誌八當中的那些危險。

一個健康的不僅僅機構需要和福音派教會建立透明和誠實的關係,而且也應當主動聽取這些教會的批評。不僅僅機構絕非無可指摘,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採取防衛姿態,這是不健康的標誌。不僅僅機構作爲一個組織,聽從健康的、以福音爲中心的教會的領袖們的勸勉時,定會得益諸多。

一個正面的榜樣:芥菜種基金會(Mustard Seed Foundation)曾經作出決定,如果一個當地的職員或事工沒有得到一個當地地方教會的資助,它也不會給予資助。這個決定,通過首先順服教會的帶領,展示出一個極出色的對於教會領導地位的理解。這個原則是否有時會使事工步伐減緩?會。這是壞事嗎?不是!它保護了教會機構對福音的忠實。

結論

機構事工的規模和影響力已經比以往要大,而在這眾多的機構當中,神在爲他的國有力地工作,但我們永遠不應當忘記,神已揀選他的教會作爲國度拓展的途徑。所以一個健康的機構事工會一直把教會放在優先和中心的位置,它在教會和機構之間作出明確的區分,既避免自己像教會一樣去行動的試探,也拒絕去迫使教會像機構一樣做事。一個健康的機構事工會從機構運動的歷史中謙卑受教,也將事工的原則性看得比世俗實用主義的觀點和方法更重要,它持守對福音的忠誠,並尋求與教會建立負責任的關係。

註腳:

  1. 填報這種稅務申報表(990 FORM)可以享受非盈利組織可獲得的聯邦所得稅減免。——譯者注
  2. 不僅僅機構(parachurch)一詞是para-church。 para一詞爲「一旁、一側、陪伴」的意思。表明它既不是教會,但又作爲教會輔助者而存在的性質。至於所「陪伴」的事情,例如:有的機構事工側重於教育,他們想在教育這一方面輔助(para)教會,於是拼命地在教育的事工上動員和裝備教會。——譯者注
  3. 注意我說的是榜樣,不是聖經根據。在聖經中你找不到關於機構有什麼直接的根據;雖然有的人會認爲,在約翰三書5-8節中約翰鼓勵接待的那些旅行佈道者是初期機構的工人。另有的人提到使徒行傳13章。具體例子見:洛桑運動關於教會與機構關係的24號臨時手冊。
  4. 我不是說機構就是執事的工作,或者說執事就是機構工人。確切地說,我僅僅是在講我們可以從使徒們設立執事的原則中學到東西。我的確認爲,根據使徒行傳第6章,教會安排執事(或長老)與他們教會的任何機構事工保持聯絡是明智的。
  5. 指的是「國際校園基督徒團契」(InterVarsity Christian Fellowship),一個跨教會的福音機構。——譯者注
  6. 一般來說:第一級教義是關係到我們生死存亡的教義,例如:基督的神性。第二級教義不關乎生死(即,我們的救贖),但對於信仰和實踐來說至關重要,例如,該爲誰施洗。而第三級教義是在聖經中提到過的事情,但既不是生死問題,也不是信仰和實踐的問題,例如:教會中婦女蒙頭問題。
  7. 事實上,據美國國家慈善統計中心統計,國際校園福音團契在2010年的總收入是8,400萬美元。


本文由《教會》雜誌組織翻譯審訂,特此鳴謝。原文刊載於九標誌英文網站:Nine Marks of a Healthy Parachurch Ministry.

作者: J. Mack Stiles
2014-11-27
九標誌
機構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