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文章
文章
如何與心靈破碎的人開始福音對話

翻譯者:侯淑婧

原文標題與鏈接:How to Have Gospel Conversations with Torn Up People

 

 

那時,我手裡捧著咖啡杯,從客廳的窗戶望出去,正看到鄰居出門收晨報。他穿著那件印著商標的白褐相間的上衣,拿著他今天的第一聽啤酒。

我們搬進了21世紀初期非常普遍的政府建的經濟適用房社區,往下兩戶人家就是一個貧困戶。住在裡面的是一戶非常有需要的家庭,我禱告他們可以搬走,或者讓我可以和他們有福音性的交談。坦白說,兩個我都禱告了。

週二的晚上,有幾個年輕的家庭一起聚在同一個客廳裡查經。 他們都是年輕白領,也是我當時做副牧師的教會的主要組成人群。

嘗試整合兩個世界

我想方設法地把我所處的兩個世界整合在一起。我的鄰居們在物質和屬靈上都是缺乏的。而我的查經小組只是在屬靈上有需要。我的整合大計就從舉辦一次燒烤開始,邀請了兩個世界中的每一個人。

開始的時候這兩個群體的人並沒有什麼交集,但到最後的時候,我的鄰居把我們幾個召集到一塊兒,分享起了他自己的故事。他和我們講他服刑的事。他告訴我們和他住在一起的女人並不是他的妻子,只是一個女朋友,但是「男人總會有男人的需要」。他還繼續講了自己吸毒、酗酒、窮困潦倒的種種。

他的故事是關乎靈魂的貧窮,對我們那些聽的人來說也很危險。我們的教會在解決物質上的貧窮時會感覺很安全,但這個情況卻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問題。我們更願意寫張支票、奉獻食物,或者是分發三明治,而不是插手另外一個人混亂的人生。然而那一晚,我的鄰居在我的頭腦裡從一個貧民窟的鄰居成了一個靈裡貧窮的人。要想幫助他,不是一包救濟品就能解決的,而是需要一段關係。但我們要怎麼關聯上呢?我從沒有進過監獄,也沒有過情婦。除了地址,好像我們真的沒啥相似之處。

但我越想就越意識到自己和鄰居的共同點絕對不只是地址:我也是靈裡貧窮的人,我同樣需要尋找救贖。我們兩個都參與在一個所有人都經歷著的故事當中,至少在部分參與:聖經對創造、墮落和尋找救贖的記述。從個人性的墮落中尋找救贖,體現在音樂、文學、電視節目、電影和運動當中。它定義了我們的生命,但我們實際上卻不把耶穌看作是救贖。

理解居的故事

正如我們用「創造-墮落-救贖」的框架來了解我們的生命,我們就用這個來將自己的故事和鄰居的故事彼此關聯。最終,我們學到了爲扭轉人的福音對話建立根基。

我們來練習一下。

  1. :試著選擇一個「創造」的時刻,或者人生中的新開始。可以是某個重要的時間,像結婚、生孩子或者得到一台新的蘋果手機。也可以是新的一天,和老闆的關係,一個愛好,或者一項體育運動。
  2. 墮落:某個時候,那個新事情讓你很失望。壞掉了或者你把它搞砸了。怎麼回事?帶來了什麼樣的傷害,或者痛苦?
  3. 隨著失去、失望、或者傷痛而來的關鍵問題是:你去哪裡尋找出路拯救自己的失望呢?或許是新的關係,也可能是不正當的關係,或者食物、憤怒、暴力,又或者是逃避,還是更大更好的______(填空)。

當你思考這個過程的時候,可能開始看到一個循環。那些我們從中尋求救贖的事情變成了「新創造」。並且,若那個不是基督,「新創造」總是會引向又一次的墮落。

當我從這個視角看待自己和我鄰居的生活時,突然之間我和他產生了共同點。實際上我也可以理解他了。當我經歷痛苦和失望的時候,我可能不會選擇早上8點鐘喝酒,但我們選擇棒球和發怒。而且這些「救贖無力」的救主已經無數次地讓我失望了。

用性操作步

藉著這個故事將整個敘事串聯起來之後,我們可以採用改良過的一種關係架構「愛,知,說,行」(來自CCEF—基督教輔導與教育協會)來和有需要的人展開福音對話。

  1. 因爲基督先愛了我們,因此我們可以去愛別人,包括有需要的人。你有禱告一顆去愛有需要的人的心嗎?
  2. :簡單來說,就是想方設法去傾聽一個人的故事。或許是由他們開始的一個隨性的對話,又或許是你自己藉著深思熟慮的問題打開的對話。人們內心深處都有極大的傾訴欲。你能夠去傾聽嗎?
  3. :聽完他們的故事之後,若我們願意繼續停留片刻,和他們聊天,或者下次碰面的時候熱情相待,都是表達愛的信號。我們可能是第一個沒有轉身離開的人。
  4. :在這裡我們可以分享自己的故事,在對救贖的渴望上和他們關聯起來。告訴他們你敗壞的地方,還有你如何尋求救贖。福音對話中往往會有這樣的分享。那些有需要的人需要從我們聽到,我們也不總是在基督裡尋找救贖,儘管這些對話必須是指向基督的救贖工作。
  5. :與他們同行,幫助他們面對自己的墮落,選擇更好的、更像基督的回應方式。現在我們的對話可以持續很長很長的時間。若我們察看自己的需要,還有常常悖逆,需求自我救贖,那麼和這些有需要的人聊福音就變得有可能了。對話就會變成在我們自己的經歷中,耶穌如何以「愛、知、愛、說、行」的方式和我們建立關係。

現在輪到我們每個人持續地去操練基督給我們立下的榜樣。


許可聲明:你可以各種形式使用、複製與分發本文,但不允許修改文中內容(更正翻譯錯誤除外),不允許收取超過複製成本的費用,並且分發不得超過1000個拷貝。如果要在網絡或郵件中轉貼,請務必保留原文與譯文鏈接。任何例外需徵求九標誌中文事工的許可。

請在分發時保留本許可聲明。9Marks網址:cn.9marks.org,電子郵件地址:chinese@9marks.org

作者: John Lauber
2016-09-30
三十三期
慈惠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