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文章
文章
妥協的教會和妥協的國家,哪個更令人憂傷?

哪個更令人悲痛——是教會妥協還是國家道德敗壞?哪個更折磨上帝子民的心——道德淪喪的國家還是屬靈生病的教會?

我用七個論點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來自各國的人組成了教會

讓我們從明確的事實開始:地方教會由基督徒組成,他們互相立約要按他們被釘十架之主的道去行。根本沒有所謂的基督教國家。新約上帝的子民是從各國、各族、各方召來的,他們一同見證「我們在這裡本沒有常存的城,乃是尋求那將來的城」(來 13:14)

武斷地將舊約經文和原則生硬地塞進現代的國家生活是行不通的——那些模式、訓令、警戒和勸勉都是「要作爲鑑戒,並且寫在經上正是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林前  10:11),不是寫給國家的。

二、但基督徒不應退隱,而要傳福音

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應當與世界隔絕?我們是否應該成爲現代修道團體,對眼前所發生的事視而不見、遠離一切?

絕對不是!我們要傳福音,一方面是爲了榮耀上帝,另一方面這也是唯一有效的途徑把純潔、和平、聖潔和幸福帶給我們的鄰居和朋友,一個靈魂接著一個靈魂。我們要這樣將光照在世人面前,叫別人看見我們的好行爲,把榮耀歸給我們的天父(太 5:16)。我們要走遍天下,向萬民傳福音,使萬民作我主的門徒,給他們施洗,歸於聖父聖子聖靈的名,把耶穌所吩咐的一切都教訓他們遵守,並且有祂永遠與我們同在的應許(可 16:15;太 28:18-20)。

三、基督徒也應該愛自己的國家

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可以忽視和蔑視我們所屬的國家?

絕對不是!安卓·福樂(Andrew Fuller )在他的一篇題爲「基督教愛國主義」(Christian Patriotism)的講道中給了我們很好的啓示。[1] 福樂在 1803 年傳講該道時謹慎地從常被誤用的《耶利米書》29:7 的經文出發。那時正值英國國家遭遇威脅和動盪的時期。政府懷疑那些分離主義的基督徒,擔心會像美國和法國那樣發生革命。福樂謹慎地區分了我們作爲地上國民和天國子民的態度和行爲。他清楚地指出,作爲基督徒,我們應當愛護、服事和捍衛我們的國家,上帝將我們放置到的這個國家,我們也應該爲它禱告,這是恰當的:

「我們不應尋求我們祖國的益處嗎?我們列祖埋骨之地……在這裡,我們得到溫和、有益的法律保護,在一位仁慈的君主統治之下……這裡享有比歐洲其他國家更大的民主和宗教自由……在這裡,數世紀以來人們都以上帝爲避難所;總之,這是在世上任何其他國家所不及的,無論在國內或海外傳播福音的好機會。」

當時並非每一位基督徒都能如此評價自己的國家,但每一位基督徒或許能真心實意地「尋求我們祖國的益處;我們列祖埋骨之地的益處」。

然而,對國家的愛也可以走向極端,我們必須謹防犯這個錯誤。我們基督徒的情感往往會被一種醜陋、自大的國族主義所污染,將地上的紐帶置於對天家的嚮往之上。

四、然而我們更大的愛應當獻給教會

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應將頭等也是最好的精力和努力、最高尚最光明的希望、最深沉最真摯的喜樂、最堅定最甜蜜的委身獻給耶穌基督的教會?

是的,阿們,因爲「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腓 3:20)這話是否已深深抓住了我們?除此以外,我們更應當竭力關注教會的和平與興旺,她的安穩與純潔。我們必須用上帝所賜的屬靈力量爲她打那美好的仗。我們應當歌唱: 

我愛我主教會,賴神堅固宏偉;

眼中瞳仁掌上明珠,神看無比寶貴。

我愛我主教會,爲祂祈求流淚;

爲祂事工願更努力,忠貞百折不回。[2]

五、國家在道德上退步應當使我們悲傷但不應使我們驚訝

綜合前四點,我們可以說一個道德退步的國家,我們的國家道德滑坡,這應當使我們悲傷。就像使徒保羅說的「我是大有憂愁,心裡時常傷痛」,要爲「爲我弟兄,我骨肉之親,就是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我也願意。」(羅 9:2-3)我們向上帝的心願和禱告應該是:無論他們像當年保羅時代的以色列人一樣享有過什麼樣的特權和遺產,但願他們可以得救。(羅馬書10:1)

然而,雖然道德滑坡國家應當使我們悲傷,卻不應使我們驚訝。這並不令人驚訝,因爲我們並不寄望於整個國家都變成基督教國家;首先我們並不期望政府能夠建立和執行上帝的律法;我們也不期望國家能夠推動和捍衛建制的教會。事實上,我們預期看到這個世界的列國興衰成敗並最終歸於無有——在上帝的旨意治下。我們雖然盼望上帝的工作能使眾人歸入祂的國度,使列國因此得福,但我們也預期符合聖經常態的事實:就是上帝的子民像他們的主一樣,將成爲遭人唾棄和遺棄的客旅和寄居者。

六、一個妥協的教會應當使我們更加悲傷

可以肯定的是,一個道德妥協的教會會讓我們更加悲傷。

如果我們忘記基督的國不屬這世界,如果我們捨棄我們美好的屬靈爭戰之軍裝,轉而拿起了屬世屬肉體的武器,如果我們將指望建立在國家興旺這灘沙土上,如果我們將盼望與有朝一日必傾覆的寶座綁在一起,我們就完了,我們將在世上成爲毫無用處之人。

七、寄望於天國,而不是任何一個國家

我們的指望不寄託在任何一個地上的國家,只寄託在那永遠的天國和君王身上。我們確實渴望並且會督促政權能制止外在的罪惡,但我們並不期望他們能改變人心——只有聖靈才能將律法寫在人心上。地上的國度終將一個個徹底地失敗並傾覆,惟獨主的國度永不改變。如果我們爲今世暫時之事而在永恆的本質上妥協讓步,如果我們將有形之物置於無形之物之上,不但我們自己的靈魂會失喪,而且也會否定那使人在基督裡獲得永生救恩的真理。

在《上帝之城》(The City of God)這本極具深度的名作中,奧古斯丁提醒讀者,地上的城和上帝之城的興衰並不一致。他勸勉他們要記住,當羅馬陷落時,基督的國度不會隨之毀滅,只要他們堅守信仰,持守福音,祂的國度就必會長存。雖然我們擁戴自己的國家,但作爲上帝子民我們必須保持行爲與信心一致。

* * * * *

[1] Andrew Gunton Fuller, The Complete Works of Andrew Fuller: Memoirs, Sermons, Etc., ed. Joseph Belcher (Harrisonburg, VA: Sprinkle Publications, 1988), 1:202 ff.. It is well worth reading in its entirety.

[2] 摘自聖詩《我愛我主國度》( "I love Thy kingdom, Lord," by Timothy Dwight of Yale)。


譯:DeepL;校:Jenny。原文刊載於九標誌英文網站:What Is a Greater Grief: A Compromised Church or a Compromised Nation?

作者: Jeremy Walker
2024-03-25
教會
文化
盼望
98期
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