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文章
文章
療傷福音

作者:大衛·鮑力生( David Powlison),原文鏈接請點擊此處。原譯文刊載於古舊福音網站

翻譯:梁曙東

西方文學中描寫「療傷福音」(therapeutic gospel)吸引力最出名的一章,可能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著《卡拉瑪佐夫兄弟》中題爲《大法官》的章節, 陀思妥耶夫斯基想像耶穌回到十六世紀的西班牙(《卡拉瑪佐夫兄弟》,II:5:v)。但耶穌不受教會權威人士歡迎。異端裁判所的大法官,塞維利亞紅衣主教逮捕並囚禁了耶穌,判處祂死刑。爲什麼?教會已經改變路線了。它已經決定要迎合人直覺的願望,而不是呼籲人悔改。它已經決定讓它的信息屈服於人感覺到的需要 ,而不是提倡那使人生發仁愛的高尚、聖潔和來之不易的信心自由。教會認爲耶穌聖經的榜樣和信息對於軟弱靈魂來說太難達到,所以決定改變它,使它變得容易起來。

代表這被誤導教會聲音的大法官,在耶穌的囚室裡審訊祂。他與好幾個世紀之前在曠野試探耶穌的魔鬼和魔鬼向耶穌提出的那三個問題站在同一陣線上。他說教會要給人這地上的食物,而不是天上的靈糧。它要給人宗教的魔術和神蹟,而不是對神話語的信心。它要發揮現世的能力和權柄,而不是聽從使人得自由的呼召去服侍。這位異端裁判所的法官對耶穌說:「我們已經糾正了祢的工作。」

這位異端裁判所法官的福音是一種療傷福音。 它建立,是爲給人所要的,而不是改變他們所要的。它完全圍繞人的福利和現世幸福,以此爲中心。它拋棄神在基督裡的榮耀。它放棄了那條帶來人深處興旺和永恆喜樂的狹窄難行的路。這種療傷福音接納和遮蓋人的軟弱,尋求改善人煩惱最明顯的症狀。它讓人感覺變得好起來。它接納人性的本來面目,因爲人性實在是太難改變了。它不要天上的君王下來。它不嘗試根據耶穌是誰、祂是怎樣,祂做什麼的真理,把人改變成爲愛神的人。

當代療傷福音

二十一世紀美國中產階級最明顯、直覺感受的需要,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探究的人感受到的需要並不相同。我們把食物供應和政治穩定看作是天經地義的事。我們在不可思議的科技上看到神蹟的替代品。中產階級人士感受的需要沒有那麼原始,他們的需要表現出一種更奢華、更高雅的對自我利益的認知感受:

  • 我要感受到按我本相被愛,按我經歷的得到同情,親密感受到被理解,無條件被接納;
  • 我要經歷感受個人的重要和意義,職場成功,認識到我的生活重要,能帶來重大影響;
  • 我要獲得自尊,證明我ok,能申張我的意見和心願;
  • 我要得到娛樂,在令我眼目愉悅,給我耳朵瘙癢的一波接一波無盡的表演中感受快樂;
  • 我要得到一種探險、刺激、活力行動和激情的感受,讓我經歷刺激和動人的生活。

現代、中產階級的療傷福音版本從這具體一類的願望得到暗示。我們可以說目標聽眾就是感受到的心理需要,而不是出於另外一種不同社會條件的感受到的物質需要。(當代「健康和財富」福音和對神蹟奇事的迷戀,表達的是某些更像那位大法官更古老版本療傷福音的東西。)

在這種新福音中,要糾正大「禍害」,並不需要呼籲人心作出根本的方向性改變。問題而是在於我對遭別人拒絕的感受,我那侵蝕性的生活空虛的感受,我那自責和缺乏自信的緊張感受;在於如果把音樂關掉,馬上就臨到的無聊煩悶的威脅,在於前面道路漫長艱難時我小題大做的抱怨。這些是今天很重要的感受需要,是福音要去遷就爲之服務的。耶穌和教會存在,是爲了讓你感受到被愛,自己很重要,被證明是正確,得到娛樂和充電有力量。這種福音改善困擾人的症狀,它讓你感受變得好起來。這種療傷福音的邏輯思維就是,一位爲我的耶穌滿足我個人的需要,減輕精神的疼痛。

對療傷的關注,若擺在正確的位置上,這並不是一件壞事。按照定義,醫學上的療傷關注是注意身體受苦和崩潰的問題。按醫學干預的字面意思,治療是處理疾病、創傷或缺陷。人得了結腸癌,或斷了腿,或患上腳氣,你不會要他悔改。你尋求醫治。到目前爲止,這不是什麼問題。

但在今天的療傷福音中,從醫學角度看世界,按照隱喻延伸到了這些心理方面的願望。人把這些定義成和醫學問題一樣的東西。你感覺不好,治療讓你感覺好起來。把這些定義爲疾病,就繞過了有罪人心的問題。你不是你最深處問題的主動作動者,僅僅是受苦的人,未得滿足需要的犧牲品。 提議的醫治跳過了背負罪的救主。問題變成了不是爲著不信、固執己見和邪惡悔改。不呼籲罪人來一個180度轉彎,來得一種真是生命的新生命。這樣的一種福音是給人的自愛做按摩。按它內在的邏輯,它沒有什麼能讓你去愛神,愛除你自己以外的任何其他人。這種療傷福音可能經常提到「耶穌」這個詞,但是祂已經蛻變成了滿足你需要的那個人,而不是救你脫離你罪的救主。它糾正了耶穌的工作。療傷福音廢掉了福音。

徹底解決罪的福音

真正的福音是關於道成肉身,背負人的罪的救主,復活的萬主之主的好消息:「(我)又是那存活的;我曾死過,現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遠遠」(啓 1:18)。這位基督攪亂天下。聖靈重整我們對感受到的需要的認識,這是祂內在動工和大能的一個主要果效。因爲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所以當神進入我們的視線之內,當我們明白,我們在祂定睛察看之下不是能站得住就是跌倒,我們就強烈感受到一套不同的需要。我直覺的渴求被越來越增長的對真正、生死攸關的需要所取代(這種取代有時是迅速發生,並總是漸進發展的):

  • 我需要憐恤,超過需要其它任何一切:「耶和華啊,求祢憐恤我;」「耶和華啊!求祢因祢的名赦免我的罪,因爲我的罪重大;」
  • 我需要學習智慧,忘掉學過的固執自我專注:「你一切所喜愛的,都不足與比較;」
  • 我需要學習愛神,愛人如己:「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僞的信心生出來的;」
  • 我渴望神的名得榮耀,祂的國降臨,祂的旨意行在地上;
  • 我要神的榮耀、慈愛和良善彰顯在地上,充滿大地,像水充滿海洋一樣明顯;
  • 我需要神在直覺、選擇和行爲方面改變我,使我爲人不再像現在一樣;
  • 我要祂救我脫離我自義的迷戀,殺滅我要自我證明有理的私慾,讓我能感受到我需要基督的慈愛,讓我學會溫柔待人;
  • 我需要神大能親密的幫助,使我願意並行出那些持續到永生的事情,而不是把我的生命浪費在虛空之中;
  • 我要學習如何忍受苦難,在受苦中有盼望,讓我的信心變得單純、深入和煉淨;
  • 我要學習向神敬拜、喜樂、信靠、感恩、呼求、以祂作庇護、盼望;
  • 我要復活得永生:「我們也是自己心裡嘆息,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乃是我們的身體得贖;」
  • 我需要神祂自己:「求祢顯出祢的榮耀給我看;」「阿們!主耶穌啊,我願祢來!」

慈愛的父,求祢成就。一切落在黑暗中破碎之人的救贖主,求祢成就。

禱告表達願望,禱告表達你感受到的需要。主,求祢向我們施恩。歌唱表達因願望滿足的喜樂和感恩,歌唱表達你感受到的對神是誰,祂賜下一切的認識。奇異恩典,何等甘甜。但是聖經中的禱告和歌唱,沒有一樣是根據當今療傷感受需要的暗示發出的。想像一下有這樣的禱告嗎?「我們在天上的父,幫助我感覺,我按著現在的樣子是OK,今日保護我脫離任何我覺得沉悶的東西。哈利路亞,我是重要不可缺,我現在做的,真的對其他人大有影響,這樣我能對我的生活感覺良好。」求神憐憫我們!不是這樣的,在聖經中我們聽到數以千計需要的呼求和歡呼聲,是把我們指向我們真正的需要,我們真正的救主。

美好的益處,糟糕的假神

正確加以認識,小心加以詮釋,人感受到的需要能變成美好的恩賜,但它們也能變成糟糕的假神,首先求那最重要的事。先求父的國和祂的義,各樣其它美好的恩賜就要加給你們。

我們很容易看出那位大法官的療傷福音賜人三樣具體的事情。有穩定的食物來源,「明日的食物」(太6:11按字面意思),這是一件好事。各處所有人都需要食物、飲水和穿衣(太6:32)。我們的父知道我們的需要。但要先求祂的國。你活著不是單靠食物,而是靠祂口裡所出的一切話。如果你敬拜你身體的需要,你就只會死。但如果你敬拜賜各樣美善恩賜的神,你就要爲祂所賜的感恩;你缺乏的時候就仍有盼望,你就必然要在那無盡的筵席上坐席。

奇妙神奇的感受,這也是一件極好的事。但同樣的警戒、同樣的規範框架也適用在這方面。神不是阿拉丁神燈,爲著經歷的緣故造出奇妙經歷。耶穌對在聖殿人群當中大大表現自己說「不」。祂每天向神盡忠,這是奇妙的奇妙。首先求最重要的事,然後你就會在大小方面認識神的榮耀。到最後你會認識到所有的事情都充滿奇妙,現在的(啓示錄第4章)和已經發生的(啓示錄第5章)都是如此。你要認識那位不能測透的神,那名爲奇妙的創造主和救贖主。

類似地,政治有序是一件美好的恩賜,我們當爲掌權的禱告,讓他們管治得好,使我們可以平安無事的度日(提前2:2)。但如果你爲著一個公義的社會而活,你就要常常失望。再一次,先求神的國。你要爲公義的社會秩序努力,按能夠達到的程度享有公義,有理由忍受不公義之事。到最後你要在萬民向那掌權的真正君王下拜的那日,認識那說不出的大喜樂。

當然神賜人美好的恩賜,但祂也賜人那最好的恩賜,各樣恩賜當中那好得不能完全述說的恩賜。那位大法官把耶穌綁在火刑柱上焚燒,爲的是消滅那恩賜和賜恩賜的那一位。他選擇給人民好事,但拋棄最重要的事。

當代療傷福音要給人的事情,是更捉摸不定難以解釋。關顧自我利益和自我沉迷的味道,是緊緊與「我要_____」的那份願望清單糾纏在一起。但即使這些要的事情,經過小心重新包裝和重新詮釋,也的確表現出一種朝著美好恩賜方向的姿勢。「感受到的需要」按總體一攬子是徹底走錯了方向,但各小部分可能是合理,可以理解。任何「別的福音」(加1:6)都會讓自己變得好似有道理,向人傳的,是像積木一樣一塊塊的真實情況組裝起來,形成一個對抗神所啓示真理的整體。撒但試探亞當夏娃,這試探看似有道理,只是因爲它把許多真實的元素彙集在一起,就算是在穩步引導人離開真理的時候,也不斷裝出是符合真理方向的姿勢:「看,多麼美麗可喜悅的樹,神說過這試驗要顯明善惡,從你們選擇出來的,可能是生而不是死。就像神一樣有智慧,所以你作出選擇,可以像神一樣有智慧。來吃吧。」如此靠近,卻又如此遠離。幾乎是這樣,卻是完全相反。

請思想我們指出的療傷福音的五要素:

  1. 「愛的需要」?知道你被認識被愛,這肯定是一件好事。察驗我們思想和我們內心動機的神,也用不變的慈愛愛我們。然而這一切與憑直覺渴望按照我本相被接納有著根本區別。儘管我本相如此,基督的愛卻是有針對和個人化地臨到我。你是因著基督的本相,因著祂曾做,現在正在做,將來要做的被神接納。神是真正接納你,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但祂這樣做的時候,並不是肯定或認同你的本相。祂而是著手把你改變成爲一種根本不同的人。在真正的福音中,你深深感受到被認識被愛,但你那冷酷的「愛的需要」已經被推翻。
  2. 「人生有意義的需要」?你手的工作永遠得堅立,是金銀寶石,不是草木禾秸,這肯定是好事。你人生過得真正有意義,你的工作跟隨著你進入永恆,這是好事。虛空、徒勞和最終毫無意義,這是對我們工作人生的咒詛 —即使在人生半途,不只是我們退休或去世,或審判日的時候,情況也是如此。但是真福音顛倒了療傷福音視爲前提的事情次序。當對能帶來改變和人生要有意義的渴望在人心中成了作戰總指揮的時候,這在我們裡面沸騰的其中一樣典型的「少年人的私慾」,就只不過是偶像崇拜而已。神不是爲了你的人生意義而滿足你的需要;祂是爲了憐恤你,救你脫離你對自己個人人生意義的沉迷而滿足你的需要。當你掉頭離開你所受的奴役,轉向神的時候,那時你的工作就真的開始變得有意義。耶穌的福音和信心的果子不是爲「滿足你的需要」而爲你量身訂做的。祂救你脫離感受需要的轄制,重新造你,讓你敬畏神,謹守祂的誡命(傳12:13)。反其道行的神的恩典,唯有這恩典,使你的人生過得有永恆價值。
  3. 「自尊、自信和自我申張的需要」?對你的身份有一種自信認識,這是很好的事。以弗所書包含了好幾處「身份說明」,因爲聖靈通過這種做法,鼓勵人過一種勇敢相信和愛的生活。你是屬神的 — 列在聖徒當中, 是選民,得著兒子的名分,是蒙愛的兒女,天國子民,神的精兵,神工作的一部分,基督的新婦和居所 — 這些每一樣都是在基督裡的。你的身份沒有一個方面是以自我爲參照點,培養你的「自尊」。你對自己的看法遠遠不及神對你的看法重要,對自我的準確評價是出於神對你的評價。真正的身份是以神爲參照點的。對你自己真正的認識是與對基督尊崇的認識聯繫在一起的。對基督極大的信心,伴隨而來的是對你自己,對你自己的事在根本上投不信任票。神沒有在任何地方用自我申張取代缺乏自信和奉承他人。事實就是,申張你的意見和願望,就像給自己加上一個標記,表明你是一個愚昧人。只有當你擺脫你自己意見和願望的轄制時,你才有自由準確評價這一切,然後恰當地把它們表達出來。
  4. 「歡樂的需要」?實際上真福音應許給人帶來無盡喜樂的經歷,喝樂河的水(詩篇36篇)。這描述了神的同在。但正如我們在每種情形裡看到的那樣,這是取決於我們直覺渴望的逆轉,不是爲使它們直接得滿足。喜樂的道路是受苦、忍耐、在小事上順服、願意與人的愁苦感同身受、願意推翻你最勸誘自己的願望和直覺的道路。我不需要得到娛樂,但我絕對需要學會全心敬拜神。
  5. 「刺激探險的需要」?加入基督的國度,這就是在萬古以來最偉大的動作探險故事中扮演一個角色。但是救贖的反合性再一次完全顛覆整個世界。真正的探險走的是軟弱、堅持、忍耐、在小小善行上做得好的道路。在智慧方面達致卓越的道路看似平凡。其他人可能有比你有更好的假期,有更激動人心的婚姻生活。耶穌的道路更多要求的是咬緊牙關堅忍,而不是刺激。祂更需要堅忍,超過需要激動人心。祂的國可能不能滿足我們冒險追求刺激的渴求,但「真正喜樂,永久榮光,郇城居民方知曉。」(聖詩《郇城美福》歌詞,郇城即耶路撒冷,譯者注)

我們對所有美好的恩賜說「是」,說「阿們」。但要先求那最重要的事。現代療傷福音形式多樣,按表面價值把「給我,我要」的東西給我們。它追求好東西,把對賜恩賜的神的敬拜取消掉,而賜恩賜的神最大的恩賜,是我們憑直覺、選擇、跟從潮流、憑習慣卻是缺乏,但神卻憐憫我們。祂呼籲我們從根本上悔改。歌手Bob Dylan用一句很好的話描述了療傷福音的替代做法:「你想祂只是一個跑腿,滿足你飄忽不定的願望」(《你什麼時候才醒過來》)。人是抬舉那些作第一位的祂僕人的第二位事情。

要首先求那最重要的事。首先求道成肉身、釘十字架、復活和榮耀的福音。活出悔改、相信和改變成子樣式的福音。傳講基督再來那日,永生永死顯明出來的那福音。

哪一個福音?

你要活出哪一個福音?你要傳講哪一個福音?你要喚醒和面對其他人身上哪種需要?你會眾的基督是哪一位基督?是給人感受需要做按摩的那位小小的基督嗎?還是那位攪亂天下、讓一切都更新的基督?

那位大法官非常體貼人感受到的需要 — 對四處所有人全心尋求的事情非常同情,對要改變任何人會遇到的困難非常敏感。但最終他顯明是一個極殘忍的人。憐憫事工中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你不努力滿足人的物質需要,這就是無情。但如果你不把那釘十字架、復活和要再來的基督傳給人,這就是無望。」耶穌給飢餓的人餅吃,耶穌把祂掰開的身體給人作永生的糧。把人留在他們的罪中,被他們直覺的願望俘虜,落在咒詛之下的絕望中,這說到底是殘忍。當今療傷福音一開始聽起來是溫柔憐憫,它對疼痛失望的壓力點如此敏感。但最終它是殘忍,沒有基督。它不促進真正的自我認識,它不重寫世界的計劃,它不讓人生出禱告和歌唱讚美。

我們絕不可變得不敏感,但要變得更有分辨力。耶穌基督使人的需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使人發出禱告。祂是各樣恩賜當中那無法言說的恩賜,使人歌唱讚美。而且祂還賜下各樣美好,現在和直到永遠的恩賜。讓萬膝下拜,讓凡有氣息的都讚美耶和華。


許可聲明:你可以各種形式使用、複製與分發本文,但不允許修改文中內容(更正翻譯錯誤除外),不允許收取超過複製成本的費用,並且分發不得超過1000個拷貝。如果要在網絡或郵件中轉貼,請務必保留原文與譯文鏈接。任何例外需徵求九標誌中文事工的許可。

請在分發時保留本許可聲明。9Marks網址:cn.9marks.org,電子郵件地址:chinese@9marks.org

作者: David Powlison
2014-11-06
福音
輔導
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