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來信
來信
九標誌信箱59:兩個關於「重洗」的問題;教堂建築風格的重要性

如果有教會成員在歸信之後懷疑自己的洗禮,有什麼教牧上的原則、陷阱或者指導呢?

有一個教會成員想讓自己的女兒受洗兩次,在兩個不同的教會,我應該怎麼回應?

當教會考慮植堂或者復興的時候,應該在多大程度上考慮教堂的建築風格呢?

親愛的九標誌:

如果有教會的成員開始質疑自己在歸信之後的洗禮,有些什麼教牧的原則,陷阱和指導可以來引導長老們和會眾幫助他呢?長老們應該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對於會眾的門訓和合一有什麼危險和機會呢?

——布萊恩(Brian)

親愛的布萊恩,

我很想說說我自己的經歷,但是我不會這樣做。我要告訴你除了輔導別人之外,我自己的生命中也經歷過這些事情。你常常會聽到那些對歸信的理解基於決志禱告、易信主義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人提到這個問題。現在他們坐在你的教會,開始學習到歸信包含信心和悔改,並且我們必須以耶穌爲救主和主而跟隨他。他們就會想,「這些年來我真的以耶穌爲主嗎?還是我像買火災險一樣做了一個一次性的決志,其實並沒有真正的信靠基督?」他們可能確實幾年來都是掛名的基督徒,也可能對福音進入了新的,更深的理解。

讓這個矛盾變得更嚴重的是,這種關於歸信的「決志禱告」觀,會著重強調那個決定的真誠性,而不是我們信心的對象。在這個觀點下,人們不是考慮「我信靠基督嗎?」而是考慮「我真的相信嗎?」我不是說我們信仰的真誠不重要,當然很重要。我是說人們可能會變得鑽牛角尖和自我依賴,就好像救恩取決於我們能鼓起足夠量的信心能力一樣。

帶著這樣的理解,這裡是一些原則:

首先,洗禮應該發生在歸信之後。「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彼得如此說(徒2:38,另見太28:18-20)。讓我作爲一個浸信會成員來講清楚一些基本的聖經真理。接受嬰兒洗禮者有時候會反對所有這些觀點。畢竟,當你把信心從洗禮的必要條件當中拿走,你就避免了整個問題。但是當我們想要避免較小的、偶爾的教牧問題的時候,我們製造了更大的關於到教會本質(不信的孩子也可以屬於教會)的問題。

第二,你永遠不應該重洗任何一個人。新約中的洗禮是一個一次性事件。它代表著我們進入信仰的公開證據。有人甚至認爲重洗是一種罪,因爲它在某種程度上使第一次洗禮中受洗者和施洗者的見證成爲謊言。

第三,然而,如果一個人確信他第一次「受洗」的時候自己不是一個信徒,那麼你作爲牧師應該自然的將第一次受洗看作無效的洗禮,而且你應該給他們施洗。在最後一點裡我也會說到這種情況。

第四,對於那些不確定的人,提醒他們我們的行動只能忠於我們所知道的,而不能基於我們所不知道的。「牧師,我當時九歲,我受洗的時候知道自己信了耶穌,但我是真的相信嗎?」這會是你經常聽到的故事,我會告訴人們(也是一位智慧的弟兄告訴我的),你不能夠回去對你九歲的時候真的信什麼做屬靈上的考古。反而,要讓他們關注自己從那以後的生命。有沒有悔改的證據?重生之後這幾年的時間裡面比起假如他們不重生的話,他們的生命有沒有過得不一樣?

第五,提醒他們人生長和智力發展的正常程序,意味著年齡的增長會帶來更深的理解。你作爲一個成人比起小孩子的時候,也對福音理解的更好。對於屬靈的成長和發展也是一樣。我們對福音的理解在屬靈上也會成熟,特別是當我們進入一個新的生命階段的時候。所以當然你今天對福音的理解優於你剛信主的時候。接受並且爲此向神感恩。但這並不意味著你之前不是一個基督徒。

第六,對那些容易傾向於懷疑的人要敏感。我這麼說既是爲了你的諮詢對象也是爲了會眾。基本上,當我輔導非常容易灰心和傾向於懷疑的人,和輔導不那麼容易內省的人是不一樣的。對於前者,我傾向於不鼓勵(再)受洗。對於後者,我會更開放一些。另外,我會很小心不讓全會眾陷入自我懷疑當中。是的,我們應該「省察」我們自己來看看我們是不是真的有信心(林後13:5)。但是,每一次有人站起來說,「我在十歲的時候受洗,但是我不認爲自己那時是一個信徒。所以今天我要···」你是在試探使更多易於懷疑的基督徒再次進入這個話題。而這並不是對他們屬靈的服事。

第七也是最後一點,我將這件事留給人的良心,但是我默認的態度是不鼓勵。如果我看到他們猶豫,我會提醒他們受洗並不能拯救我們,然後會這麼說:「你可以相信基督,而且我覺得你可以假設你第一次承認信仰並且受洗的時候是真誠的。因此,除非你的良心清楚的告訴你那時你不是基督徒,否則我鼓勵你不要纏著這個問題而是繼續向前。換句話說,我不會給那些猶豫的人施洗。如果告訴他們「繼續向前」的效果反倒是增加他們必須受洗的確信,那麼我會爲他們施洗。

爲你禱告,希望這對你有幫助。布萊恩。


親愛的九標誌,

我們教會的一個家庭幾年前經歷了離婚。丈夫仍然參加我們教會,但是妻子再婚了,並且和孩子搬到了別的州。我剛剛收到這位父親詢問我的想法,他最小的孩子想要在另一個教會受洗(他們沒有正式的成員制)和我們教會也受洗(我們有正式的成員制)。這位受洗候選人在兩位父母身邊和兩間教會呆的時間都非常平衡。

我當然理解這種願望並且同情這種情況。我知道洗禮是一次性的信仰告白,但如果在他面前有兩群信徒需要他宣告呢?我們應該再次施洗,還是想別的辦法承認她並與她一起慶祝?

——傑夫(Jeff)

親愛的傑夫,

讓我向你指出上一個問題答案中的第一到第三點。我不會爲這個人施洗兩次。聖經將洗禮視爲我們只能做一次的事情。然後,我們通過主的晚餐持續地慶祝我們的歸信和信仰群體。是的,我們在基督徒生活的過程中會出現在不同的信徒團體中,但是這也發生在新約教會中。每次當人們從一個教會去到另一個教會時,你從來沒有聽使徒們說過「重新施洗」。

當然,您應該尋找方法來慶祝一個新人的信仰宣告!但是,讓我們不要跳出聖經模式來做這一點。

希望這會有所幫助。


親愛的九標誌,

當國會山浸信會考慮建立或復興一間教會時,你們會考慮教堂的建築風格嗎?顯然,一個人進入一座偉大的中世紀大教堂中獲得的感覺與進入由倉庫翻新的現代化教堂的感覺完全不同。當然沒有「基督教建築」這回事,但某些空間似乎確實促進了某種與福音一致或不一致的屬靈特質。

——斯科特(Scott)

親愛的斯科特,

我要肯定你認識到物理空間重要性的直覺。作爲有身體的受造物,我們必須考慮空間,而我們對空間所做的事情反映了我們的神學。這就是爲什麼羅馬天主教徒長期以來設計他們的敬拜空間來強調餐桌和彌撒。與此同時,新教徒總是把講台放在中心,因爲我們強調所傳講的話語。

我是一名新教基督徒。所以我會說,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你需要一個空間,能夠讓話語清楚地得到傳講,好讓人清楚聽到而不會分心。爲此,至少對今天的大多數人來說,可控溫的空間是更可取的。半舒適的座位很有用。(但是請記住,坐著聚會是宗教改革的一項創新。自新約時代以來,會眾都是站著的。主教的椅子、唱詩班的前排座位,以及爲體弱者和老年人提供的靠牆座位也是宗教改革的成果。)

光線充足的空間可以幫助人們看清自己的聖經,這與劇院式照明帶來的表演式思維相反,劇院會照亮舞台,卻調暗人們座位的照明。劇院的照明方法傳遞了什麼信息?它說舞台上的人是表演者,而參與的人只是在觀看,甚至可能是爲了娛樂。不不不。聖經說會眾要互相教導和歌唱(弗 5:29;西 3:16)。他們在場是爲了聆聽上帝的話語,並以音樂和祈禱回應。 「觀眾」中的每個信徒都不應將自己視爲觀眾,而應將其視爲正在發生的事情的共同參與者。所以放棄劇院的燈光,甚至可以稍微調整椅子的角度,好讓他們能看到彼此。

這種劇院式思維也影響著教會如何考慮室內的聲音,以及教會爲聲音設備支付的高昂費用。地毯和吸音瓷磚用於軟化沉重的吉他、鼓和麥克風歌手的音量。結果,會眾的歌聲變得死氣沉沉。我會說,降低每個前面的人的音量,移除吸音板,讓會眾的聲音在堅硬的牆壁和地板上回蕩,這樣他們就可以跟上麥克風裡的領唱。聘請聲學家可能是一件好事,只要確保告訴他們你不是在尋求劇院,而是在尋求能夠放大每個人聲音。

最後,要認識到新約沒有任何一處地方告訴我們,在敬拜空間中實現某種「屬靈」感就可以復興心靈和給予靈魂生命。舊約創造了一個空間——聖殿——對敬拜至關重要。神住在那裡。但耶穌告訴我們,我們現在敬拜既不是在聖殿山上,也不是在任何其他山上,而是用心靈和誠實敬拜。我們教會的成員就是聖殿,神住在我們裡面。

此外,上帝通過話語賜予生命(羅馬書 10:17)。因此,儘管我個人很喜歡安靜且令人敬畏的教堂式空間,我相信許多新教徒的衝動是去尋找一個高派教堂禮儀和敬拜空間,好像這就可以解決教會淺薄和掛名基督教的問題,這在本質上是一種實用主義的衝動。可以稱之爲基督教知識分子的實用主義。我對高派禮儀或大而安靜的空間沒有意見。使用它們。可以。無所謂。我的觀點是,這些事情不會給死者生命或改變豹子的斑點。神的話才會。因此,深入、深刻、厚重、明智、努力、強烈、充滿愛心地傳講、教導、閱讀和祈禱神的話。並找到一個可以讓您做到最好的空間。


譯:Tom Tang;校:JFX。原文刊載於九標誌英文網站:Mailbag #59: Two Questions on "Re-Baptism"; The Importance of a Church's Architecture.

作者: Jonathan Leeman
2022-07-26
歸信
洗禮
教會植堂與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