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欄目
是什麼讓某事在此時是一種潮流,而在彼時卻成爲了一種規範?雖然在評估現實生活中植堂實踐的運作情況時識別出潮流會帶來益處,但潮流不一定都有根基。只有從聖經根基中產生的潮流才應該成爲規範。基於到這一點,讓我們來思考一下在植堂圈子中流行的諸多潮流中的五個潮流。
植堂者喜歡聽起來帶有豐富願景的口號。「改變城市」「推進神的國度」「建立神的國度」。圍繞促進合作而產生的高大上語言有其用武之地,但讓我們確保這些語言不會破壞我們的神學。我們不能「改變」城市或「建立」神的國度。只有聖靈可以。
當耶穌呼召人們進入祂的國度時(可 1:15),祂集中精力建造教會。(太 16:18)祂使祂所救贖的子民成爲祭司的國度,讓他們通過地方教會行使祭司的職責。(啓 1:6)
國度無定形,而地方教會則會遇到具體的困難。當我們不知道建築標準是什麼時,談論建立國度很容易。而要在幾乎沒有福音的地方植堂就困難得多了。誇誇其談的想法無法被看見,但地方教會——帶著她們所有的弱點和喜樂——卻能夠被看見。
這並不是說國度之談毫無益處。它能夠幫助我們超越聯合教會的侷限來思考問題。另外,我們需要避免自負的想法,以爲主要靠我們的教會、事工網絡或宗派來完成大使命。
「國度胸懷」意味著我們不只考慮我們所處的地域範圍,更思考主在全球的工作。國度語言著眼於教會的大公性,使那些堅定地高舉「唯有基督」的人在國度中同心協力地服事。由於教會論上的差異,我們可能無法一起植堂,但我們可以合作和彼此鼓勵,認識到教會遠比我們所能想像的要大。
總之,我們應該努力以國度爲中心,而不是去「建立」國度——耶穌從未把建立國度的責任託付給教會。
在過去二十年裡,人們在植堂時越來越傾向於在宗派的大帳篷之外快速組建志同道合的教會小團體。植堂者認識到,與官僚制度或單打獨鬥相比,我們在植堂網絡中合作所能取得的成就要大得多。但是,合作首先需要在教義和方法論上有一致的看法。否則,我們就會發現我們在彼此爭鬥,甚至在同一個宗派圈子裡,我們也會對健康教會的構成要素有不同看法。
更廣泛地說,教會論上的分歧允許像本文兩位作者這樣的浸信會信徒與長老會信徒在社會行動、佈道會、聖經研討會和其他門訓活動上合作,但卻無法在植堂上合作。合作植堂必須要就成員資格、聖禮和教會治理有一致的看法。如果建立了教會,卻讓混亂佔據了上風,那就毫無意義。
但是在植堂網絡和宗派中也會面對挑戰。宗派內可能效率低下。植堂網絡可能會圍繞著一個人和他管理教會的方式。當這個人假定自己具有使徒式的領導權柄,卻沒有活出謙卑牧養群羊的榜樣時,他就會模糊化甚至摒棄新約中的實踐。(見約 21:15-19;彼前 5:1-4)
對植堂感興趣的地方教會應該從其他教會的經驗中尋求智慧和「最佳實踐」。植堂網絡和宗派可以達成這個目的。然而,在加入事工網絡或宗派之前,教會應該考慮該團體在救贖論和教會論中優先看重的事項,以及他們對植堂者的要求。
20 世紀 60 年代開始的教會成長運動(CGM)影響了整個福音派植堂的方向。唐納德·麥加夫蘭(Donald McGavran)的教會成長社會學原則得到了彼得·魏格納(Peter Wagner)的響應和擴展,並影響了各個宗派和他們的植堂機構。增長的教會就等同於健康的教會,從而鋪平了一條實用主義道路。毫無疑問,實用主義損害了教會。教會呈爆炸式增長,但隨後又幾乎以同樣的速度衰落,以至於曾經龐大的教會如今都大不如前了。中小型教會在教會成長運動的跑步機上疲於奔命。真正地使人悔改歸主和門徒訓練在各種規模的教會中都受到了不良影響。
許多植堂者目睹了教會成長運動風格的實用主義對教會造成的影響,因此想要避免它。那他們該如何選擇植堂的培訓材料和項目呢?大多數植堂培訓都會傾向於實用主義,不過是換湯不換藥。作爲一個在富勒神學院(Fuller Seminary)跟隨瓦格納學習過教會成長論的人,我(菲爾)看到同樣的植堂策略被冠以新的術語,重新包裝成現代植堂的模樣,這讓我感到震驚。閱讀奧布里·馬爾弗斯(Aubrey Malphurs)的《建立成長中的教會》(Planting Growing Churches)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並不是沒有智慧,但書中大部分內容都出於實用主義,只是他的一些措辭與麥加夫蘭和瓦格納不同而已。
在某些方面植堂有時需要從實用角度出發,但避免實用主義的唯一方法就是強調聖經中的教會論和聖靈論。在考慮植堂的輔導材料或培訓項目時,計劃植堂者應該問:
大多數植堂事工都把人員和資源投放到需求大、人口多的地區。從商業角度來看,這很有道理。但植堂不是一門生意。這並不意味我們應該毫不在意地忽視良好的常識判斷和智慧地管理資源。但這確實意味著要反文化思考。
我們希望看到各族、各方、各民、各國的人跟隨耶穌。(啓 5:9-10, 7:9-10)在全球範圍內,有些人屬於幾百人的小族群(如日本的約蘭人或吉爾吉斯斯坦的圖爾克人)。我們是否應該忽視他們而關注豪薩人或塔吉克人?在美國國內,有大量建立城市教會的需要,但這並不意味著郊區和小城鎮已經達到了福音飽和的程度。我們希望把福音傳給所有的人。因此,我們有時必須爲了在較小的地方、較小的人口中植堂而提供培訓、差派和資助。
也許差派教會缺乏植堂的牧師、培訓、資金和核心團隊。那就尋求主,看看如何管理祂所賜給你們的資源。植堂事工策略必須從禱告中產生,以辨明神的旨意。不是每一位植堂牧師都預備好了去建立城市教會。不是每個團隊都能搬遷到小城鎮。一個地區的資源可能很匱乏,但另一個地區的資源卻綽綽有餘。主會如何供應?當你禱告的時候,你可能會發現主指示你在一個戰略家們沒有考慮到的地方植堂。也求主賜給你分辨力挑選植堂者、團隊、培訓和資源。
另外,當你在反文化地考慮植堂時,請閱讀史蒂芬·威特默(Stephen Witmer)的《小地方的大福音》( A Big Gospel in Small Places)以及麥茨·麥可尼(Mez McConnell)和邁克·麥金利(Mike McKinley)合著的《艱難之地的教會》(Church in Hard Places)。
儘管植堂的初衷很好,但還是有很多植堂牧師半途而廢。如果植堂者不能堅持足夠長的時間,等待教會穩定下來,那麼他們投入服事的精力和資源——無論充分與否,就都失去了價值。是什麼導致他們「熄火」了?通常是植堂缺乏牧養教會的成熟。這並不是說他缺乏異象、管理技能或有吸引力的個性。而是他缺乏堅持忠心牧養教會的屬靈力量。
這是怎麼發生的呢?教會欣然接受了一位熱情的潛在植堂者,但卻沒有對他進行適當的審查或裝備他從事這項工作。他們當然想成爲一個差派教會,但是領導層的行動太快了。他們沒有像保羅那樣堅持強調品格和能力(提前 3;多 1),而潛在的植堂者本人也被一種潛在的吸引力所吸引。
如果你的教會感到有負擔去植堂,不要一味地踩油門。要慢慢地、穩步地加速,要有鑑別力和耐心。先把潛在植堂者當作教會成員去了解他。他是否在不擔任任何正式職位的時候也能結出果子?他對基督的門徒態度怎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對一個人進行明智的考察,可以讓差派教會認識到他是否具備耐心地從事牧養工作所需的品格和委身。我們尋找的不是喜歡「我是植堂者」標籤的人。我們要找的植堂牧師要以辛苦地服事爲了堅固教會爲目標。(弗 4:11-16;西 1:28-29)
潮流來來去去。忠心地致力於牧養地方教會的神之子民卻能夠堅忍到底。
譯:DeepL;校:Jenny。原文刊載於九標誌英文網站:Five Trends in Church Pla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