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文章
文章
對基督徒接待的探討

對接待的聖經教導:41處「接待」

我們最熟悉的關於接待的經文就是:「人接待你們,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來的。」另外,馬太福音 10:40-42,馬可福音 9:35-37,路加福音9:46-48,希伯來書13:2也都提到接待的功課。

而在談及長老時,也提到要接待遠人:提前3:2,    提前5:10, 提多1:8

路加福音裡提到撒該接待耶穌,而周圍的法利賽人卻指責耶穌去罪人家裡住宿;路19:1-10

而約翰福音中則是我認爲最能夠用來做應用的經文:約翰福音 1:9-13

這次被接待而來的功課

這次我們7個人分別住在4個家庭裡,早上的分享讓我們每個人都深切感受到被接待的溫暖,甚至可以說吃了恩典,住了恩典,用了恩典!我以接待家庭A-D來分享:

  • A家,一個單身姐妹把自己的公寓讓出來,自己住到牧師家,不僅準備了吃喝,還專門買了男式的沐浴露,留下很多便籤寫上這裡有吃的,那裡有可以用的;
  • B家庭,一對結婚7年的夫妻,接待仔細到有公交卡,公共自行車租賃卡,附近地圖;感動的還有這對夫妻身體也不太好,家裡也不大,2個臥室,一個洗手間,卻事事以我們爲先;雖然我們昨晚11點半才到,居然還有湯品預備好,還專門做了小米堅果米飯來給我們做早餐;
  • C家庭,家裡有三個孩子。重複的就不講了,開放有孩子的家是不容易的,但是卻給我們留下生命的見證,透過主人家如何安排生活,教養孩子;
  • D家庭,習慣了接待,明後天還要接待3位遠道而來的肢體。

一些普遍對接待的實際看法

而當我們這群來自上海的弟兄分享我們的情況時,卻真是羞愧無比;我們通常的做法是找一個附近的酒店,然後安排一下即可。這也不錯,但是和接待到家裡完全不同。而一個弟兄分享他教會肢體回應她微信的話,也讓我們看到普遍的在我們文化裡的一些需要救贖的地方。

在上海,接待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請吃飯。去一個不錯的飯店,找一個好的包間,然後送去酒店休息,基本上是不錯的流程了。其實從費用方面來說,這種方式更貴,提供的服務更專業。那爲什麼還要鼓勵我們接待到家裡呢?

  1. 接待到家裡有一些挑戰:

    你需要把家打掃乾淨,準備吃的,喝的,洗漱的,做飯,談話聊天;

  2. 如果你有孩子,你的教養方式也展現出來,你的生活,你的隱私,你不想別人看到的都有機會暴露出來;
  3. 最重要的是,你需要付出,犧牲;在有一個人看來更好的方式選擇下,爲什麼要選擇辛苦,選擇付出,選擇一個暴露自己的方式嗎?

其實,我們都很願意在一個舒服的情況下來跟隨主,只要對生活,工作不影響,信仰也不錯,聚會也要去。但是一旦信仰產生張力,我們就會軟弱,常常犧牲了信仰。現在,在我們當中完全有肢體的家裡有空的房間,甚至空的房子,但是爲什麼普遍的情況下沒有去實踐接待呢?

約翰福音,1章,耶穌道成肉身來到世上,世界是藉著他造的,世人卻不認識他,也不願接待他。但是他來是接待罪人(路加福音15:2),又餵飽眾人(馬可福音6),而自己卻沒有枕頭的地方(路加福音9:58),重要的是他原本有神的形像,卻不與神爲同等爲強奪的(腓2:6),他何必來到收拾這個攤子?何必選擇這個艱難的道路?何必呢?

如果不是基督接待我們,我們是那個找吃的,卻只有石頭的;找喝的,卻一直口渴;找家,卻一直在流浪;找歸宿,卻一直漂泊;如果不是基督爲我們做了挽回祭,我們會嚐到被拒絕的滋味,我們會被冷眼,被藐視,經歷痛苦和憂患;如果不是基督爲我們而死,我們會在冰冷與永不滅的火湖裡經歷永恆的隔絕;

從恩典的角度來教導接待;

我相信有一部分肢體的確還沒有這方面的知識,但是更多的是有了教導,卻不願意,無力行出來。要想從一個安全,舒服的環境中,故意選擇一個受苦的道路,效法基督的道路,是需要我們的心被恩典不斷滋潤,不斷在福音大能中生命被改變,重整,才真正有能力可以做到的。我很想每個信徒都來經歷我所經歷的,但是這不可能,也降低了見證的果效。所以,從教會帶領者開始,無論做長老,牧師(提前3,5),接待教會裡的信徒,非信徒,一點一點開始,我相信福音的大能藉著信徒聖潔生活的彰顯,可以改變基督徒群體的接待文化。當然,留給大家,也給我自己思考的是繼續從恩典的角度來教導和勸勉信徒關於接待的功課。

有一個理論叫破窗理論(BWT),基督耶穌的救贖會帶來一個相反的結果,就是如果一個廢棄的建築,如果一個窗修好,一個門修好,是可以帶動整棟樓的修復的。


許可聲明:你可以各種形式使用、複製與分發本文,但不允許修改文中內容(更正翻譯錯誤除外),不允許收取超過複製成本的費用,並且分發不得超過1000個拷貝。如果要在網絡或郵件中轉貼,請務必保留譯文鏈接。任何例外需徵求九標誌中文事工的許可。

請在分發時保留本許可聲明和以下信息:9Marks網址:http://cn.9marks.org,電子郵件地址:chinese@9marks.org

作者: 嶽 倫
2014-11-26
教會文化
接待
十一期