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文章
文章
教會合併,可容忍的不規範情形

原文標題與鏈接:Church Mergers and Tolerable Irregularities

翻譯:梁曙東

 

大概一週之前,我和一位想結婚的教會成員面談。我問他的「清單」,他看重的潛在配偶身上「沒有商量餘地」的特質清單。他馬上帶著多少開玩笑的語氣回應說:「其實只有一條。我不會考慮醜的人。」在他關係的「分級評估」中,美貌是沒有商量餘地的特質。

姑且不說他回應的智慧(或者完全沒有智慧!),在面對是否要在一家教會擔任牧師這問題上,我們需要做我們自己的分級評估工作。我們有自己的清單,列出哪些事情是沒有商量餘地的,哪些是強烈的偏好,哪些其實是無關緊要的事。一家教會考慮和另一家教會合併的時候,這些問題無可避免馬上就會出現,但它們對考慮具體教牧侍奉的人來說也有更廣泛的現實意義。

但是我們如何決定哪些事情屬於哪一種分級範圍?假定兩家教會至少存在某種程度的神學和方法論差異,什麼時候儘管這兩家教會存在差異,卻應合併,而什麼時候它們恰恰是因爲存在差異,所以應當各自繼續獨立存在?

首先,要做好你的功課。

沒有高質量的信息,就不可能做出高質量的判斷。僅僅是因爲有一家教會願意聘請你,這並不意味著你應該願意擔任這家教會的牧師。在房地產市場出現泡沫的時候,無需收入,無需工作,無需資產的貸款比比皆是。但它們都有一個陷阱。一開始的利率往往很低,一眼看起來很有吸引力。但經過一段時間,利率開始提升,到了最後你要爲此付出代價。讓人難過的是,很多買了房子的人被捲入這樣的貸款,最後破產,流落街頭。

類似,一位牧師不應想當然。他必須做好他的功課。他應當看一家教會的治理文件,例如,教會的信仰告白,教會盟約(如果有的話),以及章程。他應當要求看一份詳細的教會預算表。因爲正如個人預算反映出一個人的優先秩序,同樣一家教會的預算,反映出這家教會靈命方面的優先次序,很能說明這家教會看重什麼。他應當與教會領袖會面,瞭解這家教會的歷史,收集關於這家教會長處和弱點的信息。雖然教會往往不會故意欺騙,但一眼看起來吸引人的事情,卻可能隱藏了一些幾年之後讓你流落街頭的情況。

第二,認識你自己。

你能合理擔當哪些風險?較年輕,單身的弟兄,也許可以比已婚、有四個孩子上高中的弟兄冒更多風險。因爲雖然教會只呼召弟兄,這侍奉卻影響全家人。轉變,特別在孩子身上,往往隨著人年紀越來越大,變得越來越難以適應。如果你已婚,要了解妻子和她生命目前所處的階段,她能合理承擔什麼壓力?「按情理」與妻子同住,其中一部分就是最細心考慮妻子的狀況。

認識你自己,認識你自己的長處和弱點,它們如何與教會的文化產生互動。類似,你是孤身奮戰,還是身邊有一架「僚機」?就像電影《壯志凌雲》,每一位主角「獨行俠」都應有一位配角「笨鵝」。如果有人作你的後盾,補足你的弱點,愛你到能追著你不放,挑戰你,卻依然支持和鼓勵你的地步,一同打信心美好的仗,情況就會很不一樣。教會的局面越艱難,越至關重要的,就是你並非一人面對。

第三,緊盯大事不放。

對教會而言,講台就像一條船的舵,沒有了它,人就不能改變方向,甚至不應嘗試改變方向。換言之,除非你已經有講台,根據聖經的計劃幫助制訂教會的計劃,否則我並不推薦嘗試做任何重大的「改革」或「復興」工作。如果你有講台幫助,你必須馬上改變的方面,若是有,很有可能也是非常之少。

除了講台之外,人也必須在對得救而言核心的問題上意見一致。耶穌是身體從墳墓裡復活嗎?一個人必須悔改和相信才能得救嗎?這是標誌一家教會是「真」教會,而不是「假」教會的一部分。如果在這些福音基本點上人沒有清楚認同,那麼就幾乎沒有共同的根基,可以在其上建造教會。

這並不意味著你要確定每一位教會成員都是得救的(只有主知道人心),甚至對這些得救的基本信念清楚明白。一些教會的教導很糟糕,因此存在著各種各樣差異甚大的信念和做法。然而,如果教會治理文件在福音認信方面清晰,會眾當中對這些信念至少有一定支持,你就有了一個根基,可以開始工作。但如果教會在治理文件、以及/或者明確的教導和歷史方面明顯與福音認信的基本點不一致,這有可能對他們(或者對你!)並不好,而你也沒有必要向教會發出挑戰。這涉及到教會對聖經的信仰立場。

雖然在得救核心的事情上人必須意見一致,但對於教會聚集而言至關重要的第二層次問題,智慧的做法也是要保持一致。在這方面,你面對的是一家真教會,但可能它的一些做法並不規範。像洗禮或教會論的問題會浮出水面。如果你認爲,你能讓嬰兒溼身子,但不能給嬰孩施洗,那麼接手一家要求你違背自己良心的教會,這就是不明智的舉動。安靜任職,心裡卻有清楚的意圖要改變他們的做法,你這樣做,既是沒有智慧,也不是善待對方。如果他們在教會建立時就是一家嬰兒洗禮的教會,施行嬰孩洗禮,因爲他們清楚相信這是聖經的教導,那麼你同意擔任牧師的職份,意圖改變他們成爲別樣的教會,這若不是殘忍,也是愚昧。你只要去找另一家施行信徒洗禮的教會,讓他們繼續接受一位相信嬰兒洗禮牧師的侍奉就好了。

在教會治理的問題上,就像洗禮一樣,每一家教會都有一種或另一種形式的治理,即使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也是如此。現在教會往往不像嚴格堅持洗禮的做法那樣在治理方面堅守立場,所以在這方面也許會有更多活動空間。我是一個相信會眾制治理的人,如果一家教會認爲,教會權柄在於另一個城市或州份的一位主教,或由另外一群教會組成的長老會身上,我就會非常猶豫是否接受這種教會的邀請。權柄最終在於會眾的長老內部,這樣的教會肯定是更好,因爲至少權柄還在這家地方教會的成員內部。在實踐方面,許多長老治理的教會有意義地把會眾融入他們的決策過程當中,雖然他們對教會治理的認識不規範,但在實際運作當中可能看起來更規範。

另外兩種信念可能類似屬於這一類。第一種就是聖經無誤。因爲雖然相信聖經無誤,這並不是得救必不可少的信念,但牧師講道,不是看聖經是正確,就是看它有誤。如果教會不願承認聖經在信仰和實踐方面具有權威,這就會要讓你的工作無法進行,至少也會步履維艱。第二種就是會眾聚集在一起的能力。如果你相信一家教會是聚集在一起的會眾,那麼有一個場地,能讓每一個人在其中就坐,這就至關重要。

還有許多其他事情,人完全可以把它們定位在偏好和無關緊要之間。教會地點在哪裡(大城市/郊區/農村,東北或西南?),很多人把這看成是第一等的問題(想想那個「我不會考慮醜的人」)。但是在我看來,雖然這並非不重要,卻應在這份列表排在很後面的位置。我老家在北加州,我從來沒有想過會在阿肯色州落腳,但我現在有幸牧養的教會,在對得救和聚會來說至關重要的事情上與我信念相同,這就讓我的工作有了不可思議的喜樂。

還有其他重要的問題:他們有長老嗎?有執事嗎?他們有一幢建築物聚會嗎?是否欠下大量債務?教會的規模?很明顯,在這些事情當中,一些比其他更重要,但這些事情沒有一樣會必然要讓我決定不去服侍某一家教會。

所以,如果你在思考牧養一家教會的問題,或給其他人建議在一家教會擔任牧師的問題,請認真思想你自己的分級評估。確保你是通過合乎聖經的視角思考,而不是隻用世俗的眼光看問題。


許可聲明:你可以各種形式使用、複製與分發本文,但不允許修改文中內容(更正翻譯錯誤除外),不允許收取超過複製成本的費用,並且分發不得超過1000個拷貝。如果要在網絡或郵件中轉貼,請務必保留原文與譯文鏈接。任何例外需徵求九標誌中文事工的許可。

請在分發時保留本許可聲明。

作者: Brad Wheeler
2020-01-20
教會植堂
七十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