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欄目
大學四年級的時候,有一位牧師邀請我在聚會結束後去他家吃午飯。他把我帶到他的辦公室,將書架上的書一本一本地抽出來。他簡單總結了每本書的內容,以及它們爲何具有啓發性。當時我覺得這很奇怪。他是想用他的書來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嗎?我真的不關心他的那些書。還不如給我看他們家度假的幻燈片呢。
但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向我開放了自己的家。他在牧養我。他對我感興趣,關心我的屬靈之路。這些書只是他鼓勵年輕人在基督裡成長的方式。十三年之後,那次簡單的款待之舉依然留在我的記憶中,我對此心懷感激。
牧者必須殷勤款待(提前 3:2;多 1:8)。這是一個必要的資格。但爲什麼這樣說呢?商人、政客、首席執行官、教授以及其他領袖都可以在自己的領域取得巨大成就,而無需表現出款待。那爲什麼殷勤款待是牧者事奉的前提呢?
我想有四個原因。
我們的籃球教練曾經問我們,是否應該開心地做這項運動。我們都沉默著面面相覷。他皺著眉頭告訴我們,爲什麼在球場上不能開心。隨著賽季的推進,我意識到他不是一個快樂的教練,我們也不是一支快樂的團隊。我們的性格反映了他的領導能力。
牧者們必須殷勤款待,因爲我們帶領和愛的方式,反映了我們所事奉的神。神無比慷慨。祂殷勤對待祂的受造之物。在伊甸園,神高興地允許亞當和夏娃吃園中各樣的果子,只留下一樣,是爲了他們更大的益處(創 2:16-17)。當亞當和夏娃悖逆時,神慷慨地用衣服遮蓋他們的赤身露體(創 3:21)。對以色列,神從天上降下豐富的嗎哪(出 16)。對每個人,神賜下太陽的溫暖(太 5:45),從天降雨,賞賜豐年,叫人飲食飽足,滿心喜樂(徒 14:17)。對那些在基督裡的,神讓我們坐在祂的桌旁,使我們與神家的筵席有份(可 14:22-25;林前 10:17)。
神的子民彼此相待時,要顯出神的寬宏。生活在神的律法之下,以色列要在世人面前,用犧牲的、愛鄰舍的款待行爲,來代表神。他們要把餅分給飢餓的人,將流浪的人接到家中,用衣服遮蓋赤身的人(賽 58:7)。耶穌說,同樣的憐憫款待——給飢者吃的,喝的,款待客旅,遮蓋赤身——才是祂真門徒的特質(太 25:35-36)。
所有神的子民都要操練慷慨款待,因爲神按著自己的形像造了我們,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弗 4:24)。而牧者尤其要殷勤款待。在《提多書》1:7-8 對監督的要求清單中,保羅將「樂意接待」與「貪財」並舉。操練款待是貪婪的對立面,因爲那意味著爲了他人的好處,樂意付出時間、能力、資源,以及方便。通過款待,牧者彰顯出我們主耶穌親自示範的僕人式無私領導方式(可 10:45,腓 2:4-11)。祂捨命,爲要在祂父的家裡,爲我們預備地方(約 14:2-3)。
如果牧師的事工目標是組織大項目,開創有效市場活動,管理設備,建立品牌,以及搭建強大的社交媒體平台,那麼牧者就不需要殷勤款待。但牧師的工作並不是組織管理。實際上,這根本不是一種「業務」。牧師是人的牧者(彼前 5:2)。我們的工作首先是人的工作。
當一位忠信的牧人丟失了一隻羊,他不會立刻通過市場活動去再得五隻。他會撇下其他九十九隻,去尋找那一隻迷失的羊(太 18:12-13)。神已經把看顧每個信徒靈魂的責任託付給了牧者(來 13:17;徒 20:28)。理查德·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寫道:
一個細心的牧人,不是要關心每一隻羊嗎?一個好的校長,不是要關心每一位學者嗎?一個好的醫生,不是要關心每一位病人嗎?一個好的軍官,不是要關心每一位士兵嗎?那爲什麼牧人、教師、醫生,基督教會的領袖,不應留心他們要照管的每個人呢?[1]
牧者可能無法對每一位成員投入同等的時間,但通過款待,牧者可以個性化他們的事工,用特定的方式對待特定的人。在客廳和桌旁,我們能夠與神託付我們關心的人一起,分享具體的需要、負擔、掙扎和喜樂。
有必要重申一下:我們的工作是關乎人的工作。如果我們關注的是數字而非個人,關注面是對未知大眾的媒體而非成員個人,推特牧養群眾而非牧養身邊的人,或是建立影響而非建立關係,那麼殷勤款待就會被拋在一邊。牧者要殷勤款待,因爲款待的靈性正確地把對人的關注放在事奉中的優先地位。
一對年長基督徒夫婦的款待行爲,堅固了我的婚姻。晚飯後,我看著丈夫開開心心地洗碗掃地。我心裡感到虧欠。觀察他的行爲促使我反思,我在家中是否以有意義的方式服侍我的妻子。儘管他毫不知情,他的榜樣鼓勵我成爲一個更好的丈夫。這有點老生常談,但卻是事實:人生中一些最好的功課是捕捉到的,而非教出來的。
牧者要成爲值得效法的成熟基督徒的榜樣(彼前 5:3)。保羅告訴提摩太,「總要在言語、行爲、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前 4:12)。如果我們只是在週日上午和人打交道,就很難樹立榜樣。我們必須邀請他們進入我們的私人空間。通過款待,我們把自己的生命展現給他人看。我們給教會成員(以及他人)一個機會,讓他們來看我們如何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跟隨耶穌。因此款待成爲一個門訓的平台,讓別人看到我們實踐自己所傳講的。
每次被邀請做臨時看護時,我都很猶豫。臨時看護意味著,寄養父母旅行時,我們不得不帶別人寄養的孩子一段時間。接受臨時看護意味著接受大量的噪音,許多打擾,問題兒童,亂哄哄的家,以及日程表上更多的要求。
但事實是:每次寄養孩子離開我們家時,我都很難過地看著他們離去。按著神的旨意,服事這些永遠不能報答我的人,使我的心寬廣,使我的靈快樂。款待他們讓我體會到了耶穌講這句話的意思,「施比受更爲有福」(徒 20:35)。
神並未要求牧者因款待他人而背負新的責任。神關心我們的喜樂,祂知道真正的喜樂是在忘我和無私的服侍中。「你心若向飢餓的人發憐憫,使困苦的人得滿足,你的光就必在黑暗中發現,你的幽暗必變如正午」(賽 58:10)。
牧者們,要殷勤款待。我們不該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埋頭讀書上。相反,我們應當和他人一起談論這些書,甚至是在吃飯的時候。簡單的款待之舉能給人留下終身難忘的印象。
[1] 理查德·巴克斯特,《新牧人》(The Reformed Pastor),91 頁。
譯:鹹燕美;校:CCL。原文刊載於九標誌英文網站:Be Hospi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