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文章
文章
來聚會吧!

那些在我們教會上成員課程的人,常常會驚訝於我們對主日聚會的重視程度。無論人們在青少年事工或網絡事工上多麼有恩賜,我們仍然堅持認爲,他們參加集體敬拜是一種服事群羊的更重要、更有意義的方式。這件重要的事不僅僅是我們教會的特殊習慣;它也應當成爲所有教會基於聖經的首要任務。

我們先來看聖經重視聚會的四個理由,然後看聚會正面臨的四種危機。

聖經重視聚會的四個理由

第一,主的同在如此稱許。

主耶穌應許說,祂在聚會的信徒中間:「因爲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18:20)

根據整本聖經的敘述,這段經文顯示,聚會有著非同尋常的末世論含義。神的同在消失於伊甸園(創3:8),但它又以某種方式出現在會幕中(出25:8,22)、在地上(民35:34)以及聖殿裡(王上8:10-11)。然而,祂與以色列的同在總是有限的:「神果真住在地上嗎?」(王上8:27)

基督降世,神與祂的子民同住,並爲他們捨命(約1:14,10:11-15),好叫那些相信神子的人成爲神所聚集的兒女(約1:11-13,11:51-52)。如今,基督復活了,與祂所聚集的眾民同在,我們就有權柄作爲祂的弟兄姊妹,與祂聯合,讚美祂的父,也就是我們的父(參詩22:22;來2:12)。

耶穌爲祂百姓所選擇的詞ekklesia,暗示教會是「一群從某地某國中被召出來並聚集在一起的人」。[1]我們彼此分開的時候,依然是教會,但正因爲我們在主日聚會,所以我們在週間才成爲教會。

我們現今在地上聚會,盼望某一天親眼見祂與我們同住(啓21:3;22:4)。這是何等的特權和應許!誰想錯失呢?

第二,這是主的命令。

聚會不僅僅是一項特權,也是一個帶有莊嚴責任的命令。「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來10:25)

縱觀新約,我們看到教會每週在主日的聚會既是一種模式,也是一項命令(林前5:4;路24:33;約20:19;徒20:7;林前16:2)。

第三,主的會眾需要它。

聚會得到稱許和吩咐,是爲了我們的益處。聚集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互相造就。的確,教會可以通過每週的非正式聚會或小組交流建立起來。但新約反覆強調,教會是在「聚會」中得到造就(林前11:20、33-34,14:26)。

第四,教會的形像如此暗示。

聖經對教會的描述強調了聚會的必要性。教會是基督的身體,特別是當他們聚集成爲一個身體時,識別出身體的其他部分(羅12:3-8;林前10:17,11:29,12:12-31,14:1-19)。教會是一座聖殿,通過聚會時彼此建立,所有的石頭建造在一起(林前3:16-17;弗2:19-22)。教會是一個家,我們在其中圍坐主桌前,用神的話語彼此餵養(西3:16)。教會是一群羊,聚集在羊圈裡。

如今共同聚會面臨的四個危機

第一,「虛擬聚會」很方便。

對某些人來說,過去一年凸顯出,虛擬聚會似乎比真實聚會更安全、更方便。當然,疫情給暫停聚會提供了正當理由。但它不應成爲一個長期的慣例。

第二,缺少聚會讓我們變得憤世嫉俗。

找到一個健康的教會可能很難。但不健康的教會叢生,應促使我們去尋找並加入一個健康的教會,而不是讓我們退步,變成沒有教會生活的基督徒。

我們個人的虔誠,應與教會的聚會相輔相成。它永遠不能彌補聚會缺席,或完全替代聚會。

第三,我們專注於其他地方的友誼。

牧者常常發現,成員有時不怎麼來教會,是因爲他們去了其他教會——也許是和家人朋友們一起。

當然,拜訪其他教會的朋友沒有錯。但如果這些拜訪太過頻繁,而非偶爾爲之,我們就傷害了基督的身體。

此外,社交媒體使人們更容易感受到,與遠方的人保持著持續聯繫。但如果泛泛之交削弱了我們和教會肢體共同成長的能力,我們就攤薄了自己,地方肢體的生命將會變得膚淺。

第四,我們花時間和非信徒相處。

有機會和不認識基督的人建立新關係,非常寶貴,有時也很困難。因此,有人建議,爲了宣教,基督徒應優先花時間和非信徒相處,而不是待在地方教會裡。當然,教會聚會可能會造就你和其他信徒。但你已經得救了!所以爲什麼別人都快淹死了,你還在救生艇上狂歡?此外,在一個後基督社會,越來越少的靈魂會走進教會。

我欣賞這種呼籲背後的福音熱情。但我擔心這樣做目光短淺、弄巧成拙。失去了每週仰望榮耀的聚會,會眾如何得到裝備和激勵,去接觸迷羊?要是我們對迷羊的愛,超過彼此相愛,眾人如何認出我們是耶穌的門徒(約13:34-35)?

基督徒,去聚會吧!

過去一年,主在祂權能的慈愛裡,讓我們很多人無法通過定期聚會來敬拜、造就或服事。我禱告,當我們能重新聚會時,每一位成員都能回來。遙遠的、虛擬的、脫離實體的團契遠遠不夠。我們湊合著過來了。但希望它促使我們更加珍惜親密的、真實的、實體的聚會,仰望將來與主同在,共度永恆。

[1] Francis Turretin, Institutes of Elenctic Theology Volume 3 (Phillipsburg, PA: P&R, 1997), 6.


譯:鹹燕美;校:Jessica Li。原文刊載於九標誌英文網站: Show Up!

作者: Mike Gilbart-Smith
2021-12-18
聖經
教會論
聚會
八十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