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文章
文章
馬丁·路德:教牧輔導的改革者

原文標題與鏈接:Martin Luther: Reformer of Pastoral Counseling

翻譯者:侯淑婧

 

1517年10月31日,馬丁·路德出於強烈的牧養上的擔憂,將他的「九十五條論綱」貼在了維登堡城堡教堂的大門上。同一天,路德寫信給美因茨大主教阿爾貝特樞機主教,陳述了他此次改教的動機。路德開篇即對他的羊群發出警告,指出他們許多人在偏向多米尼克會的約翰·臺徹爾,試圖以罪咎感換得自由。他寫道,「我爲在世人中間出現的嚴重誤解而感到悲慟,誤解從講道者而來,並且他們在普羅大眾當中散播。顯然,這些可憐的靈魂相信,一旦他們買了贖罪券,他們就立時得到了救恩的確據。」

這位改教家隨後直接寫信給樞機主教。「哦,偉大的神!這些交付於你看顧之下的靈魂卻被引向了死亡,卓越的神父。爲著所有的靈魂,你肩負起最沉重、且在持續加增的責任。因此,我在這件事上也絕不能沉默。」

顯然,作爲牧師和牧者的路德激發了改教家路德。

路德改革的教牧動機

歷史學家約翰·麥克尼爾恰如其分地評論說,「德國宗教改革開啓了對靈魂的救治。」史普羅表示贊同:「可以肯定的是,貼在維滕堡教堂大門上的「九十五條論綱」是以拉丁文寫成的,要向大學裡的教師們發出神學辯論的請求。」但又是什麼使得路德發出這種辯論的請求呢?簡言之,是出於他作爲牧者的擔憂。」歷史學家Theodore G. Tappert進一步解釋道:

馬丁·路德通常被視爲一位震動世界的人物,他公然反抗教皇和帝國統治,力圖給教會的教導、崇拜、組織架構和教會生活帶來一場革新,在西方文明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有時會被人遺忘的是,他首先是一位牧師,靈魂的牧者。因此,最好要提醒我們自己,宗教改革始於德國,當時路德開始爲他自己的教友相信購買贖罪券便可以得到救恩的確據而擔憂。

路德非常同情羊群的恐懼,因爲就在他貼出「論綱」不久之前,他自己就在和使他懷疑神的恩賜和赦免的魔鬼摔跤。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儘管我生活得像修道士一樣無可指責,但我仍感到自己在神面前就是一個良心極度不安的罪人。我無法相信任何一件我所思、所爲、或禱告的事會讓神滿意。」想像要與一位聖潔的神面對面讓路德的心中產生了一種持續一生的恐懼和不安,擔心永遠無法與神和好(常常被稱爲他的anfechtung—靈裡的爭論)。路德個人苦苦尋求一位恩慈的神的過程與對迷羊的教牧關懷合而爲一。他的傳記作者奧伯曼(Heiko Oberman)如此說:

路德把有關一位公義之神的抽象問題,變成一種對整個人類廣泛的思想和行爲、靈魂與肉體、愛與痛苦的存在性探索,因而成爲一個聲名遠揚的改教家,意識到這一點非常重要。路  德靈魂中的劇變,被他形容爲地獄般的痛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位既是聖經神學家又是經驗豐富的牧者的改教家自己選擇了一條冒險的道路。路德個人對神的恩典的尋求,不僅讓自我的宗教體驗更有活力,也推動了他的改革進程和教牧輔導工作。

牧師路德和個人性的話語服事

儘管我們常常把路德看作神學改教家,他卻把自己視爲一位牧師,既參與講台上話語的事奉,也就是講道,也投身於個人性的話語事奉,也就是輔導。路德相信,每位牧師都是一位靈魂看顧者。

在他《加拉太書》的講課中,他把牧師的呼召確認爲:「如果我是一位神話語的事奉者,我要講道,要安慰憂傷痛苦的心靈,也要執行聖禮。」路德從不把講道和輔導這兩個都以福音爲中心且基於聖經的事奉絕對地分開。

1528年8月15日,路德在他寫給拉撒路(Lazarus Spengler)的信中表達了同樣的意思。在提及了執行聖禮之後,路德概述了神的僕人的呼召和職責:「他們有責任要講道,安慰人心,宣告赦罪的應許,幫助窮苦人,探訪生病者,這些服事往往都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牧師路德和聖經的充足性

對路德來說,聖經的充足性等同於基督福音得勝的事實。他從十字架的視角來看待聖經和輔導。在他的《論基督徒的自由》一書中——這是路德最爲集中地描述福音在每日生活中的應用的一本著作——路德總結了如何活出福音:

然而,你可能會問,「是什麼道帶來了如此豐盛的恩典,我又該如何使用它呢?」答案是:「只有依照福音來傳講基督,要用一種聽你的神向你說話的方式。這表明了在神面前,你的一生和善行不值得一提,必然與你裡面所有的一切永遠歸於無有。若你真正相信自己有罪,那你必然對自己絕望,並承認《何西阿書》中的經文所說的是真實的,『以色列啊,你與我反對,就是反對幫助你的,自取敗壞。』你就可以從自我中出來,甚至遠離自我,也就是說不再滅亡。神將祂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帶到你面前,允許你靠著這永活和安慰人心的道得救。」

基督徒如何在恩典中長進呢?通過將這道——基督得勝的事實——應用到我們的生活中。路德又說:「因此,對所有的基督徒來說,以個人的努力和善行使這道與基督成形在他們生命中,以不斷地操練和堅固信心,這是合宜的,因爲沒有其他善功可以鑄就一個基督徒。」在路德寫成《詩篇》、《羅馬書》和《加拉太書》的註釋,以及他貼出「九十五條論綱」之後,他在神學發展上核心問題的研究已經告一段落。另外一位路德的傳記作者詹姆士(James M. Kittelson)如此總結道:

餘下的就是要細數對基督徒每日生活行爲的影響。在這方面,首先也是最高的任務就是減輕忠心的信徒良心上的痛苦。他自己的良心被宗教世界折磨,在此之中他成長爲成年人,他現在要警告別人遠離痛苦。臺徹爾兜售贖罪券違背了他作爲一名教授的教導,且危及到他作爲一位牧師所擔心的事,路德就此開始了改革。現在同樣是這種擔憂將他帶回紛爭之中,即便是自遠方而來的。通過解釋他的神學所產生的實際結果,他爲自己先前的所說所爲負起了責任。

在他公開的文章和私下屬靈輔導的書信中,「路德再一次將基督徒生命中的一切概括爲神的應許,喚起人們信靠祂美好的旨意。」那個應許呈現在十架上的基督身上,他永遠地回答了這個問題,「神是良善的嗎?」路德的生命、服事和屬靈輔導的書信都試圖將唯獨靠信心和唯獨靠恩典得以稱義與和好的真理應用到忠心的基督徒們的生命中。

1955年,在輔導員是否應當把神聖的啓示與人類的理性結合在一起的現代辯論出現以前,塔珀特(Tappert)編輯並翻譯了《路德:關於屬靈輔導的書信》。塔珀特提到,「看過路德的文集就清楚地知道,他的屬靈輔導並非簡單的外在技巧似的應用,而是他個人神學的一部分。」他解釋說,在路德的時代,人們信奉多條道路可以獲得生活的智慧。路德反對中世紀的經院哲學家對於墮落世代中人們可以通過理性或邏輯獲得生存的智慧的假設。他也否認中世紀神祕主義者認爲可以通過苦修或縱慾來認識神和祂的旨意的理論。

那麼,合乎聖經的關懷有什麼充足的依據呢?塔珀特回答了這個問題:「因此,在路德的眼裡,屬靈輔導最重要的總是要涉及到信心——培養、堅固、建立和操練信心——因爲『信道從聽道而來』,神的道(或者說福音)在此佔據了核心位置。」

簡言之,路德將他的輔導神學建基於基督恩典的福音的充足性上。路德輔導的目標「並非要人去做什麼特定的事情——禁食,去朝聖,做修道士,積『善功』,甚至領聖餐——而是要人有信心,並且去活出從信心而來的愛心。」 塔珀特簡要地將其描述爲:「服事受苦靈魂就是傳福音的事奉。」

福音的得勝對於在破碎的世界中度日是充足的。

對路德來說,這都不是理論性的。聖經對他的生命是不可或缺的。這是路德的見證:「沒有什麼能像對聖經的研讀那樣使我心曠神怡。我勤奮地閱讀,並將它牢記在我的記憶中。一節意義重要的經文常常會讓我思想一整天。」別處有寫道:「目前這幾年,我每年都會通讀聖經兩遍。如果你將聖經想像成一顆參天大樹,每個詞語是一個個細小的樹枝,我已經搖動過每一個樹枝,因爲我想知道那是什麼,有什麼意義。」

適用於路德的生活也適用於他的輔導事工。在寫給赫寧(Henning Teppen)的一封信中,路德推薦聖經作爲痛苦時唯一真正的安慰。鑑於赫寧有著「豐富的聖經知識」,路德引導他到保羅的書信:「你有使徒書信帶你去一座花園,甚或伊甸園,那裡充滿安慰,他提到:『無論寫下什麼內容,都是爲要教導我們,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此處,他指明聖經有安慰人心的作用。誰又膽敢去別的任何地方尋找或祈求安慰呢?」

還有什麼能夠更清楚表明聖經對於輔導是充足的嗎?

路德也認爲聖經足以使人與試探抗爭:「沒有什麼能比讓神的話語充滿一個人、與之對話並深思更能有力地抵擋撒旦、世界、肉體,以及所有邪惡的思想。」他繼續說,「請注意第一首詩篇中稱讚那位『晝夜思想律法』的人爲有福。毫無疑問,讓你自己遵守神的命令和話語,並且談論、歌唱或者思想其中的內容,相比於燒香,更能抵擋魔鬼。」

同一本聖經對於個人屬靈的疑惑和自我輔導都是充足的。路德寫道,「因此,讓我們懷著巨大的戰兢和恐懼來學習,當我們的良心只能感受到罪,認定神向我們懷怒,基督也轉臉不看我們,不要跟隨我們自己心裡的意識和感覺,只要抓住神的話語。」同樣的話語對輔導他人也是有效的:「因此,我們也靠著神的話語釋放那些被擄的,給他們帶去信仰的的純正教訓,並且堅固他們。」

結論

教會一直參與幫助受傷和剛硬的人。路德不是發明教牧輔導的人,他卻改革了教牧輔導。他將福音應用在羊群每日的傷痛與屬靈爭戰之中,如此一來,同時革新了神學和教牧輔導——將它們都帶到了十字架下。


許可聲明:你可以各種形式使用、複製與分發本文,但不允許修改文中內容(更正翻譯錯誤除外),不允許收取超過複製成本的費用,並且分發不得超過1000個拷貝。如果要在網絡或郵件中轉貼,請務必保留原文與譯文鏈接。任何例外需徵求九標誌中文事工的許可。

請在分發時保留本許可聲明。

作者: Bob Kellemen
2018-11-06
宗教改革
五十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