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文章
文章
主日學及其競爭者

作爲基督徒,我們相信聖經在門徒造就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正如我們需要督責,密切的合作關係,以及宣教的前景,我們絕不能忽視使這些成爲可能的基礎:聖經真理。但是門徒訓練怎樣才能做得最好呢?一個大教會中的小組扮演了什麼角色?門徒訓練過程中,聖經教育有多必要呢?

有哪些選擇?

認同福音和查經同樣重要的教會領袖,往往會採用不同的方法來進行成人教學小組。我們有大量現成的模式。以下就是不同模式的全面歸類,它們涵蓋了事工做法的廣泛領域。

主日學

主日學還有不少別名:連結小組、生命小組、成人聖經團契等等。無論叫什麼名字,主日學課程總是在教會裡聚會並且將查經置於優先地位。大多數小組都是在聚會開始前或結束後的一個小時內進行。主日學課程或課堂小組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向新人開放。

小組

與課堂中的主日學相比,典型的小組往往都是在課外其他週間時間進行的。更休閒的環境激發出更多的互動,彼此團契交通的優先級往往比查經要高。爲了培養促進彼此督責的關係,許多小組是封閉的。至少就我的經驗來說,新來教會的人都期待參加新的小組,而不是現有的。(缺乏教學空間的教會往往會在課外的小組框架內整合進主日學開放式查經的理念。)

社區小組

社區小組也是關注查經的課外聚會,但是喜歡按地理位置區域在家庭中聚會。不再按年齡或者生命階段來分組(主日學和小組常常這樣做),這些社區小組在鄰居中形成。社區小組優先外聯及邀請新人及非基督徒鄰居參加他們的團契,來實際看看基督的身體。許多社區小組都會將他們每週的討論和主日講道的大綱聯繫起來。

毋庸置疑,許多教會都在進行一些糅合上述不同元素的事工。

目的何在?

我們如何權衡這些模式的優缺點取決於它們的首要目的是什麼。傳統的主日學是爲了在聚會前或聚會後的一小時內進行成人教育,其結果就是歸納式查經或者主題式教導系列課程。小組模式將基督身體的團契交通擺在了更高的優先級,其結果就是彼此督責及強調聖經應用。社區小組的模式激勵大家參與向鄰舍宣教,其結果就是敞開並且以外向爲主的氛圍。

如果小組的目標是邀請外人來參加基督徒的聚會,那主日學和小組顯然都有欠缺。同時,如果查經和應用是首要目的,社區小組就有偏差了。我們分析這些模式的方法取決於我們認爲什麼是最重要的任務。

顯而易見,主可以並且確實使用每種模式來結果子。但就本文的目的而言,我相信我們應該聚焦基督徒生命中首先改變的原動力:神的話語。不錯,團契、彼此督責、宣教生活元素都爲塑造門徒發揮了作用。但賜予團契及宣教使命力量的是聖經。如果對查經沒有一個重點強調,團契和宣教的理由最終將陷入迷潭。鑑於此,我將透鏡的焦點選在聖經教導上,並透過它來查驗這三種模式。

社區小組:優缺點

當然,社區小組的強項在於強調通過鄰舍聯繫邀請新人進入教會的團契中。屬靈的成熟度不僅僅是因著我們掌握的聖經知識量來衡量,而且也由我們對神的使命,尋找和拯救失喪的人來衡量。那就是說,我們不知道社區小組活動有沒有認真地扎根聖經,而缺乏查經會使宣教動機的長跑實際上變成抄近路。

例如,許多教會都選擇與社區小組的教學或討論時間合作舉辦每週佈道。這種合作可以有所幫助,尤其是如果它給與會者能更深入的扎根聖經經文的機會。不幸的是,在實踐中,這種模式常常變成對牧師講道的解釋而非結合聖經經文本身。此外,如果牧師是慢慢地通過聖經一卷卷書來講道,可能那些參加社區小組的人永遠也不會對聖經有個整體的把握。

想像一下真實的場景:一位牧師花三年的時間講希伯來書。一個新人來教會聽到福音,信靠基督,加入教會,並且也加入了社區小組。這個新信徒這段時間只有在牧師主日講道以及他在週間討論牧師講道時才被聖經學習所引導。幾年以後,這個基督徒搬家到另一座城市並且加入另一間教會。從教育的角度來看,他對前牧師就希伯來書的觀點可以成爲一個專家了,然而他也錯失機會對聖經中其他部分有實質性地深入。社區小組的成功之處在於它會嘗試(促進關係),但它在通過聖經教育進行門徒訓練方面有所欠缺。

小組:優缺點

小組模式強調就著聖經坦誠討論並且促進督責關係。封閉小組有許多益處。一個人可以同其他肢體一起學習聖經,彼此間有屬靈的督責關係。

小組在他們試圖完成的事情上做得不錯,但我也被多人告知,幾乎算得上尷尬,「我從沒有在一個小組中有過滿意的查經經歷。」

主日學:缺點

許多教會帶領者對傳統主日學的印象就是一群老姊妹讀期刊。拋開昔日的成見,直面現實,我們可以指出一些很多主日學課程表面上的缺點。有時半個小時都花在團契交通和代禱需求上了。帶領者沒做準備匆忙應付完課程。討論可能會尷尬,課程可能會膚淺,或者帶領者可能會冗長枯燥地講半天,卻在真理呈現的過程中不留任何討論及個人參與的餘地。

就像任何一個不完美的模式,主日學肯定有其弱點。

主日學:優點

不過我依然相信,當涉及到門徒訓練的教育部分,基於許多原因,主日學模式是最有前途的。

第一,能夠讓盡可能多的人聚在一起

首先,(當可能的時候)在課堂裡接近敬拜的時間聚會,有個優勢就是信徒們已經聚集起來了。利用敬拜前後的時間段上課的機會還是挺多的。

幾年前有個朋友請我考慮將我們教會從傳統的主日學轉型成社區小組。我總是對新想法持開放探索的態度,於是我就叫教會的一些帶領者去帶社區小組。結果出乎了我的意料。儘管我們教會有80%的會眾每週參加主日學,但在這些人中只有50%的會眾會註冊參加小組,而在這50%裡只有60%會每週都參加。我很快意識到主日學模式雖然有它的問題,但恐怕是最穩固的,至少在盡可能多地裝備會眾能力方面。我可以選擇把它搞砸並嘗試其他一些未經驗證的方式,或者我也可以更好地利用80%會眾已經在小組中聚集好的實際情況。我選了後者。

第二,給孩子們集中學習聖經教導的機會

主日學模式起初是宣教士致力於教導孩子如何閱讀聖經。今天主日學模式的優點在於孩子們可以在年齡相適應的水平裡學習聖經。在其他的模式中,孩子們總是移步去一個房間看電影,與此同時大人們在查經和搞社區活動。這些教會也認識到了一些按年齡適應教導孩子的需要,所以他們專門另外辦了一個兒童崇拜的聚會作爲彌補,這就很容易導致教會身體的分裂,沒有將兒童納入教會作爲一個整體。主日學卻能使二者兼而有之成爲可能——孩子既可以按年齡段分別教導,又可以成爲教會社區小組崇拜中的一部分。(成人和十多歲的少年們也一樣收益。教導兒童主日學課程可以成爲培養教會領袖很棒的操場。有個神學生問詹姆斯·K·A·史密斯(James K.A. Smith),當一個人想成爲神學家時該做什麼的時候,他回答說,「那簡單:教三年級孩子們的主日學。」)

第三,讓模式保持靈活

儘管人們認爲主日學是以一刀切的方式進行的,但其實這種模式有著相當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沒有一個辦主日學的正確方法。教會必須在聖經光照下考慮其事工,從而決定如何地達到最好培育門徒的效果。這種適應性在主日學相關的各種實踐中表現明顯。

例如,一些教會選擇既辦主日學(爲了查經),也辦小組(爲了個體督責)。其他教會利用主日學來查經,然後用小組完成課外團契和督責。有些教會開始歸納查經課程,而同時其他教會作主題課程,幾乎是小型研討會。有些教會按年齡或者靈命成熟階段分組,而同時其他有教會追求跨年齡代的主日學課程。還有些人主張把弟兄和姊妹分開,追求提多書第2章那樣的關係類型,從而帶領其成長及促進門徒訓練。有些課程規模很小而其他的又相當大。有些教室大家排排坐,另外有些卻圍成個圈兒。甚至在同一個教會裡,你可以發現多種形式的主日學。這模式的彈性使得它在挺多背景下都很管用。

結論

我認識一個大教會的牧師,他多年來都在倡導利用教會外小組。最近,他宣稱在教會小組實踐方面的新發展:「我們準備把我們的小組挪到教會來,這樣我們就可以和孩子們做得更好了!不僅如此,去小組也更容易了,因爲這離敬拜聚會的時間很近。」一個朋友笑著對他說:「弟兄,你剛剛回到了主日學。」

在這篇文章中,我已經研究了三種聚會在基督教門徒訓練中是如何達到教育方面的目標的。誠然查經不是門徒訓練的唯一部分。小組督責以及宣教參與也都是有需要的。問題是往往教會對某一種模式寄予過高的厚望。相反,我們應該對我們的方法有適應性及靈活性,小心不要僅僅因爲某些東西新穎就捍衛它或者僅僅因爲某些東西古舊而固守緊抓不放。讓我們在聖經的光照下評估其優缺點吧,爲著我們特定的情況來按照某一種模式有效地前行。


譯:張金星。原文刊載於九標誌英文網站:Sunday School and Its Rivals

作者: Trevin Wax
2016-07-29
門徒造就
三十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