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書評
書評
正確地解經是基督徒需要培養的品格(書評:《認識聖經》)

《認識聖經》,史哲羅(R. C. Sproul)著,張百合譯,改革宗經典出版社。

這本書我很久之前讀過,最近重讀,還是很有收穫。因爲,不斷地學習解經,讓我越來越認定——正確地解經是基督徒需要培養的品格。

現代人有一個毛病,就是傾向於將知識與生命分開。這與資本主義有關,馬克思所說的「異化」病症是可以觀察到的:人們所學習的知識被用於工作,而人的工作目的,卻只是爲了賺錢,因此,人的勞動與自己的生命被割裂了,知識也與生命割裂,一個人對某種知識的學習、掌握和運用可以與他是怎樣一個人、他要成爲怎樣一個人完全沒有關係。

基督徒的毛病要複雜一點,因爲據說基督徒是已經「重生」的人,他們有「新生命」,所以基督徒不會有異化的問題。於是,基督徒們追求「屬靈生命」的成長。然而,基督徒實在沒有那麼厲害,也不會一瞬間脫去老我。基督徒們對「生命」的追求,有可能產生一種反智傾向,其背後的前提卻仍然是來自於世界——知識與生命是分離的。所以,追求生命,意味著排斥知識;信心,意味著不動用頭腦。如果將這樣的狀態定義爲敬虔,那就更嚴重了,因爲其他人無法勸戒一個自認爲擁有「單純信心」的「屬靈人」,除非他的心先改變。

等等,這種狀態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可怕?

正如作者聽到一所基督教學院的院長說「需要一個方法生動活潑、能使聖經活過來」的老師時要強忍住反駁的話,當我勸勉一位基督徒要饒恕弟兄時,聽到「我沒有感動饒恕他」的回應時,也是一樣語塞。爲此,我相當擔心,甚至開始出現某種「憂憤」的情緒(這當然是我自己需要對付的)。

有太多的基督徒認定研讀聖經乏味無聊,神學更是「出於人」而不必要。然而,史哲羅指出這背後隱藏著驕傲、懶惰和不誠實(第7頁)。神學知識固然會引起一個人自高自大,但排斥神學就幾乎已經是自高自大了。

因此,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先解除從這世界而來的前提。不存在一種「知識」與「生命」的分裂,我們要對付的,正是這樣一種罪的後果,甚至是罪的源頭——不聽神的話。人需要從神而來的新生命,但這絕不與知識相矛盾。相反,聖經指示我們,必須盡力研習神的話。基督教信仰,絕不是反理性的。相反,我們的信仰是非常理性的(第20頁)。那裡有一種在嚴肅思考基礎上所引發的對神和永恆之事的熱情。

如果是這樣,我就要再說一遍——正確的解經是基督徒需要培養的品格。如果你覺得這句話有違和感,最好反思一下爲什麼如此,你是不是在前提中將「解經」定義爲單單是一種知識活動,而知識又是與生命無關的。

正確的解經這種品格,是需要付出許多代價來培養的,可能要花許多時間。我曾經嘗試向會眾教導解經法,最早使用《聖經導讀(上)》,被投訴太過學術;然後推薦過《聖經這本書》;也推薦過這本《認識聖經》;最近把CHBC的聖經概覽課程翻譯出來供教會用(再次發現會眾似乎不怎麼能接受,繼續評估中)。我自己也翻看過其他釋經學的書,《基督教釋經學手冊》、《基督教釋經學》,最近又在期待《聖經釋經之旅》能夠有所幫助。無論如何,在不斷地學習、查經、講道之中,我發現自己的思維逐漸被改變,凡事都需要先問:聖經是怎麼說的,接著則自然地開始查考文體、上下文、作者、神學主題、字詞,等等。這便成了一種習慣,一種自然的思維和生活方式。或者,我要說,這已經變成了一種品性。在這種品性的背後,是對神話語的敬畏、信靠、順服。我不是說,自己已經完全了、得著了,但基督徒的生命要成長,就必須養成這樣的品性。「憑感覺」的基督徒無論對己對人對群體,都是有害的,更不必說服事別人、服事教會。

這本《認識聖經》簡明而深刻(巴刻的序言有《魔鬼家書》之風,很有趣)。先討論「爲什麼要學習聖經」,上面所提到的一些內容都在其中,最後一句話直白而又有力:「這是我們的本分」。第二部分提到一些宗教改革以來關於個人解經立場的爭論和發展,個人解經並非胡亂以私意解釋,教會中也仍然有承擔教導職分的教師、牧師,基督徒必須尊重。接著,第三部分揭示了釋經學的一些原則,包括:以經解經、按字義解釋、文體、歷史語法、作者,等等。第四部分進一步提出了更細一些的解經原則。最後一部分則討論了文化限制與解經的問題。

我推薦基督徒使用本書作爲學習研讀聖經的入門書,另外可以配合《聖經這本書》,若需要進深,可以再讀《聖經導讀(上)》。

真心盼望有越來越多的基督徒將生命扎根在神的話語之中,時時以神的話來檢驗、省察自己的一切觀點,並努力順服神的話而改變自己的心。

作者: Rayn Hsu
2015-04-21
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