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文章
文章
不僅僅是詩歌敬拜環節

原文標題與鏈接:Beyond the Worship Set

翻譯:路程。

 

對許多人而言,包含教會主日崇拜主要部分的「音樂」環節有點像我祖母書架頂端的玻璃雕塑:你不能碰它。

詩歌敬拜環節有點成爲福音派教會的固有模式,無論是由唱詩班和管絃樂隊,還是由八重唱的獨立民謠樂隊伴奏。如果你正逢開始歡迎環節和講道之間的某刻踏入教會,那你正巧趕上差不多20-30分鐘的詩歌部分。

所以,到底詩歌敬拜環節是指什麼?它應該放在教會崇拜中嗎?

簡單來說,詩歌敬拜環節是精心挑選的敬拜詩歌或聖詩所組成的連續集合。它反映出深思熟慮和創造性。它可不僅僅是挑選一些流行歌曲然後匆匆準備一番,好像傑克遜·波洛克的作畫風格(譯註:傑克遜·波洛克是美國畫家,他的作畫風格比較隨意)。

就像正餐前有開胃小食、前菜或餐後甜點,詩歌敬拜環節也伴隨著一個動態架構或者主線。這個環節可以是由宣召或邀請詩歌作爲開始。這首詩歌設立了特定主題,並且邀請參與敬拜的人讚美神。接著,又有兩首詩歌在旋律和歌詞上進一步展開主題。這是「開胃菜」部分。如果第一首詩歌聚焦於神的屬性,那這兩首詩歌就使教會思想自己的罪和基督的救贖。最後一首詩歌是神學和音樂上的高峯。它可以結合對復活的頌揚,或者呼召信徒以信心並跟隨基督作爲回應,或者僅僅是讚美的宣告。鮑勃·考夫林(Bob Kauflin)在他的書《敬拜至關重要》(Worship Matters)裡支持這樣深思熟慮的主題性發展,他還列出了一系列有幫助的可嘗試的詩歌敬拜框架。

總的來說,我認爲如果詩歌敬拜環節運用得當的話,是很好的主意。在我從前的教會,我是負責敬拜帶領的,我每週花大量的時間制定和準備音樂敬拜環節。我的盼望是這個過程會幫助信徒運用他們的頭腦和心靈,在有力的讚美中回應神,我也相信神祝福了這樣的努力服侍。

詩歌敬拜環節之所以能成爲榮耀神的途徑,是因爲深思熟慮編排詩歌的次序幫助我們透過展現群體敬拜的方式來「造就教會」(林前14:26)。它使得詩歌統一於某個核心概念,這促進會眾對此的認識。如果使用得當,詩歌敬拜環節預備會眾面對講道涉及的具體問題和優先性。如同敘事中的開始、中間和結尾,詩歌敬拜環節能抓住我們的想像力,幫助我們透過詩歌順序所表現出的隱含故事來親近神。

詩歌敬拜環節:潛在的陷阱與解決之道

所以我不想說詩歌敬拜環節完全是個糟糕的想法。但是我仍然想把祖母書架上的這個玻璃雕塑拿下來,看看它是否能被改進。

爲什麼?儘管詩歌敬拜環節有許多值得稱讚的地方,但它並不是毫無危險的。有三個潛在的陷阱值得一提。我會以某些方式辨別每個陷阱,並且超越敬拜環節本身來思考。

1. 詩歌敬拜環節可能使主日崇拜的順序看上去割裂

首先,詩歌敬拜環節會使主日崇拜看上去割裂。如何牧者或其他領袖不小心,詩歌敬拜環節會潛移默化地傳遞一個信息:主日崇拜基本上分爲兩個部分,唱詩和講道。敬拜主領負責前半部分,然後把時間交接給牧師講道。

我擔心許多福音派人士把公共敬拜割裂爲兩部分:詩歌敬拜部分,服侍對象是那些更喜歡以情感經歷神的人,而講道是爲那些理性的、用左半邊大腦思考的人準備的。最糟糕的情況是,這種錯誤的二分法使得大家一直持這樣普遍的誤解,即詩歌部分的敬拜就是教會的敬拜,以至於產生這樣的說法:「今天的敬拜(也就是詩歌)真的很棒,但講道有點枯燥」,好像講道不是崇拜一樣。

然而在我們安排崇拜流程時,我們必須絞盡腦汁傳達這樣的觀念,即唱詩和講道(及其它要素,見第二點)是合神心意的「敬拜」,它們對所有信徒來說也是必需的。

以下是一些避免這危險的建議。首先,如果你教會的崇拜流程通常是「30分鐘唱詩,30分鐘講道」的模式,那就定期改變主日敬拜的流程。可以考慮在詩歌環節中穿插禱告、誦讀經文或者默想。偶爾嘗試把講道放在更接近敬拜開始的時候,把大部分詩歌放到講道之後。

讓某個非敬拜主領或者講道的人,更合宜的是讓長老來帶領整個敬拜。把這個人成爲「召集人」、「主持」或者「崇拜主領」(我們教會通常用這個稱謂)或其他任何你覺得不錯的稱呼。但要確保他不是詩歌帶領或者講道人。如果這個人負責歡迎和通知,詩歌的介紹,主持奉獻禮,帶領禱告等等,那他可以使整個敬拜流程更統一。

爲主日崇拜定一個緊扣講道經文的主題。確保詩歌、禱告甚至開場詞都與此主題相關。當會眾意識到整個敬拜都是關於「神的信實」和「在苦難中認識基督」,這會幫助人們避免這樣的感受,即整個主日敬拜不過是演唱部分加上一個沒有關聯的演講。

2.詩歌敬拜環節可能使教會輕看其它非音樂的要素。

詩歌敬拜環節的另一個危險是它可能使教會輕看其它非音樂的要素。保羅告訴提摩太:「你要以宣讀、勸勉、教導爲念」(提前4:13)。他教導年輕的牧者要「爲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提前2:1)。他期待哥林多教會的肢體「每逢七日的頭一日」將奉獻留出來(林前16:2),鑑於此,許多人推論說奉獻是新約教會公共崇拜不可分割的部分。耶穌命令他的跟隨者爲新的門徒施洗(太28:19),而他也賜下主餐,以至於他們可以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林前11:26)。教會在公共敬拜中所作的遠不止唱詩和講道。

詩歌敬拜環節的危險在於會讓其它合乎聖經的敬拜要素淡化成背景。如果會眾期待(或者甚至要求?)有反覆排練過的、富有創造性的詩歌敬拜的經歷,那會導致其它聖經教導的敬拜要素的表達被排斥。當然,我並非認爲有人刻意淡化合乎聖經的敬拜要素。我只是想特別提出一個我觀察到的模式:當教會看重詩歌敬拜到一個地步,付出大部分時間精力在這上面,其它的敬拜要素就會變得薄弱和敷衍了事。

牧師和其他敬拜主領如何在帶領詩歌時避免這種傾向出現?

如果你使用詩歌敬拜環節,要抵制這樣的想法—環節必須僅僅包含音樂,以達到最大的影響力。詩歌敬拜並不是演唱會。將公禱和誦讀經文穿插於詩歌之間。

在崇拜中促進一種敬虔的、扎實的禱告文化。如果你在公共敬拜中投入大量時間禱告,那麼你不必驚訝於會眾也將禱告作爲個人屬靈生活中的優先。

我們如何加強公禱?在禱告中充滿聖經的真理:「我們難道不是從聖經中獲知認罪與悔過的語言嗎?我們難道不是從聖經中獲知在禱告中相信和宣告的神的應許嗎?難道我們不是從聖經中藉著禱告中的祈求來獲知神的旨意、神的命令以及神對他子民的期待嗎?既然如此,公禱應該重複和反映整本聖經的語言。」

音樂排練時間和價值觀也是息息相關的。如果你的教會看重精心設計的音樂,那你的樂隊或詩班會花很多時間在排練上。爲什麼不多花些時間精力來預備公禱呢?

最後,在你的敬拜中促進敬虔的經文誦讀的文化。如果我們相信神的道「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來4:12),那就讓劍出鞘,鋒芒畢露吧!誦讀聖經,以至於至高的真理在你會眾的耳中迴盪。可以考慮訓練一些會眾更好地誦讀經文:滿帶深意、強調、莊嚴和喜樂。我們也分發Tim Challies有關如何公開誦讀經文的好文給每位在教會中誦讀經文的人。

3.詩歌敬拜環節可能培養一種娛樂的文化

第三,詩歌敬拜環節可能培養一種娛樂的文化。當然,這樣的危險很有諷刺性,因爲詩歌敬拜環節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把一組歌曲連成具有神學內容的統一主線。但我擔心,當會眾經歷整個環節的頌唱後,產生的並非是對聖經主旨的感恩,而是一系列激動人心的歌曲組成的演唱會歷程。

儘管我不反對公共崇拜中的創造性和情感表達,然而我相信過於強調來自音樂的情感回應也有可能導致聖經的真理被忽視,而不是被光照。歌羅西書3:16節的一個含義是,當我們歌唱時,如果基督沒有豐豐富富存在我們心裡,那麼我們需要改變歌唱的方式。

正如Neil Postman在《娛樂至死》中辯到,娛樂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流話題。教會必須認清這個事實,但不應該屈從於它。我們的主日崇拜不必像演唱會或者電視秀,即使這樣的主流定義著後現代人類的潮流。相反,我們有機會在崇拜中展現完全不同的信息,是從神的自我啓示出發的。我們的敬拜—無論是現代還是傳統,高派教會還是低派教會,都應該避免以人爲中心的經歷主義,信靠超越的神。

所以,如果一組詩歌敬拜環節能夠幫助人們崇拜、珍愛並認識更多我們聖潔的創造主,那麼無論如何請使用它。但是如果在你的教會中,詩歌敬拜環節傾向於將更多焦點放在樂隊的技巧過於救贖主的偉大, 那麼這需要作出改變。

那麼我們該如何抵禦這種讓詩歌敬拜環節漸漸帶離教會趨向娛樂化的道路呢?

盡你一切可能讓你的會眾能聽到其他人的歌唱。這是最基本的聖經原則,保羅勸勉信徒要「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弗5:19)。但是,這對培養基於歌詞的投入和享受的氛圍大有幫助。

培養在公共敬拜中對他人的關注,以及你自身唱詩時如何展現音量和表達,實際上都會鼓勵其他人,幫助眾人抵禦自我中心。實際上,這包括調低樂隊伴奏的音量,引導司琴專注於悅耳、簡單的伴奏,而不是複雜、過於藝術性的表演。

提供一個框架,透過詩歌幫助解釋敬拜的主題。比如,與其在崇拜開始時使用燈光效果和混響吉他伴奏(感覺很像演唱會),不如以宣召或簡短的禱告作爲崇拜的開始。

在音樂開始前,崇拜主領給予幾句簡短的介紹或教導,作爲詩歌的過渡。這種對將要唱的詩歌的解釋是極有價值的,不但是對信徒,也對那些可能不知道接下來要聽到何種音樂的慕道友來說也是如此(見林前14:24,裡面談到了使敬拜讓不信的人也可以明白)。是的,在唱詩前有這樣的簡短分享會有一些奇怪。但即使在崇拜中這樣的「緩衝」也是一件好事,因爲它與會眾的想法產生互動,並且抑制娛樂文化的蔓延。

另外,讓大燈都開啓。黑暗、煙霧機和聚光燈都讓人誤以爲焦點是在樂手身上。相反,明亮的燈光以及合宜的舞台—可能的話甚至可以讓司琴在舞台側方—傳遞著這樣的信息,真正重要的不是詩班或者敬拜團隊,而是詩歌的內容以及整個會眾的參與。

把靜默當做朋友,而不是敵人。如果在詩歌及禱告中間或者在奉獻與講道中間有片刻安靜,這並非糟糕之事。畢竟,這是基督徒敬拜的聚集,不是什麼電視劇。實際上,在環節轉換中允許有靜默,可以更新人們精神上的敏感度,也使教會默想敬拜中接下來的流程。此外,也可以在禱告和默想中加入設計好的安靜時刻。和成百上千其他信徒坐在一個大廳裡,只是在主面前靜默,在這樣喧鬧、令人分心的時代是相當逆文化的。

工具箱裡更多的選項

綜上,我並非要把詩歌敬拜環節描繪成一個怪物。它是有用的工具。但是鑑於以上三個原因,我不認爲這是我們工具箱裡唯一的選項。如果我們真的要使用詩歌敬拜環節,我們應該要確保崇拜流程的統一,而不是割裂,以至於它突出其它敬拜的要素,而不是貶損,並且要幫助人們在神面前敬畏,而不是追求娛樂的經歷。

當我們設計敬拜流程時,在讀經、唱詩、禱告、聽道和聖禮中,涉及到形式與工具時其實有相當大的自由度。我禱告當牧師和敬拜主領願意不侷限於詩歌敬拜環節來思考時,神給我們智慧帶領教會獻上對他合宜的敬拜作爲獻祭。我禱告我們的教會被神的靈充滿,在那位爲我們獻上自己的神的兒子裡面有更多喜樂,成爲敬拜他的人。


許可聲明:你可以各種形式使用、複製與分發本文,但不允許修改文中內容(更正翻譯錯誤除外),不允許收取超過複製成本的費用,並且分發不得超過1000個拷貝。如果要在網絡或郵件中轉貼,請務必保留原文與譯文鏈接。任何例外需徵求九標誌中文事工的許可。

請在分發時保留本許可聲明。9Marks網址:cn.9marks.org,電子郵件地址:chinese@9marks.org

作者: Matt Merker
2017-09-13
教會敬拜
四十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