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文章
文章
國際教會作爲福音倍增工具

在你的設想中福音怎樣才能傳到一個新地方,傳給那裡的未得之民?很有可能,對此你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想法雖然這個想法並不清晰。在你的想像中是否有獨木舟、瘧疾和一個孤獨的宣教士踏入原始叢林的情景?這當然是一種方式。另一種戰略性傳福音的方法是在非英語環境中建立講英語的教會——即通常所說的「國際教會」。國際教會可以作爲進一步見證福音的立足點或大本營。

讓我舉四個例子來說明這一點。

第一,外籍人士需要耶穌,外籍人士可以向人們展示耶穌。

說英語的人遍佈全球大多數大城市。他們或許是退休職員,或許是商務人士,或許是學生,他們通常在這些城市裡有自己的人際關係。想像一下,如果神允許我們中的一些人做爲神的器皿,幫助他們中的一些人信主和接受門徒訓練。這對福音在這些國家的見證會有什麼幫助?如果一個國際教會教導這些外籍人士像基督一樣工作,裝備他們爲自己的盼望作見證,並訓練他們關心同事或同學的屬靈健康,那神會做什麼呢?這樣的服事等同於培訓已經在禾場上的宣教士。

我相信,如果有更多外國基督徒來到我所在的中東城市會給這個城市的地方教會帶來益處,因爲就像《使徒行傳》第七章中教會的分散一樣,忠心的基督徒無論在哪裡都會宣講福音。

第二,有此意願的普通基督徒可以加入這項工作。

大衛·普拉特(David Platt)在擔任國際宣教委員會(IMB)主席時,提出了讓非全職宣教士通過多種途徑到海外宣教的想法。他這個想法非常好,但由一個跨教會機構(parachurch organization)獨自實施非常困難。這需要教會建立以大使命爲中心的服事,從而拓寬普通基督徒的視野,讓他們在普通的生活實踐中宣教。不同背景提供了接觸福音對象的不同渠道。例如,我們教會的退休人士與我通常接觸的人群不同。商人和大學生也是如此。讓人們以不同的身份生活和出現,讓我們城市中的基督徒倍增,他們自然會帶來更多的機會向社區展示基督,參與福音對話。

在通過多種途徑去宣教的願景中,國際教會正是實現這一計劃不可缺失的那一環。美國教會需要在當地建立健康教會,使得退休人員和大學生可以受差派到那裡去。由宣教士組成的家庭式教會固然可以成爲一個落腳點,但從大洋彼岸的美國看過來,想找到這樣的家庭式教會就非常困難。而在一個更傳統的聚會場所聚會的國際教會,或許還有一個網站並在社區裡有些影響力,會更容易找到。在美國的教會也更容易看這樣的教會爲一個可靠的選擇,可以差派成員過去。

幾年前,一位年長的生意人從佛羅里達州搬到了我們的城市,他在我們所在地區有幾個客戶。他和妻子希望搬到基督徒稀少的地方,這樣他們就可以成爲見證。我們的教會幫助他實現了這個願望。

第三,宣教士需要教牧關懷。

一位在一個大型差派機構工作的朋友指出,至少從爲了大使命而移居海外的人數來看,這一代是教會歷史上爲大使命遷居海外人數最多的一代人。但同時也是宣教效率最低的一代——不是指對永恆國度的影響力(這點我們無法衡量),而是指宣教工人服事的年限。如今,大多數受差派的人都在五年內回到了自己的祖國。他們返回的最常見原因是什麼?教牧關懷不足。

我遇到的大多數宣教士都對自己是否需要地方教會感到困惑。他們與地方教會缺乏聯繫不僅會對他們建立門徒產生不利影響,也會損害自己服事的持續性。提倡快速倍增的宣教士可能不贊同實施他們策略的方式,但事實是,許多接受過這些方法培訓的年輕宣教士的理解是,這種策略要求他們避免參加任何教會。可悲的是,當地基督徒也在學習這樣的榜樣。他們相信看得見的宣教士的生活,而不是宣教士說了什麼。因此,他們學會了肯定教會的概念,但永遠不會順服於某個具體的教會。我們需要做得更好。一種方法是讓宣教士加入國際教會。這樣做,他們就會成爲值得效法的榜樣。

在其他情況下,文化差異、經濟差距或當地歷史都會讓宣教士與地方教會之間的關係充滿了困難。再加上語言上的挑戰,這就是爲什麼許多宣教士發現自己未能有意義地歸屬於教會——即使是在有教會的地方。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許多差派機構都建立了日益完善的宣教士關懷基本機制。專門做宣教士關懷的教會職員基本上成爲了宣教士的巡迴牧師。但是,與其在地方教會之外創建新的牧養體系,爲什麼不利用教會來建立宣教士,正像教會建立所有基督徒一樣呢?我們永遠不會脫離對教會的需要。也許,教會的參與會幫助疲軟的宣教士堅持下去。

出於諸多因素,國際教會可以爲宣教士提供每個基督徒通常都需要的牧養支持。約翰·加爾文敏銳地寫道:「我們看到,上帝可以在一瞬間讓祂的子民成聖,但在他們長成基督身量的過程中上帝卻選擇不通過教會以外的任何其他途徑。」我們終其一生都要在教會這所學校學習。宣教士也需要這所學校——不僅在他們開始服事的時候,也在服事的整個過程中。參加國際教會可能會減少宣教士投入到當地基督徒中的時間,但這也會幫助他們堅持下去——也許還會提高他們對當地信徒進行門訓的質量。

第四,教會之間的語言差異可以激發國度的合作。

有意義的教會合作一直是一個挑戰。這是一個混亂、低效的過程。不敬虔的競爭常常取代敬虔的合作,原因很簡單,因爲自己做比花精力瞭解其他事工更容易。

作爲一個用英語聚會的教會,在一個大多數人都不會說英語的城市裡,與其他地方教會建立穩固關係常常使我們的長老感到有壓力。但是我們需要把那些不會說英語但會說當地語言的新信徒送到某個教會去。作爲一間在一個不講英語的城市裡的地方教會,這個「問題」是神賜給我們的禮物。它給我們帶來了壓力,要求我們投資於當地教會的健康並爲此禱告,這樣我們才能足夠了解和信任他們,將靈魂交託給他們牧養。

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爲鼓勵新信主的基督徒加入其他地方教會這一簡單的決定,比任何佈道或談話都更能促進我們與地方教會之間爲國度合作的心態。我們的成員對現在已加入其他地方教會的基督徒的關懷,使當地基督徒看到我們對他們教會的關心不再是出於對競爭對手的關注,而是關心的本質:基督徒的愛。

結論

國際教會可以作爲戰略平台,加強城市中現有的福音工作。這可以通過各種合作方式來實現,並鼓勵更多的人遷移到國際化的城市,爲福音的緣故過普通的生活。


譯:DeepL;校:Jenny。原文刊載於九標誌英文網站:International Churches as Strategic Gospel Multipliers.

作者: Dave Kiehn
2024-01-03
教會
福音
合作
94期
國際化都市
國際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