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文章
文章
聖經神學與解放

原文標題與鏈接:Biblical Theology and Liberation

翻譯:路程

 

解放和公平是社會公共領域熱門的主題。基督徒也理當對此感興趣。我們已經得釋放,並且知道神是公平的。

但是當聖經談到得釋放時,到底是什麼意思?或者談到追求公平時,又意味著什麼?

教會中有人建立起了關於這些主題的整套神學範式,將其整個應用於社會領域。請思想以下的陳述:

……基督教神學存在的唯一原因就是有序地陳述神在這個世界上的作爲的意義,使得被壓迫的群體認識到,解放的內在推動力不僅合乎福音,甚至就是耶穌基督的福音。

從國度的層面看,公平社會的締造是有價值的,或者用更通用的措辭來說,參與解放的過程本身已經在某種意義上是拯救的工作。

這些分別是詹姆斯·考恩和古斯塔沃·古鐵雷斯的主張。他們在20世紀中葉盛行於北美及南美的被稱爲解放神學的發展中扮演極具影響力的角色。考恩和古鐵雷斯從種族和階層的社會視角出發,構建了他們的神學體系,而其最終也被北美的更正教會—絕大多數是黑人教會,以及拉丁美洲部分天主教會所接受。

牧師需要聖經神學來評估和回應諸如此類的神學主張。

畢竟,解放神學已拓展到五花八門的運動,從女權主義到同性戀,再到環保主義。本文的目標並非討論這些現代分支,而是將福音派聖經神學與解放神學的對話作爲一個案例分析,幫助大家瞭解聖經神學如何保護和堅固教會純正的教義。

聖經神學的回應

一般而言,聖經神學就是源自聖經的神學。儘管其必然要得出有關神的真理,許多神學框架,包括解放神學,都聲稱它們源自聖經。

然而「聖經神學」這個術語也指代解釋聖經的進路,換句話說,它是一種幫助人們理解聖經各個敘事段落如何聯繫在一起成爲整個聖經大敘事的方法。它是有關大圖畫具體的圖景,尤其是聖經作者如何基於整個大圖畫來理解這些具體圖景的細節。

所以,聖經神學如何回應解放神學所宣稱的內容和目的?我在此列出聖經神學涉及的五個話題:

體系性的壓迫:解放神學的背景

首先,聖經神學對於解放神學在美洲所面臨的社會與政治處境擁有共鳴。像考恩和古鐵雷斯這樣的個體,他們極其試圖證明聖經在糟糕的社會與經濟現況中的關聯性。當時,很少有福音派有興趣涉足這些領域,甚至許多人阻礙了相關方面的進展。

美國南方對黑人種族主義歧視的尖刻本質、以及拉丁美洲長期性貧困所帶來的災難性現實促使神學家打造一個兼顧先知性與公共性的神學體系。很不幸,當一些特定的議題成爲核心時,福音的內在本質被邊緣化。

聖經神學不僅要求我們看見這些處境,也幫助我們正確評估它們。所有世上的不公義都將我們帶回墮落以及人徹底背叛神的事實。比如,種族主義者之所以如此,是因爲他們都是悖逆神的人。透過指明種族主義真正的根源,聖經神學能夠追溯聖經的故事主線,發現終極的救贖基於耶穌基督的位格和作爲。只有基督徒擁有這獨一無二的信息,使得種族主義者和其他悖逆神的人與聖潔公義的神和好。

地方教會的使命毫無疑問是去傳講宣揚這一福音信息。

有關罪的教義:解放神學的罪魁禍首

解放神學並非基於個人對聖潔公義的神的背叛,而是基於體系性的和集體性的不公義來描述罪。而完全忽視個人性的罪是個錯誤。另一方面,儘管人們很容易發現居於體系中的個體的罪,卻對體系性的墮落所表達出來的證據視而不見。

聖經神學則鼓勵平衡。聖經的主線聚焦於個人心中罪的起源,所以保羅總結說「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3:23)。但是,一旦墮落的人開始建立文明,治理社會的體系自身會顯明其墮落的本性,從拉麥的起誓,到人共同決定建巴別塔,再到不平等的壓迫,以及邪惡的程度(創4:24;11:4;申16:19-20;箴16:11;賽10:1-2)。換言之,一個不公正的法律或習俗,是體系性的或組織性的不公正。

而且,以色列被虜前的聖經主線呈現的不只是一連串互不相干的罪行的敘述,而是整個民族傳染性的敗壞,某種程度上是因爲其君王和祭司的不公正導致的,他們的罪是體系性和組織性的,而不只是個體性的,其顯明在他們與外邦政權的條約方面、行賄、以及對孤兒寡婦的剝削。

當我們說基督的作爲成全了律法和先知的預言,不只是指對個人的潔淨和悔改,也包括體系性和組織性的方面。祂不僅是公義的個體;祂也是真正的聖殿。祂不僅守安息日;祂還是安息日的主。祂不僅是新的亞當,祂也是新的國度,新的民族和新的政權。

因此,順服基督治權的信徒應該成爲首先分辨出個體性的罪以及體系性和集體性的罪之普遍性的一群人。透過思想基督的治理,基督徒能夠領悟真正公平的政權的本質。就這一點而言,儘管歷史上記載的大多數是失敗的例子,個體的基督徒仍應該力求引領去反對個體以及體制性的不公正。我們是作爲在黑暗世界中的光和鹽服侍。儘管如此,聖經神學明白,這世界將繼續虧缺反映神的榮耀,恰恰是因爲所有人都犯了罪,並虧缺神的榮耀。

而且,對於解放神學而言,罪被侷限於受壓迫者/壓迫者的二元維度的描述。其並沒有給處理普世性的倫理行爲範式留下任何空間。此外,(對於解放神學而言)好像那些受壓迫的群體不會犯罪一樣。

在此,聖經神學再一次強調罪的普世性(羅3:23;羅5:12)。全人類,無論是受壓迫者還是壓迫者,都犯了罪。所繼承的罪疚和敗壞可追溯到伊甸園,因爲偶像崇拜的悖逆,人的純真失喪,被趕出伊甸園(創3:7,23)。

這意味著,在聖經的故事主線中,即使那些被認爲是受害者的人也是反派角色(罪人),極度需要救贖的恩典。

聖經並非講述一個關於好人與壞人對決的故事。相反,它講述的是一位全然良善者,爲一群敗壞的人的福祉而替他們受難(林後5:21)。人類的衝突源於與神破裂的關係,全人類都因此受苦。任何神學體系拒絕這個事實,都只是在曲解「解放」這個詞,因爲它把其追隨者框在永久的捆綁之中,甚至可能是永遠的咒詛下。

將受害作爲詮釋透鏡:解放神學的釋經

解放神學教導說我們必須從被壓迫者和貧窮者的角度出發來詮釋聖經。其之所以如此,是爲了反對更深的不公正,並且爲了要減少社會上受害者的苦難。他們甚至宣稱聖經存在的目的是要彰顯神是受壓迫人們的解放者。這種解放在許多方面都被視作救贖信息的核心。

但是我們是否應該使用受壓迫群體或窮人作爲那一個解讀聖經的詮釋透鏡?正確的聖經神學堅稱聖經的主旨不是關乎人,而是那一位全人全神,耶穌基督。基督的位格和作爲是救贖歷史的高潮。祂是我們信心的創始成終者。我們要記得,耶穌稱自己是整個舊約故事的中心(路24:27)。如此,一個以基督爲中心的釋經是解開聖經意義的關鍵。

此信念幫助我們聚焦於聖經大戲劇的內容。其展現的是故事本身顯明的歷史,從創造到墮落,再到救贖,最後是成全。聖經講述了神從永恆的過去預定救贖計劃、透過差遣和犧牲他獨生愛子、以確保一群罪人得蒙救贖的故事。

關於出埃及的故事:解放神學最重要的主題

對於解放神學—尤其是黑人解放神學而言,出埃及的故事是他們神學進路的中心主題。神將祂的百姓從埃及的捆綁中釋放的作爲是解放神學當代的盼望與議題。

將出埃及得釋放的故事應用於當今的民族與政治問題,這樣的做法並非始於二十世紀中葉。在十八、十九世紀,美國的黑人奴隸因爲出埃及的故事反映出他們的困境,從而被其主題所吸引。他們把出埃及的故事作爲有力的證據,表明神能夠且願意將新的以色列(黑奴)從新的埃及(美國)釋放出來。往更久遠的歷史追溯,十七世紀從大西洋彼岸來到北美的清教徒把他們自己的旅程當作出埃及(英格蘭)的神聖之旅,開啓被某個歷史學家稱作「進入曠野的使命」。然而,現代的解放神學卻是首先採用出埃及的故事作爲範式,並將其應用於受壓迫群體。

聖經神學暴露出這種規範性前設的諸多問題。首先,它忽視了十災是在擊殺長子及逾越節那裡達到高潮,對亞伯拉罕的後裔的審判和埃及全地是一樣的。然而,亞伯拉罕的子孫卻透過一個替代性的犧牲而得以免遭刑罰。接著福音書描述基督是我們的逾越節羔羊(參約1:29)。因此,我們出埃及的方式難道不是透過這位逾越節羔羊的代贖犧牲,卻反而是透過所謂改變不公正的法律嗎?

其次,解放神學未能—或至少似乎低估了—出埃及所埋下的聖約的伏筆。出埃及不僅僅是政治和社會經濟意義上的事件。神透過招聚自己聖約子民從而實踐聖約的應許:「我要以你們爲我的百姓,我也要作你們的神…」(出6:7)然後便是新約如何成全舊約。耶穌並沒有以他的血與清教徒立約。也沒有與黑奴或是南美的底層人民立約。相反,祂是與所有悔改相信他所成全的救贖之約的人立一個新約。

第三,解放神學沒有顧及出埃及事件的目標。神對法老說:「容我的百姓去,好在曠野侍奉我」(出7:16,斜體字爲作者添加)。真正的目標不是最後政治上或經濟上的解放,而是成爲一群由神統治、順服、敬拜的子民。然而,我們知道以色列人最終沒能順服神的統治,也沒有敬拜神並順服祂。儘管他們被帶離肉身的捆綁,他們仍然在屬靈的捆綁之下。因此,解放神學將其盼望放在出埃及身上,根本不會帶來釋放,也永遠不曾有過釋放。

感恩的是,出埃及的主題不只侷限於摩西五經;它貫穿於整本聖經。以色列的犯罪悖逆分別在公元前八世紀和前六世紀被虜於亞述和巴比倫中達到高潮。在被虜前,先知以賽亞和耶利米預言一個新的出埃及,它會使前一個出埃及相形失色。按照這些先知的說法,這個出埃及在完全實現之時,不僅是被虜歸回而已,更是帶來屬靈的釋放。

因此,解放神學對於出埃及最大的忽視在於,其沒能將出埃及事件看作基督所帶來釋放的影兒。正如聖經所展開的,以及新約所宣告的,基督被描繪爲更偉大的逾越節羔羊(林前5:7),更偉大的摩西(來3:1-6),以及真以色列(何11:1;太2:15)。簡而言之,出埃及按其完全的表達,是從罪和咒詛中脫離的永恆拯救,而這只能在基督裡擁有。一個屬神的全新子民是基於祂的義,而不是基於某個倫理性的身份或社會地位。

有關時代的末了:解放神學的末世論謬誤

很難辨別解放神學教導何種末世論。解放神學家並不直接關注神如何引領這個世界走向終結。此外,有關來世的現實幾乎從未被提及。真正重要的是此時此刻,以及如何在這時代消滅壓迫、貧窮及不公正。他們辯稱,專注於一個更好的來世的神學會阻礙受壓迫群體,並且合理化現狀。因此,解放神學尋求喚醒人們不再對未來的期待抱有幻想,而是鼓勵他們現在就尋求那些未來的希望。

儘管解放神學有誤人之危,其仍然有一些需要被認可的價值。解放神學對於福音派圈子裡的一些問題給予了公平的批判,其暴露了福音派人士對待不公正漠不關心的態度,儘管他們在正統教義裡涉及這些方面。

然而,聖經神學提供的修正卻是無比重要的一環:它明確了末日復活及新創造的到來。聖經的見證中充滿了不斷提及的永恆的盼望。聖經裡的諸約在耶穌基督的新約裡達到高峯,由聖靈內住的憑據爲印記,是我們所領受應許基業的頭期款(弗1:14)。與解放神學所主張的相比,對這基業的盼望鼓勵信徒既有彰顯基督的堅忍(林後4:17-18;彼後2:21-23),又有高舉基督的竭力做工(林前15:58)。

聖經神學表明這個事實,解放神學不僅將末世論過度實現化,也一並誤解了末世的光景。聖經救贖戲劇終極的目標不是人與人之間友善平等地相處。這戲劇的目標將隨著響徹天空的大聲音的宣告而實現和彰顯:「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啓21:3)遺憾的是,在解放神學那裡,你無法找到這樣的釋放。


許可聲明:你可以各種形式使用、複製與分發本文,但不允許修改文中內容(更正翻譯錯誤除外),不允許收取超過複製成本的費用,並且分發不得超過1000個拷貝。如果要在網絡或郵件中轉貼,請務必保留原文與譯文鏈接。任何例外需徵求九標誌中文事工的許可。

請在分發時保留本許可聲明。9Marks網址:cn.9marks.org,電子郵件地址:chinese@9marks.org

作者: Steven Harris
2016-12-31
聖經神學
三十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